【文档说明】(新高考)广东高考押题卷 物理卷(解析版,A3版).doc,共(7)页,342.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89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启用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
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组物理量,全属于矢量的是()A.磁感应强度洛伦兹力B.电流磁通量C.电场
强度电势D.磁通量安培力【答案】A【解析】电势、电流、磁通量都是标量,A项正确。2.李娜是亚洲第一位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若李娜某次训练击球时,第一次将网球从A点水平击出,网球击中D点;第二次将该网球从位于A点正下方且与D点等高的B点斜向上击出,最高点为C,网球也击中D点。A、C高度相同,忽略空气
阻力,则()A.两次击球过程中,网球的初速度大小一定不相等B.网球两次击中D点时速大小相等C.网球两次击中D点时,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相同D.网球从B点到D点的过程中,重力对球的冲量为零【答案】C【解析】A、B两点发出的球都能到达D点,球从C到地面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竖直方向的运动可知
tB=2tA,vyA=vyB,由于水平方向的位移相同,根据v=xt可知vxA>vxB,根据速度的合成可知,球从A点抛出时的速度vA=vxA,球从B点抛出时的速度22BxByBvvv=+,故两次击球时球的初速度大小可能相等,A错误;第一次落到D点时的速度22A
DxAyAvvv=+,第二次落到D点时的速度22BDxByBvvv=+,故两过程中网球击中D点时速度不相等,B错误;vyA=vyB,则重力的瞬时功率P=mgvy,相同,故C正确;网球从B点到D点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I=mgt,不为零,故D错误。3.如图,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两个物块M和m,M与桌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一根轻绳一端与M相连,另一端绕过光滑的定滑轮A系在竖直杆上的B点,现将另一个物体G用光滑轻质挂钩挂在轻绳上AB之间的O点,已知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时,竖直杆与绳OB的夹角为α,则()A.将绳的B端向上缓慢移动一小段距
离时绳的张力变小B.将竖直杆缓慢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绳的张力增大C.M所受的摩擦力为μ1(M+m)gD.剪断A处轻绳瞬间,m的加速度为μ2g【答案】B【解析】设滑轮A和竖直杆之间的绳长为L,距离为d,则根据晾衣绳模型可
知sindL=,而2Tsinα=G,解得绳子上的张力2cosGT=,所以将绳的B端向上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时,d不变,L不变,故α不变,所以绳子的张力不变,A错误;将竖直杆缓慢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d变大,L不变,故
α变大,因此绳子的张力增大,B正确;由于有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所以M和m都受力平衡,M和m之间没有摩擦力,因此M所受的摩擦力等于绳子的张力。但由于是静摩擦力,所以1()2cosGMmg?,C错误;剪断A处轻绳瞬间,m的加速度为零,D错误。4.如图所示,通电直导线a与金属圆环b位于同一竖
直平面内,相互绝缘。若a中通有方向水平向右的电流时,其受到的安培力向上,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中的电流一定在增大B.a中的电流可能在增大,也可能在减小C.b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且感应电流在减小D
.b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可能恒定不变【答案】D【解析】由右手螺旋定则可判断,通过电导线a在圆环中的合磁通量方向向里,又因导线a受到的安培力向上,则说明圆环中向里的磁通量在减弱,即a中的电流在减小,故AB错误;由右手
螺旋定则可判断圆环b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电流,因不知a中电流变化的快慢程度,所以b中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恒定不变,故C错误,D正确。5.如图所示,矩形ABCD的顶点A、C分别固定有电荷量相等的正、负点电荷,O点为矩形对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
证号考场号座位号角线的交点,B点的电势为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点电势为φB.B、D两点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B、D两点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将一质子从B点沿直线移到D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答案】C【解析】电场线由A指向C,等势线与电场线垂直,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所以B点的电势比D点的高,故A错误;根据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特点可知,B、D两点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B错误,C正确;将一质子从B点沿直线移到D点,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故D错误。6.如图所示,某机器人研究小组自制的机器车能够自动识别障碍物上、下坡。该机器车质量m=20kg,在水平路面AB段
