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6《选修3-4》(解析版)

DOC
  • 阅读 1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7 页
  • 大小 1.468 MB
  • 2022-12-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通用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6《选修3-4》(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通用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6《选修3-4》(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通用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6《选修3-4》(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通用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6《选修3-4》(解析版)
(通用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6《选修3-4》(解析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2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通用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纠错笔记专题16《选修3-4》(解析版).doc,共(27)页,1.468 M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05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一、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误区警示①摆线不能过长或过短或易伸长,摆长应是选点到球心间的距离。摆球用密度大、直径小的金属球。②摆球摆动时应使偏角不超过10°,且在同一竖直面内,不要形成圆锥摆,摆动中悬点不能松动。③累积法测周期时

,应从最低位置开始计时和记录全振动次数。④使用秒表方法是三次按按钮:一是“走时”,二是“停止”,三是“复零”。读数:先读分钟刻度(包括半分钟),再读秒针刻度(最小刻度为0.1s,不再估读)。⑤处理数据时,采用图象

法,画出T–L图象,求得直线的斜率k,即有g=4π2/k。二、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异同点比较振动图象波动图象研究对象一振动质点沿波传播方向的所有质点研究内容一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时刻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图象物理意义表示同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

移图象信息(1)质点振动周期(2)质点振幅(3)某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4)各时刻速度、加速度的方向(1)波长、振幅(2)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3)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的加速度方向(4)传播方向、振动方向的互判图象

变化随时间推移,图象延续,但已有形状不变随时间推移,波形沿传播方向平移一完整曲线占横坐标的距离表示一个周期表示一个波长三、波特有的现象①波的叠加:当两列波相遇时,每列波将保持原有的特性,即频率、振幅、波长、

波速及振动方向不变,继续按原来的方向传播,他们互不干扰。在两列波的重叠区域内,介质中的质点同时参与两种振动,其振动的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②波的干涉与波的衍射的比较内容衍射和干涉定义现象可观察到现象的条件相同点

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波能偏离直线而传到直线以外的空间缝、孔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小于波长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加强和减弱的区域相间分布的现象[来源:学科网ZX

XK][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振动强弱相同的区域,某些区域总是加强,某些区域总是减弱[来源:学科网ZXXK]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来源:学科网]③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指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受到的波的个数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观测频率与

波源频率不同的现象。对机械波来说,所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介质而言的。A.当观察者和波源有一个静止,另一个靠近静止者,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波的个数增多了,观察到的波的频率就会变大。B.当观察者和波源有一个静止,另一个远离静止者,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波的

个数变少了,观察到波的频率就会变小。但要注意一点,波源和观察者只有相对运动才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如果波源和观察者以相同的速度运动,观察者是观测不到多普列效应的。四、波的多解造成波动问题多解的主要因素(1)周期性①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u周期的关系不明确;②空间周期性

:波传播距离与波长的关系不明确。(2)双向性①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②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明确。(3)对称性波源的振动,要带动它左右相邻质元的振动,波向左右两方向传播。对称性是指波在介质中向左右同时传播

时,关于波源对称的左右两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4)波形的隐含性形成多解在波动问题中,往往只给出完整波形的一部分,或给出几个特殊点,而其余信息,均处于隐含状态。这样,波形就有多种情况,形成波动问题的多解性。五、折射定律与全反射1.射率理解误区①介

质对光的折射率与入射角即折射角无关,由介质性质决定。②公式12sinsinn中,不论是光从真空射入介质,还是从介质射入真空,1总是真空中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2总是介质中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2.全反射理解误区警示①在光的反射和全反射现象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

路均是可逆的。②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往往同时发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但是在全反射现象中,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当折射角等于90°时,实际上就已经没有折射光线了。③全反射现象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去理解: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逐

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零,这时就发生了全发射。六、双缝干涉实验误区分析(1)双缝到屏的距离l的测量存在误差。(2)测条纹间距Δx带来的误差:①干涉条纹没有调整到最清晰的程度。②误认为Δx为亮(暗)条纹

的宽度。③分划板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平行,中心刻线没有恰好位于条纹中心。④测量多条亮条纹间的距离时读数不准确,此间距中的条纹数未数清。七、电磁波与机械波的比较名称电磁波机械波研究对象电磁现象力学现象产生由周期性变化的电场、磁场产

