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 课时练习19 (含答案解析).doc,共(14)页,144.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909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生物课时练(十九)解析一、选择题1、如下图表示豌豆杂交实验时F1自交产生F2的结果统计。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亲本的性状表现和遗传因子组成能确定B.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这个结果能够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D.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双杂合子A设控制豌豆的颜色与形状的
等位基因分别为A、a与B、b,根据F2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15:108:101:32≈9:3:3:1,分离比的系数之和为16,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的基因型为双杂合子AaBb,表现型为黄色圆粒
。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有两种情况,可能是黄色圆粒豌豆(AABB)与绿色皱粒豌豆(aabb)杂交;也可能是黄色皱粒豌豆(AAbb)与绿色圆粒豌豆(aaBB)杂交。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有两种情况,可能是黄色圆粒豌豆(AABB)与绿色皱粒豌豆(aabb)杂交;也可能是黄色皱
粒豌豆(AAbb)与绿色圆粒豌豆(aaBB)杂交,A错误;根据F2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15:108:101:32≈9:3:3:1,分离比的系数之和为16,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F1代的表现型为黄色圆粒,F2代出现了绿色与
皱粒,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C正确;F1的表现型为黄色圆粒,基因型为AaBb,即其遗传因子组成是双杂合子,D正确。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
问题的能力。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等位基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所以很多自由组合的题目都可以拆分成分离定律来解题。2、一种鸟的羽毛的黄色和绿色由等位
基因A/a控制,条纹有无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一对等位基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如图为一次杂交的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控制绿色羽毛的基因纯合致死B.羽毛的绿色为显
性,非条纹为显性C.F1的基因型与亲本基因型都不相同D.F2的绿色非条纹随机交配得到绿色非条纹的概率为2/3D由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况。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F2中,绿色∶黄色=2∶1,说明羽毛的绿色为显性,控制绿色羽毛的基因纯合(
AA)致死,非条纹∶条纹=3∶1,说明非条纹为显性,A、B正确;综上分析,F1绿色非条纹、黄色非条纹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而亲本绿色条纹、黄色非条纹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可见,F1
的基因型与亲本基因型都不相同,C正确;F2的绿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因AA个体致死,所以子代中绿色个体的概率为2/3,F2的非条纹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3BB、2/3Bb,产生的配子为2/3B、1/3
b,随机交配得到的非条纹的概率为1-1/3b×1/3b=8/9,因此F2的绿色非条纹随机交配得到绿色非条纹的概率为2/3×8/9=16/27,D错误。以图示呈现的“亲子代的表现型及F2的性状分离比”为切入点,分别统计F2中的每一对
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明辨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所遵循的遗传定律以及显性纯合致死类型,进而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推知亲子代的基因型并分析判断各选项。3、下图表示两个纯种牵牛花杂交过程,结果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
表现型B.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约为3∶1C.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可以稳定遗传D.F2中与亲本P表现型相同的个体约占3/8ABD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普通叶黑色种子,则F1为双杂合体,基因型为Aa
Bb,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体的F1自交得F2,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A正确;F2中两对性状分开分析,每一对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
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黑色种子与白色种子之比为3:1,B正确;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b,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C错误;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
占3/16+3/16=3/8,D正确。故选:ABD。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学生正确判断显隐性性状,应用逐对分析法解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4、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色和白色两种,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
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B.F1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C.F2白花和紫花的基因型分别有5种和4种D.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16C根据提供信息分析,显性基
