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餐作业17 Word版含答案.doc,共(9)页,196.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939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配餐作业(十七)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A组·全员必做题1.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各种生物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C.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
普遍D.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解析只有性染色体决定型生物含性染色体;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精子含有X、Y染色体两类。答案C2.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伴性遗传均有交叉遗传和隔代遗传现象
B.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性染色体传递解析本题考查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和分析判断方面的能力。当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时
,该基因只能男传男,没有交叉遗传的现象,伴性遗传也不一定有隔代遗传的现象,如伴X显性遗传可能代代有患者;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但由于形成精细胞时经历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故精细胞中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
绿色盲基因。答案D3.(2016·上海嘉定一模)如表所示的是控制秃顶这一性状的不同基因型在男女性别中的表现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基因型表现型女男BB秃顶秃顶Bb正常秃顶bb正常正常A.控制秃顶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且为不完全显性B.秃顶性状的遗传与红
绿色盲遗传方式相同C.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基因型为Bb的男女表现型不同,原因可能是基因的表达受环境影响解析控制秃顶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属于完全显性,A错误;由于男性秃顶的基因型是BB和Bb,正常的基
因型是bb,所以秃顶性状的遗传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因此与红绿色盲遗传方式不相同,B错误;控制秃顶性状的基因为一对等位基因,所以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错误;由于基因型为Bb的男孩和女孩的性状不相同,可推测该秃顶
性状与性别有关,原因可能是基因的表达受环境影响,D正确。答案D4.(2017·辽宁大连统考)鸟类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杂交结果,
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杂交1♂甲×乙♀杂交2♀甲×乙♂↓↓雌雄均为褐色眼雄性为褐色眼、雌性为红色眼A.甲为AAbb,乙为aaBBB.甲为AAZbZb,乙为aaZBWC.甲为aaZBZB,乙为AAZbWD.甲为AAZbW,乙为aaZBZB解析根据杂交组合2中后代的表现
型与性别相关联,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可以确定控制该性状的其中一对基因在Z染色体上,A错误;如果甲为AAZbZb,乙为aaZBW,则子代基因型为AaZBZb、AaZbW,而杂交1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不符合题意,B错误;杂交1中如果甲的基因型为aaZBZB,乙的基因型为AAZb
W,则后代褐色眼的基因型为AaZBZb和AaZBW,则反交的杂交2中亲本基因型为aaZBW和AAZbZb,后代雌性的基因型为AaZbW(红色眼)、雄性的基因型为AaZBZb(褐色眼),符合杂交2的子代表现,C正确;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性为ZZ,雌性为ZW,D错误。答案C5.(
2017·山东潍坊统考)某遗传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都为隐性纯合时表现患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男、女婚配生出患此病孩子的最大概率是1/4B.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该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C.产前诊断能在一定程度上预
防该遗传病患儿的出生D.该遗传病的发病与环境因素无关解析某遗传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设为A、a,B、b)控制,两对基因都为隐性纯合(aabb)时表现患病,正常男、女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因此男、女婚配生出患此病
孩子的最大概率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与Aabb、aaBb与aaBb、Aabb与aaBb,则生出患此病孩子的最大概率是1/4,A正确;近亲结婚可从相同的祖先遗传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该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B正确;该病是两对隐性基因控制的遗
传病,产前诊断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该遗传病患儿的出生,C正确;生物的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因此该遗传病的发病率与环境因素也有关,D错误。答案D6.(2016·河南郑州质检)纯种果蝇中,朱红眼♂×暗红眼♀,子代只有暗红眼;而反交,暗红眼♂×朱红眼♀
,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设相关基因为A、a,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上述实验可判断朱红色基因为隐性基因B.反交的结果说明眼色基因在性染色体上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基因型都是XAXaD.预期正交的F1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比例是1∶1∶1∶1解析根据朱红眼
♂×暗红眼♀,子代全为暗红眼,可知暗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由于亲本果蝇都是纯种,反交产生的后代性状表现有性别差异,说明控制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正交实验中,亲本暗红眼♀的基因型为XAXA、亲本朱红眼♂的基因型为XaY,则子代中雌性基因型为XAXa,反
交实验中,亲本暗红眼♂的基因型为XAY、亲本朱红眼♀的基因型为XaXa,则子代中雌性基因型为XAXa;正交实验中,朱红眼♂×暗红眼♀,F1的基因型为XAXa、XAY,XAXa与XAY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