生由质点(波源)的振动产生波的特点横波纵波或横波波速在真空中等于光速c=3×108m/s在空气中不大(如声波波速一般为340m/s)介质需要不需要介质,真空中仍可传播必须有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能量传播电磁能机械能单

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时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摆球的直径d=mm。(2)悬点到小球底部的长度l0,示数如图乙所示,l0=cm。(3)实验时用拉力传感器测得摆线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然后使单摆

保持静止,得到如图丁所示的F–t图象。那么:①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用题目中的物理量d、l0、t0表示)。②设摆球在最低点时Ep=0,已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单摆的周期用T表示,那么测得此单摆摆动时的机械能E的表达式是。A.2132()2πFFgTB.2132()8πFFgT

C.2322()6πFFgTD.2322()4πFFgT不能正确读取游标卡尺的读数,导致本题错解。(1)由甲图可知,主尺上的读数是11mm,游标尺上第14个刻度与主尺对齐,所以游标尺上的读数为14×0

.05mm=0.70mm,所以该摆球的直径d=11.70mm。(2)由乙图可知,悬点到小球底部的长度l0=100.25cm。(3)平衡位置处拉力最大,最大位移处拉力最小。从图丙中看出单摆的周期为4t0。单摆摆长L=l0+d/2,单摆周期公式T=2πlg

得,重力加速度g=20201π()24ldt。(4)由丁图可知,F3=mg,单摆在最低点时F1–mg=Rmv2,根据周期公式变形得摆长l=224πgT,最低点的机械能E=221mv,解得E=2132()8πFFgT,所以B正确;单摆在最高点时F2=m

gcosθ,最高点的机械能E=mgl(1–cosθ),解得E=2322()4πFFgT,所以D正确。1.(2019·广西省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利用单摆测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利用游标卡尺测得金属小球直径如图甲所示,

小球直径d=________cm。L/m0.4000.5000.6000.8001.200T2/s21.602.102.403.204.80(2)某同学测量数据如表,请在图乙中画出L–T2图象。由图象可得重力加速度g=______m/s2(保留三位

有效数字)。(3)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摆长没有加小球的半径,其他操作无误,那么他得到的实验图象可能是下列图象中的________。【答案】(1)2.26(2)如图所示9.86(3)B【解析】(1)主尺读数为:2.2cm;游标尺的读数为:6×0.1mm

=0.6mm=0.06cm,故球直径为2.2cm+0.06cm=2.26cm;(2)如图所示:由单摆周期公式:,可得,图象斜率为,由图象可得:。可得g=4×3.142×0.25m/s2=9.86m/s2。(3)在实验过程中,摆长没有加小球的半径,其他操作无误,可得:,故B正确,

ACD错误。如图甲所示为一列横波在t=1.0s时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为P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零时刻P质点向上振动C.波速为4m/sD.当O处质点振动到波谷时,P处质点振动到波峰不能正确理解振动图象

波动图象的关系导致本题错解。由振动图象知,在t=1.0s时刻P质点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由波动图象可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A错误。由振动图象可知零时刻P质点向下振动,B错误。由甲图可得:λ=4m,由乙图中可得:T=1.0s,所以:波速4m/svT,故C正确。OP间平衡位置相

距一个波长,振动情况总是相同,则当O处质点振动到波谷时,P处质点也振动到波谷,故D错误。1.(2019·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一月月考)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P、Q两质点,两质点在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12cm和16cm,图甲为该列简谐波在t=4s时的波形图,图乙是

Q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长为0.24mB.波速为0.04m/sC.波的传播方向向左D.在4~8s内平衡位置x=16cm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8cmE.在t=7s时P恰好回到平衡位置【答案】BCE【解析】AB、由波形图和振动图可知,波长,周期,波速,故A错误,B正确;C、由振动图

象可知,t=4s时质点Q的振动方向向上,由此可判断波沿x轴负向传播,即传播方向向左,故C正确;D、4~8s内,x=16cm的质点通过的路程,故D错误;E、t=7s时,,由波形图可知,质点P经过回到平衡位置,故E正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孔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不会发生衍射现象B.孔的尺寸比波长

小才发生衍射现象C.只有孔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不能正确理解干涉或者衍射产生的条件,导致本题错解。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当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