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其余开白花,因此紫花的基因型为C_P_,白花的基因型为C_pp、ccP_、ccpp。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是9:3:3:1的变形,说明F1基因型为CcPp,则亲本白花的基因型为CCpp、ccPP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ccPP,A错误;F1基因型为CcPp,其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CcPp:Ccpp:ccPp:ccpp=1:1:1:1,则后代紫花:白花=1:3,B错误;F1基因型为CcPp,则F2紫花基因型(C_P_)
有2×2=4种,白花基因型有3×3-4=5种,C正确;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D错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能够根据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判断子一代和亲本的基因型,进而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思维解决相关计算问题。5、甜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
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种显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F2代中紫花:白花=9:7,则紫花甜豌豆一定能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4:2:2:1B.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5
,则亲本基因型只能是AaBb和aaBbC.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一定是3∶1D.白花甜豌豆与白花甜豌豆相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A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甜豌豆的紫花和白花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
同控制,说明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又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所以紫花甜豌豆的基因型为A_B_,白花甜豌豆的基因型为A_bb、aaB_和aabb。详解:“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紫花):A_bb(白花):aaB_(白花):aab
b(白花)=9:3:3:1,即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甜豌豆之比为9:7。若F2代中紫花:白花=9:7,则F2中紫花甜豌豆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
:2:2:4,它们一定能产生4种配子,即AB、ab、Ab、aB,其中1/9AABB产生AB占1/9,2/9AABb产生AB和Ab各占/1/9,2/9AaBB产生AB和aB各占/1/9,4/9AaBb产生AB、A
b、aB、ab各占1/9,统计4种配子AB、Ab、aB、ab及其比例为4:2:2:1,A正确;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5,则亲本基因型可能是AaBb和aaBb,也可能是AaBb和Aabb,B错误;若紫花甜豌豆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甜豌豆之比为9
:7,C错误;AAbb的白花豌豆与aaBB的白花豌豆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AaBb,D错误。点睛:本题难点在于A选项中计算F2只紫花甜豌豆的配子种类与比例。6、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
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D.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D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涉及了三对等位基因,并且能够自由组合,因此应运用基因
的自由组合定律解题。在解题时,应掌握一般计算规律,首先对每对基因逐对分析,然后利用乘法法则。详解: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并且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后代表现型种类=2×2×1=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
=1/2×1/2×1/2=1/8,A错误;后代表现型应为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1/4×1/2×0=0,B错误;后代表现型应为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1/2×1/2×0=0,C错误;后代表现型应为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1/4×1/2×1/2=1/16,
D正确。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熟练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7、豌豆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种子的圆粒对皱粒为显性,两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独立遗传。以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豌豆为亲本,杂交得到F1,其自交得到的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若让
F1自由交配,则后代中绿色皱粒的豌豆所占的比例是A.1/16B.1/8C.9/64D.3/64C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灵活运用。根据F2的四种类型的比例,可将两对相对性状分开单独研究每一对性状的遗传情况,推断出亲本的基因型,再推出F1的基因型,进而分析F1自由交配,后代
中绿色皱粒的豌豆所占的比例。【详解】据题意可知,亲本为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_R_和yyrr,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所以黄色:绿色=(9+3):(1
5+5)=3:5,圆粒:皱粒=(9+15):(3+5)=3:1。可知杂交组合有两种杂交方式Yy×Yy或Yy×yy.若为Yy×Yy,则F1为1/4YY,1/2Yy,1/4yy,自交子代Y_为1/4+1/2×3/4=5/8,即黄:绿=5:3(不符合,舍弃);若为Yy×yy
