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版)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10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A卷(含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5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270.500 KB
  • 2022-11-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经典版)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10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A卷(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经典版)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10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A卷(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经典版)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10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A卷(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经典版)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10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A卷(含答案解析)
(经典版)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10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A卷(含答案解析)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经典版)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10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A卷(含答案解析).doc,共(16)页,270.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45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化学卷(A)第十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

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首条“生态马路”在上海复兴路隧道建成,它运用了“光

触媒”技术,在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N2和CO2。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用光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B.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NO的转化率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D.改变

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2.一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H2(g)+I2(s)ΔH>0,若0~15s内c(HI)由0.1mol·L-1降到0.07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5s内用I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I2)

=0.001mol·L-1·s-1B.c(HI)由0.07mol·L-1降到0.05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小于10s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D.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3.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A(s)+3B(g)2C(g)+D(g),经2min达到平衡状态,此时B反应了1.2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入N2(不参与反应)使压强增大可加快反应速率B.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mol·L-

1·min-1C.平衡状态时,B、C的反应速率相等D.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1·min-14.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L的固定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反应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mi

n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X曲线表示NH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C.0~8min,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75mol·L-1·min-1D.10~12min,N2的平均反应速率v(N2)=0.25mol·L-1·

min-15.对可逆反应2A(s)+3B(g)C(g)+2D(g)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④增大B的浓度,v(正)>v(逆)⑤加入催化剂,

B的转化率提高A.①②B.④C.③D.④⑤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物在常温下腐败是自发进行的B.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C.自发反应都是熵增大的反应D.电解池的反应属于自发反应7.(2017福建四地六校模拟)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①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大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平衡常数一定增大A.①②B.③⑤C.②⑤D.④⑥8.灰锡结构松散,不能用于制造器皿,而白锡结构坚固,可以制造器皿。现把

白锡制成的器皿放在0℃、100kPa的室内存放,它会不会变成灰锡而不能再继续使用(已知在0℃、100kPa条件下白锡转化为灰锡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分别为ΔH=-2.1809kJ·mol-1,ΔS=-6.6J·mol-1·K-1,当ΔH-TΔ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A

.会变B.不会变C.不能确定D.升高温度才会变9.某温度下,向容积为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A和1.0molB,反应A(g)+B(g)C(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s05152535n(A)/mo

l1.00.830.810.800.80A.反应在前5s的平均速率v(A)=0.17mol·L-1·s-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A)=0.41mol·L-1,则反应的ΔH>0C.相

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C,达到平衡时C的转化率小于80%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0molA、0.20molB和1.0molC,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10.工业上生产环氧乙烷()的反应为:2CH2=CH2(g)+O2(g)2(g)ΔH=-106kJ·

mol-1其反应机理如下:①Ag+O2AgO2慢②CH2=CH2+AgO2+AgO快③CH2=CH2+6AgO2CO2+2H2O+6Ag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的活化能等于106kJ·mol-1B.AgO2也是反应

的催化剂C.增大乙烯浓度能显著提高环氧乙烷的生成速率D.理论上0.7mol乙烯参与反应最多可得到0.6mol环氧乙烷11.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

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反应物浓度:C>B>AC.A、B点均未建立平衡,C点恰好达到平衡D.若在恒温恒容容器中,以相

同的投料进行该反应,平衡后转化率小于绝热恒容容器中的转化率12.在容积为300m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温度/℃

2580230平衡常数5×10421.9×10-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放热反应B.25℃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2×10-5C.在80℃时,测得某时刻,Ni(CO)4(g)、CO浓度均为0.

