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政治 三轮冲刺练习 生活与哲学 三(20题含答案解析).doc,共(9)页,102.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43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高考政治三轮冲刺练习生活与哲学三1.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可能会经历阵痛,甚至付出一些代价,但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太大的
偏差,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改革底线不能失守。上述政策的哲学依据是()①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③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④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和动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马
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上述论断说明的认识论道理有()①认识的真
理性依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②认识的真理性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③真理性认识能够经受住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④真理性认识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图2漫画启示我们
办事情要()A.不断解放思想B.树立全局观念C.重视部分的作用D.发挥主观能动性4.城市建设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规划经过批准后要严格执行,一
茬接一茬干下去,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这需要我们()①明确发展的永恒性,推动城市健康有序发展②把握发展的阶段性,促进城市发展质的飞跃③承认发展的连续性,把握城市发展基因的文脉④包容发展的曲折性,走城市迂回发展的道路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5.每年,全国各种“感动人物”“最美人物”“孝星”“身边好人”等评选都成为中国人最关注的大事,让人们享受到精神大餐。举办上述模范人物评选活动()①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②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客观条件③说明只有参加这些评选活动才能实现人生价值④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
追求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①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②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③
发展理念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民参与,进一步搞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倡导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
动,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形成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社会氛围。这是基于()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③价值观能够直接将理念转化为全民自觉的行动④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是推动我国发展
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被称为“三百年难得一见”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给学生上课一直坚持“四不讲”:前人讲过的,不讲;近人讲过的,不讲;外国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四不讲”给我们的启示是
()A.坚持“扬弃”的观点,勇于追求标新立异的新思想B.要有大胆的“怀疑”精神,在质疑中开拓新境界C.坚持辩证法的批判性思维,对已有理论要有新的理解D.要在既肯定又否定中引经据典,培养创新精神9.在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各级政府和官员没有先例可循,只能摸索前进,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哲学依据是()①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面行,总是相互转化的②
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有一定的过程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切断事物的联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
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②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③前者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④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认为
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1.2017年1月20日,代表商界利益的共和党籍政治家唐纳德·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他在经济上推行低税低福利,主张减少立法,多给企业和市场自由,来促进经济多样发展;而之前执政的代表中产阶
层利益的民主党则主张高税高福利,通过促进更多立法规范经济行为,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经济主张上的分歧表明()①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和前提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④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
.③④12.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营商便利度近三年在全球排名跃升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更是跃升31位。这得益于我国既不忘“抓项目”的老本事,更学习“造环境”的新本领。这说明()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创新推动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④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
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14.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材料所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人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
准②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本路径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发展④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能够直接改造世界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5.19世纪英国诗人布莱克说:“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在街
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的。”这启示我们()①树立创新思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束缚②用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否定的思维看问题③要有批判精神,研究新情况开拓新境界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
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该良性循环需要()①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②在普遍中把握特殊,在特殊中把握普遍③在肯定中把握否定,在否定中把握肯定④在整体中
把握部分,在部分中把握整体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17.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
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这说明理想信念()①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②是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③是推动共产党员前进的精神动力④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年味,是
不能抑制的乡愁,是记忆中家的味道。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年的味道、年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都蕴含着深深的爱。无论岁月如何更替,年俗怎样演变,洋溢着的欢喜是一成不变的。小时候总觉得有好吃的东西才叫过年,
长大后明白有家人的地方就是过年„„从年味获得的哲学感悟是()①年的记忆源于每个人对年的心理感受②不同家庭的年味寓于相同的家庭之爱中③人们对年的情感来自于长期的生活体验④记忆中的年味是对不同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9.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这些年,人们最深的感受之一,便是交通越来越发达了,火车司机薛军对此有着更深的感受。有着二十八年驾龄的薛军,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四个时代,拥有四种类型、六本不同驾驶速度等级的火车驾驶执照,先后驾驶过“前进”“东风”“韶山”“和谐
”系列的二十一种机型,从操纵时速60千米的蒸汽机车,到操纵时速350千米的高铁。二十八年来,薛军亲历并见证了“中国速度”的迅猛崛起和中国铁路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高铁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一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