则F1为1/2Yy,1/2yy,自交子代Y_为1/2×3/4=3/8,即黄:绿=3:5,(符合)。又由于F2圆粒:皱粒=3:1,所以F1为Rr,则双亲为RR×rr。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F1的基因型为1/2YyRr,1/2yyRr,其自由交配
的后代中,绿色皱粒的豌豆所占的比例为3/4×3/4(绿色)×1/2×1/2(皱粒)=9/64,故选C。【点睛】关键要将F2中两对相对性状的比例分开,单独研究每一对性状的比例,即F2中黄色:绿色=(9+3):(15+5)
=3:5,圆粒:皱粒=(9+15):(3+5)=3:1,逆推出亲本的基因型只能为YyRR×yyrr。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孟德尔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是()A.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B.豌豆是
严格闭花授粉的植物C.豌豆是多年生植物D.将统计学的方法引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C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原因: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后分析多对
相对性状。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如高茎与矮茎,A正确;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在豌豆花未成熟之前、豌豆花为开放时就已经完成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B正确;豌豆是一年生植物,C错误;孟德尔杂交实验
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D正确。正确分析孟德尔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判断本题的关键。9、下列哪项不属于豌豆作为经典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A.闭花、自花传粉植物B.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C.豌豆花较大,易于去雄和人工授粉D.是单性花,不需要对母本
进行去雄操作D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能避开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②豌豆花大且花冠的性状便于人工去雄和人
工授粉;③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以明显区分的相对性状;④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而且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这是豌豆作为经典遗传实验材
料的原因之一,A正确;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这是豌豆作为经典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B正确;豌豆花较大,易于去雄和人工授粉,这是豌豆作为经典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C正确;豌豆是两性花,D错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识记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
的原因,能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10、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
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B.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B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
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使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详解
: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A正确;孟德尔选择测交实验验证假设,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或者产生的配子种类与比例,都是通过观察测交
后代个体的表现型推测的,所以不能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进行“演绎”过程,C正确;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D正确。点睛:熟悉孟德尔的整
个假设-演绎方法对应的实验过程是关键。11、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过程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M、N、P分别代表16、9、3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D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过程表示减
数分裂,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②过程表示受精作用,在此过程中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正确;M为雌雄配子的16种结合方式,N表示子代的9种基因型,P为子代的3种表现型,C正确;由该植株自交后代出现12:3:1的性状分离比可推知:该植株测交后
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是2:1:1,D错误。12、黄桃果实的重量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所含显性基因个数越多果实越重。由此判断黄桃果实重量的表现型种类为A.3种B.5种C.7种D.9种B依题意可知
:黄桃果实的重量与其含有的显性基因的数量有关,即含有相同数量的显性基因的黄桃表现型相同,且含有显性基因的数量越多黄桃果实越重。由于黄桃果实的重量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不同的黄桃含有的显性基因的数量为0、1、2、3、4,因此果实重量的表现型有5种,B正确,A、C、D均错误
。13、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纯合类型
的比例为A.1/8B.1/16C.3/8D.3/16B依题意可知: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ddrr)与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DDRR)杂交,F1的基因型为DdRr。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纯合类型的比例为1/4dd×1/4RR=1/16,B