5mol·L-1,则此时v(正)>v(逆)D.80℃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15mol,则Ni(CO)4的平衡浓度为0.125mol·L-113.反应N2O4(g)2NO2(g)ΔH=+57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

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C.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D.若p2>p1,则化学平衡常数KA>KC14.PCl3和PCl5都是重

要的化工原料。将PCl3(g)和Cl2(g)充入容积为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PCl3(g)+Cl2(g)PCl5(g),并于10min时达到平衡。有关数据如下:PCl3(g)Cl2(g)PCl5(g)初始

浓度/(mol·L-1)2.01.00平衡浓度/(mol·L-1)c1c20.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10min内,v(Cl2)=0.04mol·L-1·min-1B.升高温度(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平衡时PCl3的物质的量变化<1C.当容器中Cl2为1.2mol时

,反应达到平衡D.平衡后移走2.0molPCl3和1.0molCl2,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c(PCl5)<0.2mol·L-115.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制取乙醇的反应为2CO2(g)+6H2(g)CH3CH2OH(g)+3H2O(g)ΔH<0。某压强下的密闭容器中,按CO2和H2的物

质的量比为1∶3投料,不同温度下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百分数(y%)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的平衡常数小于B点B.B点,v正(CO2)=v逆(H2O)C.A点,H2和H2O物质的量相等D.其他条件恒定,充入更多H2,v(

CO2)不变16.在淀粉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如表所示:T/℃515253550K110084168953340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I2(aq)+I-(aq

)I-3(aq)的ΔH>0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溶液中c(I-3)减小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I2)·c(I-)c(I-3)D.25℃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小于689二、

非选择题(共52分)17.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1)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600℃时,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将二

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在反应进行至10min和20min时,分别改变了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前10min正反应速率逐渐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前15min内用SO3表示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反应进程,表示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如图判断,10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

_____(填写编号,下同);20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a.加入催化剂b.缩小容器容积c.降低温度d.增加O2的物质的量18.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和B,发生如下反应:xA(g)+2B(

s)yC(g)ΔH<0。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A、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0~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A)=;(2)根据图示可确定x∶y=;(3)0~10min容器内压强(填“变大”“不

变”或“变小”);(4)推测第10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第16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填序号)。①减压②增大A的浓度③增大C的量④升温⑤降温⑥加催化剂19.工业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g),对其研究如下:(1)已知H-H键的键能为

436kJ·mol-1,N-H键的键能为391kJ·mol-1,N≡N键的键能是945.6kJ·mol-1,则上述反应的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方程式改写为12N2(g)+32H2(g)NH3(g),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________(用K表示)。(3)在773K时,分别将

2molN2和6molH2充入一个固定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混合物中n(H2)、n(NH3)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t/min051015202530n(H2)/mol6.004.503.603.303.033.00

3.00n(NH3)/mol01.001.601.801.982.002.00①该温度下,若向同容积的另一容器中投入的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3mol·L-1、3mol·L-1、3mol·L-1,则此时v正_____

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逆。②由上表中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浓度时间”的关系可用下图中的曲线表示,表示c(N2)~t的曲线是___________。在此温度下,若起始充入4molN2和12molH2,则反应刚达到平衡时,表示c(H2)

~t的曲线上相应的点为_________。20.研究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2NO2(g)+NaCl(g)NaNO3(g)+ClNO(g)K1ΔH<0Ⅰ2NO(g)+Cl2(g)2

ClNO(g)K2ΔH<0Ⅱ请回答下列问题:(1)4NO2(g)+2NaCl(g)2NaNO3(g)+2NO(g)+Cl2(g)的平衡常数K=(用K1、K2表示)。(2)若反应Ⅰ在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测得NO2(g)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t3~t4时刻,NO2(g)的转化率降低的原因是。(3)若反应Ⅱ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下列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B.n(ClNO)=n(NO)

C.混合气体密度不变D.v正(NO)=v逆(ClNO)(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反应Ⅱ达到平衡,当NO和Cl2的比例不同时,对Cl2的转化率及平衡混合物中ClNO的体积分数都有影响。设NO和Cl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

为x,平衡时Cl2的转化率为a,平衡混合物中ClNO的体积分数为y,判断a、x、y三者的相互关系,用含a和x的代数式表示y,y=。21.(2018吉林长春二模)2016年9月,“乔歌里1号”中国首台静默移动发电站MFC30正

式问世,MFC30是基于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发电技术而研制成功的。(1)甲醇制氢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反应Ⅰ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CH3OH(g)+H2O(g)CO2(g)+3H2(g)ΔH1=+49.4kJ·mol-1;反应

