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近代史部分 二(20题含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6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125.500 KB
  • 2022-11-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近代史部分 二(20题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近代史部分 二(20题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近代史部分 二(20题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近代史部分 二(20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近代史部分 二(20题含答案解析)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西方近代史部分 二(20题含答案解析).doc,共(11)页,125.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600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练习西方近代史部分二1.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

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材料说明德国君主立宪制()A.具有传统与近代混合性特点B.君主是国家象征,权力削弱C.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议员普选充分体现议会至上2.据记载,在整个1

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B.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C.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重视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3.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几种

意见及最终方案,这些意见及最终方案体现了()A.国会是联邦政府权力中心B.民主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C.美国总统应该对宪法负责D.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4.“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

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句话说明()A.议会还要听从于某些人B.议会还有不能做的事C.议会也不是绝对权威D.议会权力至高无上5.沃波尔统治晚期,反对派聚集在王储威尔士亲王弗雷德利克周围,盼望有朝一日王位更迭,得到重用,从而形成了“太子帮”。这说明此时英国()A.君主立宪制发生变异B

.责任制内阁尚未形成C.政党政治还不够成熟D.国王仍掌握军政大权6.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各州在参议院中具有均等代表权,每州2名代表;各州在众议院中的代表权以人口为基础,约50万人选出一名代表。法律须经两院通过方可生效。

这一设计()A.体现了联邦各州间的妥协与平衡B.践行了政府权力部门的分权制衡C.协调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D.确保了立法权实践的民意代表性7.下图是1890~1910年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对比示意图。示意图中的信息反映了()A.英国的工业水平最为先进B.德

国的工业发展程度最高C.法国的工业化水平最落后D.欧洲工业化程度普遍提高8.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

的变化()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9.1650~1749年,英国小麦价格下跌33%,工业品价格下跌29%,而建筑行业工人实际工资却提高了33%,其他行业工人实际工资也多有增长。“缺乏人手的抱怨到处都

可以听到。”这表明此时的英国()A.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经济衰退B.工资增长致使技术创新乏力C.贫富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矛盾D.经济状况呼唤传统产业变革10.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

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11.18世纪,有英国学者说:“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因为商人的孩子,

或至少是他们的孙子,开始与出身最高贵和出身于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样,成为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这说明当时英国()A.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改变社会面貌B.传统的经济政治格局已被彻底颠覆C.绅士由贸易多少

和经济地位决定D.国内外贸易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完成12.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B.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C.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D.新航

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繁荣13.1848年,《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于经济的集中导致当时的欧洲()A

.封建割据状态逐步被打破B.各国不断进行殖民扩张C.民主共和制政体逐步确立D.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14.1883年4月,北美的铁路大亨们决定,将北美铁路时间标准的数量从约50个减少到4个。11月,铁路标准时间在北美正式施行。没过几天,大约有70%的学校、法庭和地方政府采用铁路时间为自己的标准

时间。波士顿、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城市开始分享同一时间。这一现象表明,当时的美国()A.联邦集权向纵深发展B.垄断渗透到社会生活C.科学技术的进步D.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迁15.据统计1886~1890年间,英国爆发的工人罢工事件多达53次;1894年美国爆发的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工人甚至占领了

芝加哥政府,这些说明了()A.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B.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动荡C.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矛盾加剧D.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16.1684年,荷兰每磅中国武夷茶售价是80荷盾,1698年,售价是7.75荷盾,至1701年

,跌至2.32荷盾。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东西方贸易日益萎缩B.茶叶在荷兰遭遇滞销C.世界性市场初步形成D.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太祖在实行海禁的同时,要求海外国家以“朝贡”的形式,由官方出面组织商人来华进行贸易,

这就是“朝贡贸易”。海外国家派来“朝贡”的成员中,绝大多数是商人,其载运进来的朝贡货物中绝大多数是完全用来进行贸易的。明朝政府对海外国家载运来的朝贡货物抽取货物税。明成祖朱棣不仅对朝贡使者放宽各种限制,予

