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 化学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点专练(含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4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405.000 KB
  • 2022-11-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化学 化学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点专练(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化学 化学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点专练(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化学 化学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点专练(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化学 化学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点专练(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 化学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点专练(含答案解析)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化学 化学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点专练(含答案解析).doc,共(9)页,405.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60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高考化学化学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考点专练1.一定质量的液态化合物XY2与标准状况下的一定质量的O2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为XY2(l)+3O2(g)=====点燃XO2(g)+2YO2(g),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mL,密度是2.56g

/L,则(1)反应前O2的体积是________。(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3)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是3∶16,则X、Y两元素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写元素符号)2.现

有下列仪器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②的名称是。(2)用上图仪器组装成气体发生装置:用KClO3和MnO2制O2应选的装置是(填字母,下同);用H2O2与MnO2制O2,并控制产生O2的速率,应选的装置是。(3)若用装置X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O2,氧气

应从(填“b”或“c”,下同)端通入。若瓶中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端通入。(4)若用F装置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实验室制取CO的方法一般采取甲酸脱水法(HCOOHCO↑+H2O),用纯净的CO完成该实验

。①除F、X外还需要的装置有,X中应加入的试剂是,X与其他导管连接的顺序是(填导管口的序号)。②实验时,a处可能的现象为;F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3.实验室制备1-溴丁烷的原理为CH3CH2CH2CH2OH+NaBr+H2SO4―

―→△CH3CH2CH2CH2Br+NaHSO4+H2O,根据原理设计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1)仪器D的名称为________,使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

1-溴丁烷的制备反应中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溴化氢等副产物生成。熄灭图1中A装置中的酒精灯,打开a,余热会使反应继续进行。B、C装置可检验部分副产物,则B、C装置中所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3

)为了精制1-溴丁烷,待烧瓶冷却后,将A装置中的玻璃棒换成温度计,关闭a,打开b,使冷水从________(填“c”或“d”)处流入。对粗产品进行蒸馏提纯时,图2装置中温度计的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可能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的装置是_

_______。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图中a、b、c均为止水夹):(1)在进行气体制备时,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将A装置中导管末端密封后,在分液漏斗甲内装一定量的蒸馏水,然后__________,则证明A装置的

气密性良好。(2)利用E装置能吸收的气体有__________(任写两种即可)。(3)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备H2时应选用装置__________作为发生装置(填所选装置的字母序号),实验时先在稀硫酸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晶体可使反

应速率加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如图装置可以进行测定SO2转化成SO3的转化率的实验。已知SO3的熔点是16.8℃,沸点是44.8℃。已知发生装置中所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s)+H2SO4(浓)Na2SO4+H2

O+SO2↑。(1)根据实验需要,应该在Ⅰ、Ⅱ、Ⅲ处连接合适的装置。请从下图A~E装置中选择最适合装置并将其序号填入下面的横线上。Ⅰ、Ⅱ、Ⅲ处连接的装置分别是、、。(2)从乙处均匀通入O2,为使SO2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中在加热催化剂与

滴加浓硫酸的顺序中,应采取的操作是。(3)将SO2通入含1.5mol氯酸的溶液中,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若有1.5×6.02×1023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用amol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

应结束时,继续通入O2一段时间后,测得装置Ⅲ增重了bg,则实验中SO2的转化率为%(用含a、b的代数式填写)。(5)尾端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6.现有14.4gCO和C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8.96L。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3)将混合气体依次

通过如图装置,最后收集在气球中。①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摩尔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标况下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③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电子

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7.三氯化碘(ICl3)在药物合成中用途非常广泛,其熔点:33℃,沸点:73℃。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ICl3:(1)仪器a的名称是。(2)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白粉固体和浓盐酸,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B(吸滤瓶)既可用于除杂,又是安全瓶,能监测实验进行时装置C中是否发生了堵塞。请描述发生堵塞时B中现象:。(4)试剂X为。(5)氯气与单质碘需在温度稍低于70℃下反应,则装置D适宜的加热方式为。8.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抗氧化剂,在空气中、受热时均易分解。实验室制备少量

Na2S2O5的方法:在不断搅拌下,控制反应温度在40℃左右,向Na2CO3过饱和溶液中通入SO2,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当溶液pH约为4时,停止反应。在20℃左右静置结晶,生成Na2S2O5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SO3===Na2S2O5+H2O(1)SO2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

NaHSO3和CO2,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2)装置Y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析出固体的反应液经减压抽滤、洗涤、25℃~30℃干燥,可获得Na2S2O5固体

