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化学一轮选题小练3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090516.doc,共(5)页,212.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619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题小练(3)李仕才一、选择题1、室温下向10mL0.1mol/L的氨水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导电离子的数目减少B.溶液中-+43·H2不变C.NH3·H2O的电离程度增大,c(OH-)亦增大D.NH3·H2O的电离常数随氨水浓度减小
而减小解析:氨水加水稀释,促进NH3·H2O的电离,溶液中导电离子数目增加,A错误;由于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Kb=-+43·H2不变,B正确;氨水加水稀释,电离程度增大,但c(OH-)减小,C错误;
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氨水的浓度无关,D错误。答案:B2、为了除去FeSO4溶液中的Fe3+,可用加入纯铁屑,但此法很费时;现有一种方法是在蒸馏水沸腾时加入粉末状的绿矾(少量多次),搅拌,直到观察到有褐色沉淀产生即可停止加
入药品,煮沸1~2分钟,趁热过滤,密封保存所得的FeSO4溶液,此法的原理是()①Fe3+易水解,它的水解产物之一能抑制Fe2+水解②Fe2+有较强的还原性,它能还原Fe3+③Fe3+有较强的氧化性,它能氧化Fe2+④Fe3+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升温能促进它的水解A.①②B.①③C.②④D
.①④解析:Fe3+水解的产物之一是H+,H+能抑制Fe2+的水解,另外Fe3+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升温能促进它的水解。答案:D3、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
发态B.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ⅠA族,是s区元素C.所有原子任一能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但球的半径大小不同D.24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44s2解析:A项镁原子由基态转化为激发态
,要吸收能量;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ⅢA族,是p区元素;原子轨道处于全空、全满或半充满状态时,能量最低,故24Cr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应是1s22s22p63s23p63d54s1。答案:C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聚氯乙
烯可使溴水褪色B.合成纤维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C.甲醛、氯乙烯和乙二醇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解析:聚氯乙烯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A错误;合成纤维除含C、H、O外,有的还含有其他元素,如腈纶含氮元
素、氯纶含氯元素等,完全燃烧时不只生成CO2和H2O,B错误;甲醛、乙二醇可发生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氯乙烯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光导纤维为二氧化硅,合成纤维为有机材料,错误。答案:C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答案:C二、非选择题1、二甲醚也是清洁能源
,用合成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g)+4H2(g)??CH3OCH3(g)+H2O(g),已知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α随温度、投料比nH2nCO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a、b、c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为___
_____。(2)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以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则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p=________。答案(1)a>b>c(2)pCH3OCH3·pH2Op2CO·p4H2解析(1)反应2C
O(g)+4H2(g)????催化剂CH3OCH3(g)+H2O(g),增大H2的浓度,平衡右移,CO的转化率增大,即投料比nH2nCO增大,CO的转化率增大,故a>b>c。2.若在绝热恒容密闭
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SO2和O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ΔH=-196.6kJ·mol-1,一段时间内,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则在a点时,反应________(填“达到”或“未达到”)平衡状态;t
1~t3时间内,v正先增大后减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未达到t1~t2时间内,v正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导致容器内温度升高;t2~t3时间内
,v正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浓度减小解析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其实质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a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显然还在改变,故一定未达平衡;t1~t2时间内,v正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导致容器内温度升高;t1~t3时间内,v正
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浓度减小导致反应速率降低。2、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包括Na、Mg、Al、Si、P、S、Cl、Ar8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磷原子核外有_____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2)第三周期8种元素按单质熔点(℃)大小顺序
绘制的柱形图(已知柱形“1”代表Ar)如下所示,则其中“2”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8”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3)氢化镁储氢材料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
___,晶胞的体积为________cm3(用ρ、NA表示,其中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4)实验证明:KCl、MgO、CaO三种晶体的结构与NaCl晶体的结构相似,已知NaCl、KCl、CaO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下表:晶体NaClKClC
aO晶格能/(kJ·mol-1)7867153401则KCl、MgO、CaO三种晶体的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其中MgO晶体中一个Mg2+周围和它最近且等距离的Mg2+有________个。(5)Si、C
和O的成键情况如下:化学键C—OC===OSi—OSi===O键能/(kJ·mol-1)360803464640C和O之间形成含有双键的CO2分子晶体,而Si和O之间则易形成含有单键的SiO2原子晶体,请结合数据分析其原因: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P的核外有15个电子,每个
电子的运动状态均不同。(2)第三周期元素的单质,除Ar外,只有Cl2为气体,熔点较低,单质硅为原子晶体,熔点最高。(3)该晶体的晶胞中含有2个“MgH2”,则晶胞的体积为2×26NA÷ρ=52ρ·NA(cm3)。(4)晶
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而晶格能与离子的电荷和半径有关,可以判断晶格能:MgO>CaO>KCl,则熔点:MgO>CaO>KCl。答案:(1)15(2)1s22s22p63s23p2或[Ne]3s23p2(3)MgH252ρ·NA(4)MgO>Ca
O>KCl12(5)碳与氧之间形成含有双键的分子放出的能量(803kJ·mol-1×2=1606kJ·mol-1)大于形成含单键的原子晶体放出的能量(360kJ·mol-1×4=1440kJ·mol-1),故碳与氧
之间易形成含双键的CO2分子晶体;硅与氧之间形成含有双键的分子放出的能量(640kJ·mol-1×2=1280kJ·mol-1)小于形成含单键的原子晶体放出的能量(464kJ·mol-1×4=1856kJ·mol-1),故硅与氧之间易形成
含单键的SiO2原子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