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冲刺大二轮练习:考前知识回扣 考前第5天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2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154.500 KB
  • 2022-11-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物理冲刺大二轮练习:考前知识回扣 考前第5天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物理冲刺大二轮练习:考前知识回扣 考前第5天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物理冲刺大二轮练习:考前知识回扣 考前第5天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物理冲刺大二轮练习:考前知识回扣 考前第5天 Word版含解析
高考物理冲刺大二轮练习:考前知识回扣 考前第5天 Word版含解析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物理冲刺大二轮练习:考前知识回扣 考前第5天 Word版含解析.doc,共(11)页,154.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53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考前第5天电路与电磁感应近代物理初步[回顾知识]1.电流强度I=qt(定义式)I=UR(决定式)I=neSv(微观表达式)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①内容:I=E/(R+r),或E=U+U′

,E=U+Ir.②说明:外电路断路时,R→∞,有I=0,U=E.外电路短路时,R=0,有I=E/r,U=0.3.电源的几个功率(1)电源的总功率:P总=EI=I2(R+r)(2)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P内=I2r(3)电源的输出功率:P出=UI=P

总-P内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定律内容: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E=nΔΦΔt(2)定律的几种表示式E=nΔΦΔt,E=BLvsinθ,E=ΔBΔtS=BΔSΔt,

E=12BL2ω.5.正弦式交变电流瞬时值表达式:e=Emsinωt,U=Umsinωt,i2=Imsinωt.正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E=Em2,U=Um2,I=Im2.6.理想变压器及其关系式(1)电压关系为U1U2=n1n2(多输出线圈时为U1n1=U2n2=U

3n3„).(2)功率关系为P入=P出(多输出线圈时为P入=P出1+P出2+„).(3)电流关系为I1I2=n2n1(多输出线圈时为n1I1=n2I2+n3I3+„).(4)频率关系为:f入=f出.7.光电效应(1)四条实验规律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

于或等于这个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③入射光照射到金属板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会超过10-9s.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2)光子说:爱因斯坦认为光是不连

续的,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光子,对应光子的能量ε=hν.(3)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8.玻尔理论的三个要点(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2)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吸收或辐射光子3的能量为hν=|E初

-E末|.(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半径的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半径是不连续的.9.原子核的衰变(1)三种射线种类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实质高速氦核流高速电子流光子带电量2e-e0速度0.1c0.99cc贯穿本领最弱,用一张薄纸能挡住较强,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最强,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对空气的电离作用最强较弱最弱(2)衰变方程①α衰变AZX→A-4Z-2Y+42He(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一整体射出)②β衰变:AZX→AZ+1Y+0-1e(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3)半衰期①决定因素:由核本身的因素决

定,与原子核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10.四大核反应方程4[回顾方法]1.直流电路动态分析的方法(1)程序法基本思路是“部分→整体→部分”,即从阻值变化的部分入手,由串、并联规律判断R总的变化情况,再由欧姆定律判断I总和U端的变化情况,最后再

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判定各部分电流或电压的变化情况.即R局增大减小→R总增大减小→I总减小增大→U端增大减小→I分U分(2)直观法即直接应用“部分电路中的R、I、U的关系”中的两个结论.①任一电阻R阻值增大,必引起该电阻中电流I的减小和该电5阻两

端电压U的增大.即R↑→I↓U↑.②任一电阻R阻值增大,必将引起与之并联的支路中电流I并的增大和与之串联的各电阻两端电压U串的减小.即R↑→I并↑U串↓.(3)极端法因变阻器滑动引起电路变化的问题,可将变阻器的滑动端分别滑至

两个端点去讨论.2.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1)确定穿过回路的原磁场的方向;(2)确定原磁场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小”;(3)确定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与原磁场“增则反、减则同”);(4)根据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由安培定则

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3.核能的计算方法(1)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用核反应的质量亏损的千克数乘以真空中光速c的平方,即ΔE=Δmc2(J).(2)根据1原子质量单位(u)相当于931.5兆电子伏(MeV)能量

,用核反应的质量亏损的原子质量单位数乘以931.5MeV,即ΔE=Δm×931.5(MeV).(3)如果核反应时释放的核能是以动能形式呈现,则核反应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即为释放的核能.4.衰变次数的确定方法方法一:确定

衰变次数的方法是依据两个守恒规律,设放射性元素AZX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A′Z′Y,则表示该核反应的方程为AZX→A′Z′Y+n42He+m0-1e.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6荷数守恒可列方程A

