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每课一测21 文化与社会(含答案)

DOC
  • 阅读 4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38.000 KB
  • 2022-11-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每课一测21 文化与社会(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每课一测21 文化与社会(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每课一测21 文化与社会(含答案).doc,共(5)页,38.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43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每课一测(二十一)文化与社会一、选择题1.2017年12月12日,知名语文刊物《咬文嚼字》杂志发布2017年度十大流行语。“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共享”“有温度”“流量”“可能xxx假xxx”“油腻”“尬”“怼”“打call”入选。这些词语代表了一定的民意和情趣,反映时代特色、记录社会形态,表达

人们对社会的感受和生活的态度。这表明()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B.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于一定的文化C.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D.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解析:选A“这些词语代表了一定的民意和情趣,反

映时代特色、记录社会形态,表达人们对社会的感受和生活的态度”。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A项符合题意;经济、政治决定文化,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社会实践决定文化,但文化发展与社会实践不一定同步,D项错误。2.一卷书香,

一杯茶香,茶和书安静地交汇,构成了一幅温馨的图画,给人以从容淡定之感。这说明人的文化素养()A.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流露,是纯自然的东西B.要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来培养C.是由人的价值观念决定的D.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解析:选B品茗读书,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人们可

以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B项正确;文化不是纯自然的东西,而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A项错误;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能对文化起决定作用,C、D两项错误。3.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对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解析:选B精神力量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A项说法错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

同的,C项说法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了文化的作用,D项与题意不符,B项正确切题。4.在70多年的辉煌征程中,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儿女书写了“最好牧场为航天”“各族人民建包钢”“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历史佳话,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内化为草原牧民创建“碧草蓝天”的精

神力量。由此可见()①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②人们创造并享用着文化③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④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D题目中,内蒙古自治区在70多年的发展中,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内化为草原牧民创建“碧草蓝天”的精神力量

。由此可见人们创造并享用着文化,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故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5.2018年4月22日,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公布获奖名单,中国影片《红海行动》获得最佳视觉效果奖。电影在使广大影迷获得精神上的洗礼与享受的同时

也展示了爱国主义家国情怀,宣传了真善美及勇敢拼搏的精神追求。这体现了()①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③人们创造文化同时也享用文化④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B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真善美及勇敢拼搏的精神

追求通过电影《红海行动》体现出来,这体现了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以经济、政治为基础,②不选;人们制作了电影《红海行动》并从该电影中获取精神滋养,这体现了人们创造文化同时也享用文化,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精神力量

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④不选。6.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的当代检察题材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通过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案例引领社会思潮,充分展示了“正风”“反腐”所取得的积极成效,警示党员干部要筑

牢理想信念的根基,也进一步坚定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由此可见()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一定的文化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③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凝魂聚气的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

途径,①错误;只有先进的文化建设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③错误;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充分展示了“正风”“反腐”所取得的积极成效,进一步坚定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起着凝魂聚气的作用,②④正确。7.十九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在解读十九大报告时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涵盖方方面面,于文明而言,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说明()A.文化是综

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解析:选B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当今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A项错误。

我国倡导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B项正确。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

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C项错误。D项中“消除”说法错误,排除。8.中国古代传统诗论将“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来表征诗品与人品的关系,认为人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但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下列关于诗品与人品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才能真正提升诗的品格②有了好的人品,就能创作出有诗品的优秀作品③文如其人表明诗品是人品的派生物和附属品④诗品与人品的背离佐证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C只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真正提升诗的品格,诗品

与人品的背离佐证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有了好的人品,不一定能创作出有诗品的优秀作品,②说法太绝对,应排除;诗品不是人品的派生物和附属品,③说法错误。9.“桃木本身不值钱,以前也就是烧火棍,经过精心雕刻就能变成金疙瘩”。某地立足得天独厚的肥桃资源优势和传承

千年的桃文化,发展桃木雕刻,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这体现了()①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②文化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交融③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突出④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

:选D某地利用资源优势和桃文化,发展桃木雕刻,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突出,②③正确;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①错误;材料不是强调经济决定文化,而是强调文化反作用于经济,④排除。10.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

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说明()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②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④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B“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这是强调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产业崛起、文化消费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④符合题意;①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11.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学习中国文化,全方位了

解中国,中国也更加重视海外的中华文化传播,鼓励建立海外中华文化传播机构,并加以扶持引导,使中华文化“走出去”取得更大进展。材料体现了()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②文

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③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能为我国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A.①③

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选B①说法错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不是文化;④说法错误,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12.关于大国崛起与文化复兴,有专家认为,“崛起”包含“复兴”,“复兴”才能“崛起”。物质丰富称之为“富”,精神丰富才称之为“强”,国家要

想“富而强”,实现崛起,文化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动力。这一观点反映出()A.综合国力竞争中经济和政治的作用在不断下降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C.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文化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D.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

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解析:选B题中观点强调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B项符合题意;A项中“不断下降”说法错误;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C项说法错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D项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

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战略。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文化产品大肆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当前,我国处于维护文化安全、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为此,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

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题目类型属于原因类试题,问题指向我国加强文化建设的原因。解读设问和材料,首先,材料中“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明显强调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具体

理论即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其次,材料中“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文化产品大肆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

活方式”,明显美国通过文化推销其政治理念,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对于我国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最后,材料中“我国处于维护文化安全、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对于我国而言要通过文化建设提高综合国力,维护我国的国家

利益和安全。答案:①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③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后,引发海内外舆论的热烈反响,“改革”也再次成为人们热

议的话题。该片顺应时代,抓住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时代特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不断推进改革事业凝神聚气,将人们引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但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段时间以来,

社会上极少数人试图用一些具体矛盾和问题来反对改革开放、给改革开放抹黑,这是有失理性客观的,是以偏概全的。任何否定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基础的观点、任何僵化封闭看待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事物

的倾向,都是错误的。(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播出引发海内外舆论热烈反响的依据。(2)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应如何看待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3)某市

举办改革开放丰硕成果展。请你结合改革开放进程拟写两条宣传标语。解析:本题第(1)问是原因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从理论上找到依据;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其现实重要性;最后要注意把理论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衔接好。第(2)问是认识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对材料

进行分析,提炼其蕴含的知识点,然后分析为什么、怎么做。第(3)问是开放性探究试题,作答时要注意围绕展示改革开放丰硕成果这一重要主题。答案:(1)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该片顺应时代的要求,抓住全

面深化改革这一时代特征。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该片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推进改革事业凝神聚气,将人们引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2)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

进的、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其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要坚信前途的光明,重视量的积累,在一步步的奋斗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矛盾是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我们要坚持一

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客观地看待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同时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改革发展的主流,认清形势,推进改革这一伟大工程。③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在改革的进程中,辩证地看待改革,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3)示例:成就,激扬爱国豪情;梦想,牵动美好期盼;前景,激发奋进斗志。(写出两条即可)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