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六力的合成与分解 含解析.doc,共(6)页,168.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50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跟踪检测(六)力的合成与分解[A级——基础小题练熟练快]1.关于力的合成与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分力B.合力与分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C.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同时作用在物体上D.已知合力和它的两个分力的
方向,则两个分力有确定值解析:选D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两个力的合力,可以比这两个分力都小,所以A错误;合力与分力在作用效果上等效,但不能说成是同种性质的力,故B错误;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但不是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所以C错误;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可
知,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分解结果是唯一的,故D正确。2.(2018·宝鸡二模)如图所示,被轻绳系住静止在光滑斜面上的小球。若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小球受到的重力G的两个分力方向分别是图中的()A.1和4B.2和4C.3和4D.3和2解析:选C小球重力产生
两个作用效果,一是使绳子拉伸,二是使斜面受压,这两个分力方向分别是3和4,故C正确,A、B、D错误。3.(多选)物体受共点力F1、F2、F3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F2、F3三个力不共线,则这三个力可能选取的数值为()A.15N、5N、6NB.3N、6N、4NC.1N、2
N、10ND.2N、6N、7N解析:选BD物体在F1、F2、F3作用下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三个力的合力必定为零,只有B、D选项中的三个力的合力可以为零且三个力不共线。4.(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推力F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μ,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A.μmgB.μ(mg+Fsinθ)C.μ(mg-Fsinθ)D.Fcosθ解析:选BD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将F进行正交分解,由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x轴和y轴均受
力平衡,即Fcosθ=Ff,FN=mg+Fsinθ,又由于Ff=μFN,故Ff=μ(mg+Fsinθ),B、D正确。5.(2019·郑州调研)科技的发展正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甲是一款手机支架,其表面采用了纳米微吸材料,用手触碰无粘感,接触到平
整光滑的硬性物体时,会牢牢吸附在物体上,如图乙是手机静止吸附在支架上的侧视图,若手机的重力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GcosθB.手机受到的支持力不可能大于GC.纳米材料对手机的作用力大小为GsinθD.纳米材料对手机的作用力竖直向上解析:选D手机支架采用了
纳米微吸材料,支架斜面会对手机存在一个吸引力,所以手机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不可能为Gcosθ,其大小可能大于G,也可能小于G,取决于吸引力的大小,A、B错误;手机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手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纳米材料的作用力(支持力、吸引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故纳米材料对手机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大小等于G,C错误,D正确。6.(多选)如图,将力F(大小已知)分解为两个分力F1和F2,F2和F的夹角θ小于90°。则关于分力F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F1>Fsinθ时,肯定有两组解B.当Fsinθ<F1<F时,肯定有两组解C.
当F1<Fsinθ时,有唯一一组解D.当F1<Fsinθ时,无解解析:选BD已知合力、一个分力的方向、另一个分力的大小,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如图所示:当Fsinθ<F1<F,有两组解;当F1>Fsinθ时,可能有一个解;
当F1<Fsinθ时,无解。故B、D正确。7.如图所示,小球A、B通过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它们都套在一根竖直杆上。当两球平衡时,连接A、B两球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θ和2θ。假设装置中的各处摩擦均不计,则A、B球的质量之比为()A.2c
osθ∶1B.1∶2cosθC.tanθ∶1D.1∶2sinθ解析:选B对A、B两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T′sinθ=mAg,Tsin2θ=mBg,T′=T,解得mA∶mB=sinθ∶sin2θ=1∶2cosθ,B正确。[B级——保分题目练通
抓牢]8.蹦床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完全相同的网绳构成的正方形,点O、a、b、c等为网绳的结点。当网水平张紧时,若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高处竖直落下,并恰好落在O点,当该处下凹至最低点时,网绳aOe、cOg均成120°向上的张角,此时O点受到的向下的冲击力为F,则这时O点周围每根网
绳的拉力的大小为()A.F4B.F2C.F+mg4D.F+mg2解析:选B设每根网绳的拉力大小为F′,对结点O有:4F′cos60°-F=0,解得F′=F2,选项B正确。9.(2018·邢台期末)如图所示,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端与水平
