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巩固提升第12章章末过关检测(十二) (含解析).doc,共(4)页,83.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41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章末过关检测(十二)(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019·蚌埠高三教学质量检查)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En=1n2E1(n=1,2,3,…),其中基态能量E1=
-13.6eV,能级图如图所示.大量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由这些氢原子可能发出的所有光子中,频率最大的光子能量为-0.96E1,则n和可能发出的频率最小的光子能量分别为()A.n=5,0.54eVB.n=5,0.31eVC.n=4,0.85eVD.n=4,0.66eV解析:选B.根据题
意,由能级公式En=1n2E1,当辐射光子能量最大时,1n2E1-E1=-0.96E1,即1n2-1=-0.96,解得n=5;当n=5时,发出最小频率的光子的能量为E=E5-E4=[-0.54-(-0.85)]eV=0.31eV,B正确.2.由于放射性元素2
3793Np的半衰期很短,所以在自然界中一直未被发现,只是在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已知23793Np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20983Bi,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20983Bi的原子核比23793Np的原子核少28个中子B.23793Np经过衰变变成20983Bi,衰变过程可
以同时放出α粒子、β粒子和γ粒子C.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D.23793Np的半衰期等于任一个23793Np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时间解析:选C.20983Bi的中子数为209-83=126,23793Np的中子数为237-93=144,20983Bi的原子核比23
793Np的原子核少18个中子,A错误;23793Np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20983Bi,可以同时放出α粒子和γ粒子或者β粒子和γ粒子,不能同时放出三种粒子,B错误;衰变过程中发生α衰变的次数为237-2094=7次,β衰变的次数为2×7-(93-83)=4次,C
正确;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原子核不适用,选项D错误.3.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做静止不动,下列各图画出的是其中两个α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其中正确的是()解析:选C.α粒子与
原子核相互排斥,A、D错误;运动轨迹与原子核越近,力越大,运动方向变化越明显,B错误,C正确.4.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A.147N+42He→178O+11HB.23892U→23490Th+42H
eC.21H+31H→42He+10nD.23490Th→23491Pa+0-1e解析:选B.α衰变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α粒子(42He)的核反应,选项B正确.5.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1026J,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
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A.1036kgB.1018kgC.1013kgD.109kg解析:选D.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Δmc2知:Δm=ΔEc2=4×1026(3×108)2kg≈4×109kg,选项D正确.6.下列
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D.21083Bi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21083Bi经过10天
后还剩下50克解析:选B.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而γ射线是一种光子流,选项A错误;氢原子辐射光子后,绕核运动的电子距核更近,动能增大,选项B正确;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内部氢核的聚变,选项C错误;10天为两个半衰期,剩余的21083Bi为100×12tτg=100×122g=2
5g,选项D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7.(2019·湖北黄冈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
复杂的结构B.23290Th衰变成20882Pb要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D.升高放射性物质的温度,不可缩短其半衰期解析:选BD.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但并不能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
构,A错误;据α衰变、β衰变的实质可知23290Th→20882Pb+n42He+m0-1e,得n=6,m=4,故B正确;β衰变中β射线是由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变形成的,C错误;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只由其本身决定,与外界环境无关,D正确.8.14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14N,
半衰期约5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小.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700年B.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解析:选AC.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根据半衰期的定义知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700年,选项A正
