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卷(八)理科综合 含答案

DOC
  • 阅读 2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692.000 KB
  • 2022-11-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卷(八)理科综合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卷(八)理科综合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卷(八)理科综合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卷(八)理科综合 含答案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卷(八)理科综合 含答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卷(八)理科综合 含答案.doc,共(22)页,692.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85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0届模拟08理科综合测试范围:学科内综合。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Cu-64Mn-55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

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发菜属于蓝藻类,具有降血压的独特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菜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发菜具有降血压的功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发菜的遗传物质是DNA和

RNAD.发菜属于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2.某农业科研人员探究不同浓度重金属铅(Pb)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均通过降低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B.重金属可能通过影响酶的空间结

构影响酶的活性C.200mg·kg-1的铅作用后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同D.400mg·kg-1的铅作用后脲酶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3.某T2噬菌体DNA含1000个碱基对,某科学工作者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最终形成100个子代

T2噬菌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子代T2噬菌体中含35S的占1/50B.T2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转录形成RNAC.T2噬菌体繁殖过程中消耗脱氧核苷酸1.98×105个D.T2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4.某农业科研小组研究不同剂量乙羧氟草

醚(除草剂)防治麦田阔叶杂草的效果(表中数据为杂草生存率/%),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组别剂量/ga.i./hm2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甲8.4496.4293.7987.5690.3887.0881.7581.

04乙11.2598.5497.7596.6195.7692.5691.3390.38丙16.8899.8098.1798.8798.7297.6396.3294.84·2·A.由于长期使用乙羧氟草醚

,诱导麦田阔叶杂草产生抗性突变B.2000年前未使用乙羧氟草醚,麦田阔叶杂草也可能存在抗性C.2003年甲组麦田阔叶杂草抗性基因频率与2006年乙组一定相等D.2006年甲组麦田阔叶杂草与2000年丙组间存在生殖隔离5.矮壮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株的生殖生长(花、果实和

种子的生长),抑制植株的营养生长(根、茎和叶的生长),使植株矮壮并抗倒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矮壮素与赤霉素表现为协同作用B.矮壮素处理马铃薯可使其块茎减小,降低产量C.矮壮素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D.矮壮素进入靶细胞中参与细胞

内多种生命活动6.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秸秆焚烧对土壤小动物种群数量的影响,选择山东济宁玉米样地和大豆样地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数据为某种土壤小动物的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月份火烧后的玉米样地未火

烧后的玉米样地火烧后的大豆样地未火烧后的大豆样地051891811801860616218022123107152237183273082894722634500926337831039610300411391400112613042873091212728

5228340A.7~8月份土壤小动物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秸秆焚烧对玉米样地的影响高于大豆样地C.秸秆焚烧会提前土壤小动物数量的高峰期D.焚烧秸秆会改变农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7.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二氧化硫、漂白粉、双氧水均具有漂白性,其漂白原理相同B.铝比铁活泼,故铝比铁更易被腐蚀C.聚乙烯塑料可用于制造水杯、奶瓶、食物保鲜膜等生活用品·3·D.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溃疡病人的胃酸过多症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若生成11.

2LCl2,则生成H2分子的数目为0.5NAB.28g分子式为CnH2n的链烃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6NAC.1mol晶体硅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4NAD.87gMnO2与100mL12mol·L-1的浓盐酸共热,转移电子数目为0.6NA9.某有

机物R的结构简式为:,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1molR与足量的Na反应能生成1molH2B.1molR最多能消耗2molNaOHC.R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反应类型D.1molR完全燃烧消耗16molO2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

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用pH试纸测同温同浓度的Na2CO3和Na2SiO3溶液的pHpH:Na2CO3溶液小于Na2SiO3溶液非金属性:C>Si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无色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

溶液C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无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蔗糖并未水解D向丙烯醛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11.某原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盐桥中装有琼脂与饱和K2SO4溶液,已知,氧化性:Cr2O7

2ˉ>Fe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B.外电路中电子移动的方向:a极→导线→b极C.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移向甲烧杯D.乙烧杯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r2O72ˉ+14H++6eˉ=2Cr3++7H2O1

2.向100mL1.5mol·L-1的Na2CO3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L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假设所得溶液的体积不变,在所得溶液中,下列有关粒子的关系正确的是()A.c(Na+)>c(CO32ˉ)>c(HCO3ˉ)>c(OHˉ)>c(H+)B.c(Na+)=c(HCO3ˉ

)+2c(CO32ˉ)C.3c(H2CO3)+c(HCO3ˉ)+2c(H+)=c(CO32ˉ)+2c(OHˉ)D.c(HCO3ˉ)+c(CO32ˉ)=2mol·L-11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

依次增大,其中X原子的质子总数与电子层数相等,X、Z同主族,Y、W同主族,且Y、W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甲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A.简单离子半径:Z<Y<W<QB.Y能分别与X、Z、W形成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C.非金属性:W<Q,故W、Q的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W

<QD.电解Z与Q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制得Z的单质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普朗克提出了微观世界量子化的观念,并获得诺贝尔奖B.爱因斯坦最早发现光电效应现象,并提出了光电效应方程C.德布罗意提出并通过实验证实了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D.卢瑟福等人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15.水平面内固定一个足够

大且绝缘的粗糙斜面,其上有一个带电滑块匀速下滑且一直在斜面上运动。仅改变下列选项中的条件,滑块速度大小一定改变的是()A.施加竖直方向的电场B.翻转滑块,改变它与斜面的接触面积C.施加水平方向的恒力D.改变滑块的质量16.2016年2月,物理学界掀起

了“引力波”风暴,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所做的预测。据报道,各种各样的引力波探测器正在建造或者使用当中。可能的引力波探测源包括致密双星系统(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若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A、B两天体构成双星,如图所示。某同学由此对该双星系统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其中结论不正确的是(

)A.A、B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m2:m1B.A、B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大小之比为1:1C.A、B做圆周运动的转速之比为1:1D.A、B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17.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

圈匝数比为5:1,原线圈中接入u=100sin(100πt)的正弦交流电,保险丝的熔断电流为1A,电表为理想电表,定值电阻R0=10Ω。各元件正常工作,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流表的读数为2AB.电容器的

击穿电压不得低于20VC.原线圈中最大电流不能超过1AD.流过电容器C的电流每秒方向改变50次18.如图所示,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有质量为m的小球。在最低点给小球一水平初速度,使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运动到某一位置时,轻绳与竖

直方向成θ角。关于轻绳的拉力T和θ角的关系式你可能不知道,但是利用你所学过的知识可以确定下列哪个表达式是正确的()A.T=a+3mgsinθ(a为常数)·5·B.T=a+3sinmg(a为常数)C.T=a+3mgcosθ(a为常数)D.T=a+3cosmg(a为常数)

19.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其动能Ek随位移x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其中a、b、c为粒子运动中所经过的三点,且ab=bc,ab段为直线,bc段为曲线。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a、b、c三点电场强度大小关系为Ea>Eb>EcB.

