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语文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九(含答案解析).doc,共(11)页,153.497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44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11页2020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考前天天练九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材料一在“10·17”世界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科学院研究
员杨多贵认为,消除贫困并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财富多少,而在于执政者的责任感和决心,以及强大的调控能力,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说,6年时间减贫7000多万,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170万,平均
每月减贫100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为实现这个目标,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铆足了劲,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并特别指出了“五个一批”脱贫手段,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各个措施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关联的,需要多种措施共同
发力。”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说。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记者了解到,今年扶贫日前后,教育部等部门将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精确对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加快贫困地
区教育事业发展。(摘编自新华社2015年10月17日讯)材料二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撰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公布了一组数据,意味着“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回看历史,以7亿多贫困人口为起点,中国在这场战役
中已经艰苦备战将近40年;面向未来,到2020年,中国现存几千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改革开放3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人类历史上从未
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对此,《纽约时报》评价,极端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主要应归功于中国取得的经济进步。《赫芬顿邮报》则指出,世界减贫成绩“最大的功劳来自中国。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归功于经济发展,
离不开政府在改革方面做出的努力”。(摘编自2017年1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三提问:现在很多人唱衰中国经济,您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国形势?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去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现了平稳健康的发展。以下几方面特别突出:第一,经济平稳增长。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
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都在6.7%,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8%。中国经济的总量大概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左右。去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占全球经济增量将近33%。第二,就业稳中有第2页共11页增。新增创造了1000多万的就业岗位,去年安排了新增就
业人口1300多万。第三,千万人口脱贫。去年实现了现行标准下12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放眼全球,可能中国是唯一能够做到的。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深度进展,为去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为今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也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夯实更好的基础。(选自201
7年3月5日“中国网”,略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2~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以每年至少下降1200万的速度稳步推进。B.2012~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最少的年份是2016年,最多的年份则
是2013年。C.2012年底至2016年底,贫困发生率下降了一半多,计划2017年脱贫人数仍在1000万以上。D.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至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面实现脱贫。(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材料一简要报道了国家主席习近平有关减贫
与发展的演讲及相关专家、学者的解读,突出了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决心和目标规划。B.材料二着重介绍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有关扶贫、减贫的报告,附以外媒报道,突出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果、成因及其世界影响。C.材料三采用访谈形式,
如实报道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从新增就业岗位、脱贫人数巨大两个角度说明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态势。D.在大数据时代,以上三则材料都充分利用了相关统计数据,以事实说话,不加任何主观评价,突出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E.从以上关于扶贫、减贫情况的新闻
