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语文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四(含答案解析).doc,共(11)页,97.366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44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11页2020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考前天天练四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传奇女子——林徽因柳已青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
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②为林徽因作传
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
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
。《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
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
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
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张爱玲,我觉得林徽因可爱得多。不论
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
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
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
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1)用一句话概括林徽因让人敬佩的原因。第2页共11页(2)文中说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在这一成长过程中的具体表现。(3)文中将林徽因与张爱玲对比,她们之间有哪些不同?(4)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
,从她身上你学到了哪些?请结合自身经历简要叙述。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件小事引来不少家长关注,那就是“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表述。而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将这一问题列为非补不可的“民生短板”。书山题海、
死记硬背、拖堂加课的教育方式,饱受诟病,事实上,减负的要求也由来已久。早在1955年,教育部就下发过《关于减轻中小学校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1990年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还规定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近年来,国家也多次出台“减负令”,其规格之高,措施之细,让人印象深刻
。刚刚过去的寒假,“影子教育”成了一个热词,说的是校外培训机构的不断扩张。不仅是寒假,孩子们其他的很多课余时间,也交给了补习机构,“负担越减越重,睡眠越喊越少”的情况普存在。针对国家出台的中小学“减负”政策,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腾讯网教育频道联合
调查中小学生“减负”情况并进行发布。第3页共11页材料二: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一直是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多年来,经历多次“减负运动”,我国中小学生的“减负”成效并不明显,甚至出现“学校减负,社会加负”等现象。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就此问题发表意见。全国政
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表示,应尽快摒弃流水线式“刷题”教育。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一是因为学校应试导向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二是各种落后的社会观念仍然深刻影响着学生家长,三是各式各样的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加剧了学生课业负担。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议,要切实保障学生休
息权。减轻学生负担,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弱化区分度和选拔性,使中小学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而不是只对分数负责,对学生的终身负责而不是只对眼下负责,对所有学生负责而不是只对能升入名校的学生负责。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殷福星表示,呼呼“减负”多年不见成效,其原因与现阶段
家长心态相关。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识里,上名校与孩子未来的人生幸福等同,是孩子人生成功的唯一标志。其实,“玩”才是孩子的天性,过多参加培训班并不能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摘编自刘瑾《减负是社会共同责任》,2018年3
月月15日《人民日报》)材料三:近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中小学生教育焦虑背后:竟争激烈负担从课内转课外》,文章提及,随着各地针对中小学生的“减负令”纷纷出台,孩子们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之
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育部门及中小学校推出的种种减负办法,仅仅减轻了学生在校期间的负担。过去我们习惯认为,学校是课业负担的主要来源。而一轮又一轮的课改,也不断增加学生学习的科目和内容,要求学校单方面减
负,其目的是希望学生能从各类试卷、习题册中解放出来,用更多时间追求兴趣爱好。特别是更多地参加体育运动,强健体魄,这实质上是“素质教育”的的要求。第4页共11页然而提倡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似乎并没有减轻学生负担,相反,一些学校打着培养学生动手
能力等旗号,对作业质量提出越发苛刻的要求。原本以为摆脱了书山题海便能获得解脱,殊不知,只要有考评存在,负担便只重不轻。有家长抱怨:“在目前的高考选拔机制下,还是以分数为主,指挥棒不变负担就一直在„„”