粒子在a、b、c三点受到的电场力大小关系为Fa=Fb>FcC.a、b、c三点电势大小关系为φa>φb>φcD.ab间电势差的绝对值大于bc间电势差的绝对值19.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弹射装置可以向任意方向以同样大

小的速度发射小球。当小球射出时速度与水平面成θ角时,小球刚好水平飞入固定在水平平台上竖直放置的光滑半圆形管道内。当小球运动到轨道最高点时,恰与管壁无相互作用。已知小球质量m=0.5kg,初速度v0=6m/s,半圆形管道半径R=0.18m,g取10m/s2.则有()A.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为

0B.小球在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0NC.θ=60°D.圆轨道最低点距地面高度h=1.8m21.如图甲所示,水平面内粗糙导轨MN、PQ相距为L,置于竖直向下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导轨电阻不

计。两根电阻均为R的金属棒ab、cd置于导轨上且与导轨接触良好,电流表内阻不计。现ab棒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由静止向右运动,电流表示数随时间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在t0时刻cd棒刚要开始运动,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ab棒在t0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若在t0时刻突然撤去外力F,则ab棒的加速

度a=0BILmC.在t0时间内,通过cd棒的电量为002ItD.在t0时间内,力F做的功全部转化为ab棒的焦耳热、摩擦生热和其增加的动能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6·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38题

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22.(7分)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µ。置于水平桌面的长木板上固定两个光电门1、2。滑块上端装有宽度为d的挡光条,滑块和挡光条的总质量为M,右端通过不可伸长的细线与钩码m相连,光电

门1、2中心间的距离为x。开始时直线处于张紧状态,用手托住m,实验时使其由静止开始下落,滑块M经过光电门1、2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1)该同学认为钩码的重力等于滑块所受到的拉力,那么他应注意。(2)如果满足(1)中的条件,该同学得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µ=。(3

)若该同学想利用该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他只需就可以完成实验。23.(8分)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时电阻几乎为零,电压反向时电阻往往很大。某同学想要测出二极管的反向电阻RD,进行了如下步骤:步骤一:他先用多用电表欧姆档进行粗

测: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正、负表笔插孔,二极管的两端分别标记为A和B。将红表笔接A端,黑表笔接B端时,指针几乎不偏转;红表笔接B端,黑表笔接A端时,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为了测量该二极管的反向电阻,应将红表笔接

二极管的端。(填“A”或“B”)。步骤二:该同学粗测后得到RD=1490Ω,接着他用如下电路(图一)进行精确测量:已知电压表量程0~3V,内阻RV=3kΩ。实验时,多次调节电阻箱,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和

相应的电阻箱的电阻R,电源的内阻不计,得到1U与R的关系图线如下图(图二)所示。由图线可得出:电源电动势E=,二极管的反向电阻RD。步骤二中二极管的反向电阻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结果是(填“偏大”、“相等”或“偏小”)24.(14分)从安全的角度出发,驾校的教练车都经过改装,尤其

是刹车装置。为了测试改装后的教练车刹车性能,教练们进行了如下试验:当车速达到某一值v0时关闭发动机,让车自由滑行直到停下来。假设车做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测得车在关闭发动机后的第1s内通过的位移为16m,第3s内通过的位移为1m。回答下面问题。(1)改装后的教练车的加速度a的大小及开始做匀减速运

动的速度v0的大小是多少?(2)如果想让教练车在原来距离内用时t′=2s停下来,那么教练员应额外提供多大的加速度?·7·25.(18分)如图所示,x轴、y轴和直线x=L将平面划分成多个区域。其中I区域内存在竖直向下的电场,II区域存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III区域存在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

场,II、III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质量为m、电量为q的粒子从P点(-L,y)以垂直于电场方向、大小为v0的速度出发,先后经O点(0,0)、M点(L,0)到达N点(L,-L),N点位于磁场分界线处。已

知粒子到达O点时速度方向偏转了4,不计粒子的重力。回答下面问题。(1)求带电粒子在电场运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冲量;(2)若粒子从P点出发依次通过O点、M点并于M点第一次射出磁场分界线后到达N点,则粒子运动的时间为多少?(3)粒子到达N点时在磁场中运动的路程为多少?26.(14分)氯化铜

、氯化亚铜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做有机合成催化剂。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用还原铜粉和氯气来制备氯化铜。已知:氯化铜容易潮解。氯化亚铜微溶于水,不溶于稀盐酸和酒精。(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装置的作用是;C装置中的试剂是;E装

置的作用是;F装置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当Cl2排尽空气后,加热D。装置D中的现象是。(4)另取CuCl2固体用于制备CuCl。将CuCl2固体溶解在适量蒸馏水中,并加入少量稀盐酸,然后向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并加热可得到CuCl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即得CuCl晶体。①

制备Cu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洗涤时,先用稀盐酸洗涤数次,后用酒精漂洗,用酒精漂洗的目的是。27.(14分)碘化氢常用于制备碘的化合物和用作有机反应的还原剂。碘化氢不稳定,易分解,碘化氢极易溶于水,其水

溶液称为氢碘酸,氢碘酸是强酸,有较强的还原性。(1)氢碘酸若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溶液会变成黄色,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2)实验室中常用干燥的红磷和碘相互接触,加少量水微热,即可生成碘化氢和亚磷酸(H3P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

氢气和碘蒸气能直接反应生成碘化氢,H2(g)+I2(g)2HI(g)ΔH<0。T℃时,·8·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H2和0.2molI2(g),5min时反应达到平衡,H2、I2(g)和H

I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l所示:①0~5min内,以HI表示的该反应速率v(HI)=。②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③6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为。④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0.1molH2、0.1molI2(g)、0.2molHI(g),1

2min时达到新平衡。在图2中画出10~12min,H2和HI的浓度变化曲线(曲线上标明H2和HI);0~5min和0~12min时间段,H2的转化率分别用α1、α2表示,则αlα2(填“>”、“<”或“=”)。28.(15分

)工业上以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和少量的SiO2、Fe2O3杂质)为原料制取铵明矾晶体[NH4Al(SO4)2·12H2O]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剂I为;试剂Ⅱ为;滤渣a的化学式为。(2)证明铁元素已全部转化

为滤渣b的实验方法是。(3)滤液Ⅱ中通入足量CO2进行酸化,从而得到固体c,若用盐酸进行酸化是否可以?,请说明理由:。(4)由固体d制取铵明矾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从铵明矾溶液中获得铵明矾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填操作名称)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5)NH4Al(SO4)2溶液呈(“酸性”、“碱性”或“中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6)若NH4Al(SO4)2溶液、NH4HCO3溶液和NH4Cl溶液中的NH4+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三种铵盐溶液的浓度从

