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高考)江苏高考押题卷 物理卷(解析版,A3版).doc,共(7)页,323.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89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启用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题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描述正
确的是()A.分子间的距离越近,分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大B.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C.气体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具体过程无关D.水蒸气的压强离饱和汽压越远,人感觉越潮湿【答
案】B【解析】当两分子间的距离从很远处靠近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故A错误;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气体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具体过程有关,故C错误;水蒸气的压强离饱和汽压越远,人感觉越干燥,故D错
误。2.2020年11月27日00时41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如图所示是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质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中,质量守恒,电荷数守恒B.华龙一号的原理是核聚变反应C.原子核比结合能越大,
原子核越稳定D.核裂变反应发生后,核子的平均质量不变【答案】C【解析】核反应遵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质量不守恒,故A错误;华龙一号的原理是重核的裂变反应,故B错误;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故C正确;核裂变反应发生后,会释放能量,所以核子的平均质量减
小,故D错误。3.李娜是亚洲第一位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若李娜某次训练击球时,第一次将网球从A点水平击出,网球击中D点;第二次将该网球从位于A点正下方且与D点等高的B点斜向上击出,最高点为C,网球也击中D点。A、C高度相同,忽略空气
阻力,则()A.两次击球过程中,网球的初速度大小一定不相等B.网球两次击中D点时速大小相等C.网球两次击中D点时,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相同D.网球从B点到D点的过程中,重力对球的冲量为零【答案】C【解析】A、B两点发出的球都能到达D点,球从C到地面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竖直方向的运
动可知tB=2tA,vyA=vyB,由于水平方向的位移相同,根据v=xt可知vxA>vxB,根据速度的合成可知,球从A点抛出时的速度vA=vxA,球从B点抛出时的速度22BxByBvvv=+,故两次击球时球的初速度大小可能相等,A错误;第一次落到D点时的速度22AD
xAyAvvv=+,第二次落到D点时的速度22BDxByBvvv=+,故两过程中网球击中D点时速度不相等,B错误;vyA=vyB,则重力的瞬时功率P=mgvy,相同,故C正确;网球从B点到D点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I=mgt,不为零,故D错误。4.如图所示为玻璃砖横截面,上表面为半圆,ABC
D为正方形,一束平行光线垂直于CD边射入玻璃砖,在半圆面AB上恰好有三分之一面积可看到透光。则玻璃砖的折射率为()A.2B.2C.3D.3【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光线进入玻璃砖后,从圆弧面AB射出时有部分光线发生全反射,因
在AB面上恰好有三分之一面积透光,如图所示,可知恰好发生全反射时入射光对应的入射角为30°,则12sin30n==°,A正确。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5.一种电场的某条电场线与x轴重合,
其场强大小E与坐标x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电场是匀强电场B.由图像可以直接看出场强大小随x均匀增大C.图像的斜率表示电场的电势D.x1与x2之间的电势差等于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D【解析】由题
图可以看出E-x关系图像是抛物线图像,场强E随x指数增大,此电场并非匀强电场,AB错误;U=Ed虽然是匀强电场的表达式,但可推导非匀强电场的U、E、x之间的关系,E-x图线与x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电势差U,图像的斜率不能
表示电场的电势,C错误,D正确。6.电阻不可忽略的线圈L0可看作是一个定值电阻R0(线圈电阻)与一个纯线圈L串联而成,如图甲。在如图乙所示电路中,常规变压器T线圈电阻不可忽略,变压器原线圈接理想交流电源,当滑动变阻器触头P向b端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变压器初级线圈电压降
