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提优练题:(2)_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6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755.500 KB
  • 2022-11-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地理提优练题:(2)_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地理提优练题:(2)_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地理提优练题:(2)_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地理提优练题:(2)_word版含解析.doc,共(6)页,755.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48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届高三(湘教版)地理提优练题(2)及答案一、地球表面的形态2015年2月4日,来自里约热内卢市和上海市的青少年冬令营在新奥尔良市开营,活动到2月17日结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里约热内卢市青少年纽约时间5:30到达新奥尔良市,此时当地依然华灯

璀璨,而自己家乡却早已日上三竿。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此现象。(2)简述2015年新奥尔良市冬令营活动期间三地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3)下图是冬令营期间青少年交流的一张家乡正午物影年变化观测记录示意图。提供该图的学生最可能来自________

__________市。据此简述该市冬至到夏至期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答案(1)2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里约热内卢市昼长长于新奥尔良市;里约热内卢市经度位置较新奥尔良市偏东。这两方面都使里约热内卢市日出远远早于新奥尔良市。(2)上海市和新奥尔良市昼短于夜,昼变长、夜变短;里

约热内卢市昼长于夜,昼变短、夜变长。(3)里约热内卢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到90°,然后再变小。解析(1)新奥尔良市华灯璀璨,而里约热内卢早已日上三竿,说明里约热内卢日出早。从经度位置和昼长两个方面分析即可。(2)2月4日~17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但向北

移动,则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反之。(3)图示正午物影年变化,既有向北也有向南方向,但大多向南,说明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北附近。二、地球运动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以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

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时是什么节气?(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在遮阳板长度和高度上做哪些调整以达到目的?答案(1)冬至。(2)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遮阳板长度不

变,降低安装高度。解析(1)当遮阳板收起且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为冬至。(2)济南较福建纬度高,在夏季为减小室内太阳光照面积,在安装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需加长遮阳

板;或者,在遮阳板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安装高度。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2018·浙江宁波十校联考)读“局部洋流模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属于中低纬海区洋流B.B是暖流,且为赤道逆流C.C为大陆东岸的寒流D.D洋流对

沿岸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答案A解析根据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可以看出图示部分的洋流为以30°为中心的中低纬度大洋环流,A项正确;为逆时针,说明所在半球为南半球,由此判断B为南赤道暖流,B项错误;C位于大洋的东侧,大陆的西

岸,属于寒流,C项错误;D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属于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D项错误。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2018·浙江稽阳3月联考)下图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差异示意图”。完成1~2题。1.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丙地的自然带是()A.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

带C.温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植被变化,体现了()A.地方性分异B.垂直分异C.纬度地带分异D.干湿度地带分异答案1.B2.D解析第1题,草原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降水量较少,约250~450mm/

年。丙地降水量为200~400mm,植被类型为草原。第2题,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往往从沿海向内陆逐步减少,从而出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这种由于水分条件不同而导致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的差异,为干湿度地带分异。据图可知甲—乙—丙自然植被的变化是由降水的差异引起的。五、人口与城

市读“某历史名城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你认为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时间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

是什么?(4)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答案(1)河流煤、铁资源(2)①区域。因为①区域沿河分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3)交通(铁路的兴建)。(4)河流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铁

路出现,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趋于枯竭。解析(1)图示城市空间形态是条带状,新城区沿交通线方向延伸;旧城区沿着河流和铁矿、煤矿产地发展。所以该城市旧城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河流和煤铁资源。(2)对比旧城区

中的①和②两区域,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河流能为①区域提供水源,且交通运输便利,所以①区域较②区域形成早。(3)新城区主要沿交通线方向延伸,主要是铁路出现后,带动了新城区的发展。所以新城区出现主要是受交通的影响

。(4)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其原因可从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能源的开采等方面分析。原因有河流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出现,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趋于枯竭,开发费用越来越高等。六、区域产业活动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2014

年重庆工业结构图。材料二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

,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作为发展重点。(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2)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说出其有利条件。(3)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并说明其意义。答案(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

,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2)工业基础好,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人才丰富;接近市场;政策支持

。(3)思路: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汽车,实施产品分工;生产汽车不同零部件,实施生产协作。意义: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群效应。解析(1)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西南山区,地形起伏大,降水丰富,水能蕴藏量大,该地人口稀少,水利工程移民难度较小。但该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对水能资源的开发不利。(2)分析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从

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市场状况、技术水平等方面入手。(3)分析不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做到优势互补,增强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七、区域可持续发展下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比较两区域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区域位置优势政策优势主要开发的能源主要环境问题甲乙(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区域都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试分析各自的原因。(3)甲、乙两区域内都有我国著名的河流,但它们对各自区域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却有很大

不同,试说明原因。(4)从两区域的合作基础来看,两区域最适合合作的工业部门应当是________工业和________工业,与此相关的国家重大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工程。(5)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两区域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方式。答案(1)区域

位置优势政策优势主要开发的能源主要环境问题甲与多国相邻,有边贸优势西部大开发,沿边开放石油、天然气、煤荒漠化严重乙沿江临海,交通便利改革开放的前沿及著名侨乡核能环境污染严重(2)甲区域吸引大量流动人口迁入的原因是发展边境贸易与资源开发给人们提供了较多的经商与就业机会;乙区域则与当地经

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等因素有关。(3)甲区域河流主要作用是解决了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乙区域河流主要作用是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4)纺织能源西气东输(5)甲:铁路;乙:水运。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