小到大的顺序为。29.(9分)某农业科学工作者探究温室中茄子在晴天和阴雨天一天中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1)晴天一天中茄子在11:00时光合速率低于10:00,原因是,此时光合速率(填“大于”、“

等于”、“小于”)呼吸速率。(2)阴雨天温度变化较小,接近20℃,但光合速率较小,此时限制因素是。此时欲提高茄子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9·(3)晴天中午14:00时突然降低光照强度,茄子叶绿体中C、C5含量。(4)某

农民结合该研究成果栽种茄子,结果长势不良,分析原因发现是短期施肥过量所致,请分析原因。30.(10分)某探险小队在北极无人小岛上探险时,遇到寒冷、饥饿、缺水等恶劣情况,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甲、乙、丙、丁表示激素,序号表

示促进或抑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时,探险队员感觉冷,但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生冷觉的中枢是。在“寒冷→下丘脑→甲→垂体→乙→甲状腺→丙”调节过程中,作用①是;当丙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②是,体现了激素调节的调节;丙发挥作用后(填“能”或“不能

”)继续发挥作用。(2)饥饿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丁增加,通过促进(填生理过程),从而升高血糖。在调节血糖含量上,激素丁与胰岛素表现为作用。(3)探险队员缺水,饮水不足,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位于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从而使相关激素分泌增加,其靶器官是。(4)探险队员的一名队员脚掌被一根很长的树枝扎入,队医担心会得“破伤风”,所以为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进行紧急预防。在免疫学上,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属于。31.(10分)鸟类的性染色体组成

是ZW型。某种鸟的羽色和喙长由两对基因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黄羽长喙雄鸟与黄羽短喙雌鸟交配,结果子代雌雄鸟均有黄羽和白羽,短喙全为雄鸟,长喙全为雌鸟。请回答下列问题:(1)鸟羽色和喙长中,显性性状分别是,控制鸟羽色和喙长的基因(填“是”

或“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2)羽色基因用A/a表示,喙长基因用B/b表示,则亲代基因型是,子代黄羽短喙雄鸟基因型中纯合子占。(3)若子代白羽短喙雌鸟与黄羽长喙雄鸟交配,后代黄羽短喙雄鸟出现的概率是。32.(10分)下图1是某农场几种生物之间的数量

变化关系曲线(甲是生产者),图2是其中能量流动关系图。请据图回答:·10·(1)图1中对应图2第二营养级的是。(2)图2中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人工补充饲料的目的是,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间传递的效率是。(3)分解者

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遗体、残骸等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填“能”或“不能”)被生产者利用,原因是。(4)乙、丙间通过相互的气味识别对方,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性,说明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

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33.(15分)【物理—选修3-3】(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并不是分子的运动,但能间接地反映液体分

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一种物质温度升高时,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都要增加。C.液体能够流动说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要小。D.一定质量的物质,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与液化时放出的热量相等。E.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2)(10分)如

图所示,导热良好的气缸直立在水平地面上,气缸的质量为m,高度为L,底面面积为S。用活塞把一定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可沿气缸壁无摩擦移动,活塞及气体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平衡时,活塞处于距气缸底12L处。现用力F缓慢向上拉动活塞,直至气缸刚要离开地面,此过程中活

塞未移动到气缸口处。(环境温度保持不变,环境气体压强为p0)求:I.气缸刚要离开地面时,活塞距气缸底的距离;II.若此过程中力F做功为W,则封闭气体需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11·34.(15分)【物理—选修3-4】(1)(5分)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传播,在t=0时刻刚好形成如图

所示的波形。已知波源的振动周期T=0.4s,A、B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相距2m。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若振源在A处,则P质点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需要0.1sB.若

振源在A处,则P质点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需要0.3sC.若振源在A处,则P质点比Q质点提前0.06s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D.若振源在B处,则P质点比Q质点滞后0.06s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E.若振源在B处,则Q质点经过一段时间后一定会到达图中P质点所在位置(2)(

10分)如图为透明的球状玻璃砖的横截面。O为球心位置,OA=OB=R。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n=3,一束红光从C点照向球面上的P点,经折射后恰好从OB的中点D垂直于OB射出。回答下面问题。①求AC两点间的距离

ACs;②若将入射光换成蓝光,光线仍从D点垂直OB射出,则入射点C´应在C点的哪侧?35.(15分)【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X、Y、Z、W、Q、R是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X、Y、Z、W都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X为非金属元

素,且X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Z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13,W原子的s电子与p电子数相等,Q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29。回答下列问题:(1)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子

中,中心原子采取杂化。(2)化合物XZ与Y的单质分子互为,1molXZ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3)W的稳定离子核外有种运动状态的电子。W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其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其原因是:。(4)Q的晶

体结构如图:,则在单位晶胞中Q原子的个数为,晶体的配位数是。(5)R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Y与R形成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则该晶体中R原子和Y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cm。(只

写计算式)36.(15分)【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G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2·已知:①②E遇FeCl3溶液呈紫色,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其

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吸收峰。回答下列问题:(1)A的名称为,G的结构简式为。(2)A→B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类型为。(3)C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D+E→F的化学方程式为。(5)H为D的同分异构体,且H分子中含有(),苯环上有2个取

代基,则H的可能结构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且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吸收峰的结构简式为。37.(15分)【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某工厂欲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生产果

酒。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是葡萄糖,写出利用酵母细胞生产果酒的反应式:。在果酒生产过程中,发酵装置中发酵液不能装满,需留大约1/3空间,原因是。(2)检测果酒中酒精的试剂是,若果酒制作成功后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发现果酒变酸,原因是。(3)欲将酵母细胞进行分离纯化,方法有,其中能够用于计数的方法是,为保证计数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的平板进行,该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38.(15分)【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某医学工作者欲利用乳腺生物反应

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用蛋白X。请回答问题:(1)培育转基因动物时,须将药用蛋白X基因与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形成基因表达载体,然后导入受体细胞,选择的受体细胞是,导入的方法是。(2)基因表达载体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若检测到受体细胞中标记基因控制的性状,(填“

能”或“不能”)确定药用蛋白X基因一定导入受体细胞。检测药用蛋白X基因是否表达的方法是。(3)导入药用蛋白X基因的受体细胞经培养后形成早期胚胎,通过过程形成转基因动物,若欲培育多只遗传物质相同的转基因动物,可通过技术。·13·2020届模拟08理综答案与解析1.【答案】D【解析】发菜属于蓝藻类,是

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存在线粒体,A错误;发菜具有降血压的功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发菜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发菜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D正确。2.【答案】C【解析】酶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机理是

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重金属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变化,从而影响酶的活性,B正确;200mg·kg-1的铅作用后脲酶的活性是0.11mg·kg-1·h-1,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1.47mL·g-1,C错误;脲酶变