。①组成减压抽滤装置的主要仪器是布氏漏斗、________和抽气泵。②依次用饱和SO2水溶液、无水乙醇洗涤Na2S2O5固体,用饱和SO2水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实验制得的Na2S2O5固体中含有一定量的Na2SO3和Na2SO4,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硫酸亚铁铵[(NH4

)2Fe(SO4)2]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查阅资料]隔绝空气加热至500℃时硫酸亚铁铵能完全分解,分解产物中含有铁氧化物、硫氧化物、氨气和水蒸气等。[实验探究]某化学小组选用如图所示部分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验证分解产物中含有氨气和水蒸气,并

探究残留固体成分。(1)所选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2)证明有水蒸气生成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证明有氨气生成的实验现象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4)A中固体完全分解后变为红棕色粉末,设计实验证明A中残留固体仅为Fe2O3,而不含FeO或Fe3O4: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有下列仪器或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②的名称是________。(2)用上图仪器组装成气体发生装置:用KClO3和MnO2制O2应选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用废H2O2与MnO2制O2,并控制产生O2的速率,应选的装置是________。(3)若

用装置X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O2,氧气应从______(填“b”或“c”,下同)端导入。若瓶中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端导入。(4)若用F装置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

实验室制取CO的方法一般采取甲酸脱水法用纯净的CO完成该实验。除F、X外还需要的装置有________,X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X与其他导管连接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导管口的序号)。答案解析1.答案为:(1)672mL;(2)76g/mol;(3)CS解析:(1)

由反应XY2(l)+3O2(g)=====点燃XO2(g)+2YO2(g)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变化为0,故V(O2)=672mL。(2)由m=ρV,生成物的质量m=0.672L×2.56g/L=1.72g,O2的物质的量:

n=0.672L22.4L/mol=0.03mol,XY2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所以M(XY2)=1.72g-0.03mol×32g/mol0.01mol=76g/mol。(3)由=316,M(X)+2M(Y)=76,解得M(X)=12,M(Y)=

32,即X为C,Y为S。2.答案为:(1)长颈漏斗分液漏斗(2)AEBD(3)cb(4)①DG浓硫酸dcbe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解析:(2)KClO3和MnO2制O2属于“固+固气体”,因而要选用E装置为气体发生装置;H2O2与Mn

O2制O2属于“固+液气体”且要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只能用分液漏斗控制加入H2O2的量。(3)使用X收集氧气时,用“排空气法”,由于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从长管进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应从短管进气。(4)根据反应原理可知,制取CO属于“

液+液气体”,用分液漏斗控制加入浓硫酸的量,应选D、G为气体发生装置,X的作用是除去CO中的水蒸气,洗气时气体流向为“长进短出”。3.答案为:(1)直形冷凝管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充分反应,提高反应速率(2)丁醚1-丁烯硝酸银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溴水或酸性

高锰酸钾溶液;(3)dDAB;4.答案为:(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水不能持续滴下或分液漏斗中液面长时间保持不变(2)CO2、H2S、Cl2、SO2等气体中任选两种(3)BZn和置换出的铜与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解析:(1)打开A装置中分液漏斗活塞,水不能持续滴下或分

液漏斗中液面长时间保持不变,则气密性良好。(2)NaOH溶液可以吸收酸性气体。(3)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备H2,选固液混合不加热装置B。实验时加入少量CuSO4,Zn和置换出的铜与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加快Zn与稀硫酸的反应。5.答案为:(1)BAC;(2)先加热催化剂

再滴入浓硫酸;(3)SO2+2HClO3H2SO4+2ClO2(4)(5)防止空气中的CO2及水蒸气干扰实验,造成误差解析:(1)Ⅰ装置必须要对二氧化硫进行干燥,可以用浓硫酸来干燥二氧化硫气体;SO3的熔点是16.8℃,可以用冰水冷却获得三氧化硫;

未反应掉的二氧化硫对空气会产生污染,可以用碱石灰来进行尾气处理,故Ⅰ、Ⅱ、Ⅲ处所连装置分别为B、A、C。(2)为保证产生的二氧化硫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三氧化硫,应先加热催化剂再滴入浓硫酸。(3)将SO2通入含1.5mol氯酸的溶液中,可生成一种强酸

和一种氧化物,强酸是硫酸。若有1.5×6.02×1023个电子即1.5mol电子转移,这说明1mol氯酸得到1mol电子,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4价,因此氧化物是Cl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HClO3H2SO4+2ClO2。