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但在一切情况下,均会发生衍射现象,AB错误,C正确;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D正确;1.(2019·吉林省吉林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所接收的声波波速大于声源发出的声波波速B.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个质点的振动速度就是波的传播速度C.机械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尺寸比机械波波长小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衍射D.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

流的速度,这种方法俗称“彩超”,利用了多普勒效应原理E.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是干涉现象【答案】CDE【解析】A.根据多普勒效应,声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所接收的声波波速与声源发出的声

波波速相等,故A错误;B.对于机械波,某个质点的振动速度与波的传播速度不同,两者相互垂直是横波,两者相互平行是纵波,故B错误;C.只有当障碍物的尺寸与机械波的波长差不多或比机械波的波长小,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当障碍物的尺寸比机械波的波长大得多时,也能发生衍射现

象,只是不明显,故C正确;D.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发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发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这种方法俗称“彩超”,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故D正确;E.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是声波叠

加产生加强与减弱的干涉的结果,故E正确。故选CDE。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其振幅为2cm,波速为30cm/s。在传播过程中有平衡位置相距30cm的两质点均在x轴上方距离x轴1cm的位置,此时两质点运动方向相反,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波的周期可能为0.5sB.此波的周期可能为1.5sC.从此时刻起,经过1.25s质点b可能处于波峰位置D.质点a速度最大时,质点b速度可能为零不能正确分析造成波多解的原因,导致本题错解。由三角函数可知,sinπ6=sin5π6=12,则a、

b间的距离可能为3+nλ(n=0,1,2,…),也可能为23+nλ(n=0,1,2,…),故波长λ=9031ncm或9032ncm(n=0,1,2,…),周期T=331ns或332ns(n=0,1,2,…),周期不可能为0.5s,可

能为1.5s,A错误,B正确;经过1.25s波向右传播37.5cm,只要图示时刻a点左侧7.5cm处质点在波峰位置,经过1.25s质点b就能处于波峰位置,当a、b间的距离为23,即λ=45cm时满足此条件,C正

确;若质点a速度最大时,质点b速度为零,则a、b间的距离应为4+nλ或34+nλ(n=0,1,2,…),不可能满足条件,D错误。1.(2019·四川省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t=0.5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虚线恰好过质

点P的平衡位置。已知质点P平衡位置的坐标x=0.5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简谐波传播的最小速度为1.0m/sB.波传播的速度为(1.4+2.4n)m/s(n=0,1,2,3…)C.若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质点P比质点Q先回到平衡位置D.若波向x轴负

方向传播,质点P运动路程的最小值为5cmE.质点O的振动方程可能为y=10sincm(n=0,1,2,3…)【答案】ADE【解析】A、0.5s内波传播的最短距离为0.5m,故最小速度为1.0m/s,A选项正确。B、若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波

速为,若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故B选项错误。C、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0时刻后质点P背离平衡位置运动,质点Q靠近平衡位置运动,故质点P比质点Q后回到平衡位置,C选项错误。D、t=0时刻,质点P偏离平衡位置5cm,若波向x轴

负方向传播,质点P向平衡位置运动,经十二分之一个周期刚好回到平衡位置,故最短路程为5cm,D选项正确。E、若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则周期,质点O的振动方程,若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则周期,质点O的振动方程,故E选项正确。故选ADE。【点睛】对于波动图象问

题,要能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灵活运用波形平移法,分析时间与周期的关系,或距离与波长的关系。如图所示,横截面是直角三角形ABC的三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为n1,对紫光的折射率为n2,一束很细的白光由棱镜的一个侧面AB垂直入射,从另一侧面AC折射出来,已知棱镜的顶角∠A

=30°,AC边平行于光屏MN,且与光屏距离为L。(1)画出白光通过棱镜折射后的光路图(出射光线只画出两条边缘的光线,并指明其颜色);(2)求出在光屏MN上得到的可见光光谱的宽度d?不能正确理解折射的各种条件和可能发生的现象,导

致本题错解。(1)光路图如图所示。(2)根据折射定律1111sinsinsin302rnnr所以,1121tan4nrn2222sinsinsin302rnnr所以,2222tan4nr

n所以21122221(tantan)()44nndLrrLnn1.(2019·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一月月考)如图所示ABCD为一矩形玻璃砖,AB边长2cm,AC边长为3cm,在D处有一束光射入玻璃砖,与CD边夹角为α=60°,光线经AB边折射后与CA延

