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二(20题含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5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194.500 KB
  • 2022-11-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二(20题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二(20题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二(20题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二(20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二(20题含答案解析)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生物 三轮冲刺练习 生物与环境 二(20题含答案解析).doc,共(10)页,194.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905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练习生物与环境二1.雾霾天气常常笼罩京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C.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

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鸟类种群繁殖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2.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

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的数目将不发生变化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B.初生演替可以发生在陆地上,也可以发生在水体中C.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D.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和信息传递的方向是一致的4.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下图所示的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

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5.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A.用台盼蓝溶液染色可增强计数结果的有效性B.加大初始接种数量可以缩短达到K值的时间C.培养液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处理,冷却到适宜温度才能接种D.改变培养液氧气供应对酵母种群的K值没有影响,因为酵母呼吸方式是兼性厌氧型6.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生产者、A、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

.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C.经过程③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⑦7.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

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8.科学家在南极洲近海大陆架

下850m处的泥床盆地发现超过100万只巨型帝王蟹。在帝王蟹所在水域的上方,生活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其中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这些棘皮动物都没有生活在海蟹所在水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南极水域所在的动

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C.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D.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可以采取合理的有计划的捕捞措施9.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演替,可分

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论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时各类生物出现的顺序是苔藓→地衣→草本植物→灌木→乔木B.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C.次生演替的初始环境中一定生长着树木等D.次生演替可形成森林,初生演替不能形成森林10.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如图①代表载畜

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②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图①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B.从图①B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

生态系统的稳态C.从图②可知,P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从图②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11.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

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该群落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C.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

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D.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都是直接联系的,消费者可有可无13.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

繁殖、水华频发,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治理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杀藻剂处理会导致蓝藻细胞发生定向变异B.此系统中全部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生物群落C.

系统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轻水华发生14.(多选)某生物兴趣小组应用微生物显微计数法,开展温度对乳酸菌种群密度(个/mL)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研究过程中若培养液被杂菌污染,则实验结果会偏

大B.研究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滴管等实验工具C.可以预测,20℃条件下乳酸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一定比10℃下大D.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制作酸奶的发酵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15.(多选)下列关于生物

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动植物及其基因和生态系统的总称B.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C.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D.湿地能涵养水源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6.(多选)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

同种的三种小鱼,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在四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等量的甲、乙、丙三种小鱼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三种小鱼的存活率如图所示。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捕食者影响三种小鱼的竞争结果B.捕食者主要捕食甲

和丙C.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D.无捕食者时三种小鱼之间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17.在很多淡水湖泊中,藻类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下图表示该湖泊中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回答下列问题:(1)从能量流

动的角度看,湖泊中以藻类为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照图中的食性比例分析,若体长为4.2cm的鲤鱼群体增加100kJ的能量,理论上至少需要藻类提供________kJ的能量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为了治理湖水的富营养化,可先养殖藻类吸收水体中的N、P等元素,再养殖鲤鱼快速去除藻类,若要让藻类的能量更多更快流向鲤鱼,据图分析,投放到湖泊中的鲤鱼对体长的要求应该是________

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动植物,其中由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划分,________属于生

产者,蚯蚓属于________。(2)上图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鹰占有第________营养级。(3)若某种原因导致兔子全部死亡,则蚯蚓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否说上述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群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是水禽等鸟类栖息繁衍的天然乐园。世界上现有鹤类15种,中国有9种,扎龙有6种;全世界丹顶鹤不足2000只,扎龙就有400多只。请回答问题:(1)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紧密

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丹顶鹤同化的能量不能100%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3)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社会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

多样性具有________________价值。(4)要恢复被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首先要增加生态系中__________(成分)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20.某稻田生态系统

中有卷叶螟、青蛙等生物,图1是该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a~e代表过程。图2是能量流经卷叶螟的示意图,其中A~C代表能量(数字表示能量值,单位为J·hm-2·a-1)。请分析回答:(1)图1中缺少的过程是________(用图中文字和箭头表示),b、c、e过程中碳以_

____形式流动。(2)图2中A代表______的能量,B表示用于_________的能量,B的数值为_______J·hm-2·a-1。(3)下表是科研小组对青蛙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测得结果如下表(数字表示能量值,单位是J·hm-2·a-1):分析可知,卷叶螟到青蛙的

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青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4)该稻田后来由于水体污染,农民不再耕种,这块稻田将发生________演替。答案解析1.答案为:B;解析

: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B错误。2.答案为:B;解析:在食物网中,食草鸟属于初级消费者;猫头鹰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蜘蛛和蟾蜍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可从草中获取

的能量变多,所以数目会增多。3.答案为:B;解析:田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4.答案为:C;解析

:由题意可知,种群数量先增加,然后维持稳定,最后减少,表明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然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本实验的不同时间的取样起到相互对照的作用;为了实验的准确性,在每次取样前都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均匀分布。5.答案为:D;解析:实验只对活酵母菌进行计数,台盼蓝可将

死酵母菌染成蓝色,所以可以增强计数结果的有效性;K值不变的情况下,加大初始接种数量,可以缩短达到K值的时间;培养液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后,需冷却到适宜温度才能接种,否则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pH、溶氧量等都会影响酵母菌种群的K值。6.答案为:B;解析:根据碳循环示

