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高考物理 全程复习课后练习03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含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4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237.500 KB
  • 2022-11-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复习】高考物理 全程复习课后练习03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复习】高考物理 全程复习课后练习03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复习】高考物理 全程复习课后练习03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复习】高考物理 全程复习课后练习03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含答案解析)
【高考复习】高考物理 全程复习课后练习03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含答案解析)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复习】高考物理 全程复习课后练习03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含答案解析).doc,共(11)页,237.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445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版高考物理全程复习课后练习03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1)某同学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为________.A.220V的交流电B.6V以下的交流电C.220V的直流电D.6V以下的直流电(2)

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则可大致判断小车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匀变速”)直线运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如图是某同学研究小球

下落时的频闪照片,频闪仪每隔0.1s闪光一次并进行拍照.照片中小球静止时在位置1,某时刻释放小球,下落中的小球各位置与位置1的距离如图中所标的数据(单位:cm).实验过程正确,但该同学发现图中数据存在以下问题:根据h=12gt2=12×9.8×

0.12m=4.90cm,而图中标出的位置1和位置2间的距离为1.23cm,比4.90cm小很多,你对此问题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下落中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大小为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某次“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了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纸带上取5个计数点,且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标为0、1、2、3、4,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其中部分纸带如图所示.(1)在B

、C、D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________(填字母).纸带A上,打点1时重物的速度为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如果当时交流电

的频率f>50Hz,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选填“偏大”“相等”或“偏小”).4.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

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0、1、2、3、4、5、6共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标出,其部分两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源是________(填“交流电”或“直流电”

),电源电压是________V.(2)关于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下列是四位同学各自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A.电源电压越高,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B.纸带速度越大,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电源的频率决定D.如果电源为

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3)计算出打下点4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4=________,小车的加速度为a=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1)已

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2)A、B、C、D是纸带上4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________;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结果保留三

位有效数字).6.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同学用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Hz)、钩码、纸带、细线组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钩码拉动小车,使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纸带中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未标出.(1)某同学操作实验步

骤如下,有错误或不需要的步骤是________(填写字母).A.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并连接好电路B.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C.适当抬高长木板的左端,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轻

推小车,小车能匀速运动D.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细线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E.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F.先释放纸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得到图乙中A点与其他计数点间的距离为:AB=3.00cm、AC=10.

16cm、AD=21.48cm、AE=36.95cm,则打下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7.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

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8.某同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A、B、C、D、„几

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都记为0、1、2、3、4、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段纸带,分别是从三条不同纸带上撕下的.(1)

在甲、乙、丙三段纸带中,属于纸带A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2)打纸带A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3)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9.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的交流电

源上时,每隔________s打一个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拖动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纸带上记录的点如图,A、B、C、D、E为5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有4个点没标出.已知纸带与A点相近的一端跟小车相连,由此可知,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打下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0.如图所示,为测量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的

挡光片A、B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距为d.(1)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的时间为Δt1和Δt2,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2)(多选)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A.增大两挡光片宽度bB.减小两挡

光片宽度bC.增大两挡光片间距dD.减小两挡光片间距d11.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

4个点迹未标出.(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填写).(2)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___________s.(3)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的计算式为v5=_____________.(4)为了充分利用记录的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

应为a=________.12.一位同学在研究小球自由落体运动时,用频闪照相连续记录下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闪光周期为130s,测得x1=7.68cm,x3=12.00cm,用上述数据通过计算可得小球运动的加速度约为________m/s2,图中x2为________cm.