长线交于E点,其中折射点O为AB的中点,AE长度为1cm。求:(1)玻璃砖的折射率;(2)改变入射光线与CD边的倾角α,使光线在AB边恰好发生全发射,此时光线与AB边交点为F(图中未画出),则BF的距离长为多少?【答案】(1)(2)【解析】(1)光路图如图:有几何关系得:,解得:玻璃

砖的折射率(2)光路图如图所示:设全反射临界角为C,则由几何关系可得:联立解得:(2019·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复色光,以一定的角度斜射到玻璃三棱镜的表面,经过三棱镜的两次折射后分为a、b两束光。下

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在三棱镜中a光的传播速率大于b光的传播速率B.a光频率大于b光频率C.若改变复色光的入射角,可在入射面发生全反射D.a、b两束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Δxa<Δxb不能正确理解频率与折射率的关系导致本题错解

。由光路图可知,棱镜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则根据n=c/v可知,在三棱镜中a光的传播速率小于b光的传播速率,选项A错误;a光频率大于b光频率,选项B正确;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之一就是光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则即使改变复色光的入

射角,也不可能在入射面发生全反射,选项C错误;a光频率大于b光频率,则a光的波长较小,根据可知,a、b两束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Δxa<Δxb,选项D正确;故选BD。1.如图所示,一束由两种色光混合的复色光沿PO方向射向一平行玻砖的上表面,得到三束平行光线I、II、I

I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束I为复色光,光束II、III为单色光B.光束III的频率大于光束II的频率C.改变α角,光线I、II、III仍保持平行D.在真空中,光束Ⅱ的速度等于光束III的速度E.通过相同的双缝干涉装置,光束II产生的条纹宽度

要大于光束III产生的条纹宽度【答案】ACD【解析】两种色光都在玻璃砖的上表面发生了反射,入射角相同,由反射定律知,它们的反射角相同,可知光束I是复色光。而光束Ⅱ、Ⅲ由于折射率的不同导致偏折分离,所以光束Ⅱ

、Ⅲ都是单色光,故A正确。由上图知:光束Ⅲ的偏折程度小于比光束Ⅱ的偏折程度,根据折射定律可知玻璃对光束III的折射率小于对光束II的折射率,故光束III的频率小于光束II的频率,故B错误。一束由两种色

光混合的复色光沿PO方向射出,经过反射、再折射后,光线仍是平行,因为光的反射时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所以由光路可逆可得出射光线平行。改变角,光线Ⅰ,Ⅱ,Ⅲ仍保持平行,故C正确;在真空中,光束Ⅱ的速度要等于光束Ⅲ的速度,都是c,故D正确。光束Ⅱ的折射率大

于光束Ⅲ,则光束Ⅱ的频率大于光束Ⅲ,光束Ⅱ的波长小于光束Ⅲ的波长,而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则双缝干涉实验中光Ⅱ产生的条纹间距比光Ⅲ的小,故E错误。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如图所示的

光具座上组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为C、、A。(2)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2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

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3中手轮上的示数mm。(3)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m,由计算式λ=,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nm。不能正确理解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导致本题错解。(1)

为获取单色线光源,白色光源后面要有滤光片、单缝、双缝,即E、D、B。(2)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为13.5mm,可动刻度读数为37.0×0.01mm,两者相加为13.870mm。图2的读数为:2.320mm,所以13.870mm2.320mm2.310mm61x

。(3)根据lxd知,dxl,代入数据得-4-3-72.010m2.31010mλ==6.610m=660nm0.700m。1.(2019·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三3月份理综模拟)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

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来测量红光的波长。(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__________、A;若经粗调后透过测量头上的目镜观察,看不到明暗相同的条纹,只

看到一片亮区,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乙中手

轮上的示数_________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x为__________mm。(3)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m,由计算式λ=__________,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__________m

m。(4)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答案】(1)E、D、B单缝和双缝不平行(2)13.8702.310③6.6×10-4(4)ABD【解析】(1)为获取单色线光源,白色光源后面要有滤光片、单缝、双缝,最后是毛玻璃,排列顺序是:C、E、D、B、A;实验时,若经粗调后透过测量头上的目镜观察,看不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只看到一片亮