(4)根据硫原子守恒,Na2SO3~SO2~SO3,amol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应结束时,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为64ag,测得装置Ⅲ增重了bg,即为剩余二氧化硫的质量,所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64ag-bg,所以转

化率α=×100%=%。(5)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及CO2等,所以尾端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及水蒸气进入装置Ⅲ,造成实验误差。6.答案为:(1)36g·mol-1(2)0.4NA(3)①28g·mo

l-1②4.48L③2.8NA解析:(1)混合气体的体积为8.96L,则其物质的量为n=VVm=8.96L22.4L·mol-1=0.4mol,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4.4g0.4mol=36g·mol-1。(2)设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为xmol,CO2的物质的量为ym

ol,则根据混合物的质量为14.4g可得:28x+44y=14.4①;根据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4mol,所得x+y=0.4②;解①②得:x=0.2mol,y=0.2mol;由于CO和CO2分子中均含1个碳原子,故0.2molCO和0.2molCO2中共含0.4molC原子即0.4NA个。(

3)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图中装置,则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则在气球中收集到的是干燥纯净的CO气体;①CO摩尔质量为28g·mol-1;②其体积V=nVm=0.2mol×22.4L·mol-1=4.4

8L;③一个CO含有14个电子,则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14=2.8mol,电子总数为2.8NA个。7.答案为:(1)蒸馏烧瓶(2)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3)吸滤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4)碱石灰(5)热水浴(或水浴加

热)解析:(1)根据装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蒸馏烧瓶。(2)漂白粉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3)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吸滤瓶中液

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4)反应后剩余的氯气能够污染空气,不能排放到空气中,装置E为球形干燥管,装有固体药品碱石灰,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5)因水浴能简便控制加热的温度,且能使受热反应试管受热均匀,由于氯气与单

质碘需在温度稍低于70℃下反应,应采取水浴加热。8.答案为:(1)2SO2+CO2-3+H2O===2HSO-3+CO2(2)防止倒吸(3)①吸滤瓶②洗去表面杂质,减少Na2S2O5在水中的溶解(4)在制备过程中Na2S2O5分解生成Na2SO3,Na2SO

3易被氧化生成Na2SO4解析:(1)反应物为SO2、CO2-3,生成物为HSO-3和CO2,用水配平。(2)Y为空集气瓶,短进长出,为安全瓶,防倒吸。(3)①抽滤装置主要由布氏漏斗、吸滤瓶和抽气泵组成。②用饱和SO2水溶液洗涤的目的是洗去表面

杂质,减少Na2S2O5在水中的溶解。(4)Na2S2O5分解生成Na2SO3和SO2,Na2SO3易被氧化生成Na2SO4。9.答案为:(1)ACBD(2)C中无水硫酸铜变蓝(3)D中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4)取少量A中残留固体,加入适量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向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则残留固体是Fe2O3,而不含FeO或Fe3O4解析:(1)实验的目的是验证(NH4)2Fe(SO4)2的分解产物中含有NH3和水蒸气,并探究残留固体成分,装置

A用于分解(NH4)2Fe(SO4)2固体,装置C用于检验水蒸气,装置B用于吸收SO2气体,装置D用于检验NH3,由于分解产生气体通过溶液时会混入水蒸气,故应先检验水蒸气,后检验NH3,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C→B→D。(2)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蒸气生成CuSO4·5H2O晶体

,由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3)NH3通过导管进入D,溶于水形成氨水,使溶液显碱性,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4)FeO和Fe3O4溶于稀硫酸,都能产生还原性的Fe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Fe2O3溶于稀硫酸产生

Fe3+,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可将残留固体溶于稀硫酸,再利用酸性KMnO4溶液进行检验。10.答案为:(1)长颈漏斗'分液漏斗'(2)AE'BD(3)c'b(4)DG'浓硫酸'dcbe解析

:(2)KClO3和MnO2制O2属于“固+固――→△气体”,因而要选用E装置为气体发生装置;H2O2与MnO2制O2属于“固+液―→气体”且要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只能用分液漏斗控制加入的H2O2的量。(3)使用X收集氧气时,用“排空气法”,由于

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从长管进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应从短管进气。(4)根据反应原理可知制取CO属于“液+液――→△气体”,用分液漏斗控制加入浓硫酸的量,应选D、G为气体发生装置,X的作用是除去CO中的水蒸气,洗气时气体流向为“长进短

出”。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