这一切当然并不全是高考的错,试试想,假如我们将包括高考在内的一切升学考试都取消掉,孩子们就能自由成长了吗?不,他们将面临更多的测验,即使能够逃脱形式化的统一考试,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也逃不脱各种隐性的测试。我们的高考制度每隔几年就有一次小调整,
这一方面有利于兼顾公平,另一方面则试图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其个性发展。所以一些能够证明考生个性特长的经历,如国际奥赛获奖等便顺理成章地成为高考加分项。可在这一思路驱动下,我们即发现,金国各地逐渐城起了一场
“奥赛热”,一些原本并无相应学科天赋的孩子也被赶鸭子上架。改变高考等考试的内容并不能减轻学生负担,所谓负担,不过是学生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付出的额外努力而己,当负担为绝大部分学生所能普接受时,就具有一定的激励意义。问题仅仅在于,时下这些负担已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承受范围。既然我们在
根本上无法取消考试这一选拔制度,至少能降低其频度吧?可如此一来我们又不得不面对新的问题:取消平时的考核,学生的学习质量便无法保证,长此以往必然使学生在最终考试中落后于人。这正是一些学生从学校解放出来,反而在校外培训班中投入
更多时间、精力的根本原因,我们必须承认这是尴尬的两难境地。学生课业负担屡屡加重是我国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的反映,这既不能单纯依靠行政部门的各项规章条款予以解决,更不能期待几篇文章便能寻找到解决方法,我们只能期待全社会群策群力以觅得缓解之法,当然这
听起来太过空洞。(摘编自施经《减负为何屡减不成?》,2016年11月8日《南方日报》)(1)根据图表,下列关于减负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近一半的受访者没有感觉到减负的效果,反倒有13%
的受访者认为负担明显加重。B.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认为减负后课业负担加重的人数比认为减轻的还多9个百分点。C.受访者一方面希望减负政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又担心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影响。D.在五项最受关心的问题中,受访者显然更关注的是减负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长期性。(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
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A.材料二中三位政协委员的意见各有不同之处,但是都言简意赅地分析了减负成效不明显的原因,并给出了解决办法。B.材料三详细阐释了减负屡减不成的原因,并揭示出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课业负担已经从课内转到了课外
。C.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可能扼杀学生的天性和创造性,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D.提倡素质教育并没有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就是因为包括高考在内的升学考试这些指挥棒还在,学生不能充分释放个性。
E.减轻课业负担和社会竞争加剧使家长和学生处于尴尬的两难境地。所以减负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3)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课业负担的同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第5页共11页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互联网和科
技与教育的结合不是新鲜事,近几年被不断提及的在线教育就是很好的例子。2016年又有一种新鲜形式迅速崛起——直播课。直播其实是在线学习的一种形式,在互动性和教学效果上可以说完胜录播,成为当下最热门的K12辅导和学习形式,所谓K12
教育,“K”代表Kindergarten(幼儿园),“12”代表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12年中小学教育。对于K12消费者群体而言,因为每天上学、放学,学习的时间相对固定为晚上,在线直播是比较适合的模式。此外,教育机构之所以都瞄准教育直播课,还有一个原因是直播是
当下比较靠谱的变现方式。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近7成家长会给孩子购买直播课,也从侧面反映了直播课被家长和学生接受的程度很高。直播课巨大的市场需求,在2016年促使一大批教育直播机构出现。传统教育机构,如新东方,在2016年7月成立子公司北京东方优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在线直播课
为核心主营业务,辅以在线一对一课程、私播优选(录播课)等授课方式。还有“好未来”,2016年,以录播为主的“学而思网校”转型直播+辅导模式,与其旗下另一产品“海边”分别开展直播业务。截至2016年8月31日,好未来旗下的
学而思网校覆盖城市超过40个,学员数量在40万左右,占到总学员数的23%。在线下教学中心无法覆盖到的四五线城市,新东方和好未来都在尝试以在线特别是直播的方式渗透,触达更多的用户。一些新兴教育平台也推出了直播课程抢占直播市场,如猿题库更名为猿辅
导、发力在线直播课、作业帮推出“果园直播课”,学霸君推出“不二课堂”等,甚至以游戏赛事直播出身的斗鱼也推出“鱼教鱼乐教育频道”,希望能在教育直播中分一杯羹。直播时代,最关键的是老师,“网红教师”似乎成了直播的最大看点之一,也成了
学生选择直播课程重要的参考。而网红教师不仅是对传统教育行业的变革,也成为K12教育机构的主打牌之一,很多直播课就是在发展网红教师这一思路下争取更多的用户和利润,如猿辅导开出20—50万年薪招聘全职教师,发力K12直播大班课;作业帮的“果园直播课”,也是主打名师牌等。猿辅导联合创始人帅科认为
,相比线下辅导机构,直播课可以不需要很多老师,老师的利用效率会更高。对于K12教育机构而言,只需要去选择最优秀的老师,给予强化培训。(摘自搜狐教育《2016中国教育行业白皮书》,有删改)材料二:第6页共11页材料
三:在教师节前一天,“疯狂老师”创始人张浩在媒体见面会上,公开披露了平台运营数据:“疯狂老师”8月份完成课耗金额(1)07亿元。张浩表示,“疯狂老师”的创立目标是改变中国教师的生存状态,而O2O的决胜点就在于老师的生存状态。在媒体见面会上,张浩公布了8月份教师的收入数据:平台教师平均
收入27936元,平台前30%教师平均收入75423元。“高薪,是对老师起码的尊重。更准确地说,高薪是对优秀老师起码的尊重。”张浩说。近日,“疯狂老师”从平台里选出数十位优秀教师进京参加“超级名师成长营”,通过学习、研讨等形式,
夯实老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拓展眼界。正因为高薪和发展空间,张浩表示,机构老师离开机构,选择平台化生存已成为趋势。(摘自网易教育频道专稿《疯狂老师张浩:高薪是对老师起码的尊重》,有删改)材料四:在新一轮的在线教育融资热潮中,K12领域融资
