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必修2 第3单元 第3讲

PPT
  • 阅读 2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1 页
  • 大小 1.418 MB
  • 2022-11-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必修2 第3单元 第3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必修2 第3单元 第3讲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必修2 第3单元 第3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必修2 第3单元 第3讲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必修2 第3单元 第3讲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5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必修2 第3单元 第3讲.ppt,共(51)页,1.418 M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968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第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最新考纲]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四个要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

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2.隔离的两种类型•(1)地理隔离:物种形成的一般环节,但不是必需的环节。•(2)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4.共同进化的两个动力来源•(1)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互助

和种间斗争。•(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5.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课前导学]•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

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知识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连一连]•①过度繁殖a.生物进化的动力和选择手段•②生存斗争b.自然选择的结果•

③遗传和变异c.选择的原因•④适者生存d.生物进化的内因•【答案】(1)①-c②-a③-d④-b•(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模型、意义和局限性•a.意义:科学地解释了__________的原因和____________形成的原因。•b

.局限性•i.对__________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ii.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______水平;•iii.强调物种形成都是_________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生物进

化生物多样性遗传变异个体自然选择•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_____的全部个体。•②计算一个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若一个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60%,则该种群中AA、Aa、a

a的频率分别为多少?•a.AA=____________;•b.A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a=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生物进化

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同种生物A2=36%2×A×a=2×60%×40%=48%a2=(40%)2=16%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生存环境不定向原材料方向•(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①原因:不断淘汰__________的基

因,积累__________的基因。•②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_____改变。•(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①隔离类型:常见的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②隔离实质:______不能自由交流。•③物种形成三个基本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及______。•④新物种形成的标志:____________。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定向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生殖隔离•[小题通关]•思考判断:•(1)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的进化。()•(3)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4)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5)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6)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7)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

交配种群中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8)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答案】(1)×(2)×(3)√(4)×(5)×(6)√(7)×(8)ו[课前导学]•1.共同进化•(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__________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3)结果:共同进化形成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相互影响生物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内容

:______多样性、______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形成原因:生物的共同进化。•(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4)生物进化的历程:从原核生物到真核单细胞生物,再到真核多细胞生物;从异养生物到自养生物;从厌氧生物到需氧生物;从无性生殖

到有性生殖;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基因物种•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自然选择对这些基因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经过长期积累,会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的差别。故本学说主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__________的逐渐积累,而不是_____

_____。•(2)间断平衡说: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中性突变自然选择•[小题通关]•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

与环境之间都能共同进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表现为共同进化•C.非洲野牛与狮子之间可通过种间竞争、捕食等实现共同进化•D.4亿年前光合生物产生了氧气,而氧气也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属于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答案】B•【解析】生物与生物

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进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正确;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的比例变化表现出桦尺蠖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而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并未表现出共同进化,B错误;非洲野牛与狮子之

间可通过竞争水资源、狮子捕食野牛等实现二者的共同进化,C正确;光合生物产生的氧气改变了大气环境,也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典型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的实例,D正确。•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B.环境条件的改

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C.进化过程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答案】C•【解析】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A错误;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了定

向选择产生了适应性,B错误;进化过程中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错误。•1.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

化理论的比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选择对生物进化的影响•(1)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项目自然选择人工选择选择因素自然环境条件人类选择结果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对人类不一定有利满足人类各种需求速度慢快•(2)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①选择的直接对象是具有某特定性状表现的生物体。•②选择的实质是控制某特定

性状表现的基因。•③选择的结果:从生物个体角度看导致生物个体生存或死亡;从基因角度看导致控制某特定性状基因的频率上升或下降。•3.物种的形成•(1)物种形成的方式•①渐变式•4.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区别与联系项目物种形成生物

进化标志出现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新物种形成,出现生殖隔离,质变生物进化,基因频率改变,量变二者联系①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才形成新物种②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新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关

系的两个“不一定”•(1)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2)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变化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

新物种的形成。•②新物种一旦形成,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为什么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提示:因为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代代相传,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

化。•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等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偶然性随种群数量增加而减少•B.地理隔离阻碍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因此地理隔离是产生生殖隔

离的必要条件•C.基因突变具有“少利多害”的特性,因此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不一致•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生物进化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答案】A•【解析】地理隔离阻碍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但地理隔离不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B错误;虽然基因

突变具有“少利多害”的特性,但突变后的性状也可能适应环境,这样与生物进化的方向就一致了,C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但生物进化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D错误。•2.(2017年福建南安一中阶段测试)下图

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考查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关系•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C.

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答案】C•【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a地区的环境也会变化,因此留居a地区的甲

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乙、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基因库也有较大的差异;甲、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但是乙物种是从甲物种进化来的,二者的基因库组成可能部分相同。•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

中,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

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考查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分析•【答案】D•【解析】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A正确;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

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B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正确;细菌中原来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变个体,在接触青霉素后,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存活了下来,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青霉素选择出了抗药突变个体,而不是细菌接触青

霉素后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D错误。•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1.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比较公式法计算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项目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公式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数目÷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

型的个体数÷该种群总个体数×100%外延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自交与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分析:•(1)杂合子连续自交时,尽管基因频率不变,但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表现为纯合

子的频率不断增大,杂合子的频率不断减小。•(2)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1.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

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A.30%、21%B.30%、42%•C.70%、21%D.70%、42%考查种群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答案】D•【解析】亲本中AA占55%,aa占15%,所以Aa占30%,则A基因

的频率为55%+30%×1/2=70%,a基因的频率=1-70%=30%。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可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2.

据调查,某校学生关于某性状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60%、8%B.80%、9

2%•C.78%、92%D.92%、8%•【答案】D考查种群性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3.(2017年安徽合肥一模)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且种群数量足够大、不发生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不起作用、没有迁入迁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如果种群

中个体间随机交配,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25•B.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C.如果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其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D.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

变考查种群基因型频率的计算•【答案】B•【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该动物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0.3+1/2×0.4=0.5,a的基因频率为1-0.5=0.5。如果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5×0.5,即0.25,A正确;由题意知,该种群数量足够大、不发生基

因突变、自然选择不起作用、没有迁入迁出,可以认为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如果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即发生自交,其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3+0.4×1/4=0.4,C正确;如果

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D正确。•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变化规律•(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交过程不改

变基因频率。•(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