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夯实练1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090441.doc,共(6)页,242.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608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夯实练(1)李仕才一、选择题1、某铁的氧化物(FexO)1.52g溶于足量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mLCl2,恰好将Fe2+完全氧化。x值为()A.0.80B.0.85
C.0.90D.0.93A[根据电子守恒可知,FexO被氧化为Fe3+转移的电子数和Cl2转移的电子数相等。标准状况下112mLCl2转移电子数为0.01mol。则有1.5256x+16×3-2x×x=0.0
1,解得x=0.80,A项正确。]2、(2017·郑州一模)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NaN3+KNO3―→K2O+Na2O+N2↑。对上述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A.NaN3是还原剂,KNO3是氧化剂B.该反应中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C.配平后物质的
系数依次为10、2、1、5、16D.若生成8molN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B[由题给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NaN3为还原剂,KNO3为氧化剂,A项正确;该反应中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B项错误;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
配平化学方程式:10NaN3+2KNO3===K2O+5Na2O+16N2↑,C项正确;由10NaN3+2KNO3===K2O+5Na2O+16N2↑可知,生成16mol氮气时,转移10mol电子,则
生成8molN2时,转移5mol电子,D项正确。]3、(2018·长郡中学临考冲刺)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X、Z原子序数之和是Y、W原子序数之和的1/2。甲、乙、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
成的二元化合物,M是某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乙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且乙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化合物N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常温下)。上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r(Y)>r(Z)>r(W)B.化合物N、乙
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C.含W元素的盐溶液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D.Z与X、Y、W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元素均满足8电子结构C[乙是一种“绿色氧化剂”,乙是H2O2,M是单质,所以M是O2;乙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丁是H2O;化合物N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N是SO
2,丙是H2S,甲是硫化物;X、Z原子序数之和是Y、W原子序数之和的1/2,Z是Na元素;X、Y、Z、W分别是H、O、Na、S。原子半径:r(Na)>r(S)>r(O),A错误;SO2使溴水褪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含S元素的盐溶液,NaHSO4
溶液显酸性、Na2SO4溶液显中性、Na2SO3溶液呈碱性,C正确;Na与H、O、S形成的化合物中,NaH中H元素不满足8电子结构,D错误。]4、温度为T1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2NO2(g)2N
O(g)+O2(g)(正反应吸热)。实验测得:v正=v(NO2)消耗=k正c2(NO2),v逆=v(NO)消耗=2v(O2)消耗=k逆c2(NO)·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97184107】容器编号物质的起始浓度(mo
l·L-1)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c(NO2)c(NO)c(O2)c(O2)Ⅰ0.6000.2Ⅱ0.30.50.2Ⅲ00.50.35A.达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之比为4∶5B.达平衡时,容器Ⅱ中22比容器Ⅰ中的大C.达平衡时
,容器Ⅲ中NO的体积分数小于50%D.当温度改变为T2时,若k正=k逆,则T2<T1C[由容器Ⅰ中反应2NO2(g)2NO(g)+O2(g)起始量(mol/L)0.600变化量(mol/L)0.40.40.2平衡量(mol/L)0.2
0.40.2可以求出平衡常数K=0.42×0.20.22=0.8,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8mol,其中NO占0.4mol,所以NO的体积分数为50%,22=1。在平衡状态下,v正=v(NO2)消耗=v逆=v(NO)消耗,所
以k正c2(NO2)=k逆c2(NO)·c(O2),进一步求出k正k逆=K=0.8。A项,显然容器Ⅱ的起始投料与容器Ⅰ的平衡量相比,增大了反应物浓度,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容器Ⅱ在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一定大于1mol,故两容器的压强之比一定小于4
∶5,A错误;B项,若容器Ⅱ在某时刻,22=1。由反应2NO2(g)2NO(g)+O2(g)起始量(mol/L)0.30.50.2变化量(mol/L)2x2xx平衡量(mol/L)0.3-2x0.5+2x0.2+x因为22=0.2+x0.3-2
x=1,解之得x=130,此时浓度商Qc=17302×7307302=289210>K,所以容器Ⅱ达平衡时,22一定小于1,B错误;C项,若容器Ⅲ在某时刻,NO的体积分数为50%,由反应2NO2(g)2NO(g)+O2(g)起始量(mol/L)
00.50.35变化量(mol/L)2x2xx平衡量(mol/L)2x0.5-2x0.35-x由0.5-2x=2x+0.35-x,解之得,x=0.05,此时浓度商Qc=0.42×0.30.12=4.8>K,说明此时反应继续向逆反应方向进行,NO进一步减少,C正确;D项,温度为T2时,k正
k逆=K2=1>0.8,因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后化学平衡常数变大,所以T2>T1,D错误。]5、常温常压下,丙二酸(HOOCCH2COOH)的电离常数为Ka1=1.4×10-3,Ka2=2.0×10-6。向10mL某浓度的丙二酸溶液中滴加0.2mol·L-1NaOH溶液
,在滴加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中和反应未完成前随着NaOH溶液的滴加,-OOCCH2COO-的物质的量浓度逐渐升高B.若滴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10mL时溶液温度最高,则丙二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C.在丙二酸未完全中和前,随着NaO
H的滴加,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D.若忽略丙二酸氢根离子的电离和水解,丙二酸根离子的水解常数约为7.14×10-12D[根据丙二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丙二酸属于弱酸。在中和反应未完成前随着NaOH溶液的滴加,丙二酸逐渐转化为丙二酸钠,-OOCCH2COO-的物质的量浓度逐渐升高,A正确;若滴入
