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复习】高考物理 考点规范练习本13 功和功率(含答案解析).doc,共(8)页,164.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44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版高考物理考点规范练习本13功和功率1.假设摩托艇受到的阻力的大小正比于它的速率.如果摩托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变为原来的2倍,则摩托艇的最大速率变为原来的()A.4倍B.2倍C.3倍D.2倍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倾角为θ的三角形斜面体,其质量为M,上表面粗糙,下表面光滑。质
量为m的滑块,放在斜面上能保持静止。现用从零开始缓慢增大、方向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在斜面体上,直到滑块与斜面体发生相对运动为止。对该过程中滑块受到的各力的分析,正确的是()A.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一直不做功B.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一直做负功C.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始终等于m
gcosθD.当F大于(M+m)gtanθ之后,支持力大于3.如图所示,木块B上表面是水平的,木块A置于B上,并与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固定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在下滑过程中()A.A所受的合力对A不做功B.B对A的弹力做正功C.B对A的摩擦力做正功D.A对B做正
功4.一木块前端有一滑轮,绳的一端系在右方固定处,水平穿过滑轮,另一端用恒力F拉住,保持两股绳之间的夹角θ不变,如图所示,当用力F拉绳使木块前进s时,力F对木块做的功(不计绳重和滑轮摩擦)是()A.Fscosθ
B.Fs(1+cosθ)C.2FscosθD.2Fs5.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点很缓慢地移动到Q点,此时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如图所示,则拉力
F所做的功为()A.mgLcosθB.mgL(1-cosθ)C.FLsinθD.FLcosθ6.如图所示,一轻绳的一端系在固定粗糙斜面上的O点,另一端系一小球.给小球一足够大的初速度,使小球在斜面上做圆周运动.在此过程中()A.斜面
对小球的支持力做功B.重力对小球不做功C.绳的张力对小球不做功D.在任何一段时间内,小球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总是等于小球动能的减少量7.如图所示,传送带AB倾角是α,传送带上的可看作质点的小物块质量是m,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nα。现给在B位置的小物
块一个沿传送带向上的初速度v0,传送带速度为v,方向未知。在传送带上摩擦力对物块做功的最大功率是()A.μmg(v0-v)cosαB.μmgv0cosαC.μmgvcosαD.μmg(v0+v)cosα8.如图甲所示,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
坐标原点处的小物块,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x轴方向运动,拉力F随物块所在位置坐标x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线为半圆.则小物块运动到x0处时F做的总功为()A.0B.12Fmx0C.π4Fmx0D.π4x209.(多选)如图所示,小球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轻弹簧一端固定
于O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M点由静止释放,它在下降的过程中经过了N点。已知在M、N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ONM<∠OMN<。在小球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A.弹力对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B.有两个时刻小球的加
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C.弹簧长度最短时,弹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D.小球到达N点时的动能等于其在M、N两点的重力势能差10.(多选)测定运动员体能的一种装置如图所示,运动员质量为m1,拴在运动员腰间的绳沿水
平方向跨过滑轮(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悬挂一质量为m2的重物,人用力蹬传送带,使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而人相对地面静止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传送带对人不做功B.人对传送带做正功C.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为m2gvD.传送带对人做功的功率为(m1+m2)gv11.(多选)
如图所示,B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左运动,在运动过程中,A、B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摩擦力,关于这对摩擦力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都克服摩擦力做功B.摩擦力对A不做功C.摩擦力对B做负功D.摩擦力对A、B都不做
功12.(多选)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通过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监测到推力F、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g取10m/s2。则()A.物体的质量m=1.0kg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C.第2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2.0JD.前2s内推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1.5W13.如图甲所示,某同学用轻绳通过定滑轮提升一重物,运用传感器(未在图中画出)测得此过程中不同时刻被提升重物
