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三(20题含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5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401.500 KB
  • 2022-12-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三(20题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三(20题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三(20题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三(20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三(20题含答案解析)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地理 三轮冲刺练习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共(14)页,401.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793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练习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三1.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读“2016年我国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回答(1)~(2)题:(1)该水库储水量最大的时期是()A.1月初B.6月中旬C.6月底D.8月中

旬(2)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地区D.闽南地区2.锋面形成或加强的过程叫锋生,锋面消失或减弱的过程叫锋消。下图中T1、T2、T3为等温线,t1、t2、t3为气流辐合、辐散过程中的三个时刻。读图

,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气温梯度为t1>t2>t3B.图中沿虚线方向表示气流辐合过程C.图中沿实线方向表示锋消现象D.水平温度梯度变大是锋生的主要标志(2)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冷、暖气团活动频繁,锋生现象十分明显。下列地区中属于主要锋生地

带的是()A.四川盆地B.西北地区C.东北—内蒙古一带D.青藏地区3.如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意图,图中①②两点为河流水文固定监测点。据此回答(1)~(2)题:(1)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之后,①②两处河水流速与往年同期相比()A.①变快,②变慢B.①变慢,②变快C.都变快D

.都变慢(2)一艘采砂船在②处附近水域作业时,发现从不同深度采上来的沉积物大小不同,不仅有大量细沙,还有较多的砂砾甚至鹅卵石。此处沙、砾共存的原因可能是()A.该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搬运能力强B.该河段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急,侵蚀力强C.该河段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沙

、砾一起沉积D.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4.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如图是扇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一定发

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般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

下水补给5.“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如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A.减少雨水下渗B.增加地下径流C.减少地表蒸发D.增加水

汽输送(2)两种城市水循环模式的差异是()A.“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B.“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相仿C.“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D.“海绵城市”提高了城市抗旱防涝能力6.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2

)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①风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阳能④温室效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地下径流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7.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

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第(1)-(3)题。(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

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8.某河

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第(1)-(3)题。(1)河

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

要目的是()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9.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这个系统的运作现况是,以风力驱动的海面水流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暖流在高纬度处被冷却后下沉

到海底,这些高密度的水接着流入洋盆南下流向其他的暖洋加热循环。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温盐环流影响很大。据此,完成第(1)~(2)题。(1)造成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

降低b.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c.纬度位于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d.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e.地转偏向力的影响A.abcB.bcdC.abdD.ade(2)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A.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B.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

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D.欧洲西部地区冬季降水增加10.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完成第(1)-(2)题。(1)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A.③至④B.④至⑤C.⑥至⑦D.⑨至⑩(2)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D.

冷锋影响,吹东北风11.2015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回答(1)~(2)题:(1)“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A.植物蒸腾

减弱B.下渗增强C.地表径流增强D.地下径流减弱(2)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③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读图

文材料,完成第(1)-(2)题。浮尘是沙尘天气中强度最弱的一种类型,水平能见度为1~10千米,俗称“落黄沙”。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A.乙地气流

下沉且低空风速小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13.下图是2017年10月22日某

区域气压形势图(粗线),细线表示某地理事象的非等间距等值线。据此,完成第(1)~(3)题。(1)推测图中乙地附近的数值“125”表示的是()A.海拔B.风速C.降水量D.蒸发量(2)图中甲地数值可能是()A.1016B.1008C.1024D.29(3)图中势力最

强的天气系统()A.中心降水量最大B.可能向东北方向移动C.中心位置可见烈日当头D.顶部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14.下图为非洲局部地区某季节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据图推测,图示季节下列

气压系统最强的是()A.印度低压B.蒙古高压C.亚速尔高压D.夏威夷高压(2)图示时间,图中①②③④四城中最可能吹偏西风的城市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5.下图中的左图为某区域海拔400m以上的某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值线图(数值越大,相对高度越大),右图为该区域400m

以下的岩层剖面局部图。读图回答(1)~(3)题。(1)左图中显示的地貌最有可能是在下列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A.流水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堆积作用C.风力的堆积作用D.风力的侵蚀作用(2)从右图中的岩层剖面图看,该区域最有可能是()A.背斜B.向斜C

.地垒D.地堑(3)右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是()A.玄武岩B.页岩C.板岩D.大理岩16.气候相似原理是指将植物从一个地区移植到另一个地区,需严格按照地区的气候条件相似性来进行的原理。根据引种的气候相似性原理,选取美国1961-1990年

的气象资料,分析美国与上海的气候差异,划分美国植物引入上海的引种适宜度,将引入上海的美国园林植物种源地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如图)。读图,回答(1)~(3)题。(1)与上海市气候特征相似度最高的美国城市是()A.华盛顿B.路易斯维尔C.迈阿密D.洛杉矶(2)上海

不适宜引种西雅图的园林植物,是由于上海()A.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B.冬季气温低C.冬半年降水量较少D.冬季年日照时数少(3)气候相似原理的应用有利于()A.增加全球的生物多样性B.充分利用气候资源C.解决局部地