性后肽键没有断裂,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D正确。3.【答案】A【解析】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中,则子代T2噬菌体不含35S,A错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DNA进入大

肠杆菌,则其转录形成RNA时需要的RNA聚合酶来自大肠杆菌,B正确;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则子代噬菌体合成需要的脱氧核苷酸数量为(100-1)×2000=1.98×105,C正确;T2噬菌体属于病毒,无核糖体,侵入大肠杆菌内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合成

自身的蛋白质,D正确。4.【答案】B【解析】乙羧氟草醚起选择作用,不能诱导麦田阔叶杂草突变,A错误;麦田阔叶杂草的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即在使用乙羧氟草醚前也可能存在抗性,B正确;2003年甲组麦田阔叶杂草防效与2006年乙组相同,但杂草抗性基因频率不一定相等,C错误;2006年甲组麦田阔叶

杂草与2000年丙组能够进行基因交流,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5.【答案】C【解析】矮壮素抑制植株营养生长,赤霉素促进植株营养生长,二者表现为拮抗作用,A错误;矮壮素处理马铃薯,土地上面的营养生长减少,则

块茎增大,产量增加,B错误;矮壮素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矮壮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错误。6.【答案】C【解析】从表中可知6~7月份是土壤小动物的生殖期,7~8月份土壤小动物的数量急剧增加,且多数个体为幼年期,则7~8月份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A正确;火烧后玉米样地的土壤小动物减少率高于火烧后大豆样地,则秸秆焚烧对玉米样地的影响高于大豆样地,B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秸秆焚烧会延迟土壤小动物数量的高峰期,C错误;焚烧秸秆属于人类活动,会改变农田群

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7.【答案】C【解析】A项,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是因为二氧化硫能与某些有机色素加合生成无色物质,二氧化硫属于加合型漂白剂,而漂白粉、双氧水具有漂白性,是基于二者的强氧化性所致,二者属于氧化性漂白剂,故二氧

化硫与漂白粉、双氧水的漂白原理不同,A项错误;B项,虽然铝比铁活泼,但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并牢固地覆盖在铝表面,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从而防止铝被进一步氧化,故铝比铁的抗腐蚀性强,B项错误;C项,聚乙烯塑料无毒且不溶于水,可用于制造水杯、奶瓶、食物保

鲜膜等生活用品,C项正确;D项,小苏打是NaHCO3,NaHCO3能中和盐酸,NaHCO3+HCl=NaCl+CO2↑+H2O,但产生的CO2气体对胃溃疡产生较强的冲击力,不利于胃溃疡的治疗,D项错误。8.【答案】B【解析】A项,没有指明是在标准状况下,故11.2LCl2的物

质的量不一定是0.5mol,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也不一定是0.5mol,即生成H2分子的数目不一定为0.5NA,A项错误;B项,分子式为CnH2n的链烃为烯烃,烯烃CnH2n中所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碳原子数+氢原子数

,而28g烯烃中含有“CH2”的物质的量为2mol,故其所含有的共用电子对的物质的量=2mol×3=6mol,共用电子对数目为6NA,B项正确;C项,在晶体硅中,1个Si原子与周围4个Si原子形成4molSi-Si,但只有其中的12属于该Si原子,故1m

ol晶体硅中含有2mol共价键,数目为2NA,C项错误;D项,n(MnO2)=87g87g·mol-1=1mol,n(HCl)=0.1L×12mol·L-1=1.2mol,MnO2+4HCl(浓)MnCl2+Cl2↑+2

H2O,MnO2过量,若1.2molHCl完全反应,则产生0.3molCl2,转移0.6mol电子,转移电子的数目为·14·0.6NA,实际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逐渐降低,而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即盐酸有剩余,故其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0.6NA,D项错误。9.【答案】

D【解析】A项,1molR中含有1mol羟基(-OH)和1mol羧基(-COOH),羟基和羧基均能与Na发生反应生成H2,根据关系式:-OH~12H2,-COOH~12H2,故1molR与足量的Na反应能生成1molH2,A项正确;B

项,1molR中含有1mol羧基(-COOH),和1mol酯基(-COOR),1mol羧基能与1molNaOH反应,1mol酯基水解生成的羧基可与1molNaOH反应,故1molR最多能消耗2molNaOH,B项正确;C项,R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羧

基和酯基,羟基、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碳碳双键和羟基均能发生氧化反应,碳碳双键和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其中碳碳双键、苯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又称为还原反应,故C

项正确;D项,R的分子式为C14H16O5,R的组成可表示为C14H6·(H2O)5,1molC14H6·(H2O)5完全燃烧消耗的n(O2)=(14+64)mol=15.5mol,D项错误。10.【答案】A【解析】A项,p

H:Na2CO3溶液小于Na2SiO3溶液,说明酸性:H2CO3>H2SiO3,说明非金属性:C>Si,A项正确;B项,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但不一定是钠盐溶液,也可能是NaOH溶液,B项错误;C项,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含有醛基,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

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但蔗糖水解时加入了稀硫酸,溶液呈酸性,而葡萄糖需在碱性条件下才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因此,蔗糖水解液在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前,应先加入NaOH溶液调溶液的pH至碱性,C项错误;D项,丙烯醛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O,其中,碳碳双键和醛基均能使酸性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无法证明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D项错误。11.【答案】C【解析】A项,氧化性:Cr2O72ˉ>Fe3+,所以该原电池反应中,Fe2+是还原剂,Cr2O72ˉ是氧化剂,即a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b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A项正确;B项,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移向正极,即

由a极→导线→b极,B项正确;C项,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即K+移向乙烧杯,C项错误;D项,b电极为正极,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Cr2O72ˉ+14H++6eˉ=2Cr3++7H2O,D项正确。12.【答案】C【解析】n(Na2CO3)=0.1L×1.5mol·L

-1=0.15mol,n(CO2)=1.12L22.4L·mol-1=0.05mol,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CO2+H2O=2NaHCO3可知,反应消耗了0.05molNa2CO3,生成了0.1molNaHCO3,故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0.1molNa2CO3

和0.1molNaHCO3。A项,在含有0.1molNa2CO3和0.1molNaHCO3的溶液中,由于CO32ˉ+H2OHCO3ˉ+OHˉ,故该溶液中,c(HCO3ˉ)>c(CO32ˉ),A项错误;B项

,根据电荷守恒,c(Na+)+c(H+)=c(HCO3ˉ)+2c(CO32ˉ)+c(OHˉ),由于混合溶液呈碱性,即c(OHˉ)>c(H+),故c(Na+)>c(HCO3ˉ)+2c(CO32ˉ),B项错误;C项,根据物料守恒,n(Na+)=0.3mol,n(HCO3ˉ)+n(CO32ˉ)+n(H2

