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必修1 第3单元 第2讲

PPT
  • 阅读 4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8 页
  • 大小 1.818 MB
  • 2022-11-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必修1 第3单元 第2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必修1 第3单元 第2讲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必修1 第3单元 第2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必修1 第3单元 第2讲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必修1 第3单元 第2讲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5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必修1 第3单元 第2讲.ppt,共(58)页,1.818 M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957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讲ATP与细胞呼吸•[最新考纲]1.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2.细胞呼吸(Ⅱ)3.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ATP形成过程中能量的来源•(1)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2)绿

色植物: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能。•2.探究细胞呼吸方式所用的三种试剂•(1)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2)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3.有氧呼吸需要O2的阶段: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都不需要O2,只有第三阶段需要O2

。•4.两类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1)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2)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5.葡萄糖和丙酮酸代谢的具体场所•(1)有氧呼吸•①葡萄糖:细胞质基质。•②丙酮酸:线粒体基质。•

(2)无氧呼吸•①葡萄糖:细胞质基质。•②丙酮酸:细胞质基质。•6.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和CO2或乳酸。•1.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代表____________。知识点一ATP的结构、功能和利用A—P~P~P[课

前导学]腺苷高能磷酸键•2.结构示意图•由结构式可看出,ATP的结构特点可用“一、二、三”来总结,即一个__________、两个________________、三个__________。腺苷高腺苷高能磷酸键磷酸基团ATP水解酶A

TP合成酶ATP高能磷酸键光能和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思考判断:•(1)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2)线粒体内膜上不能合成ATP。()•(3)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

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4)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唯一来源。()•(5)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只能单向进行。()•【答案】(1)√(2)×(3)×(4)×(5)×[小题通关]•1.有氧呼吸•(1)有氧呼吸的过程与场所•知识点二细

胞呼吸[课前导学]细胞质基质少量ATP线粒体基质少量ATP线粒体内膜大量ATP•(2)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氧呼吸•(1)场所:____________

。•(2)条件:无氧和多种酶。•(3)过程•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______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______________或转化成______。细胞质基质一CO2和酒精乳酸•(4)反应式•①产物为酒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产物为乳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思

考判断:•(1)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2)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3)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4)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

成过程。()•(5)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都能产生大量ATP。()•(6)乳酸菌细胞内,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第二阶段消耗[H]。()•【答案】(1)√(2)×(3)×(4)×(5)×(6)√[小题通关]•2.下图表示人体呼吸作

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种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存在于()•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

】B•【解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将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2O。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分解为乳酸,故B正确。•1.ATP分子的结构AT

P的结构和功能•2.ATP和ADP相互转化是不可逆反应•3.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生理过程转化场所常见的生理过程细胞膜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细胞质基质产生ATP: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叶绿体产生ATP:光反应消耗ATP: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

,蛋白质合成等线粒体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消耗ATP: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核糖体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核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ATP是细胞中“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对吗?•提

示:不对,除ATP外细胞中直接能源物质还有GTP、CTP、UTP等。•1.如图为ATP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①也是构成DNA和RNA的五碳糖•B.图中②指高能磷酸键,在ATP分子中共有3个•C.图中③是mRNA与质粒共有的碱基之一•D.图中④是构成DNA的基本组

成单位之一•【答案】C•【解析】图中①是核糖,是构成RNA的五碳糖,A错误;高能磷酸键在ATP分子中有两个,B错误;图中③是腺嘌呤,是mRNA与质粒共有的碱基之一,C正确;图中④可表示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D错误。ATP的结构与功能

•2.(2017年福建柘荣县、宁德联考)下面是生物界中能量通货——ATP的“循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组成图中“M”和“N”的元素与动植物体内重要储能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B.图中①过程消耗的能量1可来

自光能,②过程释放的能量2可转化成光能•C.图中“能量2”能为葡萄糖进入人成熟的红细胞直接提供能量•D.代谢旺盛的细胞内ATP含量较多,代谢缓慢的细胞内ADP含量较多•【答案】B•【解析】图中“M”指的是腺嘌呤,“N”指的是核糖,前者含

有氮元素,而动植物体内的重要储能物质是脂肪,不含氮元素;光合作用过程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光能,而萤火虫夜间发光消耗的能量可由ATP直接提供;葡萄糖进入人成熟的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TP在

细胞内含量比较稳•化合物中“A”的辨析•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图解分析细胞呼吸的过程分析•(3)细胞呼吸中[H]和ATP的来源和去路项目来源去路[H]有氧呼吸:C6H12O6和H2O无氧呼吸:C6H12O6有氧呼吸:与O2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

:还原丙酮酸ATP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用于各项生命活动(4)能量代谢①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释放能量产生ATP,而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产生ATP。②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转移到ATP中。•(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1.

