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近代史部分 四(20题含答案解析).doc,共(12)页,222.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60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练习西方近代史部分四1.俾斯麦说“德国宪法的制定不仅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美国”。这主要表现在德国()A.实行了联邦制B.皇权受到限制C.设立责任内阁D.议会有立法权2.别具一格的是,他们把对色彩、光线的新理解融入他们
的画作中。他们的作品运用了许多色彩并且大多数都是户外的风景,而且非常明快和鲜明。这种画风属于()Com]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
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A.议会无权制裁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4.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
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5.荷兰东印度公司采用股份制向全社会募集资金;而1
609年建立的荷兰阿姆斯特丹银行,广泛地收集社会闲散资金。股份制和金融业的发展把广大居民的利益和海外贸易直接结合起来,荷兰全国从上到下各阶层都卷入海上贸易的大潮中。根据材料,可以得出()A.股份制与金融业结合开启了海外贸易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荷兰商业发展C.革新经营方式促进了商
业资本的发展D.股份制推动了荷兰金融业的发展6.15世纪中期以后,热那人被赶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威尼斯人实际上垄断了地中海东西之间的贸易,热那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
美洲和亚洲的航线。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缘于()A.土耳其崛起引发商业危机B.欧洲内部的竞争C.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地圆学说的提出7.美国法学家卡尔文·达伍德在谈到某国宪政的特点时说:“没有(宪政)传统的支持,一部成文宪法不过是一纸空文,而有了那种传统,一部成文宪法就没有必要
了。”这一评价是基于()A.英国宪政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B.近代德国帝国宪法暴露了军国主义传统C.美国成文宪法未能有效贯彻实施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各派妥协的结晶8.马克垚认为,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它极大的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启蒙运动的兴起就和它密切相
关。这主要是因为牛顿革命()A.彻底地摧毁了神学思想B.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模型C.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到来D.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9.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
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A.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C.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D.民主政治惠及社会下层10.1921年,美
国喜剧大师卓别林参观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成创造奇迹的大师。但15年后,卓别林在影片《摩登时代》里却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该变化主要反映了()A.垄断下的机器大生产的弊端日渐暴露B.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可能会随时爆发C.垄断资本家成了美
国社会的众矢之的D.电影的发展能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11.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有与两院一样的法律创制权,还执掌国防、外交事务,拥有任命文武官员权力。但合约及商约须经两院通过后才可定案
;未经两院同意,总统不得宣战。除第一年外,总统再也没有行使解散议会的权力。可见,当时法国实际上()A.建立了三权分立政治架构B.发展了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C.已确立议会制民主共和制D.解决了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12.马克思曾经说:瓦特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是把
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这说明瓦特的主要贡献在于()A.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B.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集中C.带动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D.开启英国新能源的使用13.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自由主义”是1819年,第一次出现“社会主义”是1832年,19世纪
40年代则出现了“民族主义”“浪漫主义”。与这一现象相关度最大的是()A.启蒙运动B.工业革命C.宪章运动D.“一票共和”14.下图是1756-1793年英国兰开夏郡男性工人实际工资指数变化示意图。下图客
观上反映了当地()A.工人已经摆脱了贫困境地B.工农业人员收入差距拉大C.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提高D.工业化水平得到持续发展15.近五百年来,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
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A.国家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B.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16.“它的出现,使一些国家逐渐朝
着‘轮子上的国家’的方向发展。它的出现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业的诞生。”这里的“它”指的是()A.火车机车B.汽船C.内燃机D.发电机17.“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
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新和谐公社”蓝图图二《共产党宣言》书影图三巴黎公社成立材料二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
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的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材料三图四攻打冬宫图五井冈山会师(1)材料一中图一到图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体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
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3)材料三中图四、图五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认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中后期,城
市风气淳朴转为奢靡,这种社会风气从俭而奢的记载,封建上下秩序的颠倒,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十五、六世纪以后南北各地所普遍存在的。既承认这一“社会风气的变化,出现一股活泼、开朗、新鲜的时代气息”,又指出“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对扩大再生产的负面
影响。商贾地主奢侈腐化,经济发达的地区尤为突出。江南城市的高消费以奢侈品消费为大宗,与乡村的低消费形成强烈的反差。反映到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其中明代人陆揖关于奢侈不足以贫天下,而“其地俭,反不易为生”的主张,就是其典型的代表
。——摘编自钞晓鸿《第九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材料二18世纪以来,英国社会各阶层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对各类奢侈品的狂热消费,突破了等级与阶层,奢侈消费经济兴起。旅居英国的荷兰医生伯纳德·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提出了“私人恶德即为公众利益”的惊人论断,认为奢侈消费刺激贸易发