,可以看出国家脱贫攻坚的决心,也可以看出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我国的斐然成绩。(3)如何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在厦门市举
办的第七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上,邱学华(常州大学尝试教育科学研究院特聘院长,特级教师)应邀在论坛上发布主题报告《中国教育怎么啦》,针对社会上目前存在的对中国教育,尤其是对基础教育的8个误解,邱学华一一进行反驳
。误解五中国学生负担重,美国学生轻松愉快对于这个问题,邱学华直接举了日本教育的例子。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推行“宽松教育”,要求减轻学业负担,改革大学入学考试办法。三十多年过去,结果却不甚理想,日本学生的学力下降,教
育矛盾也未减少。减负并不应该一味倡导快乐教育,想象力也不是任性玩耍就会获得的。我们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因为学生学业压力大,就一味否定我们的教育模式,完全信奉或者照搬西方教育。美国学生也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只是将学习的时间段推后。他们的教
育中存在着过于宽松所带来的弊端,我们不能盲目学习。材料二:第3页共11页《日本基础教育减负教训值得借鉴》(2017-04-10《中国青年报》)摘要:日本高等教育录取率、家庭经济数据、18岁人口和教育政策变迁(该图表由作者提供)日本“宽松教育”
政策降低了达标的底线要求,却完全不为最优秀、最努力向学的学生提供国家教育支持,甚至不提供荣誉感经济水平太低的家庭将得不到入场券,经济水平足够高的家庭可以购买到最好的私立教育,日本的中产家庭却承受着最大的学业竞争压力日本“宽松教育”政策下,教育供给由公立向私立转移,教育
费用更多采取受益者负担原则材料三:日本教育减负30年反思(人民网)(一)日本的“减负之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民众对教育的诉求越来越大,经济条件优越的家长对激烈的竞争导致的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产生了质疑,减轻学业负担、改革
大学入学考试的呼声甚至成了政治上的关键问题,最终日本政府于1976年年底开始实施“减负”。但所谓的“宽松教育”带来了三大恶果:公立瘦弱,私营肥满;中产家庭教育负担倍增;国民学力显著下跌、教育负担抑制中产阶级生育率。2008年开始,日本小学课本增加25%的页数被
视为转折性标志。2016年5月10日,时任日本文部科学大臣驰浩宣布,日本将实行“去宽松教育”,朝着“教育强劲化”的方向发展。(二)中国的“减负之路”中国真正开始落实减负要追溯到1988年5月的《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2000年伊始,教育部召
开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工作的电视会议,下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正式“减负”已经17年了,孩子真正的负担丝毫没有减弱。“减负”只改变了表象的少学、少考、少作业,但是中高考不变,名校不变,社会分层不变,选拔制度不变,家长一旦认清了现实,从现实出发,在辛苦的
学习和灿烂的未来之间,家长做出了“增负”的“理第4页共11页性”选择,艰难而又决绝。这种经济学上的“囚徒困境”是家长真实的写照,也正是减负工作无意义的根本。据统计,2016年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
模超过1.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约700万至850万人。我国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约占全体在校学生总数的36.7%,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更是高达70%。中国这17年走过的路跟日本没有任何区别,减掉的所谓的“负担”统统都被课外班和回家的努力补回来,家庭教育支出压力越
来越大,经济决定的教育不公平越来越大,17年的时间孩子们其实没有过一天真正“减负”的日子,而傻乎乎真的跟着“减负”的孩子,最后全部都在现实面前傻眼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邱学华针对“中国学生负担重,美国学生轻松愉快”的误解举了日本教育的例子进行反驳。B.从材料二
的图表中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录取率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了70%以上。C.材料三采用了列数据的方法说明减负带来了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的增大。D.日本从1976年年底开始实施的“减负”在2008年的小学课本增加25%的内容被视为转折性标志。(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正确的两项是()()A.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推行三十年的“宽松教育”,要求减轻学业负担,改革大学入学考试办法,结果却不甚理想,日本国民的学力下降,教育矛盾也未减少。B.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看出在日本国民可支配收
入中,教育支出和补习教育支出从1970年左右开始显著上升,1976至1995的20年间,家庭的教育经济负担一路攀升,升学率却一路下滑至1990年的最低谷。C.从2000年开始的中国减负之路已经17年了,孩子真正的负担丝毫没有减弱。
因中高考不变,名校不变,社会分层不变,选拔制度不变,家长做出了“增负”的“理性”选择。D.中国的“减负”跟日本一样,减掉的所谓的“负担”统统都被课外班和回家的努力补回来,造成公立瘦弱,私营肥满,教育负担抑制中产阶级生育率。E.美国学生不是我们想象的
那样轻松,只是将学习的时间段推后;他们轻松愉快的教育模式我们不能盲目学习。(3)结合文本以及你自身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减负”的看法。第5页共11页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材料一共享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并非偶然,伴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消费
日益多元化和细分化,传统粗放型经济模式已经不能完成资源的高效配置。而共享经济能有效的调整供需需求,将闲置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更好的满足差异化的需求。同时,共享经济借助互联网形成了全新的社交信赖体系,并通过社群和分享的方式,颠覆着传统产业形态的发展。在传统商业模式产业链中,包含采购、进货、仓
储、研发、销售及渠道维护等多个环节,形成了高额的管理及流通费用,而共享经济模式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减免和优化了这些流程,使消费者获得产品或者服务的实际支出成本比传统模式下更低。这种模式下消费者获得实际优惠,平台方利用产生的
闲置资源,进行再次分配,从而获得收益,形成一种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双赢局面。(摘编自《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模式或引发多领域变革》)材料二(资料来源于《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注】共享经济的主要领域包括共享金融、交通出行、生活服