低B.变压器输入功率变小C.小灯泡变亮D.R1消耗功率增大【答案】D【解析】初级线圈电压U1等于理想交流电源电压,不变,故A错误;当滑动变阻器触头P向b端滑动时,由R1、R2组成的电路总电阻减小,副线圈电流增大,由I1=n2n1I2得原线圈电流增大,则变压器输入功率变大,B错误;U2=n2n1
U1不变,由于常规变压器T线圈电阻不可忽略,所以次级线圈等效为有内阻的电源,变压器次级线圈电压E=U2-I2r降低,小灯泡变暗,故C错误;灯泡两端的电压降低,则灯泡的电流降低,而副线圈的总电流变大,因此电阻R1两端电流升高,功率增大
,故D正确。7.如图,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两个物块M和m,M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一根轻绳一端与M相连,另一端绕过光滑的定滑轮A系在竖直杆上的B点。现将另一个物体G用光滑轻质挂钩挂在
轻绳上AB之间的O点,已知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时,竖直杆与绳OB的夹角为α,则()A.将绳的B端向上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时绳的张力变小B.将竖直杆缓慢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绳的张力变大C.M所受的摩擦力为μ1(M+m)gD.剪断A处轻绳瞬间,m的加速度为μ2g【答案】B【解析】设滑轮A和
竖直杆之间的绳长为L,距离为d,则根据晾衣绳模型可知sindL=,而2Tsinα=G,解得绳子上的张力2cosGT=,所以将绳的B端向上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时,d不变,L不变,故α不变,所以绳子的张力不变,A错误;将竖直杆缓慢向右移动一
小段距离,则d变大,L不变,故α变大,因此绳子的张力增大,B正确;由于有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所以M和m都受力平衡,M和m之间没有摩擦力,因此M所受的摩擦力等于绳子的张力。但由于是静摩擦力,所以1()2cosGMmg?,C错误;剪断A处轻绳瞬间,m的加速度为零,D错
误。8.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此刻平衡位置位于x=10m处质点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且经过1s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该波的传播速度为8m/sC.在0~1
0s内平衡位置位于x=5m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0.8mD.t=0时刻x=0处的质点的位移为23cm【答案】B【解析】t=0时刻x=10m处的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且经过1s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可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且波的周期T=2s,故A正确;由图可知波长λ=12m,则波速
v=λT=6m/s,故B错误;10s为5个周期,则在0~10s内平衡位置位于x=5m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s=20A=0.8m,故C正确;由图可知t=0时刻x=0处的质点的位移y=4cosπ6=23cm,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9.如图所示
,图甲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发出频率不同的大量光子,其中频率最高的光子照射到图乙电路中光电管阴极K上时,电路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电管阴极K金属材料的逸
出功为7.0eVB.这些氢原子跃迁时共发出2种频率的光C.若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能使光电流为零,则可判断图乙中电源右侧为正极D.氢原子跃迁放出的光子中有2种频率的光子可以使阴极K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答案】D【解析】由图甲可知光子的能量E=-1.51e
V-(-13.6eV)=12.09eV,由图丙可知遏止电压为7V,所以光电子的初动能Ek=eU=7eV,所以金属材料的逸出功W=E-Ek=5.09eV,故A错误;由排列组合的规律可知,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能够发出3种频率的光,故B错误;光电子由阴极K向对面的极板运动,
形成的电流在图乙中从右向左流动,要阻止该电流,需要施加反向电压,即电源左侧应该为正极,故C错误;只要光子的能量大于5.09eV,就可以使阴极K发生光电效应,由图甲可知满足要求的有2种频率的光子,故D正确。10.有A、B两颗绕地球
运动的人造卫星,其轨道分别为如图所示的Ⅰ和Ⅱ,轨道Ⅰ为半径为R的圆,轨道Ⅱ为长轴等于2R的椭圆,两轨道不在同一平面内,轨道Ⅱ上c、d两点距离轨道Ⅰ垂直距离均为l且是两轨道距离最近的两点,O点为地球球心位置,已知地球质量为
M,万有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运行周期之比TA∶TB=1∶1B.若B经过c点时到A的距离为l,则下次距离为l时B恰好经过d点C.若A的运行速率为v0,设B经过a点时的速率为v,则v<v0D.若Oa=12R,则B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与A的加速度之比为9∶4【答案】
