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六(含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7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46.500 KB
  • 2022-11-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六(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六(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六(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历史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六(含答案解析).doc,共(7)页,46.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59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7页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考前天天练六1.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宰相权力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

,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材料二唐朝在遇到重大或复杂的军国大事时,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

皇帝最后批准。„„皇帝和宰相召开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除了可以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主要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

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

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为了限制丞相权力,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2)史学家钱穆指出,唐代“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穆的观点。(3)

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第2页共7页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论语·子罕》材料二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往常一样,赤脚敞衫,来到市场上。突然,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人人都说要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那人回答:"忠诚老实,不欺骗人。这就是公认的道德行为。"苏格拉底问:"你说道德就是不能欺骗别人,但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军将领却千方百地去欺骗敌人,这能说不道德吗?""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那人说。"和敌人作战时,我军被包围了,处境困难

,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成功了。这种欺骗能说是不道德吗?"苏格拉底问道。那人回答说:"那是战争中无奈才这样做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就不能这样。""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

的问题,"苏格拉底停顿了一下问道:"儿子生病了,却又不肯吃药,父亲骗儿子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好吃的东西。请问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又问:"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

用什么来说明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被弄得无可奈何,只好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就是道德。"(层层设问,步步引导,找到答案)苏格拉底听了十分高兴,拉住那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道德就是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了一个长期困惑的问题,我衷心

地感谢您!"材料三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考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黄伊梅《关于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材料四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

种和谐的关系,相互关心、相互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社会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

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二者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的知识,分别概括其产生的时代背景。(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指出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知识,比较古代中国和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差异。第3页共7页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

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着众义士的姓名”,面对何道士的解读,梁山众好汉目瞪口呆。宋江言道:“鄙猥小吏,原来上应星魁,众多弟兄,也原来都是一会之人。上天显应,合当聚义。今已数足,上苍分定位数,为大小二等。天罡、地煞星辰,都已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

众人皆道:“天地之意,物理数定,谁敢违拗?”——摘编自施耐庵《水浒传》材料二1620年9月,一批英国清教徒乘五月花号邮轮到达北美。上岸前,他们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内容主要有:„„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

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摘编自戴安娜·拉维奇《美国读本》分别概括两则材料中所蕴含的东西方政治理念,并

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第4页共7页4.阅读以下材料:在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过程中,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的权限成了历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事情。材料一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三公”和诸卿

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中书省起草诏书后,呈送皇帝,(皇帝若同意)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予复核。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中书

省重拟。若诏敕获得门下省同意,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

。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吴晗《历史的镜子》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代“三公”的主要职责。试分析秦代太尉一职从未授予大臣

的原因。(2)据材料二,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作用。(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一千四百年”的古代中国历史中限制君权的因素有哪些?第5页共7页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置左右丞相,天下

之事皆决丞相府。汉武帝在中央设立“中朝”,以侍从、秘书为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后逐渐成为国家的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特别是丞相权力过大,最高统治者遂将相权分散,使之互相牵制,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体制。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皆

为丞相。唐朝时的中书省是掌握机要、决定军国大事的最高出令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尚书省的职权,由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设立而被削弱。其长官主要是掌握尚书省,并具体落实中书省颁布的皇帝诏旨和经门下省审阅、皇帝批准的各种奏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发展的角度对

材料进行解读。第6页共7页答案解析1.答案:(1)影响: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减轻皇帝负担;职责无所不统,影响皇权专制。中央官制: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2)三省宰相共同议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实施);宰相拥有较大决定权;

皇帝批准决策;决策需要统治集团的支持与参与。(3)原因:元朝丞相跋扈的教训;出生于社会底层的自卑;胡惟庸之狱。(4)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的省略号分层,概括其层意即为影响所在;第二小问,结合三公九卿的相关内容说明秦朝中央官职的设置。第(2)

问,据材料二中的省略号分层,概括其思想,然后再加以说明。第(3)问,据材料三前两句话分析其原因所在。第(4)问,从君权与相权的权力的变化中分析。2.答案为:(1)孔子:仁者爱人,做有道德的人;苏格拉底:美

德即知识。共同点:二者都强调人要有美德中国:春秋晚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割据混战,社会秩序混乱,孔子希望恢复社会秩序。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智者学派的思想盛行,人们贪图无节制的个人自由和享受,造成社会公德缺失,世风日下

,道德沦丧,苏格拉底希望重建城邦公德,挽救日益颓废的城邦制度。(2)古希腊:肯定人,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中国:和谐友爱;规范有序;义;诚实守信(3)古希腊:突出人的个体价值;强调人的平等,自由;关注对自然界和人的研究。

古代中国:强调人的社会价值;维护等级秩序;将社会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3.答案为:示例一:中国古代政治的核心理念是身份等级制度;西方近代政治则显现为一种契约制度。梁山英雄以兄弟相称,但也有严格的尊卑之分,这说明中国古代受宗法观念、君主专制的影响,身份等级森严。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过程中,君权

不断神化、强化,臣下则日趋奴仆化,以此维护统治。《五月花号公约》以一份公共应遵守的契约形成“公民团体”。公约尊重个人利益,否认专制权威,赋予每个人平等和权利,这为以后美国建立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共和制民主奠定了基础。示例二:中国古代政治体现

出人治特点;西方近代政治则是法治。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特点是人治。君权至上,人大于法,君主借助神权强化统治。《五月花号公约》是公民所共同遵守的一份契约,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其上,体现出法治特点。近代西方代议制都遵循了法律至上的原则。解析:第一小问,首先我们要抓住主线“东西方政治理念

”,材料一中梁山好汉分为天罡星、地煞星,分定次序、各守其位,显示古代中国重身份等级的特点,材料二中《五月花号公约》结为的自治团体是通过清教徒共同立誓签约组建的,显示近代西方重契约精神。第二小问,古代中国重身份等级,我们可以联系君主专制、君权神授的

相关知识点来予以说明;近代西方重契约精神,我们可以联系启蒙运动的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相关知识点来说明。第7页共7页4.答案为:(1)职责: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太尉,管理全国军务。原

因:便于皇帝直接掌管兵权,加强皇权。(2)特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和监督。作用: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3)表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因素:相权的牵制;先代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儒家伦

理道德。5.答案:材料表明:秦设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汉武帝设立“中朝”任用亲信参与国家大事,尚书地位日渐重要,成为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分割相权,形成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体制;隋唐时期创立三省六部制,尚书省转化为执行机构。以上内

容表明:尚书省由中枢机构逐渐演变为执行机构,丧失了决策职能;秦至隋朝通过分割相权及任用亲信取代丞相以加强皇权。解析:第一步,归纳材料中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央决策机构的基本史实。第二步,比较概括尚书省职能的变化以及不同时期君主集权的措施。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