区,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单缝和双缝不平行;(2)甲的读数为:2.320mm;乙的读数:13.870mm,则条纹间距:;(3)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m,由计算式λ=,求得所测红光波

长为;(4)将屏移近双缝,L变小,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λ条纹间距减小,故A正确;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波长变长,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λ知条纹间距增大,故B正确;将单缝向双缝移动

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不变,故C错误。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d变大,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λ知条纹间距减小,故D正确;去掉滤光片后,透过缝的将是多种颜色的光,波长不同干涉后形成的条纹间距不同,在屏上形成彩色条纹,故E错误。故选AB

D。间谍卫星上装有某种遥感照相机,可用来探测军用和民用目标。这种照相机能拍到晚上关灯行驶的汽车,即使车队离开,也瞒不过它。这种遥感照相机敏感的电磁波属于A.可见光波段B.红外波段C.紫外波段D.X射线波段不能正确熟记电磁波谱相关知识导致本题错解。遥感照相机能拍到晚

上关灯行驶的汽车,而晚上关灯行驶的汽车基本不会反射可见光,一般也不会发出紫外线或X射线,但有温度的宏观物体一定会发出红外线,可知这种遥感照相机敏感的电磁波属于红外波段,选B。1.(2019·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

波只有纵波B.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C.介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D.机械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三者满足的关系对电磁波也适用E.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相邻干涉条纹间距变窄【答案】BCD【解析】A、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横波,故A

不正确。B、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有性质,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故B正确。C、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在波源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振动周期都等于波的振动周期,故C正确。D、机械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三者满足的关系v=λf适

用于一切波,对电磁波也适用,故D正确。E、光的干涉条纹间距,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由于波长变大,故条纹间距变大,故E错误。故选BCD。【点睛】本题考查对波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要知道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就等于波的周期与频率,明确机械波与电磁波的共性和区别。在LC回路中产生电磁

振荡的过程中A.从电容器放电开始计时,当πtkLC(k=0,1,2,…)时,振荡电流最大B.当电容器中电场强度增大时,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与振荡电流方向相反C.向电容器充电是磁场能转化成电场能的过程D.电容器在

相邻的充、放电时间内,电流方向一定相同不能正确理解电磁震荡的原理,导致本题错解。当πtkLC(k=0,1,2,…)时,由图可知振荡电路电流为零,A错误;当电场强度增大时,电容器充电,线圈中自感电动势与电流方向相同,B错误;电容器充电时,电场能增大,磁场能减小,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C正确;相邻

的充、放电时间内,电荷的运动方向相反,电流方向相反,D错误。1.(2018·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在LC振荡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感线圈中的电流最大时,电容器中电场能最大B.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最大时,线圈中磁场能最大C.在一个周期内,电容器充电一次

,放电一次D.在一个周期时间内,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改变两次【答案】D【解析】电感线圈中的电流最大时,线圈的磁场能最大,电容器中电场能最小,选项A错误;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最大时,电场能最大,线圈中磁场能最小,选项B错误;在一个周期内,

电容器充电两次,放电两次,选项C错误;在一个周期时间内,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改变两次,选项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要注意正确分析振荡过程一个周期内的四个阶段,并明确电场能和磁场能的转化情况。根据麦克斯韦

电磁场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稳定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稳定的磁场产生稳定的电场B.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非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电场C.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不产生磁场,非均匀变化的磁场不产生电场D.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恒定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恒定的电场不能熟记麦克斯韦理论,

导致本题错解。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均匀变化的电场(磁场)产生恒定的磁场(电场),不均匀变化的电场(磁场)产生变化的磁场(电场),振荡交变的电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交变磁场,ABC错误,D正确。1.(2018·福建省龙岩高中高二(上)期中)按照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以下说法中正确

的是A.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电场B.稳定的电场周围产生稳定的磁场,稳定的磁场周围产生稳定的电场C.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均匀变化的电场D.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

电场【答案】D【解析】AB、稳定电场不能产生磁场,稳定磁场不能产生电场,故AB错误;C、均匀变化电场周围产生稳定的磁场,均匀变化磁场周围产生稳定的电场,故C错误;D、根据麦克斯韦理论可知,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周

