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化学复习检测15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含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3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352.500 KB
  • 2022-11-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通用版)高考化学复习检测15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通用版)高考化学复习检测15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通用版)高考化学复习检测15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通用版)高考化学复习检测15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含答案解析)
(通用版)高考化学复习检测15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含答案解析)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通用版)高考化学复习检测15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含答案解析).doc,共(14)页,352.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45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考化学复习检测:15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一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g)+I2(g)ΔH>0,若15s内c(HI)由0.1mol·L-1降到0.07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5s内用I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I2)=0.0

02mol·L-1·s-1B.c(HI)由0.07mol·L-1降到0.05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小于10s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D.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2.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存在下列平衡Br2+

H2+HBrO,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工业上由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D.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3.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反应方程式为:4HC

l(g)+O2(g)2H2O(g)+2Cl2(g)△H<0。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过程中n(Cl2)的实验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6min用Cl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9mol/(L·min)B.增大压强可以提高HCl转化率C.平衡常数K(200℃)<K

(400℃)D.0~2min的反应速率小于4~6min的反应速率4.反应C(s)+H2)+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①增加C的量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

N2使容器体积变大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5.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H=-92kJ/mol,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充入氩气使压强增大,v正

、v逆均増大C.反应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92kJD.反应达平衡状态时:2v正(X)=v逆(Z)6.下列措施能明显增大原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B.将稀H2SO4改为98%的浓H2SO4与Zn反应制取H2C.在H2S

O4与NaOH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D.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7.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6H2(g)+2CO2(g)CH2===CH2(g)+4H2O(g);已知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逆反应为

吸热反应B.平衡常数:KM>KNC.生成乙烯的速率:v(N)一定大于v(M)D.当温度高于250℃,升高温度,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8.对于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B.增大压强,对正反应

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C.减小反应物浓度,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D.加入催化剂,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9.下列关于平衡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浓度用起始浓度,生成物浓度用平衡浓度B.在任何条件下

,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恒定值C.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D.从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推断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因素B.当反应体系容积不变时,减小反应物的量肯定能降低反应速率C.可逆反应达到反

应限度时,化学反应速率为0D.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变化量来表示11.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的是()A.Cu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B.Cu能与浓硝酸反应,而不能与浓盐酸反应C.N2与O2在常温常压下不能反应,放电时可反

应D.向H2O2溶液中,分别滴加5滴等浓度的FeCl3溶液或CuSO4溶液,前者产生气泡快12.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A.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2CB.反应进行到1s时,v(A)=v(D)C.反应进行到6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1·s-1D.反应进行到6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13.一定量的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某

些物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水,产生H2速率减小,H2体积减小B.加入NH4HSO4固体,产生H2速率不变,H2体积不变C.加入CH3COONa固体,产生H2速率减小,H2体积不变D.滴加少量CuSO4溶液,产生H2速率变大,H2体积不变14.用表面积完全相同的金

属分别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产生H2的速率最快的是()15.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H2(g)和1molI2(g),发生反应H2(g)+I2,经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生成的HI(g)占气体体积的50%,该温度下,在另一

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HI(g)发生反应12H2(g)+12I2(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后一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B.后一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5C.后一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平衡浓度为0.25mol·L-1D.后一反应达到平衡

时,HI(g)的平衡浓度0.5mol·L-116.相同温度下,有相同容积的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中充入1gN2和1gH2,乙容器中充入2gN2和2gH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乙>甲B.平衡后N2的浓

度:乙>甲C.H2的转化率:乙>甲D.平衡混合气中H2的体积分数:乙>甲17.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若开始时通入1molA和1molB,达到平衡时生成amolC。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开始

时通入3molA和3molB,达到平衡时,生成的C的物质的量为3amolB.若开始时通入4molA、4molB和2molC,达到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一定大于4molC.若开始时通入2molA、2molB和1molC,达到平衡时,再通入3molC,则再次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2-aD.若

在原平衡体系中,再通入1molA和1mol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18.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2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预先装入催化剂)通入1molN2和3molH2,发生反应:N2+3H23。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压强是起始的0.9倍,在此时间内,H2平均反应速

率为0.1mol/(L·min),则所经过的时间为()A.2minB.3minC.4minD.5min19.向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0.3molZ和一定量的Y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甲所示。图乙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Y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5mol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g)+ΔH<0C.若t0=0,t1=10s,则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