务、房屋住宿、付费娱乐、知识技能、医疗服务等。共享经济的生命周期一般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当下中国的共享经济,资金分享领域占共享经济市场总交易额的60%以上,生活服务领域占20.95%,交通出行领域占5.90%。材料三现在共享经济能够
成为一种热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几乎人人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改进,使得移动支付成为可能,这为共享经济提供了发展的先决条件;另外,中国有近14亿人口,市场的潜力巨大,创业者只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口,便有可能创业成功。就目前而言,共享就是这个切口。虽然共享
公司在成立早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短时间内可能无法获得盈利,但是通过向用户收取押金的方式,这些企业逐渐积累了巨额资金,利用好这笔资金,企业便能获得巨大收益。这也是吸引众多创业公司纷纷投身于共享行业的另一大原
因。共享经济发展到现在,最大的阻碍就是政府目前还欠缺一个公共的大数据平台。政府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的成绩十分显著,但是在建设智慧城市、打造物联网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政府能够在建设公共大数据平台方面
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并对不规范的共享经济行为通过法律及政策加以规范,相信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共享经济未来的引领者。(摘编自《中国引领共享经济的未来,目前还欠缺公共大数据平台》)材料四俄罗斯近几年已成为共享经济初创企业增长最快的市
场之一,许多俄罗斯人已经开始与陌生人共享公寓和汽车以寻求额外收入,但造成这种社会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由第6页共11页于卢布大幅贬值,让俄罗斯经济陷入至少6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工资水平的下降以及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老百姓实在负担不起过去的消费水平,而共享经济的出现只
是恰好成为当前较好地维持生活且又省钱的工具而已,老百姓自己对于共享经济的热情并不高涨。(摘编自《共享经济大行其道盘点各国“共享”创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共享经济经济水平的发展、消费日益多元化和
细分化将闲置资源合理配置B.现在共享经济科技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改进有可能创业成功C.共享经济全新社交信赖体系、社群和分享的方式传统产业形态D.现在共享经济政府缺乏一个公共的大数据平台政府投入更多精力和资金并以法律以政府加以规
范(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共享经济模式减免和优化了传统商业模式产业链中多个管理和流通环节,达成消费者和平台方双赢的局面。B.参照材料二中共享经济的主要领域和共享经济的生命周期两项,我们能够了解到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C.共享经济
将出现各领域不断扩展并跨界融合、初创企业快速成长壮大、重点领域竞争加剧且显示出衰退迹象的基本趋势。D.从企业的生命周期看,共享金融等企业进入成熟期,房屋住宿等企业处于高速成长期,知识技能等企业则处于形成期。E.俄罗斯的共享经济近几年飞速发展
,但俄罗斯人对共享经济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但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热爱,而是把它当作改善生活的工具。(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和俄罗斯激起众多创业公司投身共享行业的不同原因以及创业者的不同动机。第7页共11页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注]①俞紫芝:字秀老,金华人。官场
失意后,蛰居水村,寄情于山水。②赊:语气词。③绷:布幅。下列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再写隔岸烟雾迷蒙中的野草,远近明暗搭配和谐。B.诗的前三联写景,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
移到岸上,跳跃变化大,给人以目不暇接的感受。C.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酒旗飘飘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D.尾联“无人写得寄京华”一句,写诗人不禁想画一幅《水村闲望》画,表明他官场失意后的愤懑之情。5.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①,命冲为文学,累迁尚
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
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憙、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
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冲固辞,上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②勋,藩翼王室者也。昔我祖考,遭
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朕甚嘉之。”九年,冲又抗表致仕。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
谥曰成。(节选自《晋书·郑冲传》)【注】①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②庸:古同“佣”,雇佣,任用。(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
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B.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C.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第8页共11页D.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
久不加礼/(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B.朕,我,我的。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C.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
加职或升职。文中郑冲致仕是想为周家担负更重的责任。D.秘器,指棺木。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冲注重修养,作风朴素。任陈留太守时,他把儒雅作