度优势,打破门第之争,作为唯一买家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平台,制造与研发团队握指成拳,开放互通,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形成后发优势;二是发扬工匠精神,从精确至0.01毫米的检验标准,到为了最佳车型方案设计20个列车头型、进行上百次仿真计算、
760个气动力学试验„„中国高铁的诞生、完善,拼的是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耐性和工程师们“掘地三尺”的韧性。曾借力巨人的我们,现在已成为新的时代巨人。结合材料,分析“中国速度”如何体现发展的观点。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17年7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
682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决定》规定建设项目必须严格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依法审批或者经审查未予批准的,不得开工建设;要求环境保
护部门将有关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开。材料二2017年7月29日至8月1日,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天津市、山西省、安徽省、福建省、辽宁省、湖南省和贵州省等7个省市陆续反馈了督察情况。督察组对7个省市的反馈意见中几
乎都强调了对生态环保工作推进落实不够有力到位这一点。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理论依据。答案解析1.【解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③当选;不能犯颠覆性
错误,改革底线不能失守,这是因为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①当选;②与材料无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非唯一途径,④错误。【答案】A2.【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真理基本属性是客观性,①说法错误,不能说真理依据主体变化而变化;
②说法错误,真理是客观的,也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排除①②,答案选D。【答案】D3.【解析】从画面上来看,一只猴子坐在一个长凳子上要去接同伴从树上送下来的果子,这时因为它的重力集中到一头,凳子另一头高高翘起,马上凳子就翻了,结合漫画的题目“只顾
一头”,可以看出猴子只顾一头,不够另一头,没有树立全局观念,ACD在本漫画中都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是B。【答案】B4.【解析】材料表明城市发展要加强规划和管控,规划批准后要严格执行下去,不能换一届领导,改
一次规划,这强调的是发展的永恒性和连续性,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②不选。④中“迂回发展”说法错误。【答案】A5.答案为:D;解析:感受模范人物的精神力量,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①④入选。材料不涉及实现人生
价值的客观条件,②排除。③表述太绝对。6.【解析】之所以要树立并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是因为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发展理念变革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①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发展
实践的曲折性。④错:新的发展理念是建立在以往发展理念基础之上的,发展理念变革并非要“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故②③入选。【答案】C7.答案为:A;解析:本题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情景,考查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
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社会氛围,是基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故①正确;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搞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倡导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②符合题意;价值观只有在实践中才会转化为全民自觉的行动,③错误;
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但不是根本动力,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8.答案为:C解析:“四不讲”给我们的启示是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性精神和创新性思维,对已有理论要有新的理解,C符合题意;A错误,标新立异的新思想不一定是正确的;B观点中的“质疑”偏
离题意指向,排除;D观点的“肯定又否定”不符合题意,排除。9.【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哲学依据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有一定的过程,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③正确且符
合题意;①说法太绝对,错在“总是”;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能切断事物的联系,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答案】B10.答案为:C;解析:前者认为精神离不开形体,这是物质决定意
识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派别,①正确;后者的观点认为精神是上帝创造的,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错误;前者只是谈到了物质决定意识,但没有说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故没有描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③不选;后者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正确,④应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11
.答案为:B解析: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故①错误;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可以相同,故④错误。②③观点都是对题干中的主张分歧的正确分析,故符合题意。12.【解析】不忘“抓项目”老本事这体现了对以往方法的肯定,更学习“造环境”新本领体现的是对以往做法的辩证否定,经过这种肯定与否定促
进了中国营商环境的发展,这说明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不选;我国学习“造环境”的新本领促进了营商环境的发展,这说明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正确;材料没有
体现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答案】B13.答案为:A解析:“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说明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排除B、C、D三项,A项符合题意。14.答案为: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人是社会
历史的主体。“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体现了人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乡村振兴要让农民有获得感,①符合题意;中央对乡村振兴作出相关部署,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按照部署推进乡村振兴,体现了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③正确;“基本路径”说法错误,②排除;意
识活动不能直接改造世界,④错误。15.答案为:C;解析:“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这启示我们要树立创新思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束缚,也启示我们要有批判精神,研究新情况开拓新境界,①③正确;我们要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错误;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材料中没
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16.【解析】此题考查矛盾的对立统一、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题干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这体现了要实现该良性循环需要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①正确;材料中,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这体现了要实现该良性循环需要在整体中把握部分,在部分中把握整体,④正确;②③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排除。故选B。【答案】B17.答案为:D解析: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
根本途径,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①②观点错误;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18.答案为:B解析:年的记忆源于每个人过年的实践活动,不是源于人的心理感受,①错误;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相同的家庭之爱寓于不同家庭的年味之中,②错误;材料信息体现出人们对年的
情感来自于长期的生活体验、记忆中的年味是对不同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③④正确。一、材料阅读19.答案为:①“中国速度”的迅猛崛起和中国铁路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②从蒸汽机车到动车组四个时代、多种机型的更替,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③发挥自身制度
优势和工匠精神,又善于借力“巨人”,体现了抓住事物发展的内因,也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因。20.答案为: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尊重自然、
爱护自然、善待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这就要求我们遵
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我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遵循,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