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第6章限时规范专题练(二)《动量与能量综合应用问题》(含详解).doc,共(11)页,177.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07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限时规范专题练(二)动量与能量综合应用问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其中1~3题为单选,4~6题为多选)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都是m的小车A和B,两车之间用轻质弹簧相连,它们以共同的速度v0向右运动,另有一质
量为m的粘性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正好落在A车上,并与之粘合在一起,求这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为()A.14mv20B.18mv20C.112mv20D.115mv20答案C解析粘性物体和A相互作用的过程,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取向右为正
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0=2mv1,得:v1=v02。之后三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当B车与A车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2mv1=3mv2,解得:v2=23v1=v03,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Ep=12×2mv21-12×3mv22=112mv20,故C正确,A、B、D错误。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均匀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块左右两侧各有一位拿着完全相同步枪和子弹的射手。首先左侧射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1,然后右侧射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
2。设子弹均未射穿木块,且两颗子弹与木块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均相同。当两颗子弹均相对于木块静止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木块静止,d1=d2B.木块向右运动,d1<d2C.木块静止,d1<d2D.木块向左运动,d1=d2答案C解析把木块和打入的两颗子弹看成一个系统,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弹v弹+0-m弹v弹=(2m弹+m)v共,解得v共=0。开枪前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子弹射入木块时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左侧射手开枪后,右侧射手开枪前,把左侧射手开枪打出的子弹和木块看作一个系统
,设子弹射入木块时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为f,则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弹v弹+0=(m弹+m)v共′,则v共′=m弹m弹+mv弹,左侧射手射出的子弹射入木块中时,该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ΔE1=12
m弹v2弹-12(m弹+m)v共′2=fd1,右侧射手开枪打出的子弹射入木块时,则有-m弹v弹+(m弹+m)v共′=(2m弹+m)v共,系统损失的机械能ΔE2=12m弹v2弹+12(m弹+m)v共′2-0=fd2,ΔE1<ΔE2,故d1<d2,C正确。3.(2020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物体A以速度v0向右运动压缩弹簧,测得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现让弹簧一端连接另一质量为m的物体B,如图乙所示,物体A以2v0的速度向右压缩弹簧,
测得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仍为x,则()A.物体A的质量为2mB.物体A的质量为4mC.弹簧压缩量最大时的弹性势能为mv20D.弹簧压缩量最大时的弹性势能为32mv20答案D解析当弹簧固定且弹簧的压缩量最大为x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知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A的初动能,设A的质量为mA
,即有Epm=12mAv20;当弹簧一端连接另一质量为m的物体B时,A与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B将向右运动,A、B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压缩量达到最大,仍为x,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选取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A·2
v0=(m+mA)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pm=12mA(2v0)2-12(mA+m)v2,联立得mA=3m,Epm=32mv20,故A、B、C错误,D正确。4.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木板Q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左端有一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P,P、Q间接触面粗糙。现给P向右的速率vP,给Q向左的速率vQ,取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不计空气阻力,则运动过程中P、Q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答案ABC解析开始时,木板和物块均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两