以免税优惠,而且在浙江、福建、广东复设三市舶司,专门负责海外诸国贡使附带进来的货物转送问题。明成祖还派遣郑和携带敕书及精致手工业品,遍赐海外诸国,招徕其遣使入明朝贡,遂把朝贡贸易推向高潮。——摘编自李金明《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材

料二荷兰崛起的时代是重商主义盛行的时期。荷兰的独立为之后的经济起飞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础;凭借先进的造船业大幅降低海洋运输的成本;建立高度授权和资本化运作的东印度公司;集中人力与资本从事对外贸易扩张;依靠国家信

誉以近代股份筹资的方法吸收和募集社会资金,以维持对外贸易所需要的庞大资本;通过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赢得欧洲各国商业委托人的信任。在航海技术、贸易资本、机构制度等基本条件逐步具备后,荷兰开始加快对东方商业贸易的扩张步伐。荷兰东印度公司向远东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即是通过垄断低价购进东方国家盛产的生丝、

瓷器、香料等商品,然后依靠其庞大且具有竞争力的海上商船运输能力以高价往外分销,从中赚取十分可观的差价利润,并通过武力征服逐步占领了跨越非洲和亚洲的诸多重要贸易据点,编织起庞大的商业贸易网络。——摘编自汪曙申《试论十七世纪荷兰海权的崛起与对台湾

的侵占》(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初“朝贡贸易”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重商主义在荷兰海上贸易活动中所起的作用。(3)上述材料表明中国和荷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商业贸易圈,结合各自的时代背景进行评析。18.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思想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也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1年7月,(马克思)在同《世界报》记者谈话时就表示:国际工人协会没有规定政治运动的固定形式,它只要求这些运动朝向一个目标,“但是用

什么方式来达到结局,应当由这个国家的工人阶级自己选择”;1872年9月,在海牙代表大会上,马克思也谈到,工人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以便建立一个全新的生产关系组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陈宇翔、余文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材

料二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为这样做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

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革命之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三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和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这一切把

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也已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1917年10月24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的由列宁起草的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

识,指出在夺取政权方式上马克思的观点有了怎样的变化?在马克思的论著中,他是如何将社会主义学说牢固地置于科学基础之上的?(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列宁认为选择革命方式要依据的两大因素分别是什么?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怎样的发展?(3)综合上述材料,请指出马克思、列宁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1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切可能来增进对年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

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

拒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

湾历史纲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20.美国的民主制度为现代政治文明的建构提供了一定的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主政府的本质决定了多数对政府的统治是绝对的,因为在民主制度下,谁也无法抵抗多数。多数的不可动摇的道德优势,部分来源于这种观念:多数人的才智加起来总比一个人的高,因此,为了保证立

法质量,不能单单看重立法者个体才智,而更应保证立法者的广泛多数。平等理论就这样被应用在智力领域。这一理论对人的骄傲穷追猛打,让人不得不放弃他最后的骄傲——对自己智力水平的骄傲。材料二必须把专制与暴政区分开了。暴政可以通过法律实施毫不专断

,而专制也可能是为了民众的福祉而毫不暴戾。暴政通常会利用专制,不过有时出于需要也会避免专制。在美国,多数无限权力造成了立法者的合法专制,同时也造成了行政官员的合法专断。多数既能主宰立法又能监督执法,既控制着政府又控制着人民,视公务员为听话的下属,乐于利用

他们去满足自己的意愿。——以上材料摘录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据材料一,概括“民主政府”的基本特征及其理论基础。(2)结合所学知识,从立法、行政两个角度解释材料二中美国的“多数无限权力”。(3)据材料一、二,归纳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政治的担忧。结合所学知

识,指出现代政治文明应如何规避这种担忧。答案解析1.答案为: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宪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故选A项;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与经济无关,排除C项;D项说法有误,排除。2.A3.答案为:B;解析:A项与材料中“总统有对国会议案的否决权”不符,故A项错误;最终