Z)=0.03mol·L-1·s-1D.反应物X的转化率t6点比t3点高20.已知:CO(g)+H22(g)+H2(g)ΔH=-41kJ·mol-1。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同的两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相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容器①中反应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0%B.容器①中CO的转化率等于容器②中CO2的转化率C.容器①中CO反应速率等于H2O的反应速率D.平衡时,两容器中CO2的浓度相等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H

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1)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________(填外部因素)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1=________,T1=________;通过实验____________可探究出温度变化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若t1<8,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实验B中数据计算,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KMnO4)=________。(3)该反应中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且锰被还原为Mn2+,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________。(4)该小组的一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上述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并认为造成此种变化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的某种粒子对KMnO4与草酸之间的反应有某种特殊的作用,则该作用是_____

____,相应的粒子最可能是(填序号)________。22.砷(As)是第四周期ⅤA族元素,可以形成As2S3、As2O5、H3AsO3、H3AsO4等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2)工业上常将含砷废渣(主

要成分为As2S3)制成浆状,通入O2氧化,生成H3AsO4和单质硫。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需要在加压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As(s)+32H2(g)+2O2(g)=H3A

sO4(s)ΔH1H2(g)+12O2(g)=H2O(l)ΔH22As(s)+52O2(g)=As2O5(s)ΔH3则反应As2O5(s)+3H2O(l)=2H3AsO4(s)的ΔH=_________。(4)298K时,将20mL3xmol·L−1Na

3AsO3、20mL3xmol·L−1I2和20mL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应:33AsO(aq)+I2(aq)+2OH−(aq)34AsO(aq)+2I−(aq)+H2O(l)。溶液中c(34AsO)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如图所示。①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a.溶液的pH不再变化b.v(I−)=2v(33AsO)c.c(34AsO)/c(33AsO)不再变化d.c(I−)=ymol·L−1②tm时,v正___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③tm时v

逆_____tn时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④若平衡时溶液的pH=14,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__________。23.近期发现,H2S是继NO、CO之后的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

,它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_________(填标号)。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C.0.10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

5和2.1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得等量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___

__。(3)H2S与CO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2S(g)+CO2(g)COS(g)+H2O(g)。在610K时,将0.10molCO2与0.40molH2S充入2.5L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

分数为0.02。①H2S的平衡转化率1=_______%,反应平衡常数K=________。②在620K重复试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H2S的转化率2_____1,该反应的H_____0。(填“>”“<”或“=”)③向反应器中再

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H2S转化率增大的是________(填标号)A.H2SB.CO2C.COSD.N224.对于可逆反应CO+H22+H2,回答下列问题:(1)830K时,若起始时c(CO)=2mol·L-1,c(H2O)

=3mol·L-1,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水蒸气的转化率为________;平衡常数K的值为________。(2)830K,若只将起始时c(H2O)改为6mol·L-1,则水蒸气的转化率为____。(3)若830K时,起始浓度c(CO)=

amol·L-1,c(H2O)=bmol·L-1,H2的平衡浓度c(H2)=cmol·L-1,则:①a、b、c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②当a=b时,a=________c。答案解析1.答案为:D;解析:0~15s内

,v(I2)=12v(HI)=12×1--115s=0.001mol·L-1·s-1,A项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c(HI)减小,v(HI)减小,故c(HI)由0.07mol·L-1降到0.05mol·L-1所需时间大于10s,B项错

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项错误;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D项正确。2.答案为:A;解析:溴水中加入AgNO3溶液后生成溴化银沉淀,促使平衡Br2+H2+HBrO正向移动,

溶液颜色变浅,与平衡移动有关,A正确;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从平衡角度分析,较高温度不利于提高产率,B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2SO2+O23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C错误;H2与I2生成HI的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颜色变深是因为加压后

碘蒸气浓度变大,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错误。3.答案为:B;解析:,没有容器的体积不能计算速率,故A错误;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HCl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K(200℃)>K(400℃),故C错误;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

率减慢,0~2min的反应速率大于4~6min的反应速率,故D错误。4.答案为:C;解析:①固体用量的改变对速率没有影响,正确;②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压强增大,速率增大,错误;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各物

质的浓度保持不变,速率不变,正确;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各物质的浓度减小,速率减小,错误,C正确。5.答案为:D;解析:A.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容器的容积不变,因此任何情况下体系的密度都不会发生变化,故不能据此判