展,促进经济繁荣,公开为奢侈传统进行辩解。英国思想界甚至掀起了“奢侈大讨论”,预示着奢侈消费正在经历“去道德化”趋势。亚当·斯密也站在政治经济学立场为奢侈消费和商业辩护。法国启蒙思想家也极力为奢侈消费鼓与呼。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商业计划》中这样描写英国社会:“人口
众多,国家富裕,物质产品丰富多样,人们的生活更加奢侈、爱慕虚荣,每个人都出手阔气。”——摘编自曹瑞臣《18世纪英国消费社会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人陆揖的奢侈消费观点,说明其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经济兴起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中后期和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风尚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差异。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上表是晚清宪法大纲和近代德国宪法内容与实施对比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雾霾污染也曾经困扰伦敦,“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大文豪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就细致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
铺天盖地的氛围”……更令人震惊的是,1952年12月4日……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集,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有四千七百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大雾之后几个月,又有八千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彻底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材料二由于1952年的伦敦灾难带来的严重后果,英国首次推出严厉措施控制污染;1954年,伦敦市出台《伦敦城法案(多项赋权)》,控制烟雾排放;1968年修正《清洁空气法》;
1974年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规定了工业燃料里的含硫上限。伦敦市政府还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措施,鼓励市民出行乘坐公交工具或者骑自行车,开辟更多的绿化带,以及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英国政府对排污行为采取了严格
的控制措施。例如,《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法》等法律规定,污染工业必须采取手段,避免将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否则将面临严厉处罚。另外,伦敦市中心还设立了污染检测点,警察可拦截有过多排污迹象的汽车对其进行测试,并有权对未通过测试的车主实施罚款。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还推出举措清洁泰晤士河,慢慢地,
困扰伦敦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污染恶名得以解除,泰晤士河里又重新出现鱼的身影,人们已经习惯到泰晤士河钓鱼。——以上材料摘编自《伦敦治理“雾都”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英国雾霾污染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政府解决雾霾
污染的主要手段,并谈谈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答案解析1.答案为: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更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美国”,可知德国统一后,颁布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宪法中规定德国实行联邦制,这一点和美国一样,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德意志帝国
的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力;C项不符合史实,德意志没有设立责任内阁制;D项是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共同特点。2.C;解析:浪漫主义画派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故A项错误;现实主义画派非常注重对现实细节的描述,故B项错误;印
象画派注重对光和色的研究,故C项正确;现代主义画派非常注重自我个性的张扬并带有不同程度的反传统色彩,故D项错误。3.答案为:B解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王权受到限制,权力由国王向议会转移,并通过一系列法令的颁布奠定
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但议会能否制裁国王显然与题干主旨无关,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在君主立宪制之下,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安妮女王不经过议会而直接解除辉格党人行政职务的做法违背了君主立宪制下对国王权力的规定,说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尚未发展完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项。1721年,担任
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这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保留了行政权,安妮女王做法的错误之处主要在于其没有经过议会,
并不是对《权利法案》的破坏,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4.答案为:B解析:近代的机器“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故A项错误;“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说明技术革新是为了解决工业生产
中迫切的问题,故B项正确;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D项错误。5.答案为:C;解析:股份制企业的出现,金融业的吸收闲散资金,都是经营方式的一种创新
,故C项正确;A项错在“开启”,荷兰较早就开始海外贸易,有经商传统,排除A项;B选项,表述符合所学知识,但是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重点在于强调“股份制和金融业”合力将“荷兰全国从上到下各阶层都卷入海上贸易的大潮中。”而非简单论述股份制与金融业两者之间
的关系,因此D项错误。6.答案为:B;解析:根据“热那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可知,新航路开辟缘于欧洲其他地区的人与威尼斯人竞争,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欧洲其他地区的人与威尼斯人竞争
,争夺地中海东西之间的贸易,排除A项;C、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7.答案为:A;解析:材料“有了那种传统,一部成文宪法就没有必要了”反映了英国具有悠久的宪政的历史传统,故英国没有一部成文宪法,故A项正确;近代德国有成文宪法,即《德意志帝国宪法》,故B项错误;美国1
787年宪法得到了有效贯彻实施,故C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也是成文宪法,故D项错误。8.答案为:B;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牛顿的发展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影响到了思想界。结合所学知识,牛顿的力学体系对自然
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对宗教神学理论造成了冲击,促使人们开始用一种更为审慎而理性的眼光去看待自然、看待人类社会,从而促进了欧洲对宗教神学的反思,故选B项;A项说法有误,排除,牛顿定律与工业文明无太大联系,排除C项
;D项说法有误,排除。9.答案为:A;解析:由材料中时间“1870年至1914年”可知此时期为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发展推动社会贫富分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工人失业、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因而英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建立福利制度以缓和社会矛盾
,故A项正确。10.答案为:A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出现,随着其规模不断扩大,其弊端也日渐暴露,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可能会随时爆发,故B项错误;垄断资本家并未成为美国社会的众矢之的,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电影的发展”,排除D项。11.答案为:C;