方案综合了几种意见,最终方案中“总统有对国会议案的否决权”“必须得到参议院的同意”体现了两者的制约平衡,故B项正确;材料中意见分歧是“总统”和“国会”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4

.D5.答案为:C;解析:沃波尔统治时期责任制内阁已经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而并未发生变异,故A、B两项错误;君主立宪制下英国王储应该在政党问题上保持中立不偏不倚,但现在却是形成“太子帮”,这说明政党政治还不够成熟,故C项正确;国王仍掌握军政大权不符

合史实,故D项错误。6.答案为:A;解析:由“各州在参议院中具有均等代表权,每州2名代表;各州在众议院中的代表权以人口为基础,约50万人选出一名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宪法的内容在大州和小州之间实现了妥协与平衡,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中的“政府权力部门”题干中没有体现;C项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材料无关。7.答案为:D;解析:本题考查了欧洲工业化的发展。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英国煤炭消耗量最多,但并不能说明它的工业水平最先进,故排除A项。德国煤消耗量增长幅度最快,也同样无法说

明它的工业发展程度最高,故排除B项。法国的煤消耗量要高于奥匈帝国、俄国和意大利,所以它的工业化水平不一定是最落后的,故排除C项。1900年,欧洲主要国家的煤炭消耗量相比1896年都有所增长,可以说明欧洲的工业化程度普遍提高,故选D项。8.答案为:A解析:18

75年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当时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但却出现了政局不稳的状况。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后,法国政体发生了变化,总统权力增加,这一政体的变化有利于稳定政局,故应选A项。1875年宪法已经确立了总统国家

元首的地位,排除B项;议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权,戴高乐1958年修宪并没有剥夺议会的立法权,排除C项;法国为多党制国家,排除D项。9.答案为:D;解析:A项不符合历史事实,当时英国的经济是发展的,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技术创新是否乏力,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出贫富差距,而是讲的行业差距,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社会缺乏劳动力,主要是工业劳动力,所以应该要进行产业的变革,从农业中挤压出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充实到工业生产中,故D项正确。10.答案为:B

解析:近代的机器“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故A项错误;“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说明技术革新是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迫切的问题,故B项正确;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

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D项错误。11.答案为:A解析:材料中“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说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绅士,即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面貌,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说明越

来越多的人成为绅士,不是对原有的格局的彻底颠覆,故B项错误;C项“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体现不出工业革命的完成,故D项错误。12.答案为:C;解析: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英国于18世纪夺得世界殖

民霸权,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多国进行对外殖民,殖民竞争加剧,在此情况下,英国政府授权武装商船劫掠他国船只,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推行的重商主义政策,未体现航路转移推动贸易繁荣与否,故D项错误。13.答案为:A解析:材料反

映了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经济的集中趋势,而当时欧洲国家封建割据状态仍然严重,如意大利和德意志,经济的集中为政治上打破封建割据,促进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故A正确;经济的集中与殖民扩张没有直接联系,故B错误;当时欧洲也有君主立宪制国家,不一定是民主共和制政体,

故C错误;1848年之前国际工人运动已经兴起,故D错误。故选A。14.答案为: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垄断组织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国家意志,不是垄断的结果,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科技的进步,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生活方式跟着变化的史实,故D项正确。15.答案为:C;解析:工业革命导致社会两大对立阶级形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材料中罢工事件的增多说明社会矛盾的加剧,故C项正确;A项中广泛传播不符合事实;经济危机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D项是在罗斯福新政之后普

遍实施。16.答案为:D;解析:中国茶叶价格下降,反映出荷兰进口中国茶叶数量增加,不能体现东西方贸易萎缩,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中国茶叶价格下降不是由于茶叶滞销带来的,故B项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19世纪中期第一次