CO3)=0.2mol,即2c(Na+)=3c(HCO3ˉ)+3c(CO32ˉ)+3c(H2CO3),根据电荷守恒,c(Na+)+c(H+)=c(HCO3ˉ)+2c(CO32ˉ)+c(OHˉ),将两式联立,

消去c(Na+)得:3c(H2CO3)+c(HCO3ˉ)+2c(H+)=c(CO32ˉ)+2c(OHˉ),C项正确;D项,根据物料守恒,c(HCO3ˉ)+c(CO32ˉ)+c(H2CO3)=2mol·L-1,D项错误。13.【答案】B【解析】X原子的质子总数

与电子层数相等,可推知X为H;Y、W同主族,且Y、W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甲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则Y为O,W为S,进而可知,Q为Cl;X与Z同主族,且原子序数大于Y,小于W,则Z为Na。A项,Z、Y、W、Q所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ˉ、Na+、S2ˉ、Clˉ,其中,O2ˉ与Na+、S2ˉ与Clˉ的电

子层结构完全相同,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Na+<O2ˉ<Clˉ<S2ˉ,A项错误;B项,O能分别与H、Na、S形成化合物H2O2、Na2O2、SO2,它们均具有漂白性,B项正确;C项,非金属性:S<Cl,酸

性:H2S<HCl,但二者并不具有因果关系,C项错误;D项,Z与Q形成的化合物为·15·NaCl,电解NaCl溶液可得NaOH、H2、Cl2,不能得到金属Na,要制取Na,可通过电解熔融的NaCl,D项错误。14.【答案】D【解析】爱因斯坦提出了微观世界量子化的观念,并

获得诺贝尔奖,A错;最早发现光电效应现象的是赫兹,故B错。德布罗意只是提出了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的假设,并没有通过实验验证,故C错。15.【答案】C【解析】当滑块匀速下滑时,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重力沿斜面向下的

分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施加竖直方向的电场与改变滑块的质量效果相同,各力沿斜面向下的分量之和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始终相等,滑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翻转滑块,改变它与斜面的接触面积,并未改变它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所以滑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施加水平向左的恒力时,该力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而且摩擦力减小,

滑块将做加速运动;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时,该力有沿斜面向上的分力,而且摩擦力增大,滑块将做减速运动,故选C。16.【答案】D【解析】因为两天体的角速度相同,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122nmmGFL==m1ω2r1=m2ω2r2可知:1221rmrm=,所以A正确,B正确,由ω=2πn可知,转速相同

,C正确;由122mmGL=α1m1=m2α2得:1221mm=,D不正确,故选D。17.【答案】B【解析】电流表读数为交流电的有效值,由1251UU=,得U2’=102V,I2’=202UR=A,故A错;电容器击

穿电压与交流电的最大值有关,由1251UU=得,U2=20V,副线圈中交流电的最大值为20V,故B正确;保险丝的熔断电流为有效值,故最大电流应为2A,故C错;由交流电的电压表达式可知T=2100=0.02s,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改变2次,2s内有50个周期,故电流方向应

改变100次,故D错。18.【答案】C【解析】当θ=0°时(最低点),211mvTmgL−=(L为绳长);当θ=180°时(最高点),222mvTmgL+=,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12mv12-12mv22=2mgL,可以

得出T1-T2=6mg。因此利用特殊值代入法可选出C。20.【答案】BD【解析】由FΔx=ΔEk可知,图线斜率代表电场力,可得出:Fa=Fb>Fc、Ea=Eb>Ec,故A错,B正确;由Uq=ΔEk可知,ΔEkab>ΔEkbc,

因粒子电性未知,所以abbcUU,a、b、c三点电势无法确定,故C错,D正确。20.【答案】BC【解析】本题可采用逆向思维来处理。小球在最高点恰与管壁无相互作用力,则有:mg=m21vR,v1=355gR=m/s,故A错;小球从最高点至圆轨道最低点由动能定理:2mgR=

12mv22-12mv12,解得v2=3m/s,在最低点有:FN-mg=m22vR,解得FN=30N,故B正确;由v0cosθ=v2知,cosθ=12,θ=60°,故C正确;在竖直方向上,根据h=20(sin)2

vg得,h=1.35m,故D错。21.【答案】AC【解析】由乙图可知,t0时间内I随时间均匀变化,I=22BBLvRR=,v=2IRBL,可以得出v随时间均匀变化,ab棒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cd

棒刚要开始运动,此时有F安=f,对于ab棒撤去外力F后,合力为F安+f=ma,a=02BILm,故B错;由乙图可得t0时间内通过电路的电量大小等于图形的面积,所以q=002It,C正确;对于整个系统来说

,外力F做的功全部用来克服安培力做功(ab、cd两棒中产生的焦耳热)、克服摩擦力做功(摩擦生热)以及增加的动能,故D错误。22.【答案】(1)M远大于m(2分)(2)2222111()2mdMgxtt−−(3分)(3)将木板左端抬高,平衡摩擦力(2·16·分)【解

析】(1)实际上滑块所受到的拉力小于钩码的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滑块:FT-µMg=Ma,钩码:mg-FT=ma,滑块实际的加速度a=mgMgMm−+;而如果满足①条件,则a´=mgMgM−,若想a´=a,M必须

远大于m;(2)对于滑块,由动能定理得:(mg-µMg)x=222111()()22ddMMtt−,解得µ=2222111()2mdMgxtt−−;(3)验证机械能守恒,需要将摩擦力平衡掉,所以该同学需将木板左端抬高,平衡摩擦力。23.

【答案】A(2分)2.0V(2分)1500Ω(2分)相等(2分)【解析】多用电表测电阻时电流从黑表笔流出,红表笔流入。当红表笔接A时,指针几乎不偏转,说明二极管电阻无穷大,此时二极管反接,所以接A端;根据电路图由闭合电

路欧姆定律得:E=U=VDVDURRRRR+,得到11VDVDRRRUEERR+=+,再由图像可知截距0.5=1E解得E=2.0V,斜率1.50.50.52VDVDRRERR−+==解得RD=1500Ω。测量值与真实值相等。24.【答案】(1)a=8m/s2v

0=20m/s(2)Δα=4.5m/s2【解析】(1)设车恰好在第3s末停下,在第3s内通过的位移为x,将匀减速运动看成反向的匀加速运动,由位移公式,有:x=12a×12(1分),16=12a×32-12a×22(1分),得x=3.2

m>1m(1分),可知第3s内教练车运动的时间小于1s。设教练车在第3s内运动的时间为t,则由1=12a×t2(1分),16=12a×(t+2)2-16=12a×(t+1)2(1分),解得t=0.5s(1分),a=8m/s2(1分)。再由v

