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刷题本: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选择题50题(含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6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118.000 KB
  • 2022-11-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刷题本: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选择题50题(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刷题本: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选择题50题(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刷题本: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选择题50题(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刷题本: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选择题50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刷题本: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选择题50题(含答案解析)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刷题本: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选择题50题(含答案解析).doc,共(13)页,118.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42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刷题本: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选择题50题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之所以要振奋民族精神,是因为民族精神()①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

的各个方面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④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辽宁省雷锋研究会创新文化传播途径,创建“雷锋精神在线”网站

,“中华雷锋号”群、微信群、微刊,通过“微课”为大学生搭建学习互动平台„„依托网络传递正能量,激发青年人的参与热情。这启示我们()①网络文化必将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②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传递文化正能量的重要手段③青年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

弘扬者和建设者④应大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表明()①绘画和诗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②

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诗画艺术结合③文学和艺术可以相互借鉴④中华文学形式多样、风格独特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它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华

民族精神大厦的深厚根基。材料说明()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②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弘扬民族精神③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④民族精神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A.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5.2018年联合国中文日活动的主题是“从汉字到

文学:中国文化的魅力”,旨在向190多个联合国成员国的外交使节和数万名联合国雇员介绍中国文化。此活动主题()①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③促进了中外文化的相互渗透④表明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A.①

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于先秦时期,到汉代基本确立,此后不断发展。《史记》正好是先秦至汉武帝时代中国历史最为丰富的载体。《史记》所记的屈原爱祖国、宁死不屈,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奋不顾身维护国家尊严,霍去病为国家忘自家、克己奉公,李

广反击匈奴、保家卫国等,这些都()A.积淀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稳定性B.成为能脱离社会的一种抽象存在,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C.体现了忧患爱国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应大力弘

扬D.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需要在新吋代续写新的篇章7.中国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但遗失损毁情况较为严重。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文化典籍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重视文化典籍的保护工作,是基于()①文化典籍是我们的先进文化②

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④抢救和保护文化典籍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55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和国家的召唤,艰苦奋斗、甘于奉献,铸就了塞罕坝精神。如今,“塞罕坝精

神”已经走向了世界。习近平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之所以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是因为()①它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的反映,是推动经济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②它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③有利于形

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力量④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9.徽州(现黄山市)多山富水,道光《徽州府志》有载:"东有大鄣山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

之险,北有黄山之峻。"自汉末至唐宋,曾有3次大的人口迁徙,不少中原地区的缙绅仕宦移民徽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徽州土著山越人文化交融,重新打造出自身特色的徽州文化。这表明()①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②中华文化具有

很大的包容性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0.CCTV-4播出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乡愁》是诗人余光中先生生前漂泊异乡,留给我们的一首现代诗,“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

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在全球华人圈内引发强烈共鸣。这表明《乡愁》()①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②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③凝聚着爱国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④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

,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稳定性和包容性②彰显了两岸

同胞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说明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心中④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12.古人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继承和创新,为人

们修身养性、转变社会风气提供了一个非常好和非常具体的价值判断与导向。这表明()①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遵循古训②弘扬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③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之中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3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誓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这是因为“红船精神”()①提出了中华民族

复兴的具体现实要求②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概括和总结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能够了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4.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逐斯融入

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思路中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将其融入中国道路,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完美“超越式传承”。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入中国道路意在()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强基固本②坚持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增强中华民族

的凝聚力和向心力③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促进中华文化的维承与传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通过的《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受法律保护,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对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将依法惩处直至追究刑责。英雄烈士的精神()①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②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强大的精神动力④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的主要任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中华文化自古就是以开放性姿态融合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而丰富起来的。中华文化“能不它化而自存”,故文明绵延未断;“能化它而相存”,故能教化四边;“能和而不同而共存”。这主要体现出中华文化的()A.源

远流长B.博大精深C.包容性D.民族性17.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人民的特质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四个伟大精神()①全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②是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突出表现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④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

