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9章实验九《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含解析).doc,共(15)页,1.088 M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08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实验九导体电阻率的测量目标要求1.熟悉“导体电阻率的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2.掌握测电阻率的电路图及误差分析.实验技能储备1.实验原理(如图所示)由R=ρlS得ρ=RSl=πd2R4l,因此,只要测
出金属丝的长度l、直径d和金属丝的电阻R,即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2.实验器材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V),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滑动变阻器(0~50Ω),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
刻度尺.3.实验过程(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2)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左(填“左”或“右”)端.(
5)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6)将测得的R、l、d值,代入公式ρ=πd2R4l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4.求R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1)用R
=UI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2)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5.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2)测量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被测金属丝接
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的被测金属丝长度,测量时应将金属丝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3)测金属丝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4)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被测金属丝的电流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的
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5)若采用图像法求电阻阻值的平均值,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尽可能地通过较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应舍去.6.误差分析(1)金属丝直径、长度的测量、读数等人为因素带来误差.(2
)测量电路中电流表及电压表对电阻测量的影响,因为电流表外接,所以R测<R真,由R=ρlS,知ρ测<ρ真.(3)通电电流过大,时间过长,致使金属丝发热,电阻率随之变化带来误差.考点一教材原型实验例1(2022·安徽省高三模拟)某同学在一次“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的实验中,用米尺测量金属丝接入电路的长度为l,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阻值大约为6Ω),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金属丝外,还有如下实验器材:
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3V,内阻很小;B.电流表A:量程0~0.6A,内阻约为0.125Ω;C.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约3kΩ;D.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0.5A;E.开关、导线等.(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d为____
____mm;(2)根据所提供的器材,在虚线框中画出测定金属丝电阻的实验电路图;(3)若根据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阻值为R,则这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的表达式为________.答案(1)0.935(2)见解析图(3)πRd24l解析(1)从题图中读出金属丝
的直径为d=0.5mm+43.5×0.01mm=0.935mm(2)因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电流不能太大,由I=ER+r结合电流表读数,电流表应满足偏转一半以上,故总电阻大于5Ω且小于10Ω,滑动变阻器可以用限流式接法;由于待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
电流表应用外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3)根据电阻定律,有R=ρlS其中S=14πd2则ρ=πRd24l.例2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
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为3V,内阻约为1Ω)、电流表(内阻约为0.1Ω)、电压表(内阻约为3kΩ)、滑动变阻器R(0~20Ω,额定电流为2A)、开关、导
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次数1234567U/V0.100.300.701.001.501.702.30I/A0.0200.0600.1600.2200.3400.4600.520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Rx是采用图中的_
_______(选填“乙”或“丙”)图.(3)图丁是测量Rx的实物图,图丁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2)中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整图中实物间的连线.(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戊所示,图中
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x=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______
__(填选项前的字母).A.1×10-2Ω·mB.1×10-3Ω·mC.1×10-6Ω·mD.1×10-8Ω·m(6)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本实验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
母)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C.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D.用U-I图像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答案(1)0.396(0.395~0.398均可