故后代中暗红眼雌性∶暗红眼雄性∶朱红眼雄性=2∶1∶1。答案D7.(2017·山东齐鲁名校联考)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如果母亲患红绿色盲,儿子一定患红绿色盲,但女儿不一定患红绿色盲B.系谱图中肯定可以判断某种遗
传病遗传方式的图解是C.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男性色盲患者,其原因是母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异常D.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子一代公鸡与母鸡之比为1∶2解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
传递伴随性染色体,因此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如果母亲患红绿色盲,其基因型为XbXb,其儿子的基因型为XbY,一定是红绿色盲,其女儿的基因型含有Xb基因,不一定患红绿色盲,A正确;根据选项B中的
遗传图谱能判断出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该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男性色盲患者,可确定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父亲的基因型为XBY,儿子的基因型为XbXbY,儿子的Xb基因只能
来自母亲,因此可推断出母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异常,C正确;母鸡性反转成公鸡,其性染色体组成仍为ZW,与母鸡(ZW)交配,其后代为1ZZ(公鸡)∶2ZW(母鸡)∶1WW(死亡),因此子一代公鸡与母鸡之比为1∶2,D正确。答案B8.(2017·
海南七校联考)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A.F1中雌雄不全是红眼正常翅B
.F1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的父方C.F2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D.F2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解析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aaXBXB)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AAXbY)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雌雄全是红眼正常翅;F1雄
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的母方;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则F2雄果蝇中纯合子AAXBY占1/4×1/2=1/8,同理可求出纯合子AAXbY占1/8、纯合子aaXBY占1/8、纯合子aaXbY占1/8,则四种纯合子共占1/2,故F2雄果蝇中纯
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F2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数目之比为3∶1。答案C9.一种鱼的雄性个体不但生长快,而且肉质好,具有比雌鱼高得多的经济价值。科学家发现这种鱼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d,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若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可以选择的杂交
组合为()A.XDXD×XDYB.XDXD×XdYC.XDXd×XdYD.XdXd×XDY解析由于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雌鱼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XDXD的个体,而淘汰A、B两个选项;XdY的两种类型的精子都具有受精能力,不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10.2016年,我国启动“全面二孩”政策,准备要第二个孩子的高龄妈妈要做好遗传病的预防工作。如粘多糖贮积症就是一种常见遗传病,患者因缺少粘多糖水解酶,骨骼畸形、智力低下,出生即被判“死刑”。如图为该病某患者的家族遗传系谱图(4号不含致病基因)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2号一定为杂合子B.若7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育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C.第Ⅲ代中只有8号个体妻子生育前需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D.人群中无女性
患者,可能是男患者少年期死亡,不提供含致病基因的配子解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选项A,该病表现为“无中生有”,即为隐性遗传病,图中显示患者为男性,且4号不含致病基因,该病最可能为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选项B,7号有1/2的概率携带致病基因,若7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育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2×1/4=1/8。选项C,第Ⅲ代中7号和9号个体生育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选项D,调查中发现人群中无女性患者,可能是男患者少年时期就死亡,不能提供含致病基因的配子。答案C11.(
2016·贵阳模拟))下图是某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和甲病有关的基因是A和a,和乙病有关的基因是B和b,1号个体无甲病的等位基因,则:(1)甲病是________遗传病,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乙
病是________遗传病,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3)6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7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基因型和概率都分别和6、7号个体相同的两个体婚配,则生一个
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由Ⅰ1和Ⅰ2生出Ⅱ7(无甲病)可知,甲病是显性遗传病,Ⅰ1无甲病的等位基因,故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Ⅰ1和Ⅰ2生出Ⅱ6(无乙病)可知,乙病为显性遗传病,因甲、乙病是独立遗传的
,故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可知乙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Ⅱ6的基因型是bbXAXA、bbXAXa的概率都是1/2,Ⅱ7的基因型是BBXaY的概率是1/3,是BbXaY的概率是2/3,基因型和概率都分别和Ⅱ6、Ⅱ7相同的两个体婚配生一个不患甲病