13.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在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把某一点记作O,再选依次相邻的6个点作为测量点,分别标以A、B、C、D、E和F,如图甲所示.(1)如果测得C、D两点相距2.70cm,D、E

两点相距2.90cm,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计算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该同学分别算出打各点时小车的速度,然后根据数据在v-t坐标系中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

速度a=________m/s2.(计算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4.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低压交流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五个计数点(整条纸带宽度相同).从A

点开始在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四段(分别为a、b、c、d段),将这四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所示.(1)若把每一段纸带的左上角连接起来,结果得到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纸带做________运动,且直线与x轴方向夹角越小,说明纸带运动的加速度__

______(填“越大”或“越小”).(2)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5.20cm,c段纸带的长度为7.20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m/s2.15.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

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精确地把物体从开始挡光到挡光结束的时间记录下来.现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MN是水平桌面,Q是长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长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长木板顶

端P点悬有一铅锤,实验时,让滑块从长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1.0×10-2s和4.0×10-3s.用精度为0.05mm的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宽度为d=1.010cm.(1)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________m/s,滑块通过光电

门2时的速度v2=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由此测得的瞬时速度v1和v2只是一个近似值,它们实质上是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________,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________的宽度减

小一些.(3)为了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除了测量d、t1和t2之外,还需要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用这些物理量计算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答案为:(1)B;(2)匀变速,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恒定,0.30

;解析:(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为6V以下的交流电,选项B正确.(2)根据打出的纸带中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恒定,可大致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利用Δx=aT2,T=5×0.02s=0

.1s,可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0.30m/s2.2.答案为:小球在位置2时下落的时间小于0.1s1.479.80解析:根据h=12gt2=12×9.8×0.12m=4.90cm,而位置1和位置2的距离为1.23cm,比4.90cm小很多,由此可知,频闪

仪拍位置1时,小球并没有立即开始下落,导致小球在位置2时下落的时间小于0.1s;从上向下,给小球编号,即为1、2、3、4;那么3是2与4的中间时刻,故v3=x242t,x24=(30.64-1.23)cm=29.4cm=29.4×10

-2m,每相邻两个位置间的时间间隔t=0.1s,代入数据得:v3=29.4×10-22×0.1m/s=1.47m/s,设2到3间的位移为x1,3到4间的位移为x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at2得:x2-x1=gt2,(

注意:t是发生x1或x2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t=0.1s,代入数据得:[(30.63-11.03)-(11.03-1.23)]×10-2(m)=g×(0.1s)2,解得:g=9.80m/s2.3.答案为:(1)C,3.47,9.00;(2)偏小

;解析:(1)因Δx=x12-x01,代入数值得Δx=9cm,所以x34=x12+2Δx=57.2cm,即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为C.因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v1=x01+x122T,代入数值得v1=3.47m/s.由Δx=aT2得,当地的

重力加速度大小a=9.00m/s2.(2)如果在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f>5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小,根据运动学公式Δx=aT2得,仍用f=50Hz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会偏小,即测量的重力加速度值与真实的重力加速度值相比偏小.4.答案为:(1)交流电

,220;(2)C;(3)0.314m/s,0.499m/s2解析:(1)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的交流电.(2)打点计时器是使用交流电源的仪器,其打点周期与交流电的周期相同,与电压、速度等无关,故A、B、D错误,C正确.(3)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所以

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计算出打下点4时小车的速度为v4=0.1195-0.05682×0.1m/s=0.314m/s.根据逐差法可得a=x36-x032=0.1585-0.0568

-0.05682m/s2=0.499m/s2.5.答案为:(1)0.02s(2)0.65cm,0.100m/s;解析:(1)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50Hz,故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T0=1f=0.02s.(2)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5s=0.1s,由题图读

出x=0.65cm.C点对应的速度vC=sBD2T=2.002×0.1cm/s=0.100m/s.6.答案为:(1)CF;(2)1.34,4.16;解析:(1)其中不需要的步骤是C,本实验研究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否存在摩擦阻力,对实验没有影响,只要加速

度恒定即可;错误的是F,实验时,不能先释放纸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由于小车运动较快,可能会使打出来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所以应该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2)由于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所以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

的时间间隔为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D=xCE2T=36.95-10.162×0.1×10-2m/s=1.34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解得:a=x