以速度v1=6m/s匀速行驶,BC段是一段陡坡。机器车在BC段仅用t=5s就运动到了坡顶,且到达坡顶前机器车已经以速度v2=3m/s做匀速运动。已知整个过程中该机器车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机器车在AB段受到的阻力Ff1=200N,在BC段所受阻力恒定,机器车经过B点时无机械能损失,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机器车的额定功率为600WB.该机器车经过B点后刚开始上坡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C.该机器车速度减至4m/s时,其加速度大小为5m/s2D.BC段的长度为10.5m【答案】C【解析】该机器车在AB段匀速运动,则F=Ff1,则额定功率P=Ff1v1=
200×6W=1200W,故A错误;机器车到达坡顶之前匀速运动,满足P=(Ff2+mgsinθ)v2,刚经过B点时F-(Ff2+mgsinθ)=maB,解得aB=-10m/s2,即机器车经过B点后刚开始上坡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故B错误;该机器车速度减至4m/s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Ff2+mgsinθ)=ma′,其中P=F′v′,解得a′=-5m/s2,即加速度大小为5m/s2,故C正确;设BC段长度为s,从B到C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Pt-(Ff2+mgsinθ)s=12mv22-12mv12,解得s=15.675m,
故D错误。7.如图所示,图甲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发出频率不同的大量光子,其中频率最高的光子照射到图乙电路中光电管阴极K上时,电路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电管阴极K金属材料的逸出功为7.00eVB.这些氢原子
跃迁时共发出3种频率的光C.若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能使光电流为零,则可判断图乙中电源右侧为正极D.氢原子跃迁放出的光子中有3种频率的光子可以使阴极K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答案】B【解析】由图甲可知光子的能量E=-1.51eV-(-13.6eV)=12
.09eV,由图丙可知遏止电压为7V,所以光电子的初动能Ek=eU=7eV,所以金属材料的逸出功W=E-Ek=5.09eV,故A错误;由排列组合的规律可知,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能够发出3种频率的光,故B正确;光电子由阴极K向对
面的极板运动,形成的电流在图乙中从右向左流动,要阻止该电流,需要施加反向电压,即电源左侧应该为正极,故C错误;只要光子的能量大于5.09eV,就可以使阴极K发生光电效应,由图甲可知满足要求的有2种频率的光子,故D错误
。二、多选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8.电阻不可忽略的线圈L0可看作是一个定值电阻R0(线圈电阻)与一个纯线圈L串联而成,如
图甲。在如图乙所示电路中,常规变压器T线圈电阻不可忽略,变压器原线圈接理想交流电源,当滑动变阻器触头P向b端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变压器初级线圈电压降低B.变压器输入功率变小C.小灯泡变暗D.R1消耗功率增大【答案】CD【解析】初级线圈电压U1等于理想交流电源电压,不变,故A错误;当滑
动变阻器触头P向b端滑动时,由R1、R2组成的电路总电阻减小,副线圈电流增大,由I1=n2n1I2得原线圈电流增大,则变压器输入功率变大,B错误;U2=n2n1U1不变,由于常规变压器T线圈电阻不可忽略,所以次级线圈等效为有内阻的电源,变压器次级线圈电压E=U2-I2r降低,
小灯泡变暗,故C正确;灯泡两端的电压降低,则灯泡的电流降低,而副线圈的总电流变大,因此电阻R1两端电流升高,功率增大,故D正确。9.有A、B两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其轨道分别为如图所示的Ⅰ和Ⅱ,轨道Ⅰ为半径为R的圆,
轨道Ⅱ为长轴等于2R的椭圆,两轨道不在同一平面内,轨道Ⅱ上c、d两点距离轨道Ⅰ垂直距离均为l且是两轨道距离最近的两点,O点为地球球心位置,已知地球质量为M,万有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运行周期之比TA∶TB=1∶1B.若B经过c点时到A的距离为l,
则下次距离为l时B恰好经过d点C.若A的运行速率为v0,设B经过a点时的速率为v,则v<v0D.若Oa=12R,则B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与A的加速度之比为4∶9【答案】AD【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33AABBTR
TR,其中RA、RB是圆轨道半径或椭圆轨道半长轴,因此TA∶TB=1∶1,A正确;若B经过c点时到A的距离为l,则下次距离为l时B恰好经过一个周期又回到c点,同时A经过一个周期又回到上次位置,两卫星相距最近,B错误;若A的运行速率v0=GMR,
B经过a点时的速率0GMvvOa=>,C错误;卫星加速度a=GMr2,因此22224()(20.5)9BAaRRaObRR,D正确。10.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两平行光滑金属导轨间的距离L=0.6m,导轨所在
的平面与水平面夹角θ=37°,在导轨所在平面内分布着磁感应强度B=0.5T,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两导轨上端接有一额定电压U=3.6V的小灯泡。现把一质量m=0.1kg的金属棒ab垂直放置在导
轨上由静止释放,当金属棒达到最大速度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金属棒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金属棒和导轨电阻不计,g取10m/s2,sin37°=0.6,cos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金属棒ab的电流方向从a到