孩子的概率=(1/2)×(1/2)=1/4,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3/4,生一个不患乙病孩子的概率=(2/3)×(1/2)=1/3,生一个患乙病孩子的概率是2/3。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3/4)×(1/3)+(1/4)×
(2/3)=5/12;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男孩的概率=1/2×(3/4×1/3+1/4×2/3)=5/24。答案(1)伴X染色体显性由Ⅰ1和Ⅰ2生Ⅱ7(无甲病)可知,甲病为显性遗传病,Ⅰ1无甲病的等位基因,则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常染色体显性由Ⅰ1和Ⅰ
2生Ⅱ6(无乙病)可知,乙病为显性遗传病,因甲病与乙病是独立遗传,故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bbXAXA或bbXAXaBBXaY或BbXaY(4)5/125/24B组·能力提升题12.(2017·河北保定调研)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人群中此病的患病概率约为1/10000。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A.此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若Ⅰ1和Ⅰ2均携带致病基因,则Ⅱ2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C.若Ⅰ1和Ⅰ2的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4,则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若Ⅱ2携带致病基因,则Ⅱ3与该地区无亲缘
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子女患病概率为1/303解析由系谱图知,双亲正常,有一个患病的儿子,则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A、a,若Ⅰ1和Ⅰ2均是携带者,则两者的基因型为Aa和Aa,Ⅱ2是携带者的概率为2/3;若Ⅰ1和Ⅰ2的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4,则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二者基
因型均为Aa,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二者基因型分别为XAY和XAXa;若Ⅱ2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人群中正常男子为携带者的概率=(2×99/100×1/100)/(99/100×99/100+2
×99/100×1/100)=2/101,则Ⅱ3与无亲缘关系正常男子结婚,子女患病的概率为2/101×2/3×1/4=1/303。答案D13.如图甲表示家系中某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图乙是对发病基因的测定,已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则Ⅱ4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图乙中的
()解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及遗传系谱推断,属于考纲分析推理层次,难度较大。根据Ⅱ3和Ⅱ4患病,而Ⅲ3正常,可知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则Ⅲ3基因型为XaXa,Ⅱ3的基因型为XAXa,Ⅱ4的基因型为XaYA,因此Ⅱ4的基因组成符合选项A,含有两条大小不等的同源
染色体,长的为X染色体,短的为Y染色体。答案A14.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①果蝇体色性
状中,________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________;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________。②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
_。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
∶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①R、r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中灰身雄蝇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②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Ⅰ、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
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________。解析(1)由题干可知,F1全为灰身,则在果蝇体色性状中,灰身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性状分
离;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2/3。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灰身果蝇占99%,黑身果蝇占1%,则b基因频率为0.1,B基因频率为0.9,则杂合子Bb基因型频率为:2×0.1×0.9×100%=18%。
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黑色成为保护色,由于长期自然选择作用,灰身果蝇比例会下降。(2)①根据F2中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有差别,推知R/r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雄果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深黑身比例为1/8,1/8=1/4
×1/2,1/4为bb所占比例,1/2为XrY所占比例,推知,bbXrY为深黑色。推出F1基因型为BbXRXr、BbXRY,则亲本基因型为bbXRXR、BBXrY。据F1基因型,可推出(BB、Bb)(XRY、XrY)组合出4种基因型,表现为灰身。②该黑身雌蝇细胞有8条染色体,其中Ⅰ、Ⅱ号染色体
发生变异后丙基因型如图:,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配子才可育,所以该雌果蝇产生的可育配子为bXR、bXR,如图、,与雄果蝇丁产生的配子、结合产生的F1中雌果蝇染色体组成为、,则其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细胞中有3条或4条染色体,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
数变为6条或8条。重复实验二过程如下:F1中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BXR∶BXr∶bXR(含)∶bXr=1∶3∶3∶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BY∶bXR(含)∶BXR∶bY=3∶3∶1∶1,则深黑身雄果蝇在F2中的比例为1/8bXr
×1/8bY=1/64bbXrY,在F2的雄果蝇中的比例为1/64÷1/2=1/32。答案(1)①灰身性状分离2/3②18%下降自然选择(2)①XBBXrY4②6或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