解析:材料“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有与两院一样的法律创制权”,而且总统的许多权力都受到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制约,说明法国实际上没有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故排除A项;法国构建的并不是美国式的三权分立政体,所以并不是发展了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故排除B项;根据“合约及商约须经两院通过后才可
定案;未经两院同意,总统不得宣战”可知在法国政体中议会地位较高,说明法国确立了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故选C项;题意论述了法国政体的特点,没有体现法国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故排除D项。12.答案为:A解析:题干材料“蒸汽机…
…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反映了蒸汽机作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而得到普遍应用,这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故A正确;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B错误;汽车制造业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英国新能源的使用,而是说明蒸汽机作为工业生产的主要
动力,故D错误。13.答案为:B14.答案为:D;解析:材料反映了该地工人工资持续上涨,,但无从判断其生活状况,故A错误;材料未提及农业人员的收入,无从比较两者收入差异,故B错误;材料仅体现工人收入的增加,与社
会地位无关,故C错误;工人收入的持续上涨得益于工业化水平的持续发展,故D正确。15.答案为:C解析: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经济政策的是荷兰,故A项错误;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也是荷兰人,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实力,他们追求自
由竞争、自由经营和自由贸易,故C项正确;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是美国,故D项错误。16.答案为:C解析:由材料可知,“它”的出现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A、B两项是第一次工
业革命的成就;D项本身与石油的开采没有直接关系,故A、B、D三项均排除。一、材料阅读17.答案为:(1)事件:空想社会主义产生;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成立。发展趋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2)不同方法:通过暴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原因: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
环节;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和无产阶级政党成熟。(3)差异: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情差异。俄国是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认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解析:(1)本问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2)本问考查十月革命知识点,分别从性质和背景分析。(3)材料三反映了苏联与中国不同的革命道路,图
四是苏联的城市包围农村,而图五则是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从两国国情来分析原因,认识则围绕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总结。18.答案为:(1)观点:奢侈消费能促进经济发展。意义: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冲
击了封建伦理与等级观念,是对理学家禁欲主义的批判与唾弃;反映了明朝市民阶层的觉醒;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2)原因:工场手工业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海外贸易的繁荣;社会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大幅提
升;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3)中国: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影响了扩大再生产(地主,商人将资金用于买田置地,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在生产);城乡消费的差异性,限制了国内市场的发展。未能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英国: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刺激了国内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英国由传统向现代社会
转型。解析:(1)观点:根据“陆揖关于奢侈不足以贫天下,而‘其地俭,反不易为生’的主张”得出奢侈消费能促进经济发展。意义:根据“明代中后期,城市风气淳朴转为奢靡”,联系所学得出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根据“封建上下秩序的颠倒”得出冲击
了封建伦理与等级观念;根据“而是十五、六世纪以后南北各地所普遍存在的”得出反映了明朝市民阶层的觉醒;根据“其地俭,反不易为生”分析得出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2)原因:根据“18世纪以来,英国社会各阶层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对各类奢侈品的狂热消费”,结合所学,18世纪工业革命的推动,农业生产的商品
化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英国经济的繁荣;根据“英国社会各阶层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对各类奢侈品的狂热消费”得出社会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根据“亚当·斯密也站在政治经济学立场为奢侈消费和商业辩护。法国启蒙思想家也极力为奢侈消费鼓与呼”得出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3)中国
:根据“‘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对扩大再生产的负面影响”得出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影响了扩大再生产;根据“江南城市的高消费以奢侈品消费为大宗,与乡村的低消费形成强烈的反差”得出城乡消费的差异性,限制了国内市场的发展。综合得出:
未能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为工业革命积累资本、促进国内工业发展和海外贸易发展说明英国奢侈消费风尚的影响。综合得出:推动了英国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19.答案为:示例:论题:晚清宪法大纲与近代德国宪法从内容到实施都有很大不同。阐述:从内容上说,晚清宪法大纲规定,皇帝拥有一
切军事大权,议院不能干预,皇帝掌握立法权和司法权。近代德国宪法规定皇帝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帝国法律必须得到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从实施上说,晚清第一届内阁背离了清政府自己制定的宪法大纲,
是一个骗局,而近代德意志内阁成员构成则初步体现了对君主权力的制衡。综上所述,晚清宪法大纲从内容到实施都体现了欺骗性,而近代德国宪法从内容到实施都初步体现了对君主权利的制约。(“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育之有理亦可)20.答案为:(1)特点:程度严重、面积大、危害大、频率高。
成因:工业化进程加快;不清洁能源的使用;环保意识不强;环保措施不力。(2)手段:加强立法和执法;加强对环境的监测;政府加强绿化和治污;鼓励民众参与环保。启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政府要有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意识;政府要完善法律法规
并采取可行性措施;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相关数据,从英国雾霾污染爆发频率、波及范围、破坏程度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结合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及居民环保意识、政府环保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逐一概括;第二小问,从政府倡导可持续发
展、加强环保立法、提高民众的环保参与意识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