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生物复习 课后作业本26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doc,共(7)页,116.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922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高考生物复习课后作业本26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如图为人体内体液物质循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B.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②C.神经递质只能存在于②中D.②是所有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2.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
人组织水肿的是()①毛细血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3.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摄入过多过
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4.如图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B.如果淋巴回流受阻,则会导致乙的积累C.甲和乙中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D.人体内四种体液的pH和温度相近5.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
)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A.①②③①B.②①③②C.③①②③D.②③①①6.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B.该“媒介”的
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C.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D.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O-3和HPO2-4等离子有关7.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曲线的分析正确
的是()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ab段上升是因为只进行无氧呼吸C.bc段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CO2-3反应8.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
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的成分可包含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C.蛋白质、Na+和Cl-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D.小腿抽搐可能是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而引起的9.下图表示某人从初
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ab段上升是由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
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10.血浆是沟通人体各部分体液的重要媒介,更是各部分体液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细胞都能与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血浆所含的一些物质能参与内环境稳态
的调节C.血浆中出现代谢废物就表明内环境稳态遭到了破坏D.在卵母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血浆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11.(多选)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有葡萄糖、氨基酸、神经递质
、抗体等物质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C.ATP的合成与水解不可能发生于内环境中D.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不同12.(多选)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餐后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旺盛,血糖浓度下降B.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组织液增多D.运动时大量出汗可能会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二、填空题1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1)A~D中[]____
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A、C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①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
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4)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并没有使pH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5)肝细胞与A、C处氧气浓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6)维持血浆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__________
__,高钠饮食会提高血浆的渗透压,进而使更多的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进入组织液和血浆,导致体重增加和血压上升。14.图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图中A、B、C
、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血浆______、组织液________、细胞内液________。(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________。(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由肠腔进入B中的方式是________。经过B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
,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正常人体的B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
由于在其中存在着多对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
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1)实验材料:略。(2)方法步骤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mL浓度为0.5%、0.7%、0.9%、1.1%、1.3%的__________,
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min。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_____________。(3)请完善
下列预期结果及分析相应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讨论①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他的探究结果会________。②为了使实验
结果更精确,可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是否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答案为:B;解析:由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神经递质释放后存在于组织液中,不释放的神经
递质在细胞内;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但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淋巴细胞主要生活在淋巴中。2.答案为:D;毛细血管壁破损、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均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淋巴管阻塞、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
透性增加可引起组织液增多,以上情况均可引起组织水肿。3.答案为:B;解析: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失水,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减少。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使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因吸水而体积增大。发生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组织肿胀
时,该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会使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的血浆蛋白渗出,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形成局部肿胀,因此不是由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引起的。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神经细胞内K+外流导致的,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
Cl浓度,会增加神经纤维外K+的浓度,导致K+外流减少,因此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4.答案为:C;解析:根据四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判断出,甲为细胞内液,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细胞内液和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组
织液中含蛋白质较少。5.答案为:B;解析: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接着进入血浆和淋巴,在随体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之前,药物要再次进入组织液中,B正确。6.答案为:D;解析:题述“媒介”指人体内环境。麦芽糖是二糖,二糖必须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单糖才能被机体吸收,A错误;内
环境的稳态是指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B错误;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C错误;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HCO-3和HPO2-4等离子有关,D正确。7.答案为:C;解析:a
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而不是只进行无氧呼吸;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血浆中NaHCO3与ab段产生的乳酸反应,从而导致血液中乳酸浓度
降低。8.答案为:A;解析: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内环境的成分可包含O2、CO2、血浆蛋白、激素、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Na+和C1-;小腿抽搐可能是由于血浆中钙离子浓度偏低导致的。9.答案为:B;解析:图中ab段上
升是由机体无氧呼吸增强造成的;人体无论是O2充足还是在高原缺O2的条件下,细胞呼吸都是以有氧呼吸为主的;进入血液的乳酸能与缓冲物质NaHCO3反应。10.答案为:B;解析:人体内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能够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血浆
所含的一些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等能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正常机体代谢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排泄系统,进而排出体外;卵母细胞的培养液属于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11.答案为:ACD;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增强,细胞内液的量减少。12.答案为:B
CD;解析:餐后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旺盛,胰岛素增多,以降低血糖浓度;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组织液中,组织液属于内环境;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其渗透压低于组织液,会导致水分流向组织液,组织液增多;运动时大量出汗会排出水和无
机盐,可能会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13.答案为:(1)[A]组织液;(2)A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蛋白);(3)循环和呼吸;(4)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CO2增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将多余的CO2排出体外;(5)C>A>肝细胞;(6)钠离子和氯离子渗透或
自由扩散;解析:据图分析可知,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①为从外界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②为排出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1)组织液(A)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少数细胞生活在血浆和淋巴中。(2)A、C即组织液和血浆的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
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蛋白),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3)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经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4)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与碳酸氢钠反应被中和,所以pH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是体液调节的结果。(5)由于氧气从血浆扩散到组织液再到细胞内液,是顺浓度梯度进
行的,所以氧气浓度大小为C>A>肝细胞。(6)维持血浆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水以渗透或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14.答案为:(1)BDC(2)A(3)主动运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质基质、线粒体(4)H2CO3与NaHCO315.答案为:(2)①NaCl溶液④红细胞形
态有何变化(3)②体积变大③维持正常形态相应的结论:0.9%的NaCl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4)①偏高②分组时缩小浓度梯度③会影响;生理盐水的过多注入会打破无机盐离子的稳态,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解析:人的细胞
内液中无机盐离子的浓度与0.9%的生理盐水浓度相当,为等渗溶液。低于该浓度,组织细胞会因吸水而涨破,反之则会失水皱缩。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常大:①氯化物水平明显高于血浆;②缺少正常血浆中的几种物质(如钾、钙、镁)和葡萄糖;③缺少血浆中维持正常pH所需的缓冲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