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讲-计算机网络绪论课件.ppt,共(27)页,924.501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69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及应用河北联合大学网络中心张航2011.3.18课程的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交换和路由原理•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网络安全•网络故障排除参考书目•计算机网络(第4版)AndrewS.Tanen
baum著潘爱民译•TCP/IP详解(3卷)W.RichardStevens著范建华等译•CCNACCNPCCIE相关教程引言•网络已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商业应用•家庭应用•移动用户商业应用的主流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Smodel
)•浏览器模式(OnWebmodel)•优点和缺点家庭应用•访问远程信息P2P应用•个人之间的通信•交互式娱乐•电子商务移动用户•无线网•手机用户2G3G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把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独立计算机,用通信介质和设备互连,辅以网络软件进行控制,达到资源共享
、协同操作的目的。•计算机网络是一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自治:每台计算机都有自主权–互连:通过通信介质进行连接网络的规模分布距离覆盖范围网络分类速度10m房间局域网4Mbit/s-10Gbit/s100m建筑物1km校园10km城市城域网50kbit/s-100Mbit/s
100km国家广域网9.6kbit/s-155Mbit/s网络的演进•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国防部提出要研制一种崭新的网络对付来自前苏联的核攻击威胁。传统电路交换网络的问题•1.但战争期间,一旦正在通信的电路有一个交换机或链路被炸,则整个通信电路就要中断,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回
电路,还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这将要延误一些时间。•2.必须一直占用线路带宽。网络的演进2•1960年左右,国防部给了兰德(RAND)公司一份合同,寻找一种解决方案。•这个新型网络必须满足一些基本要求:•1.不仅仅是为了打电话,而是用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2.
能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3.所有的网络节点都同等重要,这就大大提高了网络的生存性。•4.计算机在通信时,必须有迂回路由。当链路或结点被破坏时,迂回路由能使正在进行的通信自动地找到合适的路由。•5.网络结构要尽可能地简单,但
要非常可靠地传送数据。网络的演进3•PaulBaran提出了高度分布式和容错的设计方案。网络的演进4•分组交换技术:核心思想即存储转发。把欲发送的报文分成一个个的“分组”,在网络中传送。•优点:•1.可以复现•2.不需要一直占用带宽网络的演进5•几年后
,解决方案依然没有出台•艾森豪威尔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国防研究组织:ARPA(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高级研究计划署•1967年,NPL(NationalPhysicalLaboratory)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实现了以分组交换为思想的计
算机连接系统。网络的演进6•同年,APRA建立了第一个计算机网络——ARPANET•ARPANET的缺点•1.不适合多个网络运行•2.添加新的网络节点很困难•1974年TCP/IP模型和协议被应用于ARPANET网络
的演进7•70年代后期,NSF(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创建了NSFNET•1990年,ANS接管了NSFNET,正式迈向了商业化OSI模型•OSI是OpenSystemInterconne
c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国际标准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OSI模型。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为什么制定OSI模型•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由IBM公司提出(74年,
SNA),以后其他公司也相继提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如:Digital公司的DNA,美国国防部的TCP/IP等,多种网络体系结构并存,其结果是若采用IBM的结构,只能选用IBM的产品,只能与同种结构的网络互联。•为了促进计算机网络
的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基于具体机型、操作系统或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称为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参考,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OSI各层功能及应用具体7层数据格式功能与连接方式典型设备应用层Appl
ication网络服务与使用者应用程序间的一个接口表示层Presentation数据表示、数据安全、数据压缩会话层Session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传输层Transport数据组织成数据段Segment)用一个寻址机制来标识一个特定的
应用程序(端口号)网络层Network分割和重新组合数据包Packet基于网络层地址(IP地址)进行不同网络系统间的路径选择路由器数据链路层DataLink将比特信息封装成数据帧Frame在物理层上建立、撤销、标识逻辑链接和链路复
用以及差错校验等功能。通过使用接收系统的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来寻址网桥、交换机物理层Physical传输比特(bit)流建立、维护和取消物理连接网卡、中继器和集线器OSI模型的分层原则•每一层都应该执行一个明确
的定义•每一层都应该定义国际标准化的协议•各层边界使用接口交换信息流•层数应该足够多,以保证不同的功能不会被混杂在同一层中;同时层数也不能太多,以避免整个体系结构变得过于庞大。TCP/IP模型•TCP/IP(T
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TCP/IP分层•主机至网络层
(接口层):这是TCP/IP软件的最低层,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网络发送之,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报,交给网络层。•网络层:定义正式的分组格式和协议。•传输层:定义端到端的传输协议•应用层:大量应用协议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比较OSI中的层功能TCP/IP协议族应用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文件服务,虚拟终端FTP,HTTP,SNMP,FTP,SMTP,DNS,RIP,Telnet表示层数据格式化,代码转换,数据加密没有协议会话层解除或建立与别的接点的联系没有协议传输层提
供端对端的接口TCP,UDP网络层为数据包选择路由IP,ICMP,OSPF,BGP,IGMP,ARP,RARP数据链路层传输有地址的帧以及错误检测功能SLIP,CSLIP,PPP,MTU物理层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在物理媒体上传输数据
ISO2110,IEEE802,IEEE802.2OSI参考模型为何没有实现•制定时间过晚•分层过细•是所谓的“官方标准”TCP/IP模型的缺点•没有提及物理层•IP地址资源不足•传输协议没有考虑安全因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