面相切。穿在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F作用下,缓慢地由A向B运动,F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对球的弹力为N。在运动过程中()A.F增大,N减小B.F减小,N减小C.F增大,N增大D.F减小,N增大解析:选A由题意知,小球在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设某时刻小球
运动到如图所示位置,其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知任意方向合力均为0,所以沿切线方向F=mgsinθ,沿径向N=mgcosθ,在运动过程中θ增大,故F增大,N减小,A正确。10.如图所示,内壁及碗口光滑的半球形碗固定在水平面上,碗口保持水平。A球、C球与B球分别用两根
轻质细线连接。当系统保持静止时,B球对碗壁刚好无压力,图中θ=30°,则A球和C球的质量之比为()A.1∶2B.2∶1C.1∶3D.3∶1解析:选CB球对碗壁刚好无压力,则根据几何知识分析可得,B球所在位置两细线的夹角为90°,以B球为研究对象,
进行受力分析,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为零,设B球左、右两边细线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A、FC,由此可知FAcosθ=FCsinθ,FAFC=mAgmCg=tanθ,C正确。1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沙袋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支架上,一练功队员用垂直于绳的力将沙袋缓慢拉起,使绳与竖直
方向的夹角为θ=30°,且绳绷紧,则练功队员对沙袋施加的作用力大小为()A.12mgB.32mgC.33mgD.3mg解析:选A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对沙袋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Fcos30°-FTsin30
°=0,FTcos30°+Fsin30°-mg=0,联立可解得:F=12mg,故A正确。12.(2019·深圳联考)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置A、B、C、D四个小物块,小物块之间由四根完全相同的轻质橡皮筋连接,
正好组成一个菱形,∠BAD=120°,整个系统保持静止状态。已知A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则D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A.32fB.fC.3fD.2f解析:选C已知A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设每根橡皮筋的弹力为F,则有2Fcos60°=f,对D物块有2Fcos30°=f
′,解得f′=3F=3f,只有选项C正确。[C级——难度题目适情选做]1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37°,一个可以看成质点的小球在轻质细线的拉力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细线与斜面间的夹角也为37°。若小球所受的重力为G
,sin37°=0.6,cos37°=0.8,则手对细线的拉力等于()A.GB.G2C.3G4D.4G5解析:选C对小球受力分析,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F、斜面的支持力N和重力G,在沿斜面方向上,Fcos37°=Gsin37°,解得F=Gtan37°=34G,故选项
C正确。14.(2019·大连模拟)如图甲所示,两段等长轻质细线将质量分别为m、2m的小球A、B(均可视为质点)悬挂在O点,小球A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力F1的作用,小球B受到水平向左的恒力F2的作用,当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状态,小球B刚好位于O点正下方,则F
1与F2的大小关系是()A.F1=4F2B.F1=3F2C.2F1=3F2D.2F1=5F2解析:选DA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1,B受到水平向左的力F2,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O、A间的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由力的分解和平衡条件得Fsinα+F2=F1,
Fcosα=2mg+mg,故tanα=F1-F22mg+mg,以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设A、B间的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则由平衡条件得tanβ=F22mg,由几何关系有α=β,得2F1=5F2,只有选项D正确。15.实际生活中常常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物吊到高处。现有一质量为M的
同学欲将一质量也为M的重物吊起,已知绳子在水平天花板上的悬点与定滑轮固定点之间的距离为L,不计滑轮的大小、滑轮与绳的重力及滑轮受到的摩擦力。当该同学把重物缓慢拉升到最高点时,动滑轮与天花板间的距离为()A.36LB.3
3LC.32LD.12L解析:选A当该同学把重物缓慢拉升到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等于人的重力,即为Mg,而重物的重力也为Mg,设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可得2Mgcosθ=Mg,则θ=60°,此时动滑轮与天花板的距离为d=L2ta
nθ=36L,所以A正确,B、C、D错误。16.如图所示,由两种材料做成的半球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球右侧面是光滑的,左侧面粗糙,O点为球心,A、B是两个相同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A静止在左侧面上,物块B在图示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右侧面上,A、B处在同一高度,AO、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
,则A、B分别对半球面的压力大小之比为()A.sinθ∶1B.sin2θ∶1C.cosθ∶1D.cos2θ∶1解析:选D分别对A、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物体的平衡条件知NA=mgcosθ,同理可知NBcos
θ=mg,则NANB=cos2θ,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A、B分别对半球面的压力大小之比为cos2θ∶1,故D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