bB.金属棒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m/sC.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为2.0ΩD.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7.2W【答案】BD【解析】由右手定则可判断通过金属棒的电流方向从b到a,故A错误;因金属棒达到最大速度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则金属棒达到最大
速度时其感应电动势E=U=3.6V,由公式E=BLv解得v=12m/s,故B正确;金属棒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则有BIL=mgsin37°,解得I=2A,则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UI=1.8Ω,功率P=UI=7.2W,故C错误,D正确。三、非选择题:共54分。第1
1~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2分11.(6分)某学生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
分如图乙所示,已知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一个点未标出。(l)由图乙可知:物块下滑过程打计数点D时物块的速度vD=m/s,该过程物块运动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斜面倾角θ,则物块与
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表示为μ=____。(用g、θ及a等物理理表示)【答案】(l)0.773.96(2)sincosgag-(每空2分)【解析】(l)由公式2CEDxvT=,其中T=0.04s,解得vD=0.77m/s,23.966DF
ACxxaT-==m/s2;(2)由公式sincosmamgmg=-,解得sincosgag-=。12.(10分)某同学准备测量一节干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他从实验室里借来如下实验器材:A.电流表A1(量程为0.6A,内阻
约为0.5Ω)B.电流表A2(量程为2mA,内阻为100Ω)C.电压表V(量程为6V,内阻约为10kΩ)D.滑动变阻器R1(最大电阻值为10Ω)E.电阻箱R2(最大电阻值为999.9Ω)F.开关、导线若干G.待测干电池(l)该同学发现电压表的量程太大,准备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改装为
一量程为2.0V的电压表,则其应该选择的电流表是________(填“A1”或“A2”),电阻箱的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应该为______Ω;(2)请你帮助该同学在图甲中补充完整实验电路图;(3)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多次调节滑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得到两电流表A1的示数
I1和电流表A2的示数I2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帮助该同学在图乙的坐标系中描点并连线。根据图线可知,该干电流的电动势E=_____V,内阻r=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小数)I1/A0.100.200.300.400.50I2/mA1.371.281.211.141.05【答案】
(l)A2(1分)900(2分)(2)见解析图(2分)(3)描点连线见解析图(1分)1.45(2分)0.82(2分)【解析】(l)要用已知精确内阻的电流表改装电压表,所以选A2,电流表与电阻箱串联后改装为
电压表,则有U=I2m(r2+R),解得R=900Ω。(2)如图所示。(3)由闭合电流的欧姆定律可得E=I2(r2+R)+I1r,则有2110001000rEII=-+,由图可知31.45101000E-=
?A,31.451.01010000.55r--=?,解得E=1.45V,内阻r=0.82Ω。13.(10分)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的倾斜轨道与水平轨道交于Q点,在倾斜轨道上高h处由静止释放滑块A,此后A与静止在水平轨道上P处的滑块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
间不计)。已知B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与轨道间无摩擦,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滑块A的部分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A、B均可视为质点,水平轨道足够长,A过Q点时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为与轨道平行。)(1)求A、B的质量之比mA∶mB;(2
)当P、Q的距离sPQ=0.2h,θ=30°时,要使在B的速度减为零之前,A与B能发生第二次碰撞,试确定μ的取值范围。【解析】(1)第一次碰撞前的过程中A的机械能守恒,有:mAgh=12mAvA02(1分)解得vA0=2gh第一次碰撞过程中,以向左方向为正方向,由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有mAvA0=mAvA+mBvB(1分)12mAvA02=12mAvA2+12mBvB2(1分)由图乙可知,碰后滑块A反向,速度大小vA=-35vA0解得:mA∶mB=1∶4,vB=252gh。(1分)(2
)设第一次碰撞至B的速度减为零经历的时间为t,A与B在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分别为xA、xB对B,由动量定理有:-μmBgt=0-mBvB(1分)解得225ghtg=由运动学规律有14225BBhxvt==(1分)对A,在时间t内,设其在倾斜轨道、水平轨道上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1、t