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不求美名,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私产,世人因此看重他。B.郑冲洁身自好,受人尊重,做太保时,级别虽已和宰相相同,但他从来不参与世俗的事务;贾充、羊祜等人制定礼仪、法律制度,都是先求教于他。C.郑冲是武帝的心腹之臣。在李憙、史光等人以疾病为由奏请免去郑冲等人的官职时
,武帝依然对郑冲坚信不疑,并一次次地驳回他的辞职申请。D.郑冲受到皇帝的称赞,皇帝通过赞美汉高祖刘邦的知人善任,回顾祖辈君臣的通力协作,进而夸赞了郑冲等人的勋劳,并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高贵乡公讲《尚书》,
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译文:.((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文:.第9页共11页答案解析1.参考答案:(1)答案为:B解析:“最少的年份是2016年”错,根据统计示意图可知,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最少的年份应是2014年,当年脱贫人数是1
232万,而2016年脱贫人数是1240万。(2)答案为:BE解析:A.遗漏信息,还报道了“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及具体解决问题的措施。C.不止两个方面,国家发改委主任接受提问时是从四个方面谈我国现在的经
济形势的,即“经济平稳增长”“就业稳中有增”“千万人口脱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深度进展”。D.“不加任何主观评价”错,新闻里可以也允许有所评价,但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这也是新闻的客观性。选文中“扶贫必扶智”“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
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等语句就体现了新闻记者的观点态度。(3)答案为:(示例)①国家确立脱贫攻坚目标,逐步推进计划落实(政府有决心和担当,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系列减贫、扶贫政策)。②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和“五个一批”脱贫手段,保障
多种措施共同发力。③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增加就业,精准扶贫。④教育部等部门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材料一,讲了三种方法
:一是政府的决心与能力;二是分类施策;三是扶贫必扶智。材料二、三,讲了一种方法,就是发展经济,其手段就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答案及解析:(1)D;(2)AB;(3)①减负不是表象的少学、少考、少作业;②减负并不应该一味倡导快乐教育;③减负要向课堂要效果;④减负要改变
选拔制度。解析:(1)原文“增加25%的页数”不能等同于“增加25%的内容”(2)C项“家长做出了“增负”的“理性”选择”是在“家长一旦认清了现实,从现实出发,在辛苦的学习和灿烂的未来之间”,也并非所有的家长;D项“教育负担抑制
中产阶级生育率”是日本“宽松教育”带来的三大恶果之一,中国的未提及;E项所谓美国轻松愉快的教育模式其实只是我们的一个误解。3.答案及解析:(1)B;(2)BD;第10页共11页(3)①原因:激起中国创业公司投身共享行业的原因是中国具有优越的科技基础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而
俄罗斯创业公司投身共享行业是因为卢布大幅度贬值,工资水平下降及通货膨胀。②创业者的不同动机:中国创业者是希望通过收取押金以积累资金,从而获得巨大收益;俄罗斯创业者的动机则是求得额外收入,找到较好地维持生活和省钱的途径。解析:(1)此项以偏概全
。从材料三可知:现在共享经济成为热潮的原因,除了此项说法外,还有一点就是“中国有近14亿人口,市场的潜力十分巨大”。(2)A.从材料一中看,“减免和优化”的是“流程”,而且少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语。C.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壮大”和“衰退”的迹象。E.材料四表明俄
罗斯“老百姓自己对于共享经济的热情并不高涨”,只是觉得能以此“维持生活且又省钱”,并没有对此持乐观的态度。4.答案为:D解析:D.尾联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的情怀,并没有官场失意的愤懑。白话诗歌画船三三两两静泊沙滩,隔岸烟雾笼罩,衰草迷蒙。翡翠鸟闲居荷叶之下,
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笼罩在烟雾之中;酒旗招展,酒家依稀可见。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5.【答案为】(1)D(2)C(3)D(4)((1))到高贵乡公讲《尚书》时,郑冲手拿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
小同一起被赏赐。((2))(奚以„„为,之,南,各(1)分,句意通顺(1)分)参考译文:郑冲,字文和,是荥阳开封人。从寒微的出身起家出仕,操守超群出众,生性恬静清心寡欲,专心研习经史典籍,于是广泛研习儒家及百家学说。有
优美的风度,行动一定遵循礼制,任情率真,坚持本性。在乡里不沽名钓誉,因此州郡长官很久都对他不加礼遇。到了魏文帝做太子的时候,寻找和举荐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任命郑冲为文学侍从,不断升迁做了尚书郎,出京补任陈留太守。郑冲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没有办事干练(干局
:谓办事的才干器局)的赞誉,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制个人产业,世人因此而看重他。大将军曹爽引荐他为从事中郎,转任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被授予司空之职。到高贵乡公讲《尚书》时,郑冲手拿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
同一起被赏赐。不久转任司徒。常道乡公即位,郑冲被授予太保之职,职位在三司之上,进封寿光侯。郑冲官职的品级虽然达到宰相一级,却不参与尘俗之事(特指社交应酬之事)。当时晋文帝辅佐朝政,平定蜀国之后,命贾充.羊祜等人分别制定礼仪、法律制
度,(他们)都先向郑冲咨询,然后再施行。到魏元帝宣告禅让时,派郑冲捧策书。晋武帝登上皇位,任命郑冲做太傅,爵位晋升为公。不久,司隶李患、中丞侯史光上奏书说郑冲和何曾、苟额等人各自因为疾病,都应该免去官职。
皇帝不准许。郑冲于是不再处理政事,上表自请退职。皇帝下诏美言劝阻,又派人申明晓谕。郑冲坚决推辞,交上印绶,诏书又不准许。泰始六年,下第11页共11页诏书说:“过去汉高祖凭借知人善任,因而能平定天下,追述功勋,把美名归于三俊。于是与功臣将符节分拿立下誓言,收
藏在宗庙中,副本留在有关部门,以此昭明美德任用勋劳,从而保护辅翼王室。过去我的祖辈,遇到了世间很多灾难,招揽任用才智出众的人才,与他们同心协力,于是成就了世事,能够奠定国家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额各自崇尚德行仁义,明智公允忠诚,辅佐先皇,光大
帝业。前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能兼及文武,忠诚恭敬正直,朕很赏识他们。”九年,郑冲又向皇帝呈上奏章辞官。第二年去世。皇帝在朝堂致哀,追赠郑冲为太傅,赏赐郑冲贵族用棺材,朝服,一套寿衣,三十万钱,一百匹布。谥号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