区的粮食危机D.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17.读下列四处景观图,完成下题。造成图中四处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①—流水坡面侵蚀B.②—流水溶蚀C.③—风力侵蚀D.④—冰川侵蚀18.“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是由

河流某处演变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牛轭湖形成的地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常发生河岸崩塌现象B.乙处可见大量鹅卵石C.②到③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D.丙处可能发生了一次滑坡(2)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A.地

势较高B.地势平坦C.降水较少D.风沙较大19.蔬菜大棚是一种框架覆膜结构,人们可以根据蔬菜生长的需要对自然条件进行人工调节,可有效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下图为蔬菜大棚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

)某段时间,我国南方的菜农一般只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A.削弱太阳辐射以减少蔬菜水分蒸腾B.减少地面辐射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增加大气逆辐射以提高土壤的温度D.增强地面辐射以提高白天气温(2)我国

北方地区在某个季节,菜农往往给大棚覆上多层保温塑料膜,夜间加盖草被。该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0.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四个地点中,按纬度排序从高纬到低纬依次为()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③①②D.①②④③(2)若只考虑图示

因素影响,图中四个地点最可能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解析1.答案为:(1)C;(2)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水量盈余率大于1,说明流入量大于流出量。图中只要水量盈余率大于1,水库的水量就在增加,所以在

6月底时,水库水量达到最大值;6月中旬,只是水量盈余率最高,水量未达到最大值;水量盈余率小于1时,水库水量在减少,7月份水库水量减少的多,8月份略有上涨,但没有达到最大值。第(2)题,读图,可以看到7月份到8月初,水量盈余率较低,说明

水库流入水少,流出多,该时间段降水少;华北、东北降水集中在7、8月份,水量盈余率高,水库水量会增加。闽南地区雨季长,7月份水量也较大,水量盈余率不会大幅下降;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份受伏旱天气影响,蒸发多,降水少,水库水量减少。2.答案为:(1)D;(2)C;

解析:第(1)题,t1、t2、t3三个阶段,等温线越密集,气温的梯度越大,由此可以判断t3>t2>t1;图中气温梯度变大,表示的是锋生过程,气流辐合;而气温梯度变小,表示锋消的过程,气流辐散。第(2)题,我国在东北—内蒙古一带,由于纬度高,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再加上地形的影响,是冷空气聚集地区

,也是主要锋生地带。3.答案为:(1)A;(2)D;解析:第(1)题,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之后,①为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水深流速变快,②为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河流变浅,水流速度变慢。第(2)题,该河为长江某支流一段,河流位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流量大时,水流急

,沉积大的颗粒物质,流量小时,沉积细沙,选择D。4.答案为:(1)D(2)B解析:第(1)题,“稳定水体”不一定是海,也有可能是湖泊;流水沉积作用有明显的分选性,颗粒大的先沉积,因此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在河流出山口处,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沉积,有利

于扇三角洲的形成。第(2)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流水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辫状河流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辫状河流多由高山冰雪融水或山地降水补给,河流流量不稳定。5.答案为:(1)B

;(2)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增加雨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地表蒸发,对水汽输送影响很小。注意图中箭头的粗细示意量的大小。第(2)题,“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差异较大,减少了城市的可用水量,A、B项错误;“海绵城

市”减少了城市地表排水量,增加了雨水下渗量,提高了城市抗旱防涝能力,C项错误,D项正确。6.答案为:(1)B;(2)B;解析:第(1)题,沙漠中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从图中可见,地面的水分在太阳照射之下蒸发出来,被塑料膜拦截,塑料膜随坑自然凹陷,地面

与塑料膜形成弧形,水珠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汇集于凹陷部位降落到容器中。故动力包括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第(2)题,该方法可以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和降水。7.答案为:(1)D;(2)C;(3)A;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以判断,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西部低东部高,自西向东逐渐增大,

故选D项。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挟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流水挟带了大量泥沙致使含沙量增大。西部海域由于接近河口,含沙量大,海水透明度低,浮游植

物的光合作用差,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和呼吸作用,故选C项。第(3)题,与夏季相比,冬季河流径流量降低,输送的营养盐减少,光照减少,水温降低,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西部海域水体变清澈,透明度增加,营养盐丰富,所以密度

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项。8.答案为:(1)D;(2)B;(3)A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甲河床断面低于乙河床,甲到乙的变化过程是河床逐渐升高的过程,结合材料,甲为河流汛期对河床侵蚀作用强的阶段,乙为枯水期潮流带来泥沙堆积河床的阶段,由甲到乙为河流汛期结

束转为枯水期的过程。浙江东部1—3月属于枯水期,3—6月为枯水期转为汛期,6—9月属于汛期,9—12月属于汛期转为枯水期的过程,故D项正确。第(2)题,河流上游水库对下游河段具有调蓄作用,导致下游河段径流量汛期减小、枯

水期增大,A项错误;由于汛期径流量减小,下泄径流对河床冲刷减弱,因此河道淤积加重,流速减慢,B项正确,C项错误;图中显示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影响河床深度,对宽度影响较小,D项错误。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该河河口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枯

