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上册【鲁科版】

DOC
  • 阅读 3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44.500 KB
  • 2022-12-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上册【鲁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上册【鲁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上册【鲁科版】.doc,共(4)页,4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865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第一单元第二节一、课标分析新《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利用脉搏和步长,估测走路的平均速度。学会读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会看《旅客列车时刻表》。”本节

课是学生真正接触到物理计算的第一节课,不能够一下子完全达成课标的所有要求,所以本节的重点确定如下目标:观察分析建立速度概念主动建构速度的公式与单位自主理解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运动学会用物理的方式进行速度的计算。

具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

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教学中注重

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

有关知识。是初中物理的第二节课,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将来运动和力的知识的理解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同时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只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才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

的实际生活问题,也才能够去谈有关单位和计算的问题,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值定义法,第一次接触计算,第一次学习如何看表格,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乃至整个教材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本来是一个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这一节的教材中没有设计实验

,如何对教材的再处理,再开发就成为本节课的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三、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

认识的阶段。如果直接让学生背记概念和公式,不经历形成概念的过程,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速度这个概念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学生在数学中都进行过许多的有关速度的计算,说它陌生是因为学生其并不了解速度这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它究竟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这个概念是如何建立的,它

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学生往往是一知半解。对于这种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其实很少经过深入的思考。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教师不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意愿,让学生真正的发现自己内心的问题,是很难有进一步的提高的。也很难让学生感受到物理这个学科的魅力。有关于这部分计算的教

学,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用物理公式来进行计算,学生并不了解物理计算题的要求,学生往往习惯了数学的计算方式,计算的过程中不会用公式,不会带单位。其实有的学生会在整个初三上半年都适应不过来,所以第一节的计算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有关于图表,是物理中经常出现的一种

资料呈现方式,学生初次接触其实也是一知半解,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表,其实也是一个重的学习内容。总体来讲初三此阶段的学情是,眼高手低,好似会,又好似不会,充满着对新事物的探究的渴求,但自身能力又稍有不足。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观察分析建立速度概念2.建构速度的公式与理解单位互化3、自主学习匀速直线与变速运动4.能用物理的方式进行速度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3、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1)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2)利用奥运精神对学生进行激励。并体会物理其实就在身边。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公式及速度的单位学习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式:引导-探究;自学-提高教具与媒体电脑、投影仪自制教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从追逐的目底谈起,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引出追逐的本质都是比快慢,你思考过如何比较快慢吗?学生发言,要深入的

了解如何比较快慢,就要进一步学习《运动的快慢》。二、进行新课(一)教具创情景,讨论得方法1、观察讨论,自主得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1)出示教具,让两车同时出发,中途停止?问题:哪辆车更快?你的依据是什么?有前提吗?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第一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运动路程

,路程长的快(板书)(2)让两车同时出发,跑到终点。问题:哪辆车更快?为什么?有没有前提呢?学生讨论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第二种方法:路程相同,比较运动时间,时间短的快。(板书)(3)创设情景引出速度【问题】如果蓝车选手6s行驶了30m,红车选手5s行驶了5

0m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你知道比什么吗?讨论得公式以及算数值的意义,教学生读5m/s,区分与数学的不同。它的本质是采用了哪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数大,运动的快还有一种方法,既然能计算出1s运动的距离,当然能计算出

1m所用的时间,这种方法的实质是什么?这种方法是数小,运动的快。【总结】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比较出物体运动的快慢,但第一种方法比较符人们的思维习惯呢?第一种方法算出结果就是我们以前数学中所说的速度。(二)自学提高,初步了

解知识1、速度的文字公式字母表达式变形公式2、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为或,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单位是,符号为或。3、速度的两个单位的关系:。4、你知道速度两个单位关系是如何来的吗?写出你的思路。交流展示,强化对公式以及单位的理解。(三)思维碰撞,深刻了解知识用引导方式,让学生

得出1m/s=()km/h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完成7.2km/h=m/s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理解两个单位的大小关系(1)如果A同学的速度是1m/s,B同学是1km/h,请问哪个同学更快一点?由此你想到哪个单位更大一点?5m/s与

5km/h谁的速度更大?(四)小试身手,学会用物理的方法答题第一题先自行完成,而后展示物理中的运算方法,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自行总结出物理计算与数学计算的不同之处。面后更正,再紧跟练习,巩固所学内容。1、奥运火炬手传递火炬10

0s跑了300m,速度是多少m/s?2、小明家距学校3.3km,他步行需1.1h,你能求出他步行的速度是多少km/h?完成第2题后,体会1m/s(五)学会读资料,书中看世界要了解更多的速度,就要学会看资料,这是学生第一次看物理资料,所以要引导,看

标题---找单位----清意义。(六)再次出发,自主学习匀速变速运动1、自学28页前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除了匀速直线运动外,还有一种运动叫速运动,它的速度是的。(3)如果让你计算一个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用的公式是。

2、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提供感性认识。(七)深刻理解平均速用交警与一名太太的有趣对话,引发学生讨论得平均速与某一时刻的速度的不同之处。(八)再显身手,计算平均速如果一名同学从学校到家距离330m,他步行用5min(分钟)的时间,求她在这个过程中行走的平均速

度是多少m/s(米/秒)?进一步强化速度的计算,并且本题要求前后单位要统一,引起学生对物理单位的重视。(九)走向生活,感受物理就在身边。速度计(自行车用、汽车用)限速标志交通指示牌中的里程的物理意义与现实意义。三、课堂小结盘点收获,总结本节所学、所思、

所得回忆----理解---感受自行总结,组内交流,集体展示。四、课堂测试显身手•1、2m/s=km/h10.8km/h=m/s•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_______m/s。•★3.小明

从南京坐汽车到上海,途中驾驶员告诉他,现在汽车离上海还有160km,这里他看到驾驶员方向盘后速度计的指针如图12-6所示。如果汽车一直以这样的速度行驶,小明在多长时间后能到达目的地。五、了解交通工具的变迁,进行情感升华:智慧改变世界速度超越极限其实,人类从来没

有停止过对速度的追寻,(屏幕出现各种交通工具),播放神舟飞船上天的精彩瞬间。(激发民族自豪感),各种交通工具越来越快,这一切靠的是智慧,也让我们记住哪些为了超越极限而奋力拼搏的身影,他们值得我们铭记!(播放视频)同学们

,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用速度超越平凡,靠智慧改变人生。六、课后探究:活动:测一张16K纸片从1米高处下落的速度。1、要测他们下落的速度,你认为应测哪量?依据是什么?2、你准备用哪些实验器材?设计表格记录数据。板书设计:物体运动的快慢时间相同,比较路程

时间路程速度平均速:平均快慢路程相同,比较时间tsv1m/s=3.6km/hm/.skm/h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