CE-xAC4T2=36.95-10.16-10.164×0.1×0.1×10-2m/s2=4.16m/s2.7.答案为:(1)从右向左;(2)0.190.037;解析:(1)由于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必然受到阻力作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相邻水滴(时间间隔相同)的位置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由题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的.(2)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其滴水的时间间隔为T=30s46-1=23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小车运动到题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vA=0.117+0.1332T(m/s)≈0.19m/s.由Δx=aT2和逐差法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4T2(m/s2)≈0.037m/s2.8.答案为:(1)乙;(2)3.11;(3)0.456;解析:(1)根据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特点(相邻的等长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得出:x34-x23=x23-x12=x12-x01,所以属于纸带A的是乙;(2)根据运动学公式Δx=aT2,得:a=0.0611-0.030.01m/

s2=3.11m/s2;(3)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v1=0.0611+0.032×0.1m/s=0.456m/s.9.答案为:0.020.740相反0.472;解析: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的交流电源上时,每隔0.02s打一个点.因相邻两计数点间有4个点没

标出,则T=0.1s.已知纸带与A点相近的一端跟小车相连,由此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为a=xDE-xAB3T2=--23×0.01m/s2=-0.740m/s2,负号说明加速度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相反;AB中间时刻的速度v1=5.83×10-20.1

m/s=0.583m/s,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C=v1+a(T+0.5T)=(0.583-0.740×0.15)m/s=0.472m/s.10.答案为:(1)b22d1(Δt2)2-1(Δt1)2;(2)BC;解析:

(1)将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作为该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有:vA=bΔt1,vB=bΔt2.再由v2B-v2A=2ad可得结果.(2)挡光片的宽度b越小,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时的时间越短,测得的平均速度越接近该时刻的瞬时速度,A错误,B正确.两挡光片之间的距离越大,测量d时相对误差就越

小,故C正确,D错误.11.答案为:(1)DCBA;(2)0.1;(3)s4+s52T;(4)4+s5+s6-1+s2+s39T2;解析:(1)在实验过程中应先固定打点计时器,再放置小车,然后打开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释放小车,所以正确的顺序是DCBA.(2)每

隔4个点或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时,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150s×5=0.1s.(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v5=s4+s52T.(4)为了充分利用记录的数据,减小误差,应采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a=4+s5+s6-1+s2+s39T2.1

2.答案为:9.729.84解析:由x3-x1=4aT2,代入数据解得a=9.72m/s2.x2-x1=2aT2,所以x2=x1+2aT2=9.84cm.13.答案为:(1)1.40;(2)5.00;解析:(1)打计数点D时

小车的瞬时速度v=CD+DE2T=2.70+2.900.02×2×10-2m/s=1.40m/s.(2)将点连成平滑直线如图丙所示,由图象的斜率,得a=ΔvΔt=1.50-1.0010×10-2m/s2=5.00m/s2.丙14.答案为:(1)匀加速直线,越小;(2)1;解

析:(1)纸带剪开后,水平方向宽度相同,正好与时间对应,竖直长度为相等时间内相邻纸带的位移,由于Δx=a0T2,纸带长度差相等,Δx的变化规律恰好与速度一样.图线可看做v-t图象,即速度均匀增加,故为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图象斜率越小,则加速度越小.(2)利用Δx=a0T2,即xm-xn=(m-n)

a0T2,有a0=0.0720-0.05202m/s2=1m/s2.15.答案为:(1)1.02.5;(2)平均速度滑块;(3)滑块由光电门1运动至光电门2所用时间t或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1-t2tt1t2或d22

1-t222xt21t22解析:(1)v1=dt1=1.0m/s;v2=dt2=2.5m/s.(2)v1、v2实质上是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2的平均速度,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滑块的宽度减小一些.(3)为了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除了测量d、t1

和t2之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两种方案.方案一:测滑块由光电门1运动至光电门2所用时间t,由v2=v1+at得a=1-t2tt1t2.方案二:测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由v22-v21=2ax得a=d22

1-t222xt21t22.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