断反应处于平衡状态,A错误;B.充入氩气使压强增大,由于没有改变反应混合物任何一组分的浓度,因此v正、v逆均不变,B错误;C.方程式表示是1molX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是92kJ,由于未指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多少,因此不能确定反应放出

热量的多少,C错误;D.反应达平衡状态时:v正(Z)=v逆(Z),由于v正(Z)=2v正(X),所以2v正(X)=v逆(Z),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6.答案为:D;解析:水为纯液体,增大水的用量,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A选项错误;将稀H2SO4改为98%的浓H2SO4

与Zn反应,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气体,不是氢气,B选项错误;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没有气体生成,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基本不变,C选项错误;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反应物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增大,D选项正确。7.答案为:

C;解析:升高温度C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A正确;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常数减小,B正确;化学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催化剂在250℃时催化活性最高,温度继续升高,其催化效率降低,所以v(N)有可能小于v(M),C错

误,D正确。8.答案为:B;解析:A项,合成氨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逆反应的反应速率都增大,但是温度对吸热反应的速率影响更大,所以对该反应来说,对逆反应速率影响更大,错误;B项,合成氨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

反应,增大压强,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平衡正向移动,正确;C项,减小反应物浓度,使正反应的速率减小,由于生成物的浓度没有变化,所以逆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逆向移动,错误;D项,加入催化剂,使正反应、逆反应速率改变的倍

数相同,正反应、逆反应速率相同,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错误。9.答案为:D;解析: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及生成物浓度均为达到化学平衡时的浓度;在温度一定时,对一个确定化学计量数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恒定值,其大小只与温度有关,与其他外界条件无关,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

。10.答案为:D;解析:A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A错;B项,如果反应物是固体或液体,减小反应物的量不会影响反应速率,B错;C项,达到反应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零,C错。11.答案为

:B;解析: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浓度为外因,故A不符合题意;B.Cu能与浓硝酸反应,而不能与浓盐酸反应,是与硝酸、盐酸的氧化性有关,反应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故B符合题意;C.常温、常压下及放电均为反应条件

,皆为外因,故C不符合题意;D.滴加FeCl3溶液是使用了催化剂,这是外界因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答案为:C;解析:由图可知,B、C为反应物,A、D为生成物,由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

中化学计量数之比,Δn(A)∶Δn(B)∶Δn(C)∶Δn(D)=6∶3∶4∶2,所以化学方程式为3B++2D,A项错误;不论在什么时刻,用各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B、D选项错误。13.答案为:C;解析:A.加入少量水,减小了H+的

浓度,锌粒的物质的量不变,则v(H2)减小,生成H2体积不变,故A错误;B.加入NH4HSO4固体,增大了H+的浓度,锌粒的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速率加快,生成H2体积不变,故B错误;C.加入CH3COONa固体,结合生成醋酸,减小了H+的浓度,锌粒的物质的量不变,

则v(H2)减小,生成H2体积不变,故C正确;D.滴加少量CuSO4溶液,构成Cu-Zn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锌粒的物质的量减少;则v(H2)增大,生成H2量减少,故D错误;故选C。14.答案为:C;解析:锌比铁活泼,排除B;当锌中含有铜时,可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排除A;铜不能与盐

酸反应,排除D。15.答案为:B;解析:前一反应达平衡时c(H2)=c(I2)=0.5mol·L-1,c(HI)=1mol·L-1,则平衡常数K1=c222=120.5×0.5=4,而后一反应的平衡常数K2=c122122=1K1=0.5,A项错误,B项正确;设后一反应达平

衡时c(H2)=xmol·L-1,则平衡时c(I2)=xmol·L-1,c(HI)=(0.5-2x)mol·L-1,K2=x12·x120.5-2x=0.5,解得x=0.125,故平衡时c(H2)=0.125mol·L-1,c(HI)=0.25mol·L-1,C项错误

,D项错误。16.答案为:D;解析:容器中发生的反应为N2(g)+3H23(g)。相同容积的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反应物,乙容器中压强大,化学反应速率:乙>甲,A正确;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平衡时乙容器中N2的浓度应大于甲容器,但会小于甲容器中N

2浓度的2倍,B正确;乙容器中压强较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H2的转化率:乙>甲,C正确;平衡混合气中H2的体积分数:乙<甲,D错误。17.答案为:B;解析:开始时通入3molA和3molB,由于容器体积

