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中国近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6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123.000 KB
  • 2022-11-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中国近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中国近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中国近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中国近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中国近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中国近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共(10)页,123.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59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练习中国近代史部分三1.1927年9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而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对这一重要战略口号的改变认识

合理的是()A.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B.说明党组织思想混乱的状况C.体现了对俄国革命道路的照搬D.反映出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方向2.1914年,民族资本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迎来了“黄金时代”。从1917年开始,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特别是四

川、江西两地需求量更大,纱价由每箱156元涨到230元。从1917年到1921年五年间,大生纱厂共获利560多万两。此时期民族纺织业获得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B.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政策的推动C.张謇等民族资本家擅长企业经营D.第一次世界大

战爆发,西方列强无暇东顾3.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指的是()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解放战争即将取

得最终胜利D.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4.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

,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5.有学者认为“经济上,辛亥革命爆发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资本主义革命水平;政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思想上,‘三民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纲领,并没有深入

人心;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该学者()A.认为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B.不认同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C.正确、全面、客观地评价了辛亥革命D.完全否定了辛亥革

命的历史作用6.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7.淮

军将领张树声在1884年的遗折中说,“西人立国,具有本末”,“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早期改良思想家何启在维新变法时期也指出,体用“非指二物之异者而言,谓其体各为体,用各为用也”。这说明()A.中体西用的弊端

逐渐显现B.洋务运动指导思想发生变化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D.统治阶级内部开始出现分化8.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设‘女馆’„„采取措施帮助病残孤寡人;禁止吸食鸦片、裹足、蓄奴和嫖娼等。”太平天国时期

的这些举措()A.表达了农民阶级的诉求B.蕴含了民主共和的观念C.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D.践行了“师夷长技”主张9.太平天国曾颁布法令:“凡朝中大小官员,觐见天王、东王需行三叩九拜大礼„„王、侯、相等乘轿各按等级,不得逾越„

„见王轿而不行回避者,斩首不留。”这些规定反映出()A.太平天国实行法治B.太平天国建立天王专制C.农民政权趋向封建化D.其不具备反封建的性质10.毛泽东致电陈毅、邓小平:“请你们准备着,在攻克郑州休息数日后,迅即全军东进,相机攻占开封。或者不打开封,直出徐蚌线。”其战略意图在于策划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1.19世纪70年代和19世纪80年代初创办的安徽池州煤矿、山东峄县煤矿和江苏徐州利国驿煤铁矿等企业,都是由私人资本集股设立的,却都拉上“官督商办”的关系。这种做法的目的是()A.期望为企业提供政治保

护B.缓和官府面临的资金困难C.希望企业由商办转为官办D.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12.有学者指出:某事变无洋不反,凡外皆仇,以中国(实际上是以华北、东北甚至是以京津一隅)对抗各国,致成了一个小型的“世界大战”。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该“事变”是()A.义和团运动B.九一八事变C.一二·九运动

D.卢沟桥事变13.毛泽东说“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渊’指敌人,‘鱼’指群众),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彩。关门主义实际上是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忠顺的奴仆”。材料反映出

中共()A.宣扬敌后抗战B.主张全民族的抗争C.坚持持久抗战D.建议国共联合抗争14.1933年中国手工业生产占净加值的百分比依据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1912—1949年中国的工业生产》(注:净加值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新

创造的价值)A.当时政府不支持民族工业,致使近代化水平较低B.当时中国工业以手工生产为主,近代化水平较低C.当时中国重化工业的近代化程度普遍较低D.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举步维艰15.据史料统计,从19

38年底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曾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近500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一半左右,以伤亡101万人的代价消灭了日军近30万人。材料旨在说明()A.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B.全民

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导战场D.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16.1906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

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这一言论的主要目的是()A.推翻清朝专制统治B.建立五权分立政府C.实行民主共和政体D.保障普遍平等民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

料选辑》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

、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材料二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

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

社会革命”的?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19.面对战争带来的惨烈后果,既需反思战争,更需重新认识战争带来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

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材料二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

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

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材料三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

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

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新华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这一观点的理解。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材料一金陵机器制造局创办于186

5年,位于南京聚宝门外扫帚巷西天寺。1869年,该局已能生产多种口径前膛炮、炮弹、炮车及枪弹。次年,在通济门外神木庵旧基兴建火箭分局。1871年9月,在通济门外九龙桥兴建火药分局。1879年,归并乌龙山机器局。1881年,仿制成功美式加托林轮转机枪(十门连珠格林炮)。1884年

,仿制成德国克鲁森式37毫米2磅子后膛炮和美式诺登飞多管排列机枪(四门神机连珠炮)。——徐泓《徐建寅与金陵机器制造局》材料二欧战爆发后,民族工业很快显露出加速发展的步伐,其中棉纺织工业发展尤其突出。这首先是来自企业丰厚盈利的刺激。大约从1914年开始,高盈利率仿佛"一强有力之兴

奋剂",刺激国人竞相投身棉纺织工业。欧战爆发后日本棉纺织垄断资本咄咄逼人的扩张之势,也迫使民族棉纺织企业急切寻求发展。--罗萍《短暂的辉煌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材料三30年代民族工业已由过去单纯依靠外延扩大生产为主转向以搞技术改造为主,这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转