Ⅱ甲醇分解制氢:CH3OH(g)CO(g)+2H2(g)ΔH2=+90.6kJ·mol-1;反应Ⅲ气态甲醇氧化重整制氢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①已知CO的燃烧热为283.0kJ·mol-1,则反应Ⅲ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②该三种制氢方式中,等量的甲醇产生氢气最多的是反应。(填“Ⅰ”“Ⅱ

”“Ⅲ”)(2)实验室模拟反应Ⅰ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合成气组成n(CH3OH)∶n(H2O)=1∶1时,体系中甲醇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②当温度为250℃、压强为p2时,反应

达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为。③图中的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是。(3)MFC30燃料电池是以氢气为燃料,Li2CO3与K2CO3混合碳酸盐为电解质的高温型燃料电池,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正极上通入的气体为。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化学卷(A)第十单元化学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答案一、单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答案】C【解析】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故A、B两项错误;该反应有气体参与,改变压强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D项错误。2.【答案】D【解析】I2为固态,故不能用它表示化

学反应速率,A错误;v(HI)=0.1mol·L-1-0.07mol·L-115s=0.002mol·L-1·s-1,若反应仍以该速率进行,则t=0.07-0.050.002=10s,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所用时间应大于10s,B错误;升高

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C错误;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从而增大了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将加快,D正确。3.【答案】D【解析】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氮气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没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A项错误;不能用单位时间内固体的量的变

化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B项错误;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2v(B)=3v(C),故C项错误;v(C)=v(B)==0.2mol·L-1·min-1,故D项正确。4.【答案】B【解析】t1时刻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

率不相等,A项错误;根据图象,X的物质的量增加,属于生成物,因此X为NH3的曲线,B项正确;0~8min时,v(NH3)=0.6mol10L×8min=0.0075mol·L-1·min-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H2)=v(NH3)×32=0.01125mol·L-1·mi

n-1,C项错误;10~12min,v(NH3)=(0.7-0.6)mol10L×2min=0.005mol·L-1·min-1,v(N2)=v(NH3)2=0.0025mol·L-1·min-1,D项错误。5.【答案】B【解析】A是固体,其量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而增大B的

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但v(逆)增大的程度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v(正)、v(逆)都增大;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

发生移动,B的转化率不变。6.【答案】A【解析】食物在常温下腐败是自发进行的,A项正确;放热反应不一定都是自发进行的,如煤炭燃烧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自发进行,B项错误;自发反应由焓变和熵变两个方面决定,熵变增大的反应不一定能自发进行

,如H2O通电生成H2和O2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C项错误;电解池的反应属于非自发反应,D项错误。7.【答案】C【解析】若加入反应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加,①错误;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时,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大,②正确;若加入反应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如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反应A(g)+B(g)C(g),加入A,B的转化率增大,A的转化率减小,③错误;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至新的平衡,反应物的浓度比原平衡时增大,④错误;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⑤正确;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⑥错误。故选C8.【答案】A【解析】反应自发进行需要满足ΔH-TΔS<0,由0℃为273K、ΔH=-2.1809kJ·mol-1、ΔS=-6.6J·mol-1·K-1代入公式

:ΔH-TΔS=-2.1809×103J·mol-1+273×6.6J·mol-1·K-1=-379.1J·mol-1<0,所以反应在0℃能自发进行,即在0℃、100kPa的室内存放,白锡会变成灰锡而不能再继续使用,A项正确

。9.【答案】C【解析】A的物质的量达到0.80mol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A(g)+B(g)C(g)n(起始)/mol1.01.00n(变化)/mol0.200.200.20n(平衡)/mol0.800.800.20各组分换算为对应的

浓度,K==0.625。反应在前5s的平均速率v(A)==0.017mol·L-1·s-1,A项错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A)=0.41mol·L-1,A物质的量为0.41mol·L-1×2L=0.82mol>0.80mol,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是

放热反应,即反应的ΔH<0,B项错误;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C,与原平衡相比,相当于加压,平衡会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则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大于0.4mol,参加反应的C的物质的量小于1.6mol,即平衡时C的转化率小于80%,C项正确;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