0=a(t+2)(1分),得v0=20m/s(1分)。(2)设刹车距离为s,由s=202va(1分),代入数值得s=25m(1分)。再由s=12a´×t´2得,a´=22st(1分),解得a´=12.5m/s2(1分),教练员应额外提

供多大的加速度为:Δa=a´-a=4.5m/s2(1分)。25.【答案】(1))I=mv0方向竖直向下(2)(π+1)0Lv(3)22L【解析】(1)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粒子到达O点时速度方向偏转了4,则有vy=v0(1

分),电场力的冲量,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有I=mvy-0(1分),得I=mv0(1分),方向竖直向下(1分)。(2)设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1,则t1=0Lv,粒子在磁场中运动速度为02vv=(1分),粒子运动轨迹如图甲所示。由几何关系知22rL=(

1分),两段轨迹半径相等,圆心角之和为2π,粒子运动的时间为一个周期,t2=T,t2=02rLvv=(1分)。所以t=t1+t2=(π+1)0Lv(1分)。(3)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如图甲、图乙所示。图甲: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1=22L(1分),路程为s1=2πr1=2πL(1

分);图乙: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2=24L(1分),路程为s2=2πr2=22πL(1分),当粒子到达M处时是第三次通过磁场边界,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3=26L(1分),路程为s3=3×2πr3=2πL(1分),当粒子到达M处时是第四次通过磁场边界,粒子

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4=28L(1分),路程为s4=2×2πr4=22πL(1分),依次类推,当粒·17·子到达M处时奇数次通过磁场边界时,路程s2πL(1分),当粒子到达M处时偶数次通过磁场边界时,

路程s=22πL(1分)。26.【答案】(1)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2分)(2)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1分)浓硫酸(1分)防止CuCl2潮解(2分)Cl2+2OHˉ=Clˉ+ClOˉ+H2O(2分)(3)产生棕黄色的

烟(2分)(4)①2Cu2++2Clˉ+SO2+2H2O2CuCl↓+4H++SO42ˉ(2分)②洗去CuCl沉淀表面的杂质,减少CuCl溶解损耗,有利于干燥(2分)【解析】(1)KMnO4的氧化性强于MnO2,故在常温下能与浓盐酸反应产生Cl2,2KMnO4+

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浓盐酸易挥发,故生成的氯气中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利用氯化氢极易溶于水,而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可用饱和食盐水将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除去,故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C

装置中的试剂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氯气。CuCl2易潮解,E装置中盛有浓硫酸,可防止F中的水蒸气进入D装置而引起CuCl2水解。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ˉ=Clˉ+ClO

ˉ+H2O。(3)当Cl2排尽空气后,加热D,发生的反应为Cu+Cl2CuCl2,现象是产生棕黄色的烟。(4)①CuCl2溶液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Cl沉淀和H2SO4,离子方程式为:2Cu2++2Clˉ+SO2+2H2O2CuCl↓+4H++S

O42ˉ。②CuCl微溶于水,不溶于稀盐酸和酒精,且酒精易挥发,故用酒精漂洗可洗去CuCl沉淀表面的杂质,减少CuCl溶解损耗,有利于干燥。27.【答案】(1)4HI+O2=2H2O+2I2(2分)(2)2P+3I2+6H2O=2H3PO

3+6HI(2分)(3)①0.064mol·L-1·min-1(2分)②64(2分)③降温(2分)④见右图(2分)<(2分)【解析】(1)氢碘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露置在空气中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碘单质,从而使溶液变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I+O2=2H2O+2I2。(2)根据题意和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3I2+6H2O=2H3PO3+6HI。(3)①由图像可知,0~5min内,Δc(HI)=0.32mol·L-1,v(HI)=0.32mol·L-15min=0.064mol·L-1·min-1。②T

℃时,该反应在5min时达到平衡,由图像可知,平衡时,c(HI)=0.32mol·L-1,c(H2)=c(I2)=0.04mol·L-1,则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2(HI)(H)(I)ccc=(0.32)20.04×0.04=64。③6min

时,反应物、产物浓度瞬间不变,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少,生成物浓度增加,说明平衡正向移动,由于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6min时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④10min时,已达到新的平衡,此时c(H2)=c(I2)=0.02mol·L-1,c(HI)=0.3

6mol·L-1,则K=222(HI)(H)(I)ccc=(0.36)20.02×0.02=324。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0.1molH2、0.1molI2(g)、0.2molHI,此时,c(H2)=c(I2)=0.12mol·

L-1,c(HI)=0.56mol·L-1,Qc=222(HI)(H)(I)ccc=(0.56)20.12×0.12=1969<K=324,平衡正向移动,c(H2)和c(I2)减小,c(HI)增大,12min时,反应达到新平衡,设10min~12min

过程中Δc(H2)=Δc(I2)=xmol·L-1,则12min时,c(H2)=c(I2)=(0.12-x)mol·L-1,c(HI)=(0.56+2x)mol·L-1,则K=222(HI)(H)(I)ccc=2(0.562)(0.12)(0.12)xxx+−−=324,解得:

x=0.08,故12min时,c(H2)=c(I2)=(0.12-0.08)mol·L-1=0.04mol·L-1,c(HI)=(0.56+0.16)mol·L-1=0.72mol·L-1,故10~12min,H2和HI的浓度变化·18·曲线如答案图所示。由图示可知,0~5min时,H2的

转化率α1=(0.2-0.04)mol·L-10.2mol·L-1×100%=80%,0~12min时,共充入的n(H2)=0.3mol,12min时,剩余n(H2)=0.04mol·L-1×1L=0.04mol,则0~12mi

n时,H2的转化率α2=0.3mol-0.04mol0.3mol×100%≈86.7%,故α1<α2。28.【答案】(1)盐酸(或稀硫酸等)(1分)NaOH溶液(或KOH溶液等)(1分)SiO2(1分)(2)取少量滤液Ⅱ于小试管中

,向小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说明Fe3+已全部转化为红褐色滤渣b(2分)(3)不可以,通入足量CO2进行酸化的目的是使滤液Ⅱ中的AlO2ˉ转化为Al(OH)3,而Al(OH)3能溶于盐酸,不易控制加入盐酸的

量,故不能用盐酸进行酸化。(2分)(4)Al2O3+4H2SO4+2NH3=2NH4Al(SO4)2+3H2O(2分)过滤洗涤干燥(1分)(5)酸性(1分)NH4++H2ONH3·H2O+H+(1分),Al3++3H2OAl(OH)3+3H+(1分)(6)c[NH4Al(

SO4)2]<c(NH4Cl)<c(NH4HCO3)(2分)【解析】(1)根据铝土矿的成分,Al2O3为两性氧化物,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SiO2不与盐酸或稀硫酸等酸反应,结合图中转化关系可知,红褐色滤渣b为Fe(OH)3,则试剂Ⅱ为NaO