者最终达到共同速度,以向右为正方向,P、Q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PvP-mQvQ=(mP+mQ)v;若mPvP=mQvQ,则v=0,图像如图A所示;若mPvP>mQvQ,则v>0,图像如图B所示;若mPvP<mQvQ,则v<0,图像如图C所示。故A、B、C正确,D错误
。5.(2020·山东省泰安市四模)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有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形轨道,最高点M、N与圆心O在同一水平线上,物块甲、乙的质量之比为1∶3。物块甲从M处由静止开始无初速度释放,滑到最低点P与静止在P处的物块乙发生第一次弹性碰撞,碰撞时间很短可
不计,碰后物块甲立即反向,恰能回到轨道上的Q点,物块甲、乙均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Q、P之间的竖直高度为R4B.Q、P之间的竖直高度为R3C.在以后的运动中,物块甲不能回到M点D.在以后的运动中,物块甲能回到M点
答案AD解析设Q、P之间的竖直高度为h,物块甲从M点滑到P点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12mv20,解得物块甲第一次与物块乙恰好碰撞前时刻的速度大小为v0=2gR;碰后物块甲立即反向,恰能回到轨道上的Q点,由
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12mv21,解得碰撞后甲的速度大小为v1=2gh。设甲的质量为m,则乙的质量为3m,甲、乙发生弹性碰撞,以水平向左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0=-mv1+3mv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v20=12mv21+12×3mv22,联立解得h=R4,v1=
gR2,v2=gR2,故A正确,B错误。由于第一次碰撞后两物块的速度大小相等,则物块甲、乙将同时回到最低位置P点发生第二次弹性碰撞,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3mv2-mv1=mv1′+3mv2′,由机械能守恒
定律得12mv21+12×3mv22=12mv1′2+12×3mv2′2,解得碰后物块甲的速度大小为v1′=2gR,碰撞后对甲,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12mv1′2,解得h′=R,则物块甲能回到M点,故C错误,D正确。6.(2020·山东省济宁
市嘉祥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如图a所示,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大小相同但材质不同的甲、乙物块。t=0时刻,甲物块以速度v0=4m/s向右运动,经一段时间后与静止的乙物块发生正碰,碰撞前后两物块运动的v-t图像如图b中实
线所示,其中甲物块碰撞前后的图线平行,已知甲物块质量为5kg,乙物块质量为4kg,则()A.此碰撞过程为弹性碰撞B.碰后瞬间乙物块速度为2.5m/sC.碰后乙物块移动的距离为3.75mD.碰后甲、乙两物块所
受摩擦力之比为6∶5答案BC解析由题图b知,碰前瞬间甲物块的速度为v=3m/s,碰后瞬间甲物块的速度为v1=1m/s,设乙物块碰后瞬间的速度为v2,取碰前甲物块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甲v=m甲v1+m乙v2,解得v2=2.5m/s,碰撞前后系统动能之差为ΔEk=12m甲v2-12
m甲v21-12m乙v22,解得ΔEk=7.5J>0,所以此碰撞过程为非弹性碰撞,故A错误,B正确;设碰后乙物块经过时间t停止运动,根据题图b,结合相似三角形知识知11+t=14,解得t=3s,碰后乙物块移动的距离为s=v22t=2.52×3m=3.75m,故
C正确;对碰后乙物块滑行过程,根据动量定理得-f乙t=0-m乙v2,解得f乙=103N,甲物块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甲=ΔvΔt=4-31m/s2=1m/s2,甲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甲=m甲a甲=5×1N=5N,则f甲∶f乙=3∶2,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7.(2
021·八省联考重庆卷)(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3m的小木块1通过长度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质量为m的小木块2置于高度为L的光滑水平桌面边沿。把木块1拉至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当其运动到最低点时与木块2相撞,木块2
沿水平方向飞出,落在距桌面边沿水平距离为2L处,木块1继续向前摆动。若在碰撞过程中,木块1与桌面间无接触,且忽略空气阻力。求:(1)碰撞前,木块1在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2)碰撞后,木块1相对桌面能上升到的最
大高度。答案(1)2gL(2)49L解析(1)从小木块1从水平位置释放到与小木块2碰前瞬间,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3mgL=12·3mv20解得v0=2gL。(2)小木块2碰撞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L=12g
t2解得t=2Lg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2L=v2t解得v2=2Lt=2L2Lg=2Lg2L=2gL小木块1和2碰撞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3mv0=3mv1+mv2解得碰撞后小木块1的速度大小为v1=3v0-v23=232gL之后小木块1上升,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3mgh=1
2×3mv21解得h=49L。8.(2021·八省联考广东卷)(14分)如图所示,固定的粗糙斜面,倾角θ=30°,斜面底端O处固定一个垂直斜面的弹性挡板。在斜面上P、Q两点有材质相同、质量均为m的滑块A和B,A和B恰好能静止,且均可视为质点,Q到O的距离是L,Q
到P的距离是kL(k>0)。现始终给A施加一个大小为F=mg、方向沿斜面向下的力,A开始运动,g为重力加速度。设A、B之间以及B与挡板之间的碰撞时间极短,且无机械能损失,滑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1)A、B第一次碰撞后瞬间它们的速率分别为多少;(2)A、B第一次碰撞与第二