工业革命后的结果,故C项错误;中国茶叶在荷兰价格下降,是由于世界市场的出现,各地贸易联系加强,形成商业革命,推动了东西方贸易发展,故D项正确。一、材料阅读17.答案为:(1)特点:与海禁相结合;政治目的为主、厚往薄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朝贡国多,商业成份重。(2)

作用:推动了航海技术、商业资本、机构制度的进步;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推动了贸易网络的形成(推动荷兰贸易的发展、促成荷兰商业帝国的形成);成就了荷兰“海上马车夫”的地位。(3)中国:政治上君主专制、经济上重农抑商,导致排斥市场规律,忽视民间海上贸易;荷兰:政治上民族独立和资本主义

制度的确立,经济上新航路的开辟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鼓励对外扩张,重视商业贸易。(也可从特点、影响等方面进行评析,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根据“在实行海禁的同时,要求海外国家„„”得出与海禁相结合;根据“由官方出面组织商人

来华进行贸易”“招徕其遣使入明朝贡”得出政治目的为主;根据“绝大多数是商人,其载运进来的朝贡货物中绝大多数是完全用来进行贸易的”得出商业成份重;根据“对朝贡使者放宽各种限制,予以免税优惠”得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根据“在浙江、福建、广东复设三

市舶司,专门负责海外诸国贡使附带进来的货物转送问题”得出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根据“遍赐海外诸国”得出朝贡国多。(2)根据“航海技术、贸易资本、机构制度等基本条件逐步具备”得出推动了航海技术、商业资本、机构制度的进步;根据“荷兰开始加快对东方商业贸易的扩张步伐”得出加快了对外

扩张的步伐;根据“编织起庞大的商业贸易网络”得出推动了贸易网络的形成;结合所学还可得知成就了荷兰“海上马车夫”的地位。(3)评析分两部分,首先分析原因,再进行评价。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根据具体原因作出评价。18.答案为:(1)暴力革命不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唯一正确的道路,各国工人阶级应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或和平方式也能取得政权)。撰写《资本论》,提出剩余价值理论,科学论证资本主义必亡和社会主义必胜。(2)是否得到人民群众支持,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所占

比重。在帝国主义战争中,社会主义可能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3)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者。解析:(1)变化:依据材料一“国际工人协会没有规定政治运动的固定形式,它只要求这些

运动朝向一个目标,‘但是用什么方式来达到结局,应当由这个国家的工人阶级自己选择’”结合所学可知暴力革命不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各国工人阶级应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或和平方式也能取得政权)。第二小问:依据所学

可知在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提出剩余价值理论,科学论证资本主义必亡和社会主义必胜。(2)两大因素:依据材料二“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为这样做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和材料三“无产阶级政党在

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可知是否得到人民群众支持,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所占比重。发展:依据所学十月革命的意义可知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在帝国主义战争中,社会主义可能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取

得胜利。(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回答马克思、列宁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19.答案为:(1)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目的

: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2)方面: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20.答案

为:(1)特征:多数人的绝对主权(或少数服从多数);理论基础:民主、平等。(2)解释:制定1787年宪法;总统代表选民行使行政等大权;国会议员由选民选出并拥有立法权。(3)担忧:多数人的暴政。规避:完善制度、加强法治、强化监督、发扬民主、权力制衡。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民主政府的本质决定了多数对政府的统治是绝对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多数人的绝对主权的角度概括“民主政府”的基本特征。再从民主、平等的方面指出其理论基础。(2)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立法

、行政两个角度,从制定1787年宪法、总统行政等大权、国会议员由选民选出并拥有立法权等方面解释材料二中美国的“多数无限权力”。(3)本题据材料一“不能单单看重立法者个体才智,而更应保证立法者的广泛多数”、据材料二“多数无限权力

造成了立法者的合法专制,同时也造成了行政官员的合法专断”,即可从多数人的暴政的角度归纳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政治的担忧。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完善制度、加强法治、强化监督、发扬民主、权力制衡等方面指出现代政治

文明应如何规避这种担忧。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