2。在倾斜轨道上,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30°=ma(1分)由运动学规律有12Atva=(1分)解得11225ghtg=21221(6)5ghtttg=-=-211222(6)255AAPQhhxvts=-=--(1分)由题意可得xA>xB,μ>0联立解得:4041<<。(1分)14
.(16分)如图,在xOy平面的I、II区域内,分别存在沿y轴方向的匀强电场与垂直xOy平面的匀强磁场,其边界与x轴垂直,电场的宽度为l,电场强度大小为E;磁场的宽度为d,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一带正电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P点沿x轴正方向射入电场,经过一段
时间后恰好以从II区域右侧沿x轴正方向射出。不计重力。(1)求该粒子从P点入射时速度的大小;(2)若改变磁场的大小,带电粒子从P点以原速度射入,恰好不从磁场右侧射出,且该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与y轴负方向的夹角为37°,求改变后磁场的大小及粒子运动的时间。【解析】(1
)粒子运动的轨迹如图甲所示,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设粒子从P点射入时速度的大小为v0,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加速度的大小为a;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v,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θ,速度沿电场方向的分量为vy。根据
牛顿第二定律有:qE=ma(1分)由运动学公式有:vy=at(1分)l=v0t(1分)vy=vcosθ(1分)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其运动轨道半径为R,由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qvB=mv2R(1分
)由几何关系得:d=Rcosθ(1分)联立解得:0ElvBd=。(2分)(3)如图乙,有:qvB′=mv2r,d=r(1+cosθ)(2分)θ=37°联立解得:94BB¢=(2分)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22π2
π3rBdTvEl==(1分)粒子由M点运动到N点所用的时间为t′,则t′=2t+286360T(1分)得143π(2)270BddtEl¢=+。(2分)(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
计分。15.[物理——选修3-3](12分)(1)(4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初始状态a经状态b、c、d再回到a,它的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a和cd的延长线过坐标原点,状态a、d的温度相等。则从状态d到a,气体与外界热交换(选填“有”或“无”);
从状态b到c,气体吸收的热量它对外界做的功(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有大于(每空2分)【解析】对于p-T图像,因为ab、cd延长线经过原点,因此ab、cd分别体积恒定。因为ad过程是等温降压,因此体积变大,即Vd>Va,从而得到Vc>Va。从d到a,气体温度不变,
则内能不变;体积变小,则外界对气体做功,所以气体需要放出热量,故有热交换发生。从b到c,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因此气体吸收的热量抵消对外界做功后仍使其内能增加,故从状态b到c,气体吸收的热量大于它对外界做的功。(2)(8分)如图所示,一
竖直放置的气缸被轻活塞AB和固定隔板CD分成两个气室,CD上安装一单向阀门,单向阀门只能向下开启;气室1内气体压强为2p0,气室2内气体压强为p0,气柱长均为L,活塞面积为S,活塞与气缸间无摩擦,气缸导
热性能良好。现在活塞上方缓慢放上质量为m的细砂,重力加速度为g。若03pSmg=,则气室1内气体压强为多少?【解析】若03pSmg=,对活塞AB有:pS=p0S+mg(2分)解得:p=4p0(1分)单向阀打开,如果气室2的气体未完全进入气室1,则有:p0LS+2
p0LS=4p0xS(2分)解得x=34L,假设不成立(1分)所以气体完全进入气室1,则有:p0LS+2p0LS=pxLS(1分)解得:px=3p0。(1分)16.[物理——选修3-4](12分)(1)(4分)一列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当传播到x
=1m处的质点A时开始计时,t=4s时的波形如图所示,且此时波刚好传播到x=3m处,B、C两质点此时的位移均为y=1m。则质点A振动的位移方程为y=;t=4s之后,质点C比质点B回到平衡位置要晚s。【答案】y=2sin(π2t)cm43(每空2分)【解析】由题意知周期T=4s,x=1m处的质
点A开始振动时,位移y=2sin(π2t)cm;由图像可知λ=2m,则波速v=λT=0.5m/s,B点正在向下振动,再经tB=112T回到平衡位置,C点正在向上振动,再经tC=512T回到平衡位置,即质点C比质点B晚Δt=43s的时间回到平衡位置。(2)(
8分)如图,一边长a=2m的正方体浮箱ABCD漂浮在水面上,恰好露出水面一半体积,AB边左侧水面上有不透明物体覆盖,但E处有一小孔,在E处左侧F处有一潜水员竖直向下潜水,当潜水员下潜到P处时恰好能从E处小也看到浮箱的A角。
现测得E、F间距离s=3m。P、F间距离h=4m,已知水的折射率n=43。若浮箱向左移动s1=13m,则潜水员要多深才能从E处小孔看到浮箱的A角。【解析】潜水员从水中到A角的光路如图所示。设求E点到AB的距离为x,从P点看到A角时:入射角的正弦为2sin1xr
x(1分)折射角的正弦为223sin5EFiEFFP(1分)由折射定律可知:sin4sin3rni(1分)浮箱向左移动s1=13m时,A角移动到A′位置,则有:入射角的正弦为2sin2r(1分)折射角的正
弦为22sinEFiEFy(1分)由折射定律可知:sinsinrni(1分)解得:23y=m。(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