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第7章实验九《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之间的关系、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含解析).doc,共(6)页,108.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08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实验九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之间的关系、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1.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秒表和刻度尺。(2)探究影响单摆运动周期的因素。(3)学会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2.实验原理测摆长l和周期T,由T=2π
lg→g=4π2lT2。3.实验器材中心带有孔的小钢球、细线(长约1m)、米尺、游标卡尺、秒表。4.实验步骤(1)做单摆将细线穿过中心带有孔的小钢球,并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结,然后把线的另一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上,让摆球自然下垂。(2)测摆长用米尺量出摆线长l′(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出
摆球直径D,则单摆的摆长l=l′+D2。(3)测周期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小于5°),然后释放小球,记下单摆摆动30次~50次的总时间,算出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4)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5.数据处理(1)公式法:g=4π2lT2,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再
算出g的平均值。(2)图像法:作出l-T2图像求g值。6.误差分析产生原因减小方法偶然误差测量时间(单摆周期)及摆长时产生误差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②计时从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①摆球要选体积小,密度大的②最大摆角要小于5°7.注意事项(1)摆线要选1m左右
,不要过长或过短。(2)悬线长要待悬挂好球后再测,计算摆长时要将悬线长加上摆球半径。(3)单摆要在竖直平面内摆动,不要形成圆锥摆。(4)要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并数准全振动的次数。【例1】(2020·山东威海市模拟考试)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的实验中:(1)需要记录的数据有:小钢球的直径d、________、摆长L、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和周期T;(2)用标准游标卡尺测小钢球的直径如图1所示,则直径d为__________mm;图1(3)如图2所示,某同学由测量数据作出L-T2图线,根据图
线求出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_m/s2(已知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图2答案(1)摆线长l(2)18.6mm(3)9.66(9.60~9.70)解析(1)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知要测重力加速度,需要测量小钢球的直径d、摆线长l从而得到单
摆的摆长L;还要测量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从而得到单摆的周期T。(2)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8mm,游标尺上第6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读数为6×0.1mm=0.6mm所以最终读数为18mm+0.6mm=18.6mm。(3)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g得L=g4π2T2再根据L-T2图像的斜率为k=1.2-0.65-2.55=0.245即g4π2=0.245得g≈9.66(9.62~9.70都正确)。【变式1】(多选)(2020·湖北武汉市五月质检)在用
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尽量选择质量大、体积小的摆球B.用刻度尺测量摆线的长度,将其作为单摆的摆长C.为方便测量,可以让单摆的振幅尽可能大D.释放摆球,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单摆的周期T=t50答案AD
解析尽量选择质量大、体积小的摆球,可以减小阻力使实验更准确,A正确;用刻度尺测量摆线的长度,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的直径算出半径,则线长加半径作为摆长,B错误;为了准确,单摆的振幅尽可能小,最大不超过5°,C错误;为了准确可以多测几个周期,
比如释放摆球,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单摆的周期T=t50,D正确。【例2】(2020·北京市东城区上学期期末)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图3(1)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可供选用:A.长约1m
的细线B.长约1m的橡皮绳C.直径约2cm的铁球D.直径约2cm的塑料球E.米尺F.时钟G.停表实验时需要从上述器材中选择:__________(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2)在挑选合适的器材制成单摆后他们开始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将单摆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②测得摆线长度,作为单摆的摆长。③在偏角较小的位置将小球由静止释放。④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总时间t,得到单摆振动周期T=tn。⑤根据单摆周期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其中有一处操作不妥当的是__________(填写操作步骤
前面的序号)。(3)发现(2)中操作步骤的不妥之处后,他们做了如下改进:让单摆在不同摆线长度的情况下做简谐运动,测量其中两次实验时摆线的长度l1、l2和对应的周期T1、T2,通过计算也能得到重力加速度大小的测量值。请你写出该测量值的表达式g=_________
_。(4)实验后同学们进行了反思。他们发现由单摆周期公式可知周期与摆角无关,而实验中却要求摆角较小。请你简要说明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1)ACEG(2)②(3)4π2(l1-l2)T21-T22(4)T=2πlg是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当摆角较小时才可以将单摆的运动视为简谐运动解析(1)实验时需要从上述器材中选择:A.长约1m的细线
;C.直径约2cm的铁球;E.米尺;G.停表;故选ACEG。(2)其中的第②步骤中应该测得摆线长度加上摆球的半径作为单摆的摆长。(3)根据T=2πlg可得T1=2πl1g,T2=2πl2g,联立解得g=4π2(l1-l2)T21-T22。(4)T=2πlg是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
式,当摆角较小时才可以将单摆的运动视为简谐运动。【变式2】(2020·浙江杭州二中上学期选考模拟)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由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得到g=4π2lT2。只要测出多组单摆的摆长l和运动周期T,作出T2-l图像,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理论上T2-l图像
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如图4所示。图4(1)造成图像不过坐标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像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____
______m/s2(取π2=9.87);(3)如果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A.测摆线时摆线拉得过紧B.先测摆长,再测周期,在测周期时,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C.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D.实验时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答案(1)测摆长时漏掉了摆
球的半径(2)9.87(3)B解析(1)图像不通过坐标原点,将图像向左平移1cm就会通过坐标原点,故相同的周期下,摆长偏小1cm,故可能是漏加小球半径。(2)由T=2πlg,得T2=4π2gl,则有4π2g=k=4,解得g=
9.87m/s2。(3)根据g=4π2lT2,测摆线时摆线拉得过紧,则摆长的测量值偏大,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故A错误;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知摆长的测量值偏小,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故B正确;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周期的测量值偏小,
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故C错误;实验时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周期的测量值偏小,导致重力加速度测量值偏大,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