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 课时练习15 (含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3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164.000 KB
  • 2022-11-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 课时练习15 (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 课时练习15 (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 课时练习15 (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 课时练习15 (含答案解析)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 课时练习15 (含答案解析)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 课时练习15 (含答案解析).doc,共(12)页,164.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906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生物课时练(十五)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与有丝分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着丝点的分裂,DNA数目加倍B.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主要增殖方式,无丝分裂是原核细胞的主要增殖方式C.与动物细胞不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可形成赤道板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细胞膜流动性密

切相关D分析: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间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有适度生长;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中期:染色体受纺锤丝牵引,排在赤道板上,赤道板并非细胞结构,而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该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期

: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被纺锤丝拉向细胞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详解:在有丝分裂后期随着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A错误;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都是真核细胞的细胞增殖方式,B错误;与动物细胞不同,植

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可形成细胞板,C错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所以与细胞膜流动性密切相关,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细胞增殖的方式以及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记牢基础知识的

同时要提高分析对比能力。2、下列各项中,依次为实验试剂、作用和实验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A.醋酸洋红染色体着色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行为B.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出现砖红色沉淀C.甲基绿吡罗红DNA、RNA绿色和红色D.生长素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无籽果实D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可以将染

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A正确;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能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B正确;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

,C正确;在花蕾期去掉植物的雄蕊,让其不能授粉形成种子,再用生长素处理可以获得无子果实,D错误。3、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间期结束时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都加倍B.前期两组中心粒

和姐妹染色单体都发生分离C.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在一个平面上D.末期细胞板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个部分C有丝分裂间期结束时,DNA分子数量加倍,而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两组中心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而

姐妹染色单体在后期才发生分离,B错误;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C正确;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板,D错误。4、乳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来自外胚层。乳腺细胞能够合成乳蛋白,不能合成唾液淀粉酶,而唾液腺细胞正相反。

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①唾液腺细胞没有合成乳蛋白的基因②乳腺细胞没有合成唾液淀粉酶的基因③两种细胞都有合成乳蛋白、唾液淀粉酶的基因④两种细胞中相关基因选择性地表达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④B本题以乳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为例,考查细胞分化的原因:不同细胞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乳腺细胞和唾

液腺细胞都来自外胚层细胞,因此,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相同,均含合成乳蛋白和唾液淀粉酶的基因,但乳腺细胞基因表达的产物有乳蛋白,而无唾液淀粉酶,而唾液腺细胞正好相反,说明两种细胞遗传信息执行情况有差异,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因而,符合题意的只有③、④,综上所述,选B项。细

胞分化的原因是不同细胞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并未改变,但转录出的mRNA等产物有差别,因而翻译出的蛋白质也有所不同。5、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具有再生出各种组织或器官的潜在功能的“万能细胞”。如图是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三个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

细胞经诱导分裂、分化形成组织或器官是其细胞全能性的体现B.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细胞形态结构不同,原因是它们各自的遗传物质不同C.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但细胞的结构不发生改变D.组织细胞的凋亡也受到基因的调控D由图示可知

干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实现自我更新,干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过程产生各种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的凋亡和衰老均受基因的调控。全能性是指个体某个器官或组织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成完整个体的遗传潜力。干细胞经诱导分裂、分化形成

组织或器官,并未发育成完整生物个体,因此,不能体现其细胞的全能性,故A错误;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细胞核遗传物质并未改变,它们形态结构不同,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故B错误;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的调控,衰老的细胞会有如下特征:水分减少,代谢减慢

;酶活性降低,呼吸减慢;细胞体积变小,线粒体减少;核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故C错误;组织细胞的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过程,故D正确;综上所述,

选D项。关于全能性的定义,重在理解其内涵,注意细胞具有全能性和细胞能体现全能性的不同;细胞生长、衰老、凋亡、癌变均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基因调控过程。6、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保持着全能性B.随着细胞分化的进

行,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C.细胞分化贯穿于整个生命过程中D.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髙生理功能的效率B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

胞核具有控制本物种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套遗传物质,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A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结果使得不同的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进而具备不同的功能,B错误;细胞分化发生在多细胞生物的整个生命历程中,C正

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髙生理功能的效率,D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弄清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之间的关系

。7、在生物体的个体发育中,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其原因是A.细胞丧失了全能性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C.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患不完全相同D.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患的执行情况不同D在个体发

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分化导致的稳定性差异一般是不可逆转的,其实质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AB错误;不同细胞中的细胞质遗传

信息不完全相同,但是不是细胞分化的原因,C错误;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器官,其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条

件极其实质,明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8、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目前全球每年新增肺癌患者数已达120万。下列对癌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体细胞癌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癌细胞无限增殖B.