正确,A、C、D均错误。14、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如果F2有512株,从理论上推出其中的纯种应有A.256B.128C.64D.384B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
F1的基因型为YyRr。F1自交所得F2中,纯合子(纯种)的概率为1/2(YY+yy)×1/2(RR+rr)=1/4。可见,如果F2有512株,从理论上推出其中的纯种应有512×1/4=128,B正确,A、C、D
均错误。二、非选择题15、若某哺乳动物毛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
。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1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1)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2)F2
中黑色小鼠的基因型A_B_dd,F2黄色小鼠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26。(3)让F2中的褐色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褐色=1:8。(4)上述动物毛色的遗传表明,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为多对(或多个)基因控制一种性状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褐色基因型为A_bbdd,黑色基因
型为A_B_dd,其余基因型都是黄色。由于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共有64个组合,是三对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说明F1黄色基因型为AaBbDd,则两个黄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或A
AbbDD×aaBBdd。(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两个黄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黄色基因型为AaBbDd,则F2中黑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_B_dd(AABBdd、AABbdd、AaBBdd、Aa
Bbdd);F2中纯合子基因型共有2×2×2=8种,其中褐色纯合子1种,黑色纯合子1种,则黄色纯合子有6种,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可知黄色一共有52份,因此F2黄色小鼠中杂合子所占比例=1-6/52=23/26。(3)F2中的褐色小鼠基因型为1/3A
Abbdd、2/3Aabbdd,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黄色小鼠占2/3×2/3×1/4=1/9,因此后代的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褐色=1:8。(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小鼠的毛色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说明基因
与性状的数量关系为多对(或多个)基因控制一种性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中基因与色素的关系判断三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进而根据杂交实验的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推测子一代的基因型和亲本的基因型。16、玉米(
2N=20)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雄花序,侧生雌花序,已知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试根据下图分析回答:(1)玉米的等位基因R、r的遗传遵循
基因的分离定律,欲将甲乙杂交,其具体做法是对雌雄花分别套袋处理,待花蕊成熟后,将甲(或乙)花粉撒在乙(或甲)的雌蕊上,再套上纸袋。(2)将图1中F1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2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ddRr。丙的测交后代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3)已
知玉米高秆植株易倒伏。为获得符合生产要求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按照图1中的程序得到F2代后,选出表现型为矮秆抗病植株,通过连续自交并不断选择以提高品种的纯合率,获得所需的新品种。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已知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
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是DdRr,F1自交
得到F2,F2是D_R_(高杆抗病):ddR_(矮杆抗病):D_rr(高杆不抗病):ddrr(矮杆不抗病)=9:3:3:1.(1)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欲将甲、乙杂交,应对雌、雄花分别套袋处理,待花蕊成熟后,将甲(或乙)的花粉撒在乙(或甲)的雌蕊上,再套上纸袋。(2)由
图1可知,F1基因型为DdRr,子代高秆∶矮秆=1∶1,抗病∶易感病=3∶1,由此推知,亲本基因型组合为DdRr×ddRr,则丙的基因型为ddRr,其测交为ddRr×ddrr→1ddRr∶1ddrr,后代
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3)为获得符合生产要求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即矮秆抗病纯合体,对F1的后代植株进行病原体感染处理,然后选出表现型为矮秆抗病的植株,通过连续自交并不断选择后可获得所需的新品种
。遗传推断和计算题型解题一般步骤是:第一,判断显隐性;第二,确定基因在何种染色体上;第三,利用题目中所给的比例反推亲本基因型;第四,相关计算。17、某雌雄异株的植物(2N=16),红花与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关基
因用A与a表示),宽叶与窄叶这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相关基因用B与b表示)。研究表明:含XB或Xb的雌雄配子中有—种配子无受精能力。现将表现型均为红花宽叶的一对亲本杂交得F1(亲本是通过人工诱变得到的宽叶植株),F1
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F1红花宽叶白花宽叶红花窄叶白花窄叶雌株3/41/400雄株003/41/4(1)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XBXb×AaXBY。(2)F1的雄株中只有窄叶的原因是XB的卵细胞致死(或“XB的卵细胞无受精能力”“XB的配子致死”)。(3)己知缺刻叶是由于核