膨胀,保持恒压,相当于将三个原容器叠加,各物质的含量与原平衡中的相同,C的物质的量为3amol,A正确;无法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不能确定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一定大于4mol,B错误;根据题给数据可算出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2-a,C正确;这种条件下混合气体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D正确。18.答案为:B;解析:设参加反应的N2的物质的量为x,根据化学方程式: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列式可得:4mol4mol-2x=10.9,解得:x=0.2mol

。参加反应的H2的物质的量:n(H2)=3x=0.6mol,可得H2的浓度变化为0.3mol/L,由v(H2)=ΔcΔt=0.1mol/(L·min),故可得反应时间为3min。19.答案为:B;解析:t4~t5阶段

反应速率降低,但平衡不移动,说明t4时刻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即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X的浓度减少,为反应物,变化为(1-0.8)mol·L-1=0.2mol·L-1,Z的浓度增大,为生成物,变化为(0.6-

0.3)mol·L-1=0.3mol·L-1,则X和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则Y的化学计量数为1,Y的浓度变化为0.2mol·L-1×12=0.1mol·L-1,Y为反应物,因此起始时Y的物质的量为(0.1

+0.4)mol·L-1×1L=0.5mol,故A正确;根据选项A的分析,反应方程式为2X(g)+,根据图乙,t5时刻改变的条件应为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升高,因此应是升高温度,因v正>v逆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即ΔH>0,故B错误;根据化学反应速

率表达式可知,c(Z)=--110s=0.03mol·L-1·s-1,故C正确;t5~t6阶段,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X的转化率升高,而t3~t4、t4~t5阶段,平衡不移动,所以X的转化率t6点比t3点高,故D正

确。20.答案为:D;解析:由反应方程式知,当消耗1molCO时放出的热量为41kJ,当放出的热量为32.8kJ时,消耗0.8molCO,其转化率为80%,A正确;容器①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8×0.

8÷(0.2×3.2)=1,设容器②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消耗xmolCO2,则K2=x2/(1-x)(4-x)=1/K1,解得x=0.8,此时CO2的转化率为80%,B正确;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

量数之比知C正确;因平衡时容器①中CO2为0.8mol,容器②中为0.2mol,D错误。21.答案为:浓度1293B、C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其他合理说法也对)8.3×10-4mol·L-1·s-12MnO4—+5H2C2O4+6H+=2Mn2++10CO

2↑+8H2O催化作用Mn2+解析:(1)实验A、B,从表中数据可知改变的条件是H2C2O4浓度,故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浓度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溶液的总体积相同,高锰酸钾和草酸的浓度相同,用量也相同,根据实验1可

知溶液总体积为6mL,所以V1=1.0mL;其他条件相同,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温度T1=293;其他条件相同,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B、C符合,故答案为:浓度;1;293;B、C;(2)若t1<8,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草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L-1×0.003L=0.0003mol,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02mol•L-1×0.002L=0.00004mol,草酸和高锰

酸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003mol:0.00004mol=30:4,显然草酸过量,高锰酸钾完全反应,高锰酸钾的反应速率为:=8.3×10-4mol•L-1•s-1,故答案为: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8.

3×10-4mol•L-1•s-1;(3)草酸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锰离子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故答案为:5H2C2O4+2MnO4-+6H

+=2Mn2++10CO2↑+8H2O;(4)根据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图像可知,反应初期n(Mn2+)减少,反应速率较小,然后突然增大,反应速率突然加快,说明某种粒子对KMnO4与草酸之间的反应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根据反应

方程式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可知,该粒子可能为Mn2+,故答案为:催化作用;Mn2+。22.答案为:(1);(2)2As2S3+5O2+6H2O=4H3AsO4+6S增加反应物O2的浓度,提高As2S3的转化速率

;(3)2△H1-3△H2-△H3(4)①ac②大于③小于tm时生成物浓度较低④解析:(1)砷是33号元素,原子核外K、L、M电子层均已经排满,故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根据提给信息可以得到As2S3+

O2→H3AsO4+S,As2S3总共升高10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得2As2S3+5O2→4H3AsO4+6S,再考虑质量守恒,反应前少12个H和6个O,所以反应原理为2As2S3+5O2+6H2O=4H3AsO4+6S。该反应加压时,能增加反应物O2的浓度,能够有效提高As2S3的转

