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第9章实验十一《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含解析).doc,共(11)页,332.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08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实验十一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由R=ρlS得ρ=RSl,因此,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横截面积S和金属丝的电阻R,即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图12.实验器材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V),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滑动变阻器(0~50Ω),
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3.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2)连接好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4)把滑
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5)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6)将测得的Rx、l、d值,代入公式R=ρlS和S=πd24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
率。1.数据处理(1)在求Rx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①用Rx=UI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②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Rx、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RxSl=πd2U4lI。2.误差
分析(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
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3.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开关、电流表、被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金
属丝的两端。(3)测量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被测金属丝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的被测金属丝长度,测量时应将金属丝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4)测金属丝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5)闭合开关之前,一定要使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6)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被测金属丝的电流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7)若采用图像法求电阻阻值的平均
值,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尽可能地通过较多的点,其余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实验【例1】(2020·山东烟台市高考诊断一模)某同学在进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
:图2(1)如图2甲所示,该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____mm;(2)该同学用如图乙所示电路图测量金属丝Rx的电阻,供选择的仪器如下:①电流表A1(内阻为r);②电流表A2;③滑动变阻器R1(0~1000Ω);④滑动变阻器R2(0~20Ω);⑤蓄电池
(2V);⑥开关S及导线若干。(3)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____(选填“R1”或“R2”);在图丙中按图乙用连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4)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记录A1、A2的读数I1、I2,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多组实验数据;以I2为纵坐标,I1为横坐标
,作出相应图像,如图丁所示。根据I2-I1图像的斜率k及电流表A1内阻r,写出金属丝电阻的表达式Rx=__________;(5)测得金属丝连入电路的长度为L,则金属丝电阻率ρ=__________(用k、D、L、r表示)。答案(1)2.500(3)R2见解析图(4)rk-1(5)πrD2
4L(k-1)解析(1)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2mm+50.0×0.01mm=2.500mm。(3)根据电路原理图可知,滑动变阻器是分压式接法,所以滑动变阻器要选择阻值范围较小的R2;根据电路原理图,实物图连线如图所示。(4)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金属丝电阻R=I1rI2-I1变形得I
2=(1+rR)I1所以I2-I1图像的斜率k=1+rR变形得R=rk-1。(5)根据电阻定律得R=ρLS解得ρ=RSL=πrD24L(k-1)。【变式1】(2020·海南省新高考3月线上诊断)某同学在实验室做“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除被
测金属丝外,还有如下实验器材可供选择: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3V,内阻可忽略不计;B.电流表A:量程0~100mA,内阻约为5Ω;C.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为3kΩ;D.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E.开关、导线
等。丙图3(1)该同学用刻度尺测得金属丝接入电路的长度L=0.820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测量结果如图3甲所示,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2)用多用电表欧姆“×1”挡测量接入电路部分的金属丝
电阻时,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电阻约为________Ω。(3)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能起到限流作用。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助该同学完成图丙中的测量电路。(4)若该同学根据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阻值R=10.0Ω,则这种金属材料的电阻