功能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8.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这是我们的骄傲。习近平点赞这四种“伟大精神”是基于()①它们是中

华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②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要求④优秀文化决定社会发展水平A.⑦③B.①③C.②④D.①④19.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需要坚定不移贯彻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可见,弘扬民族精神,必须()A.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B.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C.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D.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20.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这是因为()①培育和践行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

求②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③建设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题中之意④中华文化的发展要与现代文明相协调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2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

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此,我国必须()①注重中华民族精神的决定作用②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中心③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④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振奋民族精神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2.随着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加深,中国春节正在慢慢地向世界性节日演变。2018年中国春节前后,世界上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座城市举行“欢乐春节”活动。如今,全球至少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把春节定为本国的法定假日。春节走红海外()①源于中华文化的

独特魅力②体现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外来文化③说明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④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3.同样是元宵节,南北风俗差异非常大。南方多涝,而龙是主宰风雨的神物,因此耍龙灯是南方主要的元宵习俗;北方多旱,且古代多

为王权所在,所以北方元宵更流行舞狮。这体现出()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不同地域文化渐趋融合24.“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①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②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能够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25.2018年《开学第一课》以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实践探索为背景,以《创造向

未来》为主题,在“创造精神”指引下,探讨梦想的崛起、探索的力量、奋斗的重要和未来的美好,引领广大中小学生感悟科学创造的魅力和重要意义,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培育创新精神,在新的时代节点上更好地向未来出发。开展这一活动有利

于()①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②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精神③提升公民的法律素质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6.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

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D.坚定理想信

念,推动文艺繁荣27.浙江嘉兴南湖,是中国革命红船精神的起航地。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论述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监督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红船精神”。对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民

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②红船精神具有恒久的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③红船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④红船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28.塞罕坝林场自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建成了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行动铸就了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①通过民族精神表现出来②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③是我国时代精神的核心④是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精神的体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9.2018年8月9日,央视《新闻联播》再

次点赞“西迁精神”,专题报道了西安交通大学一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响应号召.投身到西部高等教育事业中,用自已的青春年华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62年过去了,虽

然岁月变迁,但“西迁精神”却在一代一代延续着。下列对'西迁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①西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②西迁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③西迁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

的突出表现④传承西迁精神对新时期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活力。这说明,弘扬

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A.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B.发挥党的指导思想的“主心骨”作用C.保持传统文化不失去民族精神的本色D.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博采众长31.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

文物专家用精湛的技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修复文物。工匠精神是我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内在动力。工匠精神()①体现了我们的民族性格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物质载体③能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④可以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A.①②B.①③C.③④D.

②④32.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汉字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③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A.①②B

.②③C.②④D.③④33.一年农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分和传统农事密切相关。我国决定将2018年农历秋分,设立为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节日,有利于()①展示中华农耕文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

感、幸福感②以浓缩形式重演人类农业发展的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③营造重农爱农的浓厚氛围,筑牢农民团结奋斗的道德基础④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4.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

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35.“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要人们耽搁在历史上裹足不前,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刺激人民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这是因

为()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C.文化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36.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后,有观众提出了“最朴素的美味爱国主义”,即爱国是舔完一碗咸豆腐脑后的

满足;是蒜薹肉丝浇在米饭上的期待。下列选项能合理地推出从“美食”到“爱国”的是()A.饮食文化—源自美食家的想象—凸显地方特色—创新了爱国的形式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断推陈出新—体现中华民族精神C.主旋律—民族

文化—标志着民族身份—形成民族认同感—增强了爱国的热情D.大众文化—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为群众所喜爱—奏响了文化37.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说,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

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对此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华传统文化是长征精神的精髓②中华民族精神是长征精神的具体内容③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④弘扬

长征精神有利于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8.有一首公益广告是这样唱的:“人小志气大,辛苦我不怕。日常学雷锋,平凡也伟大。叔叔把我夸,奶奶笑哈哈。大家做好事,处处传佳话。”今天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普通职工,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精神感召下忙碌着,帮助

