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九) ATP与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4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310.500 KB
  • 2022-11-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九) ATP与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九) ATP与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九) ATP与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九) ATP与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 Word版含解析.doc,共(7)页,310.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936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检测(九)ATP与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一、选择题1.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C.ATP中高能磷

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解析:选D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供能;ATP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

成。2.(2017·海南高考)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分组甲组乙组处理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温种子煮沸后与染料混合保温结果种子中的胚呈红色种子中的胚未呈

红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使染料变成红色C.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D.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解析:选C由题目表格信息“甲组种子中的胚

呈红色”可推出甲组种子中的染料被还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为NADH,A、B正确。乙组细胞已被杀死,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C错误。胚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会影响NADH的产生进而影响染色效果,D正确。3.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

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解析:选B呼吸作用产生的AT

P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机体在睡眠时生命活动仍然进行,如细胞分裂、神经传导等,仍需要消耗ATP;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均能合成ATP;植物根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离子,所需的ATP由呼吸作用产生。4.(2016·上海高考)人

骨骼肌内的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适合无氧呼吸、进行剧烈运动。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时的产物有()①酒精②乳酸③CO2④H2O⑤ATP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白肌细胞的呼吸方式有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两种,因此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化

分解时的产物有CO2、H2O、ATP、乳酸。5.(2016·北京高考)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解析:选D

酿制葡萄酒时,酵母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在此处能发生ADP转化为ATP的过程;ADP需要有能量的输入才能转化为ATP;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时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6.(2018·齐鲁名校协作体联考)下列在生物

体内发生的反应,错误的是()A.蓝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CO2+H2O――→光能叶绿体(CH2O)+O2B.植物吸收无机盐时消耗ATP的反应式:ATP――→酶ADP+Pi+能量C.酵母菌进行发酵的反应式: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能量D.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C6H12O6――→酶2C3H6O3(乳酸)+能量解析:选A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蓝藻无叶绿体,A错误;植物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会发生ATP的水解,B正确;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并释放少量能量,C正确;乳酸菌是厌

氧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生成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D正确。7.(2018·山东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过程中,CO2的生成与H2O的利用不在同一阶段B.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后才能分解为CO2和H2OC.无法通

过是否产生CO2来判断细胞呼吸方式D.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完全氧化分解产生CO2与吸收O2的比值后者高解析:选D有氧呼吸过程中,CO2生成与H2O的利用均发生于第二阶段;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人体细胞只有在有氧呼吸时才产生CO2,A、B、

C错误。8.如图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某些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细胞中过程③⑤都能合成ATPB.过程①④⑤都需要氧气的参与才能正常进行C.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①②③的酶都位于细胞质基质中D.

叶肉细胞中过程⑤产生的ATP可用于过程⑥中C3的还原解析:选C酵母菌细胞中过程③不产生ATP;过程①不需氧气参与;过程⑥中C3还原所需ATP来自光反应,而不来自细胞呼吸。9.如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在T1之前

,酵母菌呼吸作用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在T1~T2时段,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是单位时间内葡萄糖迅速减少的原因之一C.在T2~T3时段,乙醇含量过高是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D.在T1之前,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既有[H]的产生

也有[H]的消耗解析:选D在T1之前,无乙醇产生但葡萄糖减少,可推出此阶段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T1~T2时段,乙醇浓度迅速增加,酵母菌数量增多,由此可推出此时段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以酵母菌进行无

氧呼吸是葡萄糖在单位时间内迅速减少的原因之一。在T2~T3时段,乙醇含量达到最大,酵母菌数量却迅速减少,可推出乙醇对酵母菌细胞造成了伤害。在T1之前,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H]只在线粒体内膜上被利用,细胞质基

质中有[H]的产生但无[H]的消耗。10.(2018·石家庄质检)某兴趣小组对不同氧浓度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及产物展开了研究,如图为测得的实验数据。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氧浓度

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不同C.氧浓度为c时,有2/5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D.a、b、c、d四个氧浓度下,酵母菌都能产生[H]和ATP解析:选C氧浓度为a时,由于产生的CO2和酒精的量相等,因此酵母菌只进行