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10mL时,溶液温度最高,说明中和反应恰好完全进行,则丙二酸的物质的量浓度=12×0.2mol·L-1=0.1mol·L-1,B正确;在丙二酸未完全中和前,随着NaOH的滴加,丙二酸电离的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逐渐减小,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C正确;若忽略丙
二酸氢根离子的电离和水解,丙二酸根离子的水解常数Kh=KwKa2=1.0×10-142.0×10-6=5.0×10-9,D错误。]6、(2017·湖南郴州第三次质检)下列装置和试剂(尾气处理略去)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装置和试剂实验目的检验NO2中混有溴蒸气分离潮湿的NaOH
和I2选项CD装置和试剂实验目的验证NH4NO3溶解吸热制备和收集SO2C[二氧化氮和溴都能氧化碘化钾生成碘单质,故A错误;氢氧化钠能够与碘反应,不能通过升华分离,故B错误;NH4NO3溶解吸热,温度降低,烧瓶中气体的压强减小,
只要看到瘪气球鼓起,即可证明NH4NO3溶解吸热,故C正确;浓硫酸与铜的反应需要加热,故D错误。]7、(2017·山东济南一模)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6OB.C3H6Cl2有5种同分异构体C.乙酸溶于水可以电离
,属于离子化合物D.由苯乙烯生成聚苯乙烯塑料属于加聚反应D[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A错误;C3H6Cl2可看作是C3H8中的两个氢被两个氯取代,则共有4种同分异构体,B错误;乙酸全由共价键组成,液态时不能电离,溶于水可以电离,属于共价化合物,C错误;
由苯乙烯生成聚苯乙烯塑料,分子间发生加成聚合反应,属于加聚反应,D正确。]8、(2017·河北衡水中学二调)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装置可制取干燥的NH3B.图乙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C.图丙装置可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D.图丁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Fe(OH)2B[
氨气密度小于空气且常温下不和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所以应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氯气极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形成压强差,所以能形成喷泉,故B正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氮,故C错误;铁作阴极,铁电
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则溶液中不能生成氢氧化亚铁,如果将铁作阳极,阳极上生成亚铁离子,阴极附近生成氢氧根离子,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故D错误。]9、(2018·赣州市二模)有机物M、N、Q的转化关系如
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至N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B.N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C.可用酸性KMnO4溶液区分N与QD.0.3molQ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0.15NA个H2C[M至N的反应类型是烯烃的加成反应,A错误;4个碳的链有两种,分别为C—C—C—C,C—C
(C)—C,C—C—C—C的二氯代物有6种(包括N),C—C(C)—C的二氯代物有3种,则N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B错误;醇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卤代烃不能,则可用酸性KMnO4溶液区分N与Q,C正确;每个Q分子内有2个羟基,则0.3molQ与足量金
属钠反应生成0.3NA个H2,D错误。]二、非选择题(2017·湖南衡阳十校冲刺模拟)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在爆炸的核电站周围含有放射性物质碘131和铯137。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1)Cs(铯)的价电子
排布式为6s1,与铯同主族的前四周期(包括第四周期)的三种元素X、Y、Z的第一电离能如下表:元素代号XYZ第一电离能/(kJ·mol-1)520496419上述三种元素X、Y、Z的元素符号分别为________,基态Z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式为________,X形成的单质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2)F与I同主族,BeF2与H2O都是由三个原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二者分子中的中心原子Be和O的杂化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BeF2分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H2O分
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3)与碘同主族的氯具有很强的活泼性,能形成大量的含氯化合物。BCl3分子中B—Cl键的键角为________。(4)131I2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甲所示,该晶胞中含有_
_______个131I2分子;KI的晶胞结构如图乙所示,每个K+紧邻________个I-。甲乙(5)KI晶体的密度为ρg·cm-3,K和I的摩尔质量分别为MKg·mol-1和MIg·mol-1,原子半径分别为rKpm和rI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KI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
的百分率为________。【解析】(1)由铯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6s1,可知X、Y、Z为第ⅠA族元素,第ⅠA族前四周期的元素分别为H、Li、Na、K,由第一电离能数据可知,X、Y的第一电离能的差值与Y、Z的第一电离能的差值相差不
大,所以X、Y、Z中不可能有H元素,而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越多,第一电离能越小,故X、Y、Z分别为Li、Na、K。基态K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1;锂晶体属于金属晶体,微粒间均以金属键结合。(2)BeF2中Be的价层电子对数
是2+12×(2-2)=2,所以Be是sp杂化,分子空间构型为直线形;H2O中O的价层电子对数是2+12×(6-2)=4,所以O是sp3杂化,分子空间构型为V形。(3)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Cl提供3个电子,硼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32=3,没有孤对
电子,故BCl3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分子中B—Cl键的键角为120°。(4)由131I2晶胞结构图可知,碘分子位于晶胞的8个顶点和6个面上,故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131I2分子;KI晶胞与NaCl晶胞结构相似,每个K+紧邻6个I-,同层有4个,上下各1个。(5)KI
晶胞中K+和I-各有4个,晶胞中原子所占的体积V1=43πr3K×4+43πr3I×4×10-30cm3,晶胞的体积V2=mρ=4×MK+MINA·ρcm3,故KI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V1V
2×100%=4π×10-30NAρr3K+r3IMK+MI×100%。【答案】(1)Li、Na、K1s22s22p63s23p64s1金属键(2)spsp3直线形V形(3)120°(4)46(5)4π×10-30NAρr3K+r3IMK+MI×1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