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分散和转移C.环境污染和烟草污染是诱发肺癌的重要因素D.烟焦油属于化学致癌因子B癌细胞的特征:能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粘着性降低,易扩散、转移。癌变的内因: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变成不受机体控制,连续

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外因:物理、化学、病毒三类致癌因子。癌细胞产生的外因是致癌因子的作用,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癌细胞特点有无限增殖、易发生扩散和转移、细胞形态和结构发生改变等。故A、C、D正确。细胞癌变时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

胞易发生转移,故B错误,综上所述,选B项。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9、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生癌变的细胞代谢旺盛,含水量减少B.癌细胞的产生一般是由基因突变导致C.正常细胞中也有与癌变有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

因D.有些病毒感染人体后能把其病毒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中A癌细胞的特征:能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物质发生变化。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

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发生癌变的细胞中含水量增多,新陈代谢旺盛,A错误;细胞癌变的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B正确;正常细胞中与癌变有关的基因是指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癌变

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C正确;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其中引发细胞癌变的病毒中,有些能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D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内因和外因)、癌细胞的特征,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

断各选项。10、细胞衰老的原因中,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是()①生物生命活动中产生了大量自由基造成的②细胞中的营养物质无法正常供应造成的③细胞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大量积累所致④染色体上的端粒不断被“截短”造成的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③④C关于衰老机制的研究,目前被大家普遍

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①生物体生命活动中产生了大量自由基造成的)和端粒学说(④染色体上的端粒不断被“截短”造成的),故选C。11、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必然规律B.细胞衰老过程中,各种酶的活性均降低C.线粒体的体积随细胞衰老而增大D.细胞衰老过程中,核

膜不断向内折叠B本题考查细胞衰老,要求考生掌握细胞衰老的特征,理解细胞衰老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细胞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必然规律,属于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A正确;细胞衰老过程中,很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但与细胞衰老有关的酶活性升高,B错误;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线粒体的体

积随细胞衰老而增大,C正确;细胞衰老过程中,核膜不断向内折叠,D正确。12、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都是由基因控制的B.细胞凋亡导致细胞死亡,因而对生物体有害C.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

活动D.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坏死是外界因素引起的,A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B错误;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对生物体是有利的,是正常的生命活动,C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

程,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因此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受环境影响较小,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明确细胞凋亡属于正常的生命历程,并能与细胞坏死进行区分,能利用所学

的知识正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3、下列细胞可能癌变的是()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B.核增大、染色体固缩C.膜通透性增大、运输能力降低D.酶活性降低A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所以容易扩散和转移,A正确;衰老细胞的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固缩,B错误;膜的通

透性改变,运输能力降低是衰老细胞的特征,不是癌细胞的特征,C错误;酶的活性降低是衰老细胞的特征,不是癌细胞的特征,D错误。14、“细胞凋亡转向”假说认为,在生物体内,增殖失控的细胞大部分会发生凋亡并被免疫系统清除,极少数增殖失控的细胞在致癌条件下发

展成为癌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在癌变与凋亡的过程中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B.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酶的活性均降低C.致癌因子可诱使细胞中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D.正常细胞的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A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突

变的结果,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二者过程中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A项正确;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部水解酶的活性升高,导致细胞解体,B项错误;正常细胞内存在原癌基因,调控细胞正常的周期,C项错误;正常细胞的凋亡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D项错误。15、癌变的细胞不

会出现以下哪种现象A.细胞中染色体周期性变化B.失去接触抑制的生长特征C.细胞膜上糖蛋白数量减少D.细胞内的色素沉积、酶活性下降D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细胞中染色体周期性变化,失去接触抑制的生长特征,A、B正确;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数量减少,C正确;细胞内

的色素沉积、酶活性下降,是细胞衰老的特征,D错误。二、非选择题16、如图所示,图1、图2分别表示某生物体内细胞(2n=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比值的变化曲线关系,以及一组细胞分裂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df阶段(填

字母)。(2)图2中细胞分裂图像的正确顺序是③→①→④→②(填序号和箭头),其中①中含有0个四分体。(3)图1中cd段对应图2中的细胞是①③④;由d变化为e,相当于图2中的④→②过程。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纵坐标的含义是