)(2)乙(3)如图(a)所示(4)如图(b)所示4.5(4.3~4.7均可)(5)C(6)CD考点二探索创新实验例3某物理实验兴趣小组测定自制盐水的电阻率,在一无盖的长方体玻璃槽中装入一定量的盐水,玻璃槽内腔的长度为40.1
0cm,宽度为4.52cm.(1)某次实验过程中,在槽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水面的高度为4.50cm,用多用电表的电阻挡粗测玻璃槽中盐水的电阻,选择开关置于“×100”挡,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为较准确地测得玻璃槽中盐水的电阻,该同学接着需要做的实验
步骤是换选________________(选填“×10”或“×1k”)挡.(2)为了准确测量电阻,准备了以下实验器材:A.电动势为3V的电源,内阻约为0.5Ω;B.最大阻值为5Ω的滑动变阻器;C.最大测量值为3V的
电压表,内阻约为3kΩ;D.最大测量值为15V的电压表,内阻约为5kΩ;E.最大测量值为15mA的电流表,内阻约为1Ω;F.最大测量值为0.6A的电流表,内阻约为0.5Ω.实验中要求尽量减小系统误差,应保证电表在测量时其最大读数超过量程的12,则电压表应选择_____
___,电流表应选择________.(均填器材前的选项字母)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乙中的连线.(3)准确连线后,测出玻璃槽中盐水的高度为H,电压表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改变玻璃槽中的盐水高度,测出如下
表所示的5组数据,分析数据后,试通过UI-1H图线来求电阻率.图丙中已经描出了各点,请作出图线,求得盐水的电阻率为ρ=________Ω·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次数水面高H(cm)电压U(V)电流I(
mA)12.532.888.723.002.659.533.512.639.844.002.3510.954.502.5213.1答案(1)×10(2)CE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0.90例4(2017·浙江4月选考·18)小明用
电学方法测量电线的长度,首先小明测得电线铜芯的直径为1.00mm,估计其长度不超过50m(已知铜的电阻率为1.75×10-8Ω·m),现有如下实验器材:①量程为3V、内阻约为3kΩ的电压表;②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1Ω的电流表;
③阻值为0~20Ω的滑动变阻器;④内阻可忽略,输出电压为3V的电源;⑤阻值为R0=4.30Ω的定值电阻,开关和导线若干.小明采用伏安法测量电线电阻,正确连接电路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的示数从0开始增加,当
示数为0.50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甲所示,读数为________V,根据小明测量的信息,图乙中P点应该________(选填“接a”“接b”“接c”或“不接”),Q点应该______(选填“接a”“接b”“接c”或“不接”),小明测得的电线长度为______m.答案2.50接b接a31
.4解析由题图甲可得电压表量程为3V,最小精度0.1V,示数应为2.50V;由题意可知,电压表内阻远大于待测电线电阻,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P点接b,题中要求电流表的示数能从0开始增加,则滑动变阻器应采取分压接法,Q点应接a,根据电阻
定律Rx=ρLS=ρLπd22,以及Rx+R0=UI代入数据可得电线长度为31.4m.课时精练1.(2022·江苏省镇江中学高三月考)某同学为测量一段金属丝的电阻率,完成了以下步骤的操作:(1)用螺旋测微器和刻度尺测出了待测金
属丝的直径和长度,如图甲所示;则直径d=______mm,长度为l=________cm.(2)为测出金属丝的电阻,他选用多用电表测该金属丝阻值,当他选择倍率为×1的欧姆挡测量时,得到的结果如图乙所示,读出R=________Ω.(3)通过(1)(2)的测
量,可以用公式ρ=________(用步骤(1)(2)中的字母表示)计算出该金属丝的电阻率.(4)为了检验上述的结果是否准确,该同学选择用伏安法再测一次电阻R,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V,内阻为1Ω)电
流表(内阻约5Ω)电压表(内阻约3kΩ)滑动变阻器(0~5Ω,额定电流2A)开关、导线若干;则以下电路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_.(5)该同学根据步骤(4)的电路图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完成实验,分析该实验的系统误差,电阻的测量值_
_______真实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1)2.15760.10(2)15(3)Rπd24l(4)A(5)小于解析(1)螺旋测微器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题图可知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2mm+15.7×0.01mm=2.157mm刻度尺需要估读,由题
图可知刻度尺的读数为l=60.10cm(2)由题可知多用电表选择倍率为×1的欧姆挡,则测量出的电阻为R=15Ω(3)由电阻定律R=ρlS=ρlπd22可得ρ=Rπd24l(4)由多用电表示数可得金属丝的阻值约为15Ω,可得RVR>RRA则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在测量电阻时,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多次测电阻求平均值,所以需要多组数据,且范围越大误差越小,故采用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故A电路图最合适.(5)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导致电流的测量值比流过电阻的实际值大,由欧姆定律R=UI可知电阻的测量值小于
真实值.2.(2022·浙江温州市月考)小亮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某种电阻丝的电阻率.(1)闭合开关S1、S2,调节电阻箱,当电压表读数为2.00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I=________A,电阻丝的电阻的测量值为________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此测量值________真实
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断开S2,通过改变接线夹接触电阻丝的位置来调节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并通过改变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示数保持不变.记录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L和对应电阻箱的阻值R,作出“R-L”图线,如
图丙所示.电阻丝的电阻率记为ρ、直径记为d,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k,则电阻率的表达式ρ=________.(3)小亮同学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0.35mm,由此可求得金属丝的电阻率为________Ω·m(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