H溶液或KOH溶液等强碱溶液均可;进而推知滤渣a为SiO2,试剂I为盐酸或稀硫酸。(2)根据转化关系可知,Al2O3溶于过量强酸溶液并转化为Al3+,Fe2O3溶于过量强酸溶液转化为Fe3+,滤液I中加入过量强碱溶液,Fe3+转化为Fe(OH)3沉淀,Al3+转化为AlO2ˉ。可通过检验滤液

Ⅱ中是否还含有Fe3+,来证明Fe3+是否已全部转化为Fe(OH)3,具体方法为:取少量滤液Ⅱ于小试管中,向小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说明Fe3+已全部转化为红褐色滤渣b。(3)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滤液Ⅱ中含有AlO2

ˉ,通入足量CO2进行酸化,AlO2ˉ可转化为Al(OH)3,CO2+AlO2ˉ+2H2O=Al(OH)3↓+HCO3ˉ,若改用盐酸进行酸化,反应过程中生成的Al(OH)3会溶于盐酸,不易控制加入盐酸的量,故不能用盐酸进行酸化。(4)根据流程图

,固体c为Al(OH)3,固体d为Al2O3,固体d与稀硫酸、氨气反应生成铵明矾的化学方程式为:溶于足量稀硫酸得Al2(SO4)3,则制取铵明矾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l2O3+4H2SO4+2NH3=2NH4Al(SO4)2+3H2O。从铵明矾溶液中获得铵明

矾晶体的操作依次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5)NH4Al(SO4)2溶液呈酸性,因为NH4+和Al3+均能水解使溶液呈酸性,NH4++H2ONH3·H2O+H+,Al3++3H2OAl(OH)3+3H+。(6)N

H4Al(SO4)2溶液中,Al3+水解产生的H+对NH4+的水解起抑制作用,使NH4+的水解程度减弱,溶液中NH4+的量较多,而NH4HCO3中,HCO3ˉ的水解产生的OHˉ对NH4+的水解起促进作用,使NH4+的水解程度增大,溶液中NH4+的量较少,因此,若溶液中

的NH4+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三种铵盐溶液的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为:c[NH4Al(SO4)2]<c(NH4Cl)<c(NH4HCO3)。29.【答案】(共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与10:00相比,11:00时温度过高,蒸腾作用

过强,失水过多,部分气孔关闭,影响CO2的吸收,影响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2分)大于(2)光照强度增大光照强度(或降低温室温度)(3)高低(4)施肥过量,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导致根毛细胞不能吸收甚至失水(2分)【解析】(1)与10:00相比,11:00时温度较高

,蒸腾作用较强,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则11:00时光合速率低于10:00。由于11:00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则此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2)阴雨天温度接近20℃,但光照强度较低,故光合速率较小,此时可通过增大光照强度,增大光合速率,或降低温室温度,降低呼吸速率,从而提高茄子

产量。(3)光照强度降低,光反应产物[H]和ATP少,C3还原弱,则C3含量高,C5含量低。(4)施肥·19·过量,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导致根毛细胞不能吸水甚至失水,植株萎蔫,长势不良。30.【答案】(共10分,每空1分)(1)大脑皮层促进抑制负反馈不能(2)肝糖原分解和

非糖物质转化拮抗(3)下丘脑肾小管和集合管(4)抗体【解析】(1)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下丘脑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故作用①是促进。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

度时,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体现了激素调节的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了,不能继续发挥作用。(2)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升高血糖。胰岛素降低血糖,故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表现为拮抗作用。(3)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

感受器兴奋,水分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从而使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使渗透压下降,以维持水分的平衡。(4)在免疫学上,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属于抗体,能快速与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免疫反应。31.【答案】(1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黄羽、短喙

(1分)是(1分)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喙长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2)AaZbZb×AaZBW0(3)1/3【解析】(1)就羽色而言,亲本均为黄羽,子代有黄羽和白羽,且雌雄均有,说明黄羽是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就喙长而言,子代雄鸟全为短喙,雌鸟全为长喙,说明控制喙长的基

因位于Z染色体上,子代雌鸟表现型只与父本一致,雄鸟表现型由父本和母本共同决定,故短喙是显性性状。(2)由于子代有黄羽和白羽,则亲本羽色基因型均为Aa。由于短喙是显性性状,长喙是隐性性状,故亲本基因型是ZbZb和ZBW,则亲本基因型是AaZbZb×AaZBW,子代黄羽

短喙雄鸟基因型为AAZBZb或AaZBZb,全为杂合子。(3)子代白羽短喙雌鸟基因型为aaZBW,黄羽长喙雄鸟基因型为1/3AAZbZb、2/3AaZbZb,交配后代黄羽短喙雄鸟(A_ZBZ--)出现的概率是2/3×1/2=1/3。32.【答案】(共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乙(2

)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和人工饲料中的能量(2分)为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提供能量,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b2/(a2+r1)×100%(2分)(3)不能热能不能被生物重新利用(或能量不能循环利用)(4)双向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1)由图1可

知,甲、乙、丙之间的食物链关系是甲→乙→丙,故乙是第二营养级。(2)由于该农场人工补充饲料,为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提供能量,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故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和人工饲料中的能量。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是b2,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a2+r

1,所以二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2/(a2+r1)×100%。(3)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的热能不能被生物利用。(4)生物之间通过相互的气味识别对方,说明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且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3.(1

)【答案】ACE【解析】一种物质温度升高时,有的分子热运动的动能要增加,有的反而要减少,故B错;一定质量的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与液化时放出的热量相等,故D错。(2)【答案】I.002(

)pSLpSmg−II.002()pSmgLpSmg−-W【解析】I.气缸刚要离开地面时,对整体由平衡条件可知:F=mg①(1分),活塞处于平衡状态,设此时封闭气体压强为p,有F+pS=p0S②(1分),此过程气体做等温变化,设此时活塞

距气缸底的距离为L´,由玻意尔定律·20·则有:pSL´=p0S×12L③(2分),联立各式,解得:L´=002()pSLpSmg−④(1分)。II.此过程中力F对活塞做正功,环境气体对活塞做负功,封闭气体对活塞做正功,总功为零,设封闭气体做功为W0

,有W+W0=p0S(L´-12L)⑤(1分),由于封闭气体温度不变,所以其内能保持不变,由热力学定律知,封闭气体对活塞所做的功等于其吸收的热量,有Q=W0⑥(2分),解得Q=002()pSmgLpSmg−-W⑦(2分)。34.(1)【答案】ACD【解析】若振源在A处,由图可知,B

质点刚好起振,且起振方向向下,则各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均向下,所以P质点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需要4T=0.1s,所以A正确,B错误;若振源在A处,P质点比Q质点先到达波谷位置,提前的时间等于波在PQ间传播的时间t=0.80.5s20.4xv−==0.06s,同理,若振源在B处,Q质点