次碰撞之间的时间。答案(1)02gkL(2)当k<14时,t=22kLg;当k>14时,t=L2gk+4k-12k+1·L8kg解析(1)A和B恰好能静止,则mgsinθ=μmgcosθ给A施加一个大小为F=mg、方向沿斜面向下
的力,A开始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g=ma解得a=g设与B碰前A的速度为v1,有v21=2gkLA与B发生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mv1=mv2+mv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12mv21=12m
v22+12mv1′2联立解得v1′=0,v2=2gkL。(2)A、B第一次碰后,B受力平衡,沿斜面做匀速直线运动,B运动到斜面底端所用时间为t1=Lv2=L2gk碰后A的加速度不变,A运动到斜面底端所用时间为t2=2L
g若t1=t2解得:k=14当k<14时,A与B同向相撞(即B与挡板碰撞前A、B发生第二次碰撞),此时有12gt2=2gkLt解得t=22kLg当k>14时,A与B反向相撞(即B先与挡板碰撞,然后与A发生
第二次碰撞)根据题意,B与挡板碰后速率仍为v2=2gkL,设B沿斜面向上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a′,则mgsinθ+μmgcosθ=ma′解得:a′=g设B向上运动时间t2后与A第二次相撞,则L=12g(t1+
t2)2+v2t2-12gt22解得t2=4k-1L8kgL+4k2kgL=4k-12k+1L8kg,B向上减速至零的时间t0=v2g2kLg因为t2t0=4k-14k2k+1<1,故所求t2合理则t=t
1+t2=L2gk+4k-12k+1·L8kg。9.(2020·吉林省白山市二模)(14分)如图所示,小物块甲紧靠轨道BCD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轨道BCD由水平轨道CD及与CD相切于C点的光滑14圆弧轨道组成,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现将小物块乙(视为质点)从B点正上方到B点高度为R的P
点由静止释放,乙从B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恰好不会从水平轨道CD的左端D点掉落。已知甲、乙以及轨道BCD的质量相同,乙与CD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乙通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v1;(2
)CD的长度L以及乙在CD上滑行的时间t;(3)在乙从B点开始滑到D点的时间内,轨道BCD的位移大小x。答案(1)8gR3(2)3R6Rg(3)56R解析(1)设乙的质量为m,当乙滑到C点时,轨道BC
D与甲的共同速度大小为v2,甲、乙及轨道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mv1-2mv2=0,乙滑到C点之前,甲、乙及轨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有mg×2R=12mv21+12×2mv22解得v1=8gR3,v2=2gR
3。(2)乙滑到C点后,轨道BCD与甲分离,设轨道BCD与乙速度相同时的速度大小为v,乙从C点滑到D点的过程中,对乙和轨道BCD组成的系统,以水平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mv1-m
v2=2mv12mv21+12mv22-12×2mv2=μmgL则v=v14=v22解得L=3R;设乙从C点滑到D点的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乙从C点滑到D点的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有v=v1-at解得t=6Rg。(3)
设乙从B点滑到C点的时间为t1,该过程轨道BCD通过的距离为x1,甲、乙及轨道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2m·x1t1-mR-x1t1=0设乙沿轨道BCD从C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轨道BCD通过的距
离为x2,由动能定理有-μmgx2=12mv2-12mv22经分析可知x=x1+x2解得x=56R。10.(2020·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复习检测)(14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的底端有一个固定挡板D,
小物体C靠在挡板D上,小物体B与C用轻质弹簧栓接。当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B在O点;当B静止时,B在M点,已知OM=l。在P点还有一小物体A,使A从静止开始下滑,A、B相碰后一起压缩弹簧。A第一次脱离B后最高能上升到N点,且ON=1.5l。B向上运动时还会拉伸弹簧,能使C物
体刚好脱离挡板D。已知A、B、C的质量都是m,重力加速度为g。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的形变量大小有关。试求:(1)弹簧的劲度系数;(2)弹簧第一次恢复到原长时小物体B的速度大小;(3)M、P两点之间的距离。答案(1)
mg2l(2)32gl(3)9l解析(1)B静止时,根据平衡条件得kl=mgsinθ则弹簧的劲度系数k=mg2l。(2)当弹簧第一次恢复到原长时A、B恰好分离,设此时A、B的速度大小为v3,对A物体,从A、B分离到A速度变为0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v23=mg
Δh此过程中A物体上升的高度Δh=1.5lsinθ解得v3=32gl。(3)设A与B相碰前的速度大小为v1,相碰后的速度大小为v2,M、P两点之间距离为x,对A物体,从开始下滑到A、B相碰前,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xsinθ=12mv21A与B碰撞过程,根据动量
守恒定律得mv1=(m+m)v2设B静止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从A、B开始压缩弹簧到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m)v22+Ep=12(m+m)v23+(m+m)glsinθB物体的速度变为0时,C
物体恰好离开挡板D,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也为l,弹簧的弹性势能也为Ep对B物体和弹簧,从A、B分离到B速度变为0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v23=mglsinθ+Ep解得M、P两点之间的距离x=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