染色体与DNA的比值,其中bc段表示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c段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e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图2中细胞含有细胞壁,表示的是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其中①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中同源

染色体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④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1)图1中e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中肯定不含同源染色体。(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2中四幅图分别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

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④→②;四分体出现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由一对同源染色体组成,而①中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因此不含四分体。(3)图1中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2的①③④;图1中由

d变化为e的过程发生了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相当于图2中的④到②的过程。【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减数分裂过程的每一个时期的物质变化情况,根据图中的染色体数量、行为以及与DNA的比值等判断两个图

中不同的数字以及字母间的线段可以代表的分裂时期。17、通过实验研究某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其中图甲表示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图乙是有丝分裂显微照片,图丙是图乙中某一细胞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判断细胞核中染色单体的形成是在a阶段完成的,而染色单体的消失是在b阶段,图丙细胞处于图甲的b阶段。(填字母代号)(2)图甲中b阶段细胞核DNA数、染色体数与染色单体数比例可为2∶1∶2,这种比例将维持到细胞分裂的后期才可能开始变化。(3)图乙中的A、B、C三个细胞中处于b

时期的有A、B、C。(4)在a时期细胞内线粒体活动旺盛,原因是间期进行物质合成需要大量能量。在c时期比较活跃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5)图丙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目分别4、8、8图甲中a为有丝分裂间期,b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c

为有丝分裂末期。图乙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前期DNA复制、染色体合成要消耗大量能量,线粒体活动旺盛;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壁,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图丙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18

、请根据以下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资料一:以下为某同学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操作步骤:(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5c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二)漂洗:将根尖放入盛

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min。(三)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四)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再加一片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铅笔橡皮头轻敲载玻片„„(五)观察:

在显微镜下的多个视野中均只能观察到染色很浅的细胞图像,无正在分裂的洋葱细胞,如右图所示。(1)请根据资料一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取材部位不对,应该取2~3mm而不是5cm;漂洗时间过短,影响染色效果。资料二:全班20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汇总表(注:各小组计数5

0个细胞,实验条件与观察计数方法相同)细胞周期间期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实验小组1计数细胞个数43412实验小组2计数细胞个数44303„„„„„„„„„„全班计数细胞个数880671885计数细胞总数1000各时期细胞数

的88.06.71.83.5百分比(2)若已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2.0h,请根据资料二,在下方区域用饼状图表示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所占的时间(单位:h,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3)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

生影响有①②③⑤⑥(填序号)。①取材时间②根尖培养温度③解离时间长短④载玻片厚度⑤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⑥细胞周期各时间区分是否准确资料三:下图1中a~h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生物减数分裂的细胞图像。下图2的甲~丁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些

时期DNA与染色体的数量柱形图。(4)请将图1中a~h按细胞时期进行排序b→a→d→h→g→c→e→f(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细胞图像有a、h(填写字母a~h)。图1中的h对应图2中的乙时期(填“甲”“乙”“丙”或“丁”)。资料四: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

细胞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见下图)。(5)下列推断正确的有ABD。A.PCNA经核糖体合成,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B.曲线表明PCNA可能辅助DN

A复制C.PCNA可能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有关D.肺癌病人体内的PCNA含量可能较正常人高【分析】本题考查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实验以及减数分裂过程的相关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过程、结果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详解】(1)从资料一的实验步

骤可见两处错误导致实验失败:取材部位不对,应该取2~3mm而不是5cm;漂洗时间过短,影响染色效果。(2)若已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2.0h,请根据资料二表格数据,统计各时期的时间取平均值,制成饼状图如下。(3)除了载玻片厚度

外,其他因素都会影响到载玻片上各细胞所处时期的数量,对实验结果产生一些误差。(4)根据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特点,图1中a~h按细胞时期进行排序如下b→a→d→h→g→c→e→f。基因重组发生在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交叉互换)或h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1中的h对应图2中的乙时期。(5)PCNA是蛋白质,需要经核糖体合成,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A项正确;曲线表明PCNA在DNA复制期间含量最多,可能辅助DNA复制,B项正确;PCNA主要分布在DNA复制时期,与染色体平

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无关,C项错误;肺癌病人其癌细胞分裂旺盛,体内的PCNA含量可能较正常人高,D项正确。【点睛】解决资料四中相关问题的关键是:PCNA浓度最高点对应DNA复制的时期,而其他时期PCNA的含量都很低,说明PCNA蛋白与DNA复制过程密切相关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