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故D正确;故选D。1.机械波的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迁移。(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3)各质点开始振动(即

起振)的方向均相同。(4)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4A,位移为零。2.解答全反射类问题的技巧(1)解答全反射类问题时,要抓住发生全反射的两个条件:一是光必须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二是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利用好光路图中的临界光线,准确地判断出恰好发生全

反射的光路图是解题的关键,且在作光路图时尽量与实际相符,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分析。(2)解答光的折射、全反射问题时抓好两个关键点①准确作出光路图②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中的边、角关系,找准入射角和折射角。3.电磁振荡的规律电路状态电容器充放电状态

电容器正向充电完成电容器正向完全放电电容器反向充电完成电容器反向完全放电时刻04T2T34T电荷量最大0最大0电压最大0最大0电场能最大0最大0电流0正向最大0反向最大磁场能0最大0最大1.(2019·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第

一次模拟考试)如图所示,一光束包含两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两面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玻璃砖下表面有反射层,光束经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后,从玻璃砖上表面分为两束单色光射出,a、b分别为两束单色光的出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B.在

空气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C.出射光束a、b一定相互平行D.a、b两色光从同种玻璃射向空气时,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答案】AC【解析】D.由ab两点间的距离以及偏折程度可知,a光比b光折射率大,因此当ab两色光从同种玻璃射向空气时,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要小,则D

选项错误;AB.a光比b光折射率大,因此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在空气中的波长a小于b,故A正确,B错误;C.由角度关系以及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可知出射光束ab一定相互平行,则C选项正确。2.两列波相叠加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则A

.两列波的周期不一定相同B.振动加强区域的各质点都在波峰上C.振动加强的区域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的区域始终减弱D.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不断地周期性地交换位置【答案】C【解析】波叠加时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为两

列波频率相同(即周期相同)、相位差恒定,A错误;振动加强区域各质点振动加强,振幅大,但仍在振动,不同时刻振动到不同位置,不全在波峰上,B错误;波叠加后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振动加强区域的点振动始终加强,振动减弱区域的点振动始终减弱,C正确,D错误。3.(2019·福建省龙岩市高三质量检查理科综合性能

力测试)如图,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实线为t=0时的波形图,虚线为t=0.ls时的波形图。若该波传播的速度为10m/s,则A.这列波的波长为2mB.这列波的周期为0.4sC.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D.t=0时刻质点a沿y轴负

方向运动E.从t=0时刻开始经0.2s,质点a沿x轴负方向移动2m【答案】BCD【解析】A项:由图象可知,波长为λ=4m,故A错误;B项:由公式得:,故B正确;C项:如果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则有:,即,所以不可能,如

果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则有,当时成立,故C正确;D项:由C项分析可知,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根据“同侧法”可知,t=0时刻质点a沿y轴负方向运动,故D正确;E项:质点不会随波运动,只会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故E错误。故选BCD。【点睛】本题根据两个时刻的波形,分析时间与周期的

关系或波传播距离与波长的关系是关键,要抓住波的周期性得到周期或波传播距离的通项,从而得到周期的特殊值。4.(2018·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振动能量与振幅无关B.肥皂泡呈现的彩色是光的干涉现象

,通过狭缝看太阳光呈现的彩色是光的衍射现象C.照相机镜头上会镀一层增透膜,是为了增强光的透射,利用光的干涉原理D.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越容易绕过障碍物,便于远距离传播E.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渡,当它的频率增加时,它的传播速度不变,波长变

短【答案】BCE【解析】A、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振动能量与振幅有关,即最大势能,故A错误;B、肥皂泡呈现的彩色是光的等厚干涉现象,通过狭缝看太阳光呈现的彩色是光的衍射现象,故B正确;C、照相机镜头上会镀

一层膜,为增透膜,这是为了增强光的透射程度,故C正确;D、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衍射本领越弱,越不容易绕过障碍物,不便于远距离传播,故D错误;E、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波速不变,根据v=λf可知,当它的频率增加

时,波长变短,故E正确。5.在LC振荡电路中,t1时刻和t2时刻电感线圈中的磁感线和电容器中极板的带电情况分别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t1时刻电容器正在充电B.在t2时刻电容器正在充电C.在t1时刻电路中的电流处在增大状态D.在t2时刻电路中的电流处在增大状态【答案】BC【解析】

由图可知,t1时刻产生磁场的感应电流方向沿顺时针方向,则此时电容器正在放电,放电电流逐渐增大,A错误,C正确;t2时刻产生磁场的感应电流方向沿顺时针方向,则此时电容器正在充电,充电电流逐渐减小,B正确,D错误。6.