A【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33AABBTRTR,其中RA、RB是圆轨道半径或椭圆轨道半长轴,因此TA∶TB=1∶1,A正确;若B经过c点时到A的距离为l,则下次距离为l时B恰好经过一个周期又回到c点,同时A经过一个周期又
回到上次位置,两卫星相距最近,B错误;若A的运行速率v0=GMR,B经过a点时的速率0GMvvOa=>,C错误;卫星加速度a=GMr2,因此22224()(20.5)9BAaRRaObRR,D错误。11.如图甲所示,虚线MN两侧的空间均存在与纸
面垂直的匀强磁场,右侧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恒为B0,左侧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规定垂直纸面向外为磁场的正方向。一硬质细导线的电阻率为ρ、横截面积为S0。将该导线做成半径为r的圆环固定在纸面内,圆心O在MN上。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A.0~t0时间内,圆环中的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B.t=t0时刻圆环中的电流为0C.t=32t0时刻圆环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220008BrStD.在0~t0时间内,通过圆环的电荷量为004BrS【答案】
D【解析】0~t0时间内,圆环中左侧的磁通量向内减小,右侧磁通量不变,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圆环中的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故A错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定律,圆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ΔBΔtS,t=t0时刻磁通量变化率不为0,则电动势不为0,圆环中的电流不0,B错误;上
式中S=12πr2,00BBtt=,据欧姆定律有I=ER,据电阻定律有02πrRS=,t=32t0时刻圆环受到的安培力220000012224BrSFBIrBIrt=??,力方向垂直于MN向左,故C错误;在0~t0时间内,
通过圆环的电荷量0qIt=,又EIR=,E=ΔΦΔt,圆环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B0‧12πr2,联立解得004BrSq=,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6分。期中第13题~16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时
,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2.(12分)某同学准备测量一节干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他从实验室里借来如下实验器材:A.电流表A1(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5Ω)B.电流表A2(量程为2mA,内阻为100Ω)C.电压表V(量程为6V,内阻约为10kΩ)D.滑动变阻器R1(最大
电阻值为10Ω)E.电阻箱R2(最大电阻值为999.9Ω)F.开关、导线若干G.待测干电池(l)该同学发现电压表的量程太大,准备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改装为一量程为2.0V的电压表,则其应该选择的电流表是________(填“A1”或“A2
”),电阻箱的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应该为______Ω;(2)请你帮助该同学在图甲中补充完整实验电路图;(3)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多次调节滑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得到两电流表A1的示数I1和电流表A2的示数I2如下表所示。请你
根据表中的数据帮助该同学在图乙的坐标系中描点并连线。根据图线可知,该干电流的电动势E=_____V,内阻r=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小数)I1/A0.100.200.300.400.50I2/mA1.371.281.211.141.05【答案】(l)A2(2分)9
00(2分)(2)见解析图(2分)(3)描点连线见解析图(2分)1.45(2分)0.82(2分)【解析】(l)要用已知精确内阻的电流表改装电压表,所以选A2;电流表与电阻箱串联后改装为电压表,则有U=I2m(r2+R),解得R=900Ω。(2)如图所示。(3)由闭合电流的欧姆定律可得E=
I2(r2+R)+I1r,则有2110001000rEII=-+,由图可知31.45101000E-=?A,31.451.01010000.55r--=?,解得E=1.45V,内阻r=0.82Ω。13
.(7分)如图所示,一竖直放置的气缸被轻活塞AB和固定隔板CD分成两个气室,CD上安装一单向阀门,单向阀门只能向下开启;气室1内气体压强为2p0,气室2内气体压强为p0,气柱长均为L,活塞面积为S,活塞与气缸间无摩擦,气缸导热性能良好。现在活塞上方缓慢放上质量为m的
细砂,重力加速度为g。若03pSmg=,则气室1内气体压强为多少?【解析】若03pSmg=,对活塞AB有:pS=p0S+mg(1分)解得:p=4p0(1分)单向阀打开,如果气室2的气体未完全进入气室1
,则有:p0LS+2p0LS=4p0xS(2分)解得x=34L,假设不成立(1分)所以气体完全进入气室1,则有:p0LS+2p0LS=pxLS(1分)解得:px=3p0。(1分)14.(8分)如图所示,某机器人研究小组自制的机器车能够自动识别障