中充入0.20molA、0.20molB和1.0molC,Qc==50>K,反应逆向进行,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D项错误。10.【答案】D【解析】106kJ·mol-1是反应的焓变,不是反应活化能,A项错误;AgO2是中间产物,不是反应的催化剂,B项

错误;反应速率是由慢反应决定的,增大O2浓度才能显著提高环氧乙烷的生成速率,C项错误;将①×6+②×6+③得到7CH2=CH2+6O22CO2+2H2O+6,D项正确。11.【答案】A【解析】一个可逆反应,随着反应进行

,反应物浓度降低,正反应速率减小,但该图像中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正确;从A到C点正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物浓度不断减小,B项错误;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保持不变,而C点后反应速率仍然在变化,C项错误;该反应

为放热反应,恒温容器随着反应进行温度不变,而绝热容器随着反应进行,体系温度升高,温度越高,反应物转化率越小,D项错误。12.【答案】C【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1/(5×104)=2×10-5,B

正确;代入数据计算可得Qc>K,平衡逆向移动,v(正)<v(逆),C错误;代入数据后Qc等于K,为平衡状态,D正确。13.【答案】C【解析】由图像可知,A、C两点在等温线上,C点压强大,则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A项错误;C点压强大,与A相比C点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根据平衡移动原理,

到达平衡后NO2浓度仍比原平衡浓度大,所以A浅,C深,B项错误;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NO2的体积分数增大,由图像可知,T1<T2,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C项正确;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所

以化学平衡常数KA=KC,D项错误。14.【答案】B【解析】10min内,PCl5的浓度变化量为0.4mol·L-1,故Cl2的浓度变化量为0.4mol·L-1,所以v(Cl2)=0.04mol·L-1·min-1,A项正确;升高温度(T1<T2),反应的平衡常

数减小,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高温不利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PCl3的物质的量变化较小,比值大于1,B项错误;平衡时Cl2的浓度为0.6mol·L-1,体积为2L,故Cl2为1.2mol,C项正确;平衡后移走2.0molPCl3和1.0molCl2,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相

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c(PCl5)<0.2mol·L-1,D项正确。15.【答案】C【解析】从图像可知,温度越高氢气的含量越高,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则平衡常数A点大于B点,A项错误;B点只能说明

该温度下,CO2和H2O的浓度相等,不能说明v正(CO2)=v逆(H2O),B项错误;从图像可知,A点H2和H2O的物质的量百分数相等,故物质的量相等,C项正确;其他条件恒定,充入更多H2,反应物浓度增大,

正反应速率增大,v(CO2)也增大,D项错误。16.【答案】B【解析】选项A,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错误;选项B,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I-3)减小,正确;选项C,K=c(I-3)c(I2)·

c(I-),错误;选项D,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25℃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正向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仍然是689,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答案】(1)减小(2)减小1.33×10-3mol·L-1·min-1(3)15~20min,25~30mi

n(4)abd【解析】(1)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2)前10min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物SO2和O2的浓度不断减小,正反应速率减小,前15min内用S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mol2L×15min≈1.33×10-3mol·L-1·m

in-1。(3)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的时间段,即15~20min和25~30min反应处于平衡状态。(4)10~15min三条曲线的斜率突然增大,说明反应速率突然加快,其

原因可能是加入催化剂或缩小容器容积。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的变化是O2的物质的量突然增大,平衡发生移动,引起SO2、SO3物质的量随之发生变化。18.【答案】(1)0.02mol·L-1·min-1(2)1∶2(3)变大(4)④⑥④【

解析】(1)v(A)==0.02mol·L-1·min-1。(2)根据图像分析及物质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得知,x∶y=1∶2。(3)根据(2)得知,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故反应正向进行时,体系压强

变大。(4)10min后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直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反应条件可能为升温或加催化剂,故选④⑥。16min后是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结合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温,故选④。19.【答案】(1)-9