字).答案(1)0.316.45大于(2)kπd24(3)9.6×10-7解析(1)由题图甲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故读数为0.31A;电阻丝的测量值R0=UI=2.000.31Ω≈6.45Ω由题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电流
表采用内接法,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所以电压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则电阻丝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2)由电阻定律可知:Rx=ρLS=ρLπd22闭合S1断开S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I(r+RA+R+Rx)整理得:R=-4ρLπd2-r-RA+EIR-L图线斜率的绝对值k=4
ρπd2,解得电阻率ρ=14kπd2.(3)由题图丙知,R-L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k=|ΔRΔL|=5.00.50Ω/m=10Ω/m电阻率ρ=14kπd2,代入数据解得ρ≈9.6×10-7Ω·m.3.小张同学想测量构成滑动变阻器的金属丝的电阻率.于是他找到了一个
坏了的滑动变阻器,拆下一段长约1m、阻值约为100Ω的金属丝,进行如下测量.(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__mm.(2)为了准确测量这段金属丝的电阻,小明找到如下器材:电流表(量程0~50mA)电阻箱(0~99.99Ω
)一节干电池(电动势约1.5V)开关一个、线夹一个、导线若干①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帮他设计一个可以完成电阻测量的电路图,画在图乙的方框中.②完善小张同学的实验步骤(步骤中出现的物理量均需给出相应的符号).a.去掉金属丝的绝缘漆,接在线夹上,如图丙所示;
b.按电路图连接实物;c.调节电阻箱和线夹位置使电流表有一个较大的示数,除记录该电流表示数外还需记录________和________;d.改变线夹的位置,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不变,记录________和________;e.用米尺测量出________;f.写出
电阻率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物理量符号表示);g.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答案(1)0.531(2)①见解析图②c.线夹的位置M电阻箱的示数R1d.线夹的位置N电阻箱的示数R2e.两次线夹位置M、N间的距离Lf.ρ=π2d
||R2-R14L解析(1)由题图甲可知d=0.5mm+3.1×0.01mm=0.531mm(2)①本实验由于缺少电压表,所以不能采用传统的伏安法测量电阻率.可通过控制电路中电流一定,即总电阻一定,通过改变电阻箱和金属丝接入回路的阻值,找到金属丝的阻值与
长度的关系,进而求出电阻率,因此电阻箱、金属丝和电流表应串联,如图所示.②根据上面对实验原理的介绍可知,在步骤c中,除了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外还需记下此时线夹的位置M和电阻箱的示数R1.在步骤d中,改变线夹的位置后,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不变,记录此时线
夹的位置N和电阻箱的示数R2.为了求出金属丝的阻值与长度的关系,需要用米尺测量出两次线夹位置M、N间的距离L.设步骤c中金属丝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M,步骤d中金属丝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N,则有R1+RM=R2+RNM、N间的电阻为R=||RM-RN=||R2-R1根据
电阻定律有R=ρLS解得电阻率为ρ=π2d||R2-R14L.4.(2022·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模拟)为测量甲、乙金属丝的电阻率,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a)、(b)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已知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1)小明先进行了如图(a)方案的测量;
①他首先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出甲、乙两根不同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分别如图(c)、图(d)所示.则两根金属丝直径的测量值分别为:d甲=________mm、d乙=________mm;②实验过程中,小明先将甲金属丝接入电路,并用米尺测出接入电路
中的甲金属丝的长度l=50.00cm.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并依次记录了两电表的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5组数据的对应点他已经标在如图(e)所示的坐标纸上,请你标出余下一组数据的对应点,并在图(e)画出U—I图线;实验次数123456U/V0.901.201.
501.802.102.40I/A0.180.240.300.370.430.49③该方案测得的甲金属丝的电阻率ρ=____Ω·m(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小明又用如图(b)方案测量乙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他可以通过改变接线夹(即图(b)中滑动变阻器符号上的箭头
接触金属丝的位置),以控制接入电路中金属丝的长度;①实验操作步骤:a.正确连接电路,设定电阻箱的阻值,闭合开关b.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记录接线夹的位置c.断开开关,测出接入电路的金属丝的长度d.闭合开关,重复b、c的操作②根据测得电流与金属丝接入长度关系的数据,绘出如图(f)所示的关
系图线,由图可以算出图线的斜率为k,若已测得乙金属丝的直径为d,已知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则乙金属丝的电阻率为________;(写出电阻率的计算式)(3)电表的内阻可能使实验产生系统误差,图(b)方案电阻率测量值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真实值.答案(1)①1.750.548②见解析图③2.3×10-5(2)②πEd2k4(3)等于解析(1)①两根金属丝直径的测量值分别为d甲=1mm+0.05mm×15=1.75mmd乙=0.5mm+0.01mm×4.8=0.548mm②描
点并作出U—I图像如图③由图像可知Rx=UI=2.90.6Ω≈4.8Ω根据Rx=ρlS=4ρlπd甲2解得ρ=πd甲2Rx4l=3.14×1.75×10-32×4.84×0.5Ω·m≈2.3×10-
5Ω·m(2)②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I(ρLS+r+R+RA)=I(ρ4Lπd2+r+R+RA)即1I=4ρπd2EL+R+r+RAE则4ρπd2E=k,得ρ=πEd2k4(3)题图(b)中考虑电流表内阻,则1I=4ρπd2EL+r+R+RAE不影响图像的斜率,则电阻率的测量值
等于真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