确;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选项B错误;14C的衰变方程为146C→147N+0-1e,所以此衰变过程放出β射线,选项C正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核内部自身因素有关,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选项D错误.9.(2019·山西模拟)
核反应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23592U+10n→14156Ba+9236Kr+aX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X是某种粒子,a是X粒子的个数,用mU、mBa、mKr分别表示23592U、14156Ba、9236K
r核的质量,mX表示X粒子的质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X为中子,a=2B.X为中子,a=3C.上述核反应中放出的核能ΔE=(mU-mBa-mKr-2mX)c2D.上述核反应中放出的核能ΔE=(mU-mBa-mKr-3mX)c2解析:选BC.核反应
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则知23592U+10n→14156Ba+9236Kr+aX中X为10n,a=3,则A错误,B正确;由ΔE=Δmc2可得:ΔE=(mU+mX-mBa-mKr-3mX)c2=(mU-mBa-mKr-2mX)c2,则C正确,D错误.10.人们发现,不同的原子核,
其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与原子序数有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时会有质量亏损,要吸收能量B.由图可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
时会有质量亏损,要放出核能C.已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放出的γ射线能使某金属板逸出光电子,若增加γ射线强度,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D.在核反应堆的铀棒之间插入镉棒是为了控制核反应速度解析:选BD.原子核D、E聚变成原子核F,放出能量,A错误;A裂
变成B、C,放出能量,B正确;增加入射光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C错误;镉棒能吸收中子,可控制核反应速度,D正确.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
位)11.(12分)(2016·高考江苏卷)(1)贝克勒尔在120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属于放射性衰变的是________.A.146C→147N+0-1eB.23592U+10n→13953I+9539Y+210
nC.21H+31H→42He+10nD.42He+2713Al→3015P+10n(2)已知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频率为ν的光子的动量为________.用该频率的光垂直照射平面镜,光被镜面全部垂直反射回去,则光子在反射前后动量改变量的大小为________
.解析:(1)A是β衰变,B是核裂变,C是核聚变,D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所以A符合题意.(2)光子的动量p=Ec=hνc,垂直反射回去Δp=hνc--hνc=2hνc.答案:(1)A(2)hνc2hνc12.(14分)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电管产生的电流的电路图,A、K是光电管的两个电极,
已知该光电管阴极的极限频率为ν0.现将频率为ν(大于ν0)的光照射在阴极上,则:(1)________是阴极,阴极材料的逸出功等于________.(2)加在A、K间的正向电压为U时,到达阴极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____________,将A、K间的正向电压从零开始
逐渐增加,电流表的示数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3)为了阻止光电子到达阳极,在A、K间应加U反=________的反向电压.(4)下列方法一定能够增加饱和光电流的是________.A
.照射光频率不变,增加光强B.照射光强度不变,增加光的频率C.增加A、K电极间的电压D.减小A、K电极间的电压解析:(1)被光照射的金属将有光电子逸出,故K是阴极,逸出功与极限频率的关系为W0=hν0.(2)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ν-hν0,经过电场加
速获得的能量为eU,所以到达阳极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hν-hν0+eU,随着电压增加,单位时间内到达阳极的光电子数量将逐渐增多,但当从阴极逸出的所有光电子都到达阳极时,再增大电压,也不可能使单位时间内到达阳极的光电子数量增多.所以,电流表的示数先是逐渐增大,直到保持不变.(3)从阴极逸出的光电
子在到达阳极的过程中将被减速,被电场消耗的动能为eU反,如果hν-hν0=eU反,就将没有光电子能够到达阳极,所以U反=hν-hν0e.(4)要增加单位时间内从阴极逸出的光电子的数量,就需要增加照射光单位时间内入射光子的个数,所以只有A正确.答案:(
1)Khν0(2)hν-hν0+eU逐渐增大,直至保持不变(3)hν-hν0e(4)A13.(14分)为确定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ΔE=Δmc2的正确性,设计了如下实验:用动能为E1=0.60MeV的质子轰击静
止的锂核73Li,生成两个α粒子,测得两个α粒子的动能之和为E2=19.9MeV,已知质子、α粒子、锂粒子的质量分别取mp=1.0073u、mα=4.0015u、mLi=7.0160u,求:(1)写出核反应方程.(2)通过计算说明ΔE=Δmc2正确.(1u相当于931.5MeV)解析:(1)核反应
方程为:73Li+11H→242He.(2)核反应的质量亏损:Δm=mLi+mp-2mα=7.0160u+1.0073u-2×4.0015u=0.0203u,由质能方程可得与质量亏损相当的能量:ΔE=Δm
c2=0.0203×931.5MeV=18.9MeV,而系统增加的能量:ΔE′=E2-E1=19.3MeV,这些能量来自核反应中,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认为相等,所以ΔE=Δmc2正确.答案:(1)73Li+11H→242He(2)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