化速率。(3)根据盖斯定律,热化学反应As2O5(s)+3H2O(l)=2H3AsO4(s)可以由反应①×2-反应②×3-反应③转化得到,则2△H1-3△H2-△H3。(4)①a.溶液pH不变时,则c(OH-)也保持不变,反应处于平衡

状态;b.根据速率关系,v(I-)/2=v(AsO33-),则v(I−)=2v(33AsO)始终成立,v(I−)=2v(33AsO)时反应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由于提供的Na3AsO3总量一定,所以c(AsO43-)/c

(AsO33-)不再变化时,c(AsO43-)与c(AsO33-)也保持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平衡时c(I−)=2c(33AsO)=2×y1molL=2y1molL时,即c(I-)=y1molL时反应不是平衡状态。②

反应从正反应开始进行,tm时反应继续正向进行,v正>v逆。③tm时比tn时AsO43-浓度小,所以逆反应速率:tm<tn。④反应前,三种溶液混合后,Na3AsO3浓度为3x1molL×20/(20+20+20)=x1molL,同理I2浓度为x1molL,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

c(AsO43-)为y1molL,则反应生成I-浓度c(I-)=2y1molL,消耗AsO33-、I2浓度均为y1molL,平衡时c(AsO33-)为(x-y)1molL,c(I2)为(x-y)1molL,溶液中c(OH-)=11molL,K=(mol·L-1)-

1。23.答案为:(1)D;(2)H2O(l)=H2(g)+0.5O2(g)ΔH=+286kJ/mol,H2S(g)=H2(g)+S(s)ΔH=+20kJ/mol,系统(II)(3)①2.52.8×10–3②>>③B解析:(1)A.根据复分解

反应的规律:强酸+弱酸盐=强酸盐+弱酸,可知酸性H2SO3>H2CO3>H2S,A错误;B.亚硫酸、氢硫酸都是二元弱酸,由于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强,所以等浓度的亚硫酸的导电性比氢硫酸的

强,可以证明酸性:H2SO3>H2S,B错误;C.等浓度的二元弱酸,酸电离产生的c(H+)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则其pH就越小。所以亚硫酸溶液的pH比等浓度的氢硫酸的小,可以证明酸性:H2SO3>H2S,C错误;

D.物质的还原性大小与微粒中元素的化合价及微粒结构有关,与其电离产生氢离子的浓度大小无关,因此不能证明二者的酸性强弱,D正确。答案选D。(2)①H2SO4(aq)=SO2(g)+H2O(l)+0.5O2(g)△H1=+327kJ/

mol②SO2(g)+I2(s)+2H2O(l)=2HI(aq)+H2SO4(aq)△H2=-151kJ/mol③2HI(aq)=H2(g)+I2(s)△H3=+110kJ/mol④H2S(g)+H2SO4(aq)=S(s)+SO2(g)+2H2O(l)△H4=+61kJ/mol①+

②+③,整理可得系统(I)的热化学方程式H2O(l)=H2(g)+0.5O2(g)△H=+286kJ/mol;②+③+④,整理可得系统(II)的热化学方程式H2S(g)=H2(g)+S(s)△H=+20kJ/mol。根据系统I、系统II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每反应产生1mol氢气,后者吸收的热量

比前者少,所以制取等量的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系统II。(3)①H2S(g)+CO2(g)COS(g)+H2O(g)开始0.40mol0.10mol00反应xxxx平衡(0.40–x)mol(0.10–x)molxx解得x=0.01mol,所以H2S的转化率是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

所以在该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化学平衡常数;②根据题目提供的数据可知温度由610K升高到620K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水的物质的量分数由0.02变为0.03,所以H2S的转化率增大。α2>α1;根据题意可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

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H>0;③A.增大H2S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但加入量远远大于平衡移动转化消耗量,所以H2S转化率降低,A错误;B.增大C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使更多的H2S反应,所以H2S转化率增大,B正确;C.COS

是生成物,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H2S转化率降低,C错误;D.N2是与反应体系无关的气体,充入N2,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所以对H2S转化率无影响,D错误。答案选B。24.答案为:(1)40%1;(2)25%;(3)①c=aba+b②2;解析:在以下计算中,各浓度单位

均为mol·L-1。K=1.2×1.20.8×1.8=1,α(H2O)=1.23×100%=40%。(2)设CO的转化浓度为xK=x2--=1,解得x=1.5mol·L-1,则α(H2O)=1.56×100%=25%

。c2--=1,化简得c=aba+b,因为a=b,所以a=2c。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