比P质点先到达波谷位置,提前的时间等于波在QP间传播的时间t=0.80.5s20.4xv−==0.06s,所以C、D正确;介质中质点并不会随波迁移,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两侧振动,所以E错误。(2)【答案】①(3-1)R②左侧【解析】①光路图如图所示,由几何关

系知:sinγ=12,γ=30°(1分),由P点向OC作垂线PE交OC于E点,则有OEs=32R(1分),由n=sinsini得i=60°(1分),∠PCO=i-γ=30°(1分),则BCs=OEs=32R(1分),ACs=OEs+CE

s-R(1分),解得ACs=(3-1)R(1分)。②对于同一介质,蓝光折射率比红光的大。由n=sinsini可知,γ相同,n大,则i大。故蓝光入射点C´应在C的左侧。(3分)35.【答案】(1)sp2(2分)(2)等电子体(1分)2NA(1分)(3)10(1分)Mg原子的价电子排布

式为3s2,3s轨道处于全满状态,比较稳定,失去一个电子比较困难(2分)(4)2(2分)8(2分)(5)1s22s22p63s23p63d104s1(2分)123A206N(2分)【解析】X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且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可推知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

布式为1s22s22p2,其中1s、2s轨道上的电子为成对电子,2p轨道上的2个电子未成对,即X为碳元素;Z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13,则Z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即Z为氧元素,进而推知Y为N元素;W的核电荷数大于氧元素的核电荷数,且W原子的s电子与p电子数相等,可推知W为

Mg,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Q是前四周期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则Q为K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29,则R为Cu元素。(1)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CO3,其结构简式为,中心碳原子采用sp2杂化。(2)化合物XZ为CO,CO分子与N2分子中的

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均相等,二者互为等电子体,故二者的结构相似,分子中两个原子之间存在碳氧三键,其中一个是σ键,2个是π键,故1molCO中含有π键的物质的量为2mol,数目为2NA。(3)W的稳定离子为M

g2+,核外共有10个电子,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均不相同,故W的稳定离子核外有10种运动状态的电子。Mg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s轨道处于全满状态,比较稳定,失去一个电子比较困难,故第一电离能比其同周期相邻元素Na和Al的第一电离

能均大。(4)Q为金属钾,该晶胞中有8个K原子位·21·于晶胞的8个顶点,1个K原子位于晶胞的中心,根据均摊法,一个钾晶胞中含有的钾原子的数目=8×18+1=2。如图所示,一个K原子周围有8个其他K原

子与该K原子的距离最近且相等,故晶体钾的配位数为8。(5)原子序数为29的元素为Cu,即R为Cu,Cu原子的核外共有29个电子,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Y为N,R为Cu,根据二者所形成的晶体结构可知,有8个N原子分别位于晶胞的8个

顶点上,有12个Cu原子分别位于晶胞的12条棱上,故一个晶胞中含有的N原子数=8×18=1,含有的Cu原子数=12×14=3,故1mol晶胞的质量=1mol×14g·mol-1+3mol×64g·mol-1=206g,则1个晶胞的质量=A206Ng,晶胞的密

度为ρg·cm-3,则晶胞的体积V=A3A206g206gcmNN−=cm3。设R原子和Y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acm,则晶胞的边长=2acm,晶胞的体积V=(2a)3cm3=A206Ncm3,则a=123A206N。36.【答案】(1)丙醇(或1-

丙醇)(2分)(2分)(2)2CH3CH2CH2OH+O2Cu⎯⎯⎯→△2CH3CH2CHO+2H2O(2分)氧化反应(1分)(3)+2Ag(NH3)2OH⎯⎯→△+2Ag↓+3NH3+H2O(2分)(4)+浓硫酸△+H2O(2分)(5)24(2分)(2分)【解析】由已知信息①和图中转化关系可推

知,B分子中含有醛基(—CHO),且Mr(B)+Mr()-Mr(H2O)=Mr(C)=146,则Mr(B)=58,故B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O,进而推知A为CH3CH2CH2OH,名称为丙醇(或1-丙醇)。结合信息①可推知,C为。由已知信息②可知,E分子中含有酚羟基(—OH)和

羧基(—COOH),且分子中有4种不同的氢原子,则苯环上只有2种不同的氢原子,即酚羟基和羧基处于苯环的对位,E为。D能与E发生酯化反应,说明D中含有羟基,比较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知,C分子中的醛基与H2发生了加成反应而碳碳双键并没有发生加成反应

,故D为,进而推知,F为,F可以通过加聚反应生成G,则G为。(1)由上面的分析可知A为丙醇(或1-丙醇)。G的结构简式为。(2)A在催化剂Cu和加热条件下,被氧气氧化为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CH2OH+O2Cu⎯⎯⎯→△2CH3CH2CHO+2H2O,该反应为氧化反应。(3)

C分子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Ag(NH3)2OH⎯⎯→△+2Ag↓+3NH3+H2O。(4)D和E发生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浓硫酸△+H2O。(5)H为D()的同分异构体,且H分子中含有

(),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结合D的结构简式可知,H分子中的2个取代基可以是烷基和醛基或烷基和羰基,共有8组:—CHO、—CH2CH2CH3,—CHO、—CH(CH3)2,—CH2CHO、—CH2CH3,—CH2CH2CHO、—CH3,—CH(CH3)CHO、—CH3,、

—CH2CH3,·22·、—CH3,、—CH3,每组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可以分别为邻、间、对3种,故H的结构简式的种数=3×8=24。其中,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分子中含有醛基

,且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吸收峰的结构简式为。37.【答案】(共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C6H12O6⎯⎯⎯→酶2C2H5OH+2CO2+能量既为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

出(2)酸性重铬酸钾(1分)好氧的醋酸菌使果酒转变成醋酸(3)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30~300低【解析】(1)发酵装置中发酵液需留1/3空间,既为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2)酸性

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醋酸菌是需氧菌,可将果酒转变为醋酸。(3)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进行计数,为保证计数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的菌落

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38.【答案】(共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乳腺蛋白基因受精卵(胚胎干细胞)显微注射法(1分)(2)检测载体是否进入受体细胞,同时筛选载体进入的受体细胞不能抗原抗体杂交法(3)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移植)【解析】(1)培育转基因动物时,须将药用蛋

白X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形成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导入受精卵(胚胎干细胞)。(2)基因表达载体中,标记基因用于检测载体是否进入受体细胞,同时筛选载体进入的受体细胞,若检测到标记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是普通载体导入受体细胞,不能确

定药用蛋白X基因一定导入受体细胞。检测药用蛋白X基因是否表达,应选择抗原抗体杂交法。(3)转基因动物的早期胚胎形成后,需通过胚胎移植在受体内发育为转基因动物。胚胎分割(移植)可培育多只遗传物质相同的转基因动物。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