变。如1934年创办的永利化学公司总技师、留美化学博土侯德榜,为探索苏尔维制碱法的奥秘试验十余年,创造了中国的"侯氏制碱工程",这是亚洲人首次新法制碱成功。——许建平《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1930-1937)》(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金陵机器制造局属于哪一类型的洋务

企业?这一类企业创办的口号是什么?(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工业"显露出加速发展步伐"的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三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1.答案为:D;解析:根据材料从“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到“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现了独立领导革命的方向,故D项正确;A项指的是遵义会议,时间是193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

“思想混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以“苏维埃”为主要口号不等于照搬俄国革命的道路,C项排除。2.D3.答案为:C;解析:从材料中的“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来看,这一事件应当是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使

得西方帝国主义势力支持的国民政府垮台,内战结束,和平到来,故答案为C项;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并未给中国带来和平,排除A、D项;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无关,排除B项。4.答案为:A5.B;解析:材

料主要强调的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而不是强调资本主义道路,故A项错误;据材料“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可知,学者并不认同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该学者未正确客观评价辛亥革命,

故C项错误;据材料“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可知,该学者并未完全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故D项错误。6.答案为: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说明中国的生活用品

也被外国市场占领,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此时的中国依旧是在被迫开放的时期,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入侵逐渐深入;B选项时间点与历史不符,小农经济在此时依旧影响着中国人,直到近代结束还深受影响;D选项材料体现不出关税的问题,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从

鸦片战争开始,时间点上也不符合。7.答案为:A解析:由材料“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其体各为体,用各为用”可以看出,无论是洋务派还是早期维新派,都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了反思,这说明“中体西用”思想的弊端逐渐暴露

,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一直是中体西用,故B项错误;材料与儒学的正统地位无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8.答案为:C解析:材料“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设‘女馆’„„采取措施帮助病残孤寡人;禁止吸

食鸦片、裹足、蓄奴和嫖娼等”体现的是平等观念,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故C项正确。9.答案为:C;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法令内容“各按等级,不得逾越”,可知太平天国的等级化现象严重,即这一农民政权逐步走向封建化,故C项正确。10.答案

为:B解析:“在攻克郑州休息数日后,迅即全军东进,相机攻占开封。或者不打开封,直出徐蚌线”反映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无关,选择B项符合题意。11.答案为:A;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和19世纪80年代初创办的安徽池州煤矿、山东峄县煤矿和江苏徐州利国驿煤铁

矿等企业,都是由私人资本集股设立的,却都拉上‘官督商办’的关系”可知,这些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之所以都拉上“官督商办”的关系,正是为了克服这一时期企业发展步履维艰的现状,故A项正确;政府资金缺乏显然不是民族资产阶级主动与其

结合的目的与原因,故B项错误;由私人筹资创办的企业,不可能希望由商办转为官办,故C项错误;无论是官办还是商办,材料都没有涉及西方列强,故D项错误。12.答案为:A解析:材料“无洋不反,凡外皆仇”、“以中国(实际上是以华北、东北甚至是以京津一隅)对抗各国”“朝廷”体现了义和团

运动的“扶清灭洋”以及对抗八国联军,故A项正确。13.答案为:B解析:“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对方那里。由此可见,毛泽东主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宣扬敌后抗战、坚持持久抗战、建议国共联合抗争材料没有体现,选择B项符合题意。14.B15.答案为: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在抗战相持期间仍在积极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容,而

是强调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排除B项。在抗战期间,既存在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的信息,而是强调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

,排除D项。16.答案为: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说明孙中山所进行的制度设计,主要目的是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故答案为C项。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对将来新国家的制度设计,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通过五权分立形式保障实行民主共和政体,目的仍然是实行民

主共和政体,排除B项;D项对材料信息认识片面,排除。一、材料阅读17.答案:示例一论题:从1873~1930年,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化色彩不断加深。阐述:1873年,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的手工产品为主,

而在1873年以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农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且从1910年以后,成为中国最多的出口商品,这是因为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中国通商口岸的增多和西方在华侵略权益的扩大,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一变化说明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化色彩不断加深。示例二论题:从18

73~1930年,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阐述:1873年以后,中国出口的半制成品和制成品中的机制产品的比重虽然较小,但是其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这是因为在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科技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

随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增强了中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所以这一时期中国出口的机制产品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解析:首先,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材料中1873

~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变化的情况确定选题角度,如“1873~1930年,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化色彩不断加深”“从1873~1930年,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其次,根据论题进行合理、严密、清晰的阐述;最后,结合史实予以阐述,表述成

文。18.答案为:(1)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方式维持政权。(2)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19.答案为:(1)变化: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的;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2)理由:对中国而言: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刺激了

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对日本而言: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3)理解:一方面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另一方面,战争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得出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根据材料“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

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得出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根据材料“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得出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再结合材料二信

息“日本„„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3)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运用辩证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分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指的是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指的是战争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20.答

案为:(1)类型:军事工业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或自强(2)一战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扫除了一些障碍;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3)原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民族工业的技术创新。主要因素:

政府政策;民族独立(国家主权);技术创新;国际环境等。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