无氧呼吸,A正确。氧浓度为b时,产生CO2的量大于产生酒精的量,故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呼吸方式;氧浓度为d时,产生酒精的量为0,说明只存在有氧呼吸,B正确。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产生6mol酒精,则消耗3mol葡萄糖,同时产生

6molCO2,可推出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15-6=9(mol),消耗1.5mol葡萄糖,故有1/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C错误。a、b、c、d四个氧浓度下,酵母菌均进行呼吸作用,故都能产生[H]和ATP,D

正确。11.将刚采摘的新鲜蓝莓均分为两份,放在1℃的冷库内贮藏,其中一份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另一份则不做处理。从采摘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

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C.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D.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解析:选C当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时,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由图可知,第2

0天对照组CO2/O2大于1,表明蓝莓进行了无氧呼吸,有乙醇产生,而CO2处理组CO2/O2为1,表明蓝莓没有进行无氧呼吸,没有乙醇产生;第40天时,对照组蓝莓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比值约等于2,此时无氧呼吸消耗的

葡萄糖大约为有氧呼吸的3倍;分析可知,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12.(2018·皖北联盟联考)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

是否产生热量B.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D.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解析:选B甲装置中含有温度计,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A正确;乙装置中NaOH溶液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则有色液滴向左移动可代表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是否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可检测CO2,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C正确;微生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

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正确。二、非选择题13.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加入的物质试管编号细胞质基质线粒体酵母菌ABCDEF葡萄糖-+-+++丙酮酸+-

+---氧气+-+-+-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1)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____________,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____________,根据试管___

_________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填试管编号)。(2)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________的酶

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解析:(1)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即E试管)能产生CO2和H2O;线粒体能利用丙酮酸,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故C试管也能产生

CO2和H2O。据表分析可知,能够产生酒精的试管有B和F。若要研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必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对照实验,因此通过B、D、F试管的实验结果可以作出判断。(2)[H]与O2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故DNP使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的酶无法合成ATP。DNP不影响葡萄糖的氧

化分解。答案:(1)C、EB、FB、D、F(2)线粒体内膜能14.某研究小组将玉米淀粉制成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容器内酵母菌及相应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培养过程中,淀粉水解成_

_______后才能被酵母菌吸收利用,催化淀粉水解的酶来自________。(2)在OA时间段,酵母菌细胞内[H]产生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水具有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B时间段,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H]与___________

_____反应并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培养过程中,在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单糖能被细胞吸收利用。OA时间段,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H]

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场所依次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水为细胞代谢的场所并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参与丙酮酸的分解。AB时间段,[H]可与丙酮酸结合生成酒精和CO2,也可在线粒体中与O2反应生成水。答案:(1)葡萄糖酵母菌(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水是代谢反应的反应物并为代

谢反应提供场所(3)丙酮酸,O2乙醇(酒精)和CO2,水15.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中,ATP是一种关键的物质,其分子结构简式如图。(1)从ATP的分子结构简式可知,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骨骼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仅够剧烈运动时3s内的能量供给。在校运动会上,某同学参加100m短跑过程中,某肌细胞中ATP相对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①由A到B的变化过程中,说明ATP被

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由整个曲线来看,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不会降为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同学进行一项实验

,目的是观察ATP可使离体的、刚刚丧失收缩功能的新鲜骨骼肌产生收缩这一现象,说明ATP是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①必须待离体肌肉自身的__________消耗之后,才能进行实验。②在程序上,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

先滴加________(“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观察______________与否以后,再滴加________(填“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③如果将上述顺序颠倒一下,实验结果是否可靠?解释原因: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解析:(1)ATP分子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腺嘌呤)组成的化合物,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2)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在剧烈运动时会用于肌

肉收缩等生命活动,ATP在细胞内含量少,但可与ADP之间快速转化。(3)由于实验的目的是证明ATP是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所以实验时应以是否提供ATP为自变量,但实验前必须要耗尽肌肉自身原有的ATP,同时要注意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答案:(1)腺嘌呤核糖核苷酸(2)①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②ATP的生成和分解是同时进行的(3)①ATP②葡萄糖溶液肌肉收缩ATP溶液③结果不可靠。如果外源ATP尚未耗尽,会出现滴加葡萄糖溶液肌肉也会收缩的现象,造成葡萄糖也能被肌肉直

接利用的假象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