的次数和规模都远超其他在线教育的细分领域,特别是学业辅导、英语教育这两个赛道已跑出头部企业。公开资料显示,在2017年7月,猿题库融资额度达到(1)2亿美元;8月14日,作业帮宣布完成(1)5亿美元的C轮融资;近一周后的8月23日,在线外教英语品
牌VIPKID宣布获得2亿美金D轮融资。在线教育领域的融资金额在不断刷新纪录。不过,资本市场涌向互联网+教育,并非代表目前阶段的在线教育就是一门好生意。根据央视财经在报道中提供的调查数据,这个火爆行业却面临着70%的企业存在亏损的窘境。(摘自“每日经济新闻”《
在线教育今年已融资75亿却有七成企业深陷亏损泥潭》,有删改)(1)下列对“在线直播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兴起的教师在线上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实时授课和辅导的一种教学形式。B.互联网+科技和教育环境下的一种新鲜事物,在互动性和教学效果上完胜录播模式。C.是当下最热门的
K12教育辅导和学习的转型趋势,是线下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D.在线下教学中心无法覆盖到的四五线城市,经过努力,在线直播将触达更多用户。(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在线直播是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
因为适合学生和家长的要求而备受教育机构追捧。B.在线直播对授课老师业务水平的要求很高,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和家长的选择。C.网红教师的高收入会刺激老师选择平台化生存,将会影响机构乃至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
D.七成企业深陷亏损表明在线教育并非一门好生意,资本大量涌入有很大的盲目性。E.从2017年融资的情况看,在线直播课必将成为将来教学机构教学辅导的主流形式。(3)根据上述材料,给教育机构提出保障在线直播课良性发展的建议。第7页共11页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
)题。柳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柳”是传统意象之一。两首诗同为咏柳诗,但画面风格迥异,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请分别分析。(2)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两首诗不同的艺术手法。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客车马。
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
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
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
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掩,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
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大保,谥忠介。(选自《明史·海瑞传》)注:①脱粟:糙米饭。(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第8页共11页A.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B.闻其上疏/
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C.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D.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A.乡试又称“秋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B.织造是明清于苏杭等地设立的负责织造衣料、制帛以供皇帝及宫廷之用的专局。C.缙绅原本是指古代朝会时官宦将记事的手板插于腰带,后来成为官宦的代称。D.谥是帝王或官员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
意义的称号,海瑞谥为“忠介”,是表扬他忠诚耿直。(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瑞为政清廉,都御史从淳安县经过,海瑞招待简陋,让鄢懋卿非常愤恨,但也只能收敛威风离开。B.明世宗不理政
务而斋戒修道,却无人敢言,海瑞独白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C.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有些奸民乘机告状,朝中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帝还是下诏书褒奖海瑞。D.高拱在海瑞任南京粮储之职时掌管吏部,他一
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属吏惮其威,墨者多白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译文:.((2))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掩,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
丑诋。译文:.第9页共11页答案解析1.【参考答案】(1)答案为: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2)答案为:“花”指年轻的林徽因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花一样,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树”指历经生
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林徽因。具体体现:①作为母亲的林徼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②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③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微因一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
,她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④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3)答案为:①生活足迹不同:林徽因和梁
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她家的文学沙龙里曾高朋满座,群星璀璨,她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张爱玲的文学才华深得人们的喜爱,但爱情生活并不美满。②精神境界不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而张爱玲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