=A′+4n,Z=Z′+2n-m由以上两式联立解得n=A-A′4,m=A-A′2+Z′-Z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求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方法二:因为β衰变对质量数无影响,可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然后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回顾易错点]1.区分电阻R和电流I的定义式和决定

式.2.区分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3.区分电容与电感.4.区分路端电压与电动势.5.区分变压器原副线圈是“一带一”还是“一带多”.6.区分变压器两端电压U出与电线上分压U损.7.区分“磁场的有效面积”与“线圈的面积”.8.区分“光子”

与“光电子”.9.区分“裂变”与“聚变”.10.在氢原子跃迁中,区分是“一群”还是“一个”氢原子,区分“跃迁”和“电离”,区分“光子”和“实物粒子”.[保温精练]1.(多选)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L为白炽灯,其阻值不随温度变化

,R1、R2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向b端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7A.电压表V1、V2、V和电流表A的示数均增大B.电压表V2和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增大C.白炽灯L变暗D.电压表V1示数的变化量和电流表A示数的变

化量的比值减小[解析]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向b端滑动时,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因此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流过R2的电流增大,所以电流表A示数减小,白炽灯L变暗,A错误,C正确;电压表V2和电流表A的示数的比值为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

路的阻值,增大,B正确;因为RL=UI=ΔUΔI,所以电压表V1示数的变化量和电流表A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不变,D错误.[答案]BC2.(2018·长春市高三质监)(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方,有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相反的水平匀强磁场,PQ为两个磁场的理想边界,磁场范围

足够大.一个边长为a、质量为m、电阻为R的单匝正方形金属线框,以速度v沿垂直磁场方向从如图所示的实线位置Ⅰ开始向右运动,当线框运动到各有一半面积在两个磁场中的位置Ⅱ时,线框的速度为v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8A.在位置Ⅱ时线框中的电功率为B2a2v2RB

.此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电能为38mv2C.在位置Ⅱ时线框的加速度大小为B2a2v2mRD.此过程中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为Ba2R[解析]线框经过位置Ⅱ时,线框左右两边均切割磁感线,所以此时的感应电动势E=Bav2×2

=Bav,故线框中的电功率P=E2R=B2a2v2R,选项A正确;线框从位置Ⅰ到位置Ⅱ的过程中,动能减少量ΔEk=12mv2-12mv22=38mv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此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电能为38mv2,选项B正确;线框在位

置Ⅱ时,左右两边所受安培力大小均为F=BERa=B2a2vR,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线框左右两边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均向左,故此时线框的加速度大小为a=2Fm=2B2a2vmR,选项C错误;由q=I-Δt、I-=E-R、E-=ΔΦΔt三式联立,解得q=ΔΦR,线

框在位置Ⅰ时其磁通量为Ba2,而线框在位置Ⅱ时其磁9通量为零,故q=Ba2R,选项D正确.[答案]ABD3.(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B.23290Tn衰变成20882Pb要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

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D.经过两个半衰期,放射性物质剩余质量为原来的14E.对于某种金属,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解析]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

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但并不能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A错;据α衰变、β衰变的实质可知23290Th→20882Pb+n42He+m0-1e,得n=6,m=4,故B正确;β衰变中的β射线是由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变形成的,C错;每经过一个半衰期,放射性物质剩余质量

为原来的一半,所以D正确;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0得入射光频率ν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就越大,E正确.[答案]BDE4.(多选)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则下列对氢原子跃迁的理解正

确的是()10A.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来的光电子一定不能使逸出功为3.34eV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B.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n=1能级跃迁时,向外辐射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n=1能级

跃迁时,用发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3.34eV的金属,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8.75eVD.如果用光子能量为10.3eV的光照射处于n=1能级的氢原子,则该能级的氢原子能够跃迁到较高能级[解析]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

个能级之差,当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基态时放出的光子的能量最小值为-3.4eV-(-13.6eV)=10.2eV,大于3.34eV,所以一定能使逸出功为3.34eV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A错误;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

辐射光子的种类为C24=4×32=6,B正确;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子能量最大为-1.51eV-(-13.6eV)=12.09eV,用此光子照射逸出功为3.34eV的金属,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得该金属的最大初动能为12.

09eV-3.34eV=8.75eV,C正确;当氢原子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一定等于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而由氢原子的能级图可知任何两能级间的能量差都不等于10.311eV,因此不能使n=1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

较高的能级,D错误.[答案]BC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