(2017年安徽六安一中月考)下图表示的是细胞呼吸的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①②③过程•B.缺氧条件下马铃薯块茎发生①③过程•C.乳酸菌无线粒体,但具有与②有关的酶•D.①②③④都能产生ATP,为生命活动

供能•【答案】B考查细胞呼吸的场所和过程•【解析】①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②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③④均为无氧呼吸。①②③均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内环境中,A错误;马铃薯块茎进行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正确;乳酸菌无线粒体,进行无氧呼

吸产生乳酸,C错误;图中4个过程中只有①②能产生ATP,D错误。•2.等量的酵母菌培养在甲乙两组浓度相同的葡萄糖溶液中,甲组进行有氧呼吸,乙组进行酒精发酵。若两组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释放的CO2与乙组释放的CO2的比例为4∶1•B.两组释放

的能量相等•C.若甲组消耗1mol葡萄糖,则可生成6molH2O•D.两者共释放的CO2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答案】D考查细胞呼吸的有关计算•【解析】甲组进行有氧呼吸,乙组进行无氧呼吸,二者消耗等量的葡萄糖

,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的比例为3∶1;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于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可生成12molH2O;若都消耗1mol葡萄糖,二者释放CO2的总量为8

mol,消耗O2的量为6mol,比例为4∶3。•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有关计算•(1)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产生的CO2摩尔数•无氧呼吸∶有氧呼吸=1∶3•(2)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需要的氧气和产生的C

O2摩尔数•有氧呼吸需要的氧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之和=3∶4•(3)产生等量的CO2时消耗的葡萄糖摩尔数•无氧呼吸∶有氧呼吸=3∶1•1.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1)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呼吸速率

不同。•(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细胞呼吸速率不同。•(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影响呼吸速率的因素及实践应用•2.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及机理•3.植物组织细胞呼吸曲线解读•(1)图中各点

表示的生物学意义•Q点:不耗O2,产生CO2⇒只进行无氧呼吸。•P点:耗O2量=产生CO2量⇒只进行有氧呼吸。•QP段:产生CO2量>耗O2量⇒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R点:产生CO2最少⇒组织细胞呼吸最弱点。•(2)在贮存蔬菜、水果时,应

选择R点对应的O2浓度,同时保持低温、适宜湿度条件。考查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A.乙图中的R点可对应甲图中的c点,此时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最少•B.甲图中呼吸熵越大,酵母菌细胞进行对应乙图的Ⅰ呼吸越弱,Ⅱ呼吸越强•C.乙图中的B点时,酵母菌进行Ⅰ呼吸和Ⅱ呼吸消耗的葡

萄糖量相等(已知RB=BC)•D.甲中的c点可对应乙图的D点,此时及之后细胞呼吸强度将不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答案】B•【解析】乙图中的R点可对应甲图中的b点,此时酵母菌呼吸强度最弱,消耗的葡萄糖最少,A错误;甲图中呼吸熵越大,说明无氧呼吸越强,所以酵母菌细胞进行对应乙图

的Ⅰ呼吸越弱,Ⅱ呼吸越强,B正确;乙图中的B点时,酵母菌进行Ⅰ呼吸和Ⅱ呼吸产生的气体交换相对值相等,所以消耗的葡萄糖量Ⅰ呼吸少于Ⅱ呼吸,C错误;甲图中的c点可对应乙图的P点,此时及之后细胞呼吸只进行有氧呼吸,强度将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直至不再增强,D错误。•2.(2017年河南洛阳统考)下列

关于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A.在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以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B.水果贮存时,充入N2和CO2的目的是抑制无氧呼吸,延长水果的贮存时间•C.包扎伤口时,需选用松软的创可贴,否则

破伤风杆菌容易感染伤口表面并大量繁殖•D.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体内不会因剧烈运动产生大量酒精对细胞造成伤害•【答案】A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解析】蔬菜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适当降低温度能减少细胞

呼吸对有机物的消耗,从而提高蔬菜产量,A正确;水果贮存时充入N2和CO2的目的是抑制有氧呼吸,从而延长贮存时间,B错误;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型细菌,容易在伤口深处繁殖,C错误;慢跑可以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而不是酒精,D错误。•1.实验原理•(1)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

细胞真菌,其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可用于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理论]•(2)细胞呼吸产物的检测•2.实验步骤•5.实验中的关键步骤•(1)通入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2)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运用液滴移动情况探究酵母菌呼

吸方式的方法•(1)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装置,如图所示。[方法透析]•1.下图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设计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诊断小练]•A.实验自变量为温度•B.实验因变量为CO2的多少•C.空气泵泵入的气体应先除去O2•D

.乙、丙两试管加入干酵母后应煮沸冷却除去CO2•【答案】B•【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氧气的有无,温度属于无关变量,A错误;该实验通过Ca(OH)2溶液检测CO2的产生量,B正确;空气泵通入气体是为有氧呼吸提供O2,但应先除去泵入气体中的CO2,C错误;乙、

丙两试管的培养液需煮沸(除去CO2)冷却后再加入干酵母,避免高温杀死酵母菌,D错误。•2.(2017年云南云天化中学期中)如图为探究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A.装置1中液滴左移,

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B.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C.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D.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答案】B•【解析】装置1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说明

酵母菌没有进行无氧呼吸,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装置1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

吸,B正确。装置1中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呼吸作用没有消耗氧气,即没有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装置1中液滴不可能右移,D错误。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