碍物上、下坡。该机器车质量m=20kg,在水平路面AB段以速度v1=6m/s匀速行驶,BC段是一段陡坡。机器车在BC段仅用t=5s就运动到了坡顶,且到达坡顶前机器车已经以速度v2=3m/s做匀速运动。已知整个过程中该机器车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机器车在AB段受到的阻力Ff1=200N,在BC段所受阻
力恒定,机器车经过B点时无机械能损失,求:(1)该机器车经过B点后刚开始上坡时的加速度大小;(2)BC段的长度。【解析】(1)该机器车在AB段匀速运动,则F=Ff1,则额定功率P=Ff1v1=200×6W=1200W(1分)机器车到达坡顶之前匀速运动,满足P=(Ff2+mgsinθ)v2
(1分)刚经过B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f2+mgsinθ)=ma(1分)解得a=-10m/s2即机器车经过B点后刚开始上坡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2分)(2)设BC段长度为s,从B到C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Pt-(Ff2+mgsinθ)s
=12mv22-12mv12(2分)解得:s=15.675m。(1分)15.(13分)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的倾斜轨道与水平轨道交于Q点,在倾斜轨道上高h处由静止释放滑块A,此后A与静止在水平轨道上P处的滑块B发生
弹性碰撞(碰撞时间不计)。已知B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与轨道间无摩擦,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滑块A的部分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A、B均可视为质点,水平轨道足够长,A过Q点时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为与轨道平行。)(1)求A、B的质量之比mA∶mB;(2)当
P、Q的距离sPQ=0.2h,θ=30°时,要使在B的速度减为零之前,A与B能发生第二次碰撞,试确定μ的取值范围。【解析】(1)第一次碰撞前的过程中A的机械能守恒,有:mAgh=12mAvA02(1分)解得vA0=2gh第一次碰撞过程中,以向左方
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有mAvA0=mAvA+mBvB(1分)12mAvA02=12mAvA2+12mBvB2(1分)由图乙可知,碰后滑块A反向,速度大小vA=-35vA0(1分)解得:vB=252gh,mA∶mB=1∶4。(1分)(2)设第一次碰撞至B
的速度减为零经历的时间为t,A与B在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分别为xA、xB对B,由动量定理有:-μmBgt=0-mBvB(1分)解得225ghtg=由运动学规律有14225BBhxvt==(1分)对A,在时间t内,设其在倾斜轨道、水平轨道上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1、t2。在倾斜轨道
上,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30°=ma(1分)由运动学规律有12Atva=(1分)解得11225ghtg=21221(6)5ghtttg=-=-(1分)211222(6)255AAPQhhxvts=-=--(1分)由题意可得xA>xB,μ>0(1分)联
立解得:4041<<。(1分)16.(16分)如图,在区域I(0≤x≤L)和区域II(L≤x≤2L)内分别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2043mvEqL=。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q(q
>0)的粒子a于某时刻从y轴上的P点以初速度v0射入区域I,其速度方向沿x轴正向,已知a在离开区域II时,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另一质量和电荷量均与a相同的粒子b也从p点沿x轴正向射入区域I,其速度大小是43v0。不计重力和两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sin37°=0.6
,cos37°=0.8。求:(1)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2)a、b两粒子离开区域II时的y坐标之差。【解析】(1)带电粒子a区域I电场内做类平抛运动,运动的时间10Ltv=(1分)竖直方向加速度2043vEqamL==(1分)竖直方向位移yI1=12at12=23L(1分)速度vI1=at1=43
v0(1分)则粒子a进入区域II时的速度与y轴负方向的夹角θ1=37°,速度v1=53v0(2分)运动轨迹如图甲所示,由几何知识知在匀强磁场区域II的运动半径r1=54L(1分)由qvB=mv2r(1分)得043mvBqL=。(1分)(
2)带电粒子b区域I电场内做类平抛运动的时间2034Ltv=(1分)竖直方向位移yI2=12at22=38L速度vI2=at2=v0则θ2=53°,速度v2=v1=53v0(2分)运动轨迹如图乙所示,在匀强磁场区域II的运动半径r2=2mvqB
=54L=r1(1分)由几何知识可知:yII1=12L,yII2=622L-(2分)所以a、b两粒子离开区域II时的y坐标之差Δy=(yI1+yII1)-(yI2+yII2)=4312624L-。(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