率为________Ω·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1)0.787(0.785~0.789)(2)9(3)见解析(4)5.9×10-6(6.0×10-6)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0.5mm+28.7×0.01m
m=0.787mm即金属丝的直径为0.787mm。(2)欧姆表的读数为Rx=9×1Ω=9Ω即金属丝电阻约为9Ω。(3)由于被测电阻较小,和电流表内阻相接近,所以为了避免电流表分压过大,所以采用电流表的外接法,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能起到限流作用,所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
法,电路图如图所示。(4)根据电阻定律可得R=ρLS=ρLπd22=ρ4Lπd2变形可得ρ=Rπd24L代入数据解得ρ=Rπd24L=10.0×3.14×(0.787×10-3)24×0.820Ω·m=5.9×10-6Ω·m即
这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为5.9×10-6Ω·m。命题点二测定液体的电阻率【例2】(2020·宁夏石嘴山市4月模拟)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检测河水电阻率的实验。他在一根粗细均匀的长玻璃管两端装上两个橡胶塞和铂电极,如图4甲所示,两电极相距
L=0.314m,其间充满待测的河水。他选用了以下仪器测量玻璃管内河水的电阻:量程15V,内阻约300kΩ的电压表;量程300μA,内阻约50Ω的电流表;最大阻值1kΩ的滑动变阻器;电动势E=12V,内阻r=6Ω的电池组;开关一只、导线若干。图4(1)该同学装入河水前先用游
标卡尺测量玻璃管的内径,结果如图乙所示。玻璃管的内径d=__________mm。(2)该同学设计了合理的测量电路,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测得了玻璃管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并在图丁的U-I坐标系内描出了9个
数据点。请在图丙的实物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善电路的连接。(3)请在图丁中做出U-I图像,计算出玻璃管内水柱的电阻R=________Ω,电阻率ρ=________Ω·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1)
5.50(2)见解析图(3)见解析图1.00×1057.56解析(1)主尺读数为5mm,游标尺为20分度,分度值为0.05mm,所以游标卡尺的读数为d=5mm+10×0.05mm=5.50mm。(2)根据U-I图像可知电流从零开始,所以滑动变阻器应用分
压式接法,由于水柱的电阻远大于电流表内阻,所以电流表应用内接法,实物连线图如图所示。(3)根据描点法,在图中画出U-I图像,用直线将尽可能多的点连起来,如图所示。则图像的斜率表示水柱的电阻,则有R=ΔUΔI=12-0120×10-6
Ω=1.00×105Ω根据电阻定律R=ρLS且S=πd24联立解得ρ=πd24LR代入数据可算出水的电阻率ρ=7.56Ω·m。命题点三拓展创新实验【例3】(2020·山东省等级考试模拟卷)某同学为了测量一根铅笔芯的电阻率,设计了如图5甲所示的电路
测量该铅笔芯的电阻值。所用器材有电流表A1、A2,电阻箱R1、滑动变阻器R2、待测铅笔芯Rx、电源E、开关S及导线等。操作步骤如下:调节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阻值达到最大;闭合开关,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阻值:记录两个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I1、I2,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电流表
的内阻可忽略,则电流表示数I2=______I1时,电阻箱的阻值等于待测笔芯的电阻值。(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笔芯的直径,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笔芯的直径为__________mm。(3)已测得该笔芯的长度L=
20.00cm,电阻箱R1的读数为5.00Ω,根据上面测量的数据可计算出笔芯的电阻率ρ=__________Ω·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4)若电流表A2的内阻不能忽略,仍利用(1)中方法,则笔芯电阻的测量值____
______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5答案(1)12(2)1.000(3)1.96×10-7(4)小于解析(1)若电阻箱的阻值等于待测笔芯的电阻值,则两条支路的电流相等,所以I2=12I1。(2)固定刻度尺上的刻度为0.5mm,可动刻度尺上的刻度为50格,
所以读数为d=0.5mm+50×0.01mm=1.000mm。(3)铅笔芯的横截面积S=π(d2)2=πd24,R=R1代入电阻定律R=ρLS得ρ=R1SL=πR1d24L代入数据得ρ=1.96×10-7Ω·m。(4)若电流表A2的内阻不能忽略,则笔芯电
阻的测量值为R1,真实值为R1+RA2,则笔芯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变式2】(2020·山东青岛市一模)某同学用如图6甲所示的电路测量一段总阻值约为10Ω的均匀电阻丝的电阻率ρ。在刻度尺两端的接线柱a
和b之间接入该电阻丝,金属夹P夹在电阻丝上,沿电阻丝移动金属夹,从而可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实验提供的器材有:图6电池组E(电动势为3.0V,内阻约1Ω);电流表A1(量程0~0.6A);电流表A2(量程0~100mA);电阻箱R(0~99.99Ω);开关、导线若干。实
验操作步骤如下:①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电阻丝的直径D;②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③调节电阻箱使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将金属夹夹在电阻丝某位置上;④闭合开关,调整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使电流表满偏,记录电阻
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⑤改变P的位置,调整__________,使电流表再次满偏;⑥重复多次,记录每一次的R和L数据;(1)电流表应选择__________(选填“A1”或“A2”);(2)步骤⑤中应完善
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3)用记录的多组R和L的数据,绘出了如图乙所示图线,截距分别为r和l,则电阻丝的电阻率表达式ρ=________(用给定的字母表示);(4)电流表的内阻对本实验结果__________(填“有”或“无”
)影响。答案(1)A2(2)电阻箱R的阻值(3)πrD24l(4)无解析(1)当电流表A1接入电路,电流表满偏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EIg1=30.6Ω=5Ω;而当电流表A2接入电路,电流表满偏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EIg2=30.1Ω=30Ω,可知电流表应选择A2。(2)步骤⑤中应完善的内容是:
改变P的位置,调整电阻箱R的阻值,使电流表再次满偏。(3)当每次都是电流表满偏时,外电路的总电阻是恒定值,设为R0,则R+ρLS=R0即R=R0-ρSL由图像可知ρS=rl即ρ=rlS=πrD24l。(4)若考虑电流表的内阻,则表达式变为R+ρLS=R0-RA,因R
-L的斜率不变,则测量值不变,即电流表的内阻对实验结果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