(2018·河南省郑州第一〇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列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统称为电磁场B.变化的电磁场由发生的区域向远处传播形成电磁波C.在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在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电场D.电磁波是一种波,声波也是一

种波,理论上它们是同种性质的波动【答案】B【解析】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知,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统称为电磁场,故A错误;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形成电磁场,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传播就是电

磁波,故B正确;只有变化的电场周围才一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才一定产生电场,故C错误;电磁波是一种波,声波也是一种波,它们具有波的共性,但前者是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后者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不同,故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点睛】本题关键要明确电磁波的产生机理、传播特点

,要了解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7.(2019·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B.长度为10cm左右的细线C.直径为1.8cm的塑料球D.直径为1.8cm的铁球(2)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用L、n、t表示)。(3)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T

2-L图象,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C.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答案】(1)AD(2)(3)B【解析】(1)为

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1m左右的摆线,故选A;为减小空气阻力影响,摆球应选质量大而体积小的金属球,故选D;因此需要的实验器材是AD。(2)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单摆的周期为,由单摆的周期公式,解得重力加速度。(3)A

、若测量摆长时忘了加上摆球的半径,则摆长变成摆线的长度l,则由公式,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对T2–L图象来说,与b线斜率相等,两者应该平行,是截距;故作出的T2–L图象中a线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上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故A错

误。B、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则周期的测量值偏小,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图线的斜率k偏小,故B正确。C、由图可知,图线c对应的斜率k偏小,根据T2–L图象的斜率,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可知,g值大

于图线b对应的g值,故C错误。8.“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已知双缝与屏的距离为L,双缝间距为d。(1)如图乙所示,移动测量头上的手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第1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螺旋测微器的读数x1。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的中

心刻线向右移动对准第4条亮纹的中心,此时手轮上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x2,如图丙所示,则读数x2=_______mm;(2)已知双缝与屏的距离为L,双缝间距为d。计算波长的公式λ=_________;(用题目中给出的字母表示)(3)对于某种

单色光,为增加相邻亮纹间的距离,可采取___________或_________的方法。【答案】(1)0.350(2)213dxxL(3)减小双缝间距离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解析】(1)图丙中固定刻度读数为0,可动刻度读数为0.01×35.0

=0.350mm,所以最终读数为:0+0.350mm=0.350mm。(2)根据Lxd得:21==3dxxxdLL(3)根据Lxd知,要增大双缝间距∆x可以采用的办法是:减小双缝间距离或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点睛】此题是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实验,解题时要搞清实验原理,同时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不需估读。要知道条纹间距公式Lxd。9.如图甲图是振源P的振动图象,乙图为振源P产生的横波向右

传播,M、N是波传播路径中的两个质点,已知PM=54.2m,PN=55.4m,波的传播速度为v=20m/s。当P通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试判断M、N的位置。【答案】M点在波峰,N点在波谷【解析】由图甲知:T=0

.04s,由v=T所以λ=vT=0.8m所以M点相距P点的波长数γm=43678.02.54PMN点相距P点的波长数γn=41698.04.55PN由以上可知,画出M、N到P的最简波形,如下图所示,可见,当P通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M点在波峰,N点在波谷10.(2019·河南省安阳市

高三毕业班下学期二模考试)如图所示,一容器内装有深为h的某透明液体,容器底部为平面镜,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处有一点光源L,可向各个方向发光。已知该透明液体的折射率为n,液面足够宽,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c,求:(1)能从液面射出的光,在液体中经过的最短时间t;(2)液

面上有光射出的区域的面积S。【答案】(1)(2)【解析】(1)光在液体中的速度为在液体中经过的最短时间t,则有解得:(2)设光在液面上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则有液面有光射出的区域为圆形,设其半径为r,则由于容器底面为水平面镜有解得:液

面上有光射出的区域的面积解得: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