他人,提升自己。关于雷锋精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①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顺应时代,展现了平凡道德实践的经济价值③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④植根群众,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9.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

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③中华

文化博大精深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0.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五四运动的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神、不畏强暴和勇敢追求未来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这笔精神财富支撑着后来的先烈们去战斗、开辟与探索。由此可见,五四精神

()①能够引领社会思潮,筑牢人们的理想信念之基②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③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④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激励广大民众奋发图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1.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

文化,并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这突出体现了()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的继承性C.中华文化一脉相承D.中华文化的包容性4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有()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③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3.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

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4.五十多年来,三代塞罕坝人不断传承塞罕坝精神,将荒山沙地变成绿水青山,“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是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对塞罕坝精神认识正确的是()①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②是对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③是动

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④是中华民族品格的卓越展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5.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

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④具有时代性的特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6.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种文化形态,但在这些文化形态中,只有一种

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这就是中国文化。这告诉我们()①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④中华文化因其优异性而源远流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7.我们

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C.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D.

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48.作家王蒙曾说:“百十年来谈中华文化都绕不开一个问题,就是汉字。汉字给我们的信息量实在是太丰富了,它既是一幅美术作品,也表达着声音,还表达着历史的典籍,表达着已经不能够说话的那些人的智慧和感情。”可见汉

字具有的重要价值有()①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③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49.1960年起,中国向非洲派驻援非医疗队,他们带去了中医针灸服务,使不少非

洲人了解了中医针灸,为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伴随着非洲人民对中医针灸的认知,中医针灸诊所也在非洲各国发展起来为增进非洲人民健康做出了贡献。中医针灸在非洲的传播发展说明()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人口迁徒

是文化交流传播的最重要途径④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②50.在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碑亭里,竖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巨大的石碑。碑文记述了土尔扈特蒙古族在远离故土一

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程。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史册中展现民族凝聚力的光辉篇章。下列选项中与“土尔扈特东归”所展示的民族精神相一致的是()①夸父逐日②愚公移山③上下同欲者胜④二人同心,其利断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

案解析1.D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作用。之所以要振奋民族精神,是因为民族精神的作用,②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是民族精神的特点之一,与材料不能构成因果关系。2.答案为:C解析:①错误,网络文化有两面性,

只有健康的网络文化才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材料不涉及文化产业,④不符合题意。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3.D4.B5.A6.C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屈原爱祖国、蔺相如维护国家尊严、霍去病为国家忘自家、李广保家

卫国,这都体现了忧患爱国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应大力弘扬,C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华民族精神不能脱离社会,也不是抽象的存在,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A、B、D观点错误。7.D8.B9.D10.【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文化作

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乡愁》蕴含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全球华人圈内引发强烈共鸣,说明这首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①③表述正确,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④

说的是庆祝民族节日的作用。【答案】A11.答案为:B解析: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说明两岸同胞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也反映了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心中,②③正确切题,故选B。①④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12.【解析】①表述错误,社会主义荣

辱观是对古训的继承和创新,不是完全遵循古训。④表述错误,错在成为“每个公民”上,并不是每个公民都能自觉遵循社会主义荣辱观。②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13.答案为:D解析:之所以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是因为“红船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③④均正确切题,故选D。“红船精神”本身并未提出中华民族复兴的具体现实要求,排除①。②不是讲“红船精神”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14.A15.B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作用。英雄烈士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推动中

华民族走向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①③符合题意;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②排除;培养“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的主要任务,④不选。16.答案为:C解析:“中华文化自古就是以开放性姿态融合各地

域和各民族文化而丰富起来的”,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不选。17.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和作用。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排除①;四个伟大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表现,但不是在新时期的突出表现,排除②;四个伟大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因此,

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功能,③④符合题意。18.【解析】习近平点赞这四种“伟大精神”是基于它们是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①正确;习近平赞这四种“伟大精神”并不是基于文化是对经济、政