意图中箭头的指向可判断A、B、C分别表示大气二氧化碳库、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是由生产者、消费者构成的,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A错误;过程①主要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大力增强过程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温室效应,B正确;经过程③(捕食作用)的碳有一部

分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有一部分通过B自身的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C错误;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提高土壤的通气量从而加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即过程⑥,D错误。7.答案为:A;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

循环是反复进行的。8.答案为:A;解析:南极水域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所在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等不能生存

,使生物多样性减少;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就要减少帝王蟹的数量,可以采取合理捕捞措施。9.答案为:B;解析: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初生演替过程中各类生物出现的顺序是地衣→苔藓→

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次生演替的初始环境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能否演替到森林,取决于环境条件。10.答案为:C;解析:P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11.答案为:C;解析: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该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B错误;题图显示,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时,岩石体积增大,D错误。12

.答案为:A;解析:生产者大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少数是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蓝藻、硝化细菌等);动物并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是分解者;细菌可作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不一定都是直接联系的,有时候生产者和分解者需要靠消

费者来间接联系。13.答案为:D;解析:蓝藻细胞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杀藻剂处理会导致蓝藻细胞发生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此系统中全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生物群落;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发生的,而不是在生物群落内部,

生物群落内部只能进行物质的流动;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使蓝藻的生存机会减少,能减轻水华的发生。14.答案为:ABC;解析:研究过程中若培养液被杂菌污染,则培养液中除了乳酸菌外,还存在其他微生物,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应用微生物显微计数法对乳酸菌进行计数时,需要

使用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滴管等实验工具;题图显示:随着时间的递增,20℃条件下乳酸菌的种群密度逐渐大于10℃条件下乳酸菌的种群密度,而且培养时间越长,两种温度条件下的乳酸菌种群密度的差值越显著,据此可以预测,20℃条件下乳酸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一定比10℃下大;由于设置的温度梯度过大,所以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出“制作酸奶的发酵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的结论不科学。15.答案为:BC;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

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湿地能涵养水源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16.答案为:ABD;解析:没有捕食者时,甲占优势,有了捕食者后乙的存活率不降反升,可见捕食者影响三种小鱼的竞争结果。引进捕食者后甲、丙的存活率下降,乙的存

活率不降反升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甲、乙、丙三种小鱼是竞争关系,又受到捕食者的捕食,在捕食者增加到8只的情况下,乙的存活率继续增加,说明甲、乙、丙三种小鱼在竞争的同时,乙虽被捕食者所食,但仍是三者之间竞争的优胜者,所以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未减少。无捕食者时乙的存活

率最低,说明三种小鱼之间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17.答案为:(1)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1000(2)负反馈调节大于4.2cm这样的鲤鱼植食性比例高解析:据图分析,随着鲤鱼体长的增加,肉食性比例逐渐降低,植食性比例在体长为1.4cm时开始出现且逐渐升高;当

鲤鱼体长在4.2cm时,植食性与肉食性比例为3∶1,以植物性食物所占比例高,能量利用率也高。(1)藻类等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当鲤鱼体长在4.2cm时,植食性与肉食性比例为3∶1,若鲤鱼群体增加1

00kJ的能量,按照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至少消耗藻类提供的能量=100×3/4÷20%+100×1/4÷20%÷20%=1000kJ。(2)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当鲤鱼体长在4.2cm时,植食性与肉食性比例为3∶1,以植物性食物所占比例高,

能量利用率也高,因此投放到湖泊中的鲤鱼对体长的要求应该是大于4.2cm。18.答案为:(1)绿色植物分解者(2)3三、五(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相思鸟的数

量减少,从而引起蚯蚓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4)不能,因为这些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群落应包括这个区域的所有生物;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概念及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1)题图中绿色植物属于

生产者,蚯蚓属于分解者,其他生物属于消费者。(2)题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鹰占有第三、五营养级。(3)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导致蚯蚓的数量增加,随后由于反馈调节使蚯蚓的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稳定。(4)题图中的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

统中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19.答案为:(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2)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能量(3)直接和间接(4)生产者自我调节解析:梳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据此,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湿

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丹顶鹤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余下的用于丹顶鹤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所以丹顶鹤同化的能量不能100%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3)湿地生态系统

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湿地生态系统在发展社会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食用、药用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要恢复被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首先要增加生态系中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使其营养结构复杂化,逐渐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0.答案为:(1)大气CO2库→水稻有机物;(2)卷叶螟同化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2.45×109;(3)11.36%第二(4)次生;

解析:(1)大气CO2通过生产者水稻的光合作用进入群落。在群落内部,碳以有机物形式流动。(2)消费者的摄入量中,一部分被自身同化,另一部分以粪便形式流向分解者。A代表卷叶螟同化的能量,B表示卷叶螟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

动的能量。B的数值为1.05×1010-3.50×109-4.55×109=2.45×109J·hm-2·a-1。(3)卷叶螟的同化量为1.05×1010-3.50×109=7.0×109J·hm-2·a-1。青蛙同化的能量为7.95×108J·hm-2·a-1,卷叶螟到青蛙的

能量传递效率为7.95×108÷7.0×109×100%≈11.36%。青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4)弃耕的稻田将发生次生演替。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