2.4kJ·mol-1(2)K=c2(NH3)c(N2)·c3(H2)K12或K(3)①大于②乙B【解析】(1)根据ΔH=E(反应物的总键能)-E(生成物的总键能),知ΔH=945.6kJ·mol-1+436kJ·mol-1×3-391kJ·mol-1×6=-92.4kJ·

mol-1。(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2(NH3)c(N2)·c3(H2),K1=c(NH3)c12(N2)·c32(H2)=[c2(NH3)c(N2)·c3(H2)]12=K12。(3)①该温度下,25min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平衡

时c(N2)=1mol·L-1、c(H2)=3mol·L-1、c(NH3)=2mol·L-1,则K=221×33=427。在该温度下,若向同容积的另一容器中投入的N2、H2和NH3的浓度均为3mol·L-1,则Q=c2(NH3)c(N2)·c3(H2)=323×33=19<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

行,故v正大于v逆;②起始充入4molN2和12molH2,相当于将充入2molN2和6molH2的两个容器“压缩”为一个容器,假设平衡不移动,则平衡时c(H2)=6mol·L-1,而“压缩”后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故平衡时3mol·L-1<c(H2)<6mol·L-1,且

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故对应的点为B。20.【答案】(1)(2)反应为放热反应且反应容器为绝热容器,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温度升高,故再次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会降低(3)AD(4)×100%【解析】(1)反应4NO2(g)+2NaCl(g)2NaNO3(g)+2NO(g)+Cl2(g)可由

2×Ⅰ-Ⅱ得到,则K=/K2。(2)根据反应Ⅰ2NO2(g)+NaCl(g)NaNO3(g)+ClNO(g)ΔH<0,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反应容器为绝热容器,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温度升高,故再次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会降低。(3)根据反应Ⅱ2NO(g)+Cl2(g)2C

lNO(g)ΔH<0,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容器的容积不变,但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因此压强不再变化,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平衡时各物质物质的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n(ClNO)=n(NO)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容器的容积和气体的质量均不变,因此混合气体密度始

终不变,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v正(NO)=v逆(ClNO)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4)2NO(g)+Cl2(g)2ClNO(g)起始(mol)x10反应(mol)2aa2a平衡(mol)x-2a1-a2a平衡混合物中ClNO的体积分数等于物质的量分数,即y=×100%。2

1.【答案】(1)①CH3OH(g)+1/2O2(g)===CO2(g)+2H2(g)ΔH=-192.4kJ·mol-1②Ⅰ(2)①K=②67.6%或0.676或0.68③p1<p2<p3(3)H2+CO32--2e-===H2O+CO2O2(或空气)和CO

2【解析】(1)已知反应ⅠCH3OH(g)+H2O(g)CO2(g)+3H2(g)ΔH1=+49.4kJ·mol-1①;反应ⅡCH3OH(g)CO(g)+2H2(g)ΔH2=+90.6kJ·mol-1②;由CO的燃烧热为283.0kJ·mol-1可知:C

O(g)+1/2O2(g)===CO2(g)ΔH=-283.0kJ·mol-1③。由盖斯定律,②+③得反应Ⅲ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g)+1/2O2(g)===CO2(g)+2H2(g)ΔH=-192.4kJ·mol-1;1mol甲

醇在反应Ⅰ、Ⅱ、Ⅲ中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2mol、2mol,产生H2最多的是反应Ⅰ。(2)①反应Ⅰ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CH3OH(g)+H2O(g)CO2(g)+3H2(g)ΔH1=+49.4kJ·mol-

1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②CH3OH(g)+H2O(g)CO2(g)+3H2(g)起始/mol1100反应/mol0.820.820.823×0.82平衡/mol0.180.180.822.46反应达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为×100%=67.6%。③由反应方程式CH3OH(g)+H2O(g)CO2

(g)+3H2(g)可知,相同温度时,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H3OH转化率增大。由图像可以看出,温度一定,从p3到p1,CH3OH转化率增大,故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是p1<p2<p3。(3)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是负极,通入氧化剂的电极是正极,负极是H2作还原剂,电极反应式为H2+CO32

--2e-===H2O+CO2,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2CO2-4e-===2CO32-,故正极要不断通入O2(或空气)和CO2。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