治的反映,②不选;习近平点赞这四种“伟大精神”是基于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要求,③正确;优秀文化并不决定社会发展水平,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答案】B19.D解析: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

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题中强调的是,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需要坚定不移贯彻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强调的是弘扬时代精神。20.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关系。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中华民族复兴需要发挥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作用,①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的复兴包括文

化的复兴,③正确;中华文化的繁荣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错误;材料讲的是文化与社会的关系而非文化与文明的关系,④排除。21.C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材料强调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振奋中华民族精神,③④应选。①夸大了民族精神的作用,

排除。我国当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表述错误。22.答案为:D解析:全球至少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把春节定为本国的法定假日,这源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增强,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①④正确;我们应吸收外来优秀文化,②说法错误;③材料未体

现。23.B24.A解析:①符合题意;②表述错误,应把“直接”改为“强大”;③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25.D26.【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体展览”为背

景材料,注意关键词“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因此,符合该展览主题的是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而其它三个说法,比较起来,都不贴切,因此本题选A。【答案】A27.A解析:本题考查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②表述正确,但不是对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的认识,排除;③错

误,红船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排除;①④是对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的正确认识,入选。28.答案为:D解析: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在当今时代的突出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②④正确;塞罕坝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个别

与普遍的关系。因此民族精神通过塞罕坝精神表现出来。①说法错误;我国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③错误。29.B30.D解析: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题干强调的是与其他文明的交流,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意不符。31.答案

为:B解析:“工匠精神是我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内在动力”,这说明工匠精神体现了我们的民族性格,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①③正确;②中的“物质载体”说法错误;④材料未体现。32.答案为:D解析:①说法错误,因为文字的发明是人类

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故排除;文化传播的手段是大众传媒,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物质载体,故②说法错误;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拯救汉字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故③④正确。33.【解析】专门为农民设立节日,从国家层面,有利于展示中华农

耕文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专门为农民设立节日并不是重演人类农业发展的历程;③错误,专门为农民设立节日并不能筑牢农民团结奋斗

的道德基础。故本题答案为D。【答案】D34.【解析】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这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B项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C项不选;民族

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答案】A35.B36.C37.答案为:B解析:只有优秀传统文化才是精髓,①观点错误,故排除;②观点颠倒了中华民族精神与长征精神的关系,故错误;③④观点分别正确指出了长征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弘

扬长征精神的意义,故符合题意。38.C39.答案为:C解析:“中华文明无处不在”,这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符合题意;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纪念碑上有中国的孔子,这说明中华文化也能够为世界人民共同享用,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①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描述中华文化的继承

与发展,②不选;材料描述的是美国吸收了优秀的中华文化,而不是中华文化能够兼收并蓄,所以④不符合题意。40.C41.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题中文化交流的活动,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与中华

文化源远流长无关,故排除A。题中吸收借鉴,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故D入选。题中事例强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而不是强调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故排除C。题中事例强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而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继承性,故排除B。42.A43.【解析】该市大力发展现

代中医药产业与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无直接关联,①不符合题意。②夸大了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作用,不选。该市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不仅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而

且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44.【解析】“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是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品格的卓越展示

,故②④正确;①错误,塞罕坝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但不是理论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应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③错误,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而非塞罕坝精神。

故本题答案为C。【答案】C45.C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作用。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②③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有优秀和落后之分,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先进性,①错误;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不符合题意。46.A47.B

48.B49.【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中提到的是我国中医针灸往外传播,不是中华文化包容其他民族文化。②符合题意,中医针灸在非洲的传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个性,被非洲理解,体现了文化的共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表述错误,人口迁徙不是最重

要的途径。④符合题意,在非洲的传播体现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故选A。【答案】A50.答案为:B解析:“土尔扈特东归”展示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③④强调了团结精神的重要性,与题意相符,

故选B。夸父逐日、愚公移山,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①②与题意不符,排除。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