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且缺刻叶和正常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缺刻突变雌雄株和纯合正常叶雌雄株若干,试通过一次杂交,确定控制该叶形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请你写出两亲本的表现型:缺刻叶雌株和正常叶雄株;实验预测:①若子代雌株全为正常叶,雄株全为缺刻叶,则控制叶形的基因在
X染色体上;②若子代雌、雄株全为正常叶,则控制叶形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分析,亲本都是红花宽叶,后代出现了白花、窄叶,说明红花、宽叶为显性性状;子代中,雌、雄株中,红花:白花都是3:1,说明红花与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在常
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子代雌株均为宽叶,雄株均为窄叶,说明宽叶与窄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即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为XBY×XBXb(XB卵细胞无受精能力)。因此,亲本雌株的基因型为AaX
BXb,亲本雄株的基因型为AaXBY。(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2)已知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由于XB的卵细胞无受精能力或致死,所以后代雄性只有XbY(窄叶)一种。(3)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缺刻叶
是由于核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为了确定其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且要求只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则可以选择隐性性状的雌性(缺刻叶)与显性性状的雄性(正常叶)杂交。①若控制叶形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后代雌性全部为正常叶,雄性全部为缺刻叶;②若控制叶形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后代雌雄性都是正常叶。解答本题的关
键是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伴性遗传,采用逐对分析法根据表格中信息推断出这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及亲本的基因型,并确定无受精能力的雌配子的类型。18、某植物种群中的植株有白花、橙花和红花3种花色,受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控制,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白色素转化为橙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橙
色素转化为红色素,D基因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隐性等位基因a、b、d没有上述功能。白花植株甲自交,子代出现白花、橙花和红花3种植株。请分析作答:(1)种群中,红花植株的花色基因型有4种,橙花植株的花色基因型是AAbbdd、Aabbdd。(2
)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白花植株甲自交,子代中白花、橙花和红花3种植株的数量比理论上为52:3:9;某红花植株的自交子代也出现了上述3种花色,其相应的数量比为4:3:9。(3)纯种红花植株
和纯种白花植株测交,子一代(F1)中除1株(记作乙)开白花外,其余的全开红花。某同学通过简单的遗传实验证实乙是控制花色的一个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请写出相应的遗传实验思路、预测结果并确定是哪个基因发生
了突变。实验思路:让乙自交,统计其自交子代的花色性状。预测结果与结论:若自交子代全开白花,则乙开白花是A基因突变成了a基因(AaBbdd突变成aaBbdd)导致的。若自交子代出现白花、橙花和红花3种植株,
则乙开白花是d基因突变成了D基因(AaBbdd突变成AaBbDd)导致的。【分析】由题意“受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控制”可知,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在此基础上,以题意中基因与性状
的关系、白花植株甲自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为切入点,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并结合题意作答。【详解】(1)依题意可知,当A基因和B同时存在、且不含D基因时该植物才开红花,当有A基因存在、且不含B基因和D基因时该植物开橙花,其余情况则开白花,因此红花植株的花
色基因型有4种,即AABBdd、AaBBdd、AABbdd、AaBbdd;橙花植株的花色基因型是AAbbdd、Aabbdd。(2)白花植株甲自交,子代出现白花、橙花和红花3种植株,说明白花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Dd。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
况下,白花植株甲自交,其子代中红花(A_B_dd)所占比例为3/4A_×3/4B_×1/4dd=9/64,橙花(A_bbdd)所占比例为3/4A_×1/4bb×1/4dd=3/64,白花所占比例为1-9/64-3/64=52/64;可见
,子代中白花、橙花和红花3种植株的数量比理论上为52∶3∶9。某红花植株(A_B_dd)的自交子代也出现了上述3种花色,说明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自交子代中红花(A_B_dd)所占比例为3/4×3/4×1=9/16,橙花(A_bbdd)
所占比例为3/4×1/4×1=3/16;白花所占比例为1-9/16-3/16=4/16,因此代中白花、橙花和红花3种植株的数量比理论上为4∶3∶9。(3)纯种红花植株(AABBdd)和纯种白花植株(aabbdd)测交,理论上F1的基因型均为AaBbdd,全开红花,但却出现
了1株开白花的植株乙。欲通过简单的遗传实验证实乙是控制花色的一个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则其遗传实验思路为让乙自交,统计其自交子代的花色性状。若乙开白花是A基因突变成了a基因(AaBbdd突变成aaBbdd)所致,则乙的基因
型为aaBbdd,其自交子代全开白花(aaB_dd、aabbdd);若乙开白花是d基因突变成了D基因(AaBbdd突变成AaBbDd)所导致,则乙的基因型为AaBbDd,结合对(2)的分析可知,其自交子代会出现白花
、橙花和红花3种植株。【点睛】本题易错点在于不会判断花色与基因组成的关系。从题意中提取出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如下图所示的关键信息,进而明辨红花为A_B_dd,橙花为A_bbdd,白花为aa____或A___D_,据此可将各种颜色的基因型分析清楚,进而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的知识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