气。(4)答案为:①求知好学,“腹有诗书气自华”②执着坚毅的事业追求③顽强不屈的直面人生困境④追求至真至纯的人生境界。2.答案及解析:(1)A;(2)CE;(3)①政策层面,要保证减负政策执行的有效性、长期性。(全面推进教育评价机制改革。)②学校层面,根本扭转学校的应试导向,树
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③家庭层面,改变家长的心态和成功标准,上名校与孩子的人生幸福井不能划等号。④社会层面,改变落后的社会观念,真正做到唯才是举,量才而用。解析:(1)数据统计有误。没有感觉到减负效果的应该是78%,远超过半数。包括维持原状47%,有所加重18%,明显加重
13%。(2)A项,朱永新没有分析原因,殷福星没有给出解决办法;B项,根源的分析有误,材料三是校内外兼谈,没有说校外是根源所在。根本原因应该是我国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课业负担从课内转向课外是《人民日报》文章的观点;D项,原因分析不全面。除了高考原因之外,
材料三“一些学校打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旗号,对作业质量提出越发苛刻的要求”,材料二提到家长心态,说明还有其他原因。第10页共11页3.答案及解析:(1)A;(2)BC;(3)①吸引高水平教师加盟,并加强培训,打造网红教师。②要把教师的薪酬和教学效果挂钩,从而促进教师提高教
学效果。③把市场推广重点放在教育落后地区或薄弱学校。④争取更多融资。⑤网上直播与其他辅导形式相结合。解析:在线直播课应该是直播大班课,不是一对一课程。原文“以在线直播课为核心主营业务,辅以在线一对一课程、私播优选(录播课)等授课方式”4.【参考答案】(1)郑诗:描写了一幅江畔桥边柳丝
轻拂,依依袅袅、柔美而富有生机的春景图;表达了离人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曾诗:描绘了一幅杨柳借东风之势,柳条狂舞柳絮纷飞的画面;讽刺了得势猖狂的恶势力。(2)郑诗:衬托。以春风骀荡,杨柳妖媚之美景,衬托离人眷恋之情。曾诗:比拟。以借东风之
势狂舞之柳比拟得势猖狂的小人。托物言志(象征)。借对杨柳的贬抑,讽刺(小人)邪恶势力。5.【答案为】(1)A(2)A(乡试第一名称“解元”)(3)D(“海瑞任南京粮储之职时”错,是“要到新任上去”时。)(4)((1))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污的人很多自动离职而去。显赫的
权贵把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把红门改漆成黑色。((2))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想恶人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参考译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今海南)人。考中乡试,被委任为南平县教谕,调任淳安知县。他穿布袍,吃粗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
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才买了两斤肉。”都御史鄢懋卿从淳安县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都很简陋,说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因此只好收敛威风离开了。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上朝处理政务,深居在西
苑,专心致志地斋戒修道。总督、巡抚等高官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中没有敢说时政的人,海瑞独自上疏。嘉靖皇帝读了海瑞的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对身边的臣子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
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该死,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这样(的人)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儿又读海瑞的奏章,一
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之感动叹息。第11页共11页(明穆宗隆庆)三年夏天,(海瑞)凭着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视应天十府。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污的人很多自动离职而去。显赫的权贵把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把红门改漆成黑色。任江南织造的宦官,因海瑞来减少了车马随从。海瑞向来憎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
打击豪强势力,安抚穷弱百姓。海瑞向来憎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打击豪强势力,安抚穷弱百姓。贫苦百姓被豪富兼并的土地,海瑞全部夺回来交还原主。他推行政令雷厉风行,所属官吏战战兢兢,奉行不悖,以至有能力的豪强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奸民多乘机告状,世家大
姓中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海瑞又裁减节约驿站供给费用,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多得不到奉献之物和止宿之地,因此怨言越来越多。都给事中舒化对皇帝议论海瑞,说他拘泥固执,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建议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
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许的语言下诏书褒奖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之职。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朝政的人暗中阻止
,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都御史。各主管官员向来苟且怠惰,海瑞以身作则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想恶人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书请求退休,皇帝下诏慰勉挽留,不同意他退休。万历十五年,海瑞死于任上。追认他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