水期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问题,修建河口水闸可以阻挡枯水期时潮流倒灌入河,减轻泥沙淤积,A项正确;河口水闸会阻挡河流汛期洪水下泄,B项错误;潮流会带来泥沙淤积,而不是冲淤,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拦截河流入海泥沙与治理泥沙淤积相矛盾。9.答案为:(1)C;(2)A解析:第(1)题,海水下

沉是因为温度降低(选项a)、盐度增大(选项b、d),密度增加而下沉,C项对。降水多则盐度减小,密度减小,c错误;地转偏向力不影响盐度,e错误。第(2)题,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表层海水下沉减弱,海水北上减弱,即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由暖流对气候的影

响可知,会导致北美东部、欧洲西部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A项正确,B、D两项错误。北海海域寒暖流交汇减弱,渔业资源减少,C项错。10.答案为:(1)A;(2)B;解析:第(1)题,材料中“图中数字所指的黑

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说明每两点之间所用的时间相等,那么两点间的距离越长,其漂移速度就会越快,说明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越大。据图可知,③→④的距离最长。第(2)题,根据图中经度数值大小及分布可知,此为以南极为中心的南半球部分区域图,可判断图中探空气球运动方向⑦→⑧为

西南→东北方向,故该处吹西南风。由⑦到⑧,空气大致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运动,⑦点的气流相对于⑧点为冷气流,故⑦⑧两点近地面受冷锋影响。11.答案为:(1)B;(2)A;解析:读图可知,海绵城市既涵养了水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又

减轻了洪水给城市带来的威胁。城市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减少了水污染。湿地增加、植被覆盖率上升等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下渗,植物蒸腾增强,地下径流增加。12.答案为:1.C2.D解析:本组题考查气流运动示意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是下沉气流,而不是上升气流。甲地扬沙

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并在乙地下沉形成浮尘,故选C项。第2题,乙地受下沉气流的影响,且风速小,说明受高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只有D图,故选D项。13.答案为:(1)C;(2)B;(3)B解析:第(1)题,图中乙地位于低

压系统附近,盛行上升气流,降水量较大,故数值“125”最可能表示的是降水量。第(2)题,图示甲地附近有降水,说明区域垂直气流上升,应处于低压系统附近,甲的数值应该是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中较小的数值,即1008,B项对。第(3)题,图中势力最强的天气系统是乙地附近低压系统,中心

气流上升成云致雨,但图示降水量最大范围并不是在气压中心,A、C两项错;底部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D项错;受高空西风影响,天气系统向东北方向移动,B项对。14.答案为:(1)B;(2)A;解析:第(1)题,从

图中等压线数值和形状可以看出,图示区域北部气压较高,该地位于北纬30°附近,该高压为副热带高压带,和平均位置相比,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较为偏南,说明为北半球冬季,蒙古高压最强。第(2)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其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

压线;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一定的角度。据此推断,图中最可能吹偏西风的城市有①和②。15.答案为:(1)D;(2)B;(3)D解析:第(1)题,读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值线图可知,该地貌底部和顶部面积较大,中部较小,为蘑菇形地

貌,最可能是风力侵蚀形成的。第(2)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构造。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甲岩石是由于岩浆入侵,高温作用使石灰岩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所以最可能是大理岩。16.答案为:(1)A(2)C(3)B解析:第(1)

题,依据材料中的定义,可知图示适宜区为气候相似区,华盛顿位于适宜区。第(2)题,西雅图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半年降水较少,不利于源于西雅图的园林植物在此生长。第(3)题,利用气候相似原理,可在气候类

似地区种植相同植物,使各地气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并没有增加生物种类,也不影响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17.答案为:B解析:①是玄武岩,岩浆冷却凝固,经过海浪侵蚀形成;②是石灰岩,经过流水溶蚀形成;③是沉积岩,受流水侵蚀形成峡谷;④是变质岩,

经过流水侵蚀形成。18.答案为:(1)C;(2)B;解析:第(1)题,牛轭湖的形成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过程。甲位于凸岸,乙位于凹岸,甲处发生堆积,不会出现崩塌现象,乙处发生侵蚀,不会出现大量鹅卵石;洪水时期,凹岸侵蚀加强,有可能发生②到③的过程;丙处泥沙不断淤积,原先河段形成牛轭湖,因地

势较低,不会发生滑坡,C正确。第(2)题,牛轭湖多在地势较平坦的地区形成,B正确。19.答案为:(1)A;(2)D;解析:第(1)题,“黑色”可以削弱到达大棚内部的太阳辐射,使得内部温度相对较低,减少蔬菜水分蒸腾。第(2)题,我

国北方冬季气温比春季、秋季更低;大棚上覆盖多层保温塑料膜,夜间加盖草被,有利于减少大棚内部热量的散失,保证室内蔬菜生长所需的温度。20.答案为:(1)A;(2)C;解析:第(1)题,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纬度30°附近,盛行西风处于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因此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西风带的方向其纬度是增加的。第(2)题,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位于30°N附近,接近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因此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时间较长,而受西风带的影

响时间较短,③符合题意。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