的速度v与对轻绳的拉力F,并描绘出v-图像。假设某次实验从静止开始提升重物,所得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线段AB与纵轴平行,它反映了被提升重物在第一个时间段内v和的关系;线段BC的延长线过原点,它反映了被提升重物在第二个时间段内v和的关系;第三个时间段内拉
力F和速度v均为C点所对应的值且大小保持不变,因此图像上没有反映。实验中还测得重物由静止开始经过t=1.4s,速度增加到vC=3.0m/s,此后物体做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绳重及一切摩擦力和阻力均忽略不计。(1)求第一个时间段内重物的加速度大小。(2)求第二个时
间段内牵引力的功率。14.如图甲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跟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从t=0时刻起,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力F的作用而开始运动,F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6s后撤去拉力F(g取10m
/s2)。求:(1)4s末物体的速度;(2)物体运动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答案解析1.答案为:D;解析:当Ff=kv,当阻力等于牵引力时,速度最大,输出功率变化前,有P=Fv=Ffv=kv·v=kv2,变化后有2P=F′v′=kv′·v′=k
v′2,联立解得v′=2v,D正确.2.答案为:D;解析:支持力始终垂直斜面向上,与滑块的位移的夹角小于90°,支持力始终做正功,A错误;当F等于(M+m)gtanθ时,滑块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零,当F大于(M+m)gtanθ之后,滑块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此后过程中静摩擦力一直
做正功,B错误;当F不等于零之后,整体有水平加速度,在垂直斜面向上的方向上有分加速度,支持力始终大于mgcosθ,C错误;当F等于(M+m)gtanθ时,滑块恰好只受到重力、支持力而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支持力的竖直分力等于mg,当F大于(M+m)gtanθ之后,滑块还受到沿
着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故支持力的竖直分力必须大于mg,所以支持力始终大于,D正确。3.答案为:C;解析:A、B一起沿固定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加速度为gsinθ。由于A速度增大,由动能定理可知,A所受的合力对A做正功,B对A的摩擦力
做正功,B对A的弹力做负功,选项A、B错误,C正确;A对B不做功,选项D错误。4.答案为:B;解析: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可求出绳在F方向上的位移为x=s(1+cosθ),根据恒力做功公式得W=Fx=Fs(1+cosθ),或可看成两股绳都在对木块做功W=Fs+Fscosθ=Fs(1+
cosθ),则选项B正确.5.答案为:B;解析:小球从P点到Q点时,受重力、绳子的拉力及水平拉力F作用,因很缓慢地移动,小球可视为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F=mgtanθ,随θ的增大,拉力F也增大,故F是变力,
因此不能直接用公式W=Flcosθ计算.根据动能定理,有WF-WG=0.所以WF=WG=mgL(1-cosθ),选项B正确.6.答案为:C;解析:斜面的支持力、绳的张力总是与小球的运动方向垂直,故不做功,A错,C对
;小球在重力方向上有位移,因而重力对小球做功,B错;小球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合外力做的功,即重力与摩擦力做功的和,D错.7.答案为:B;解析:因为μ<tanα,即μmgcosα<mgsinα,不论传送带如何转动,物块在传送带上都做减速运动,故摩擦
力对物块做功的最大功率在刚放上瞬间,功率最大为P=μmgv0cosα,故B正确。8.答案为:C;解析:F为变力,但F-x图象包围的面积在数值上表示拉力做的总功.由于图线为半圆,又因在数值上Fm=12x
0,故W=12πF2m=12π·Fm·12x0=π4Fmx0,W=12π12x02=π8x20.9.答案为:BCD;解析:如图所示,小球沿杆下滑要经过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的M点、压缩量最大点P点、原
长处Q点和伸长状态N点,根据题意可知M点和N点弹簧形变量相同,从M点到P点,弹力方向向左上,做负功,从P点到Q点,弹力方向向左下,做正功,从Q点到N点,弹力方向向右上,做负功,所以,整个过程弹力对小球先做负功,再做正功,后做负功,A选项错误;在P点,弹力
方向与杆垂直,在Q点,弹力为零,这两个点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B选项正确;在P点弹簧长度最短,弹力方向与杆垂直,即弹力方向与小球速度方向垂直,故弹力的功率为零,C选项正确;从M点到N点,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N两点的弹性势能相等,故重力势能差等于动能的变
化,即小球到达N点时的动能,D选项正确。10.答案为:ABC;解析:由于人的位移为零,则传送带对人不做功,故A正确;传送带对人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和拉力平衡,则人对传送带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传送带的位移向右,则人对传送带做正功,故B正确;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P=Ffv=m
2gv,故C正确;由于人静止不动,则传送带对人做功的功率为零,故D错误。11.答案为:BC;解析:对A、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物体A在Ff2作用下没有位移,所以摩擦力对A不做功,故B正确;对物体B,Ff1与位移夹角为180°,做负功,故C正确,A、D错误
。12.答案为:CD;解析:第2s内,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第3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F=Ff=2N,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3N-μmg=m·2m/s2,2N=μmg,解得m=0.5kg,μ=0.40,A、B选项错误;第2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1m,摩擦力为2N,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2.0J,C选项正确;前2s内推力F做功为3J,平均功率=1.5W,D选项正确。13.解:(1)由v-图像可知,第一个时间段内重物所受拉力保持不变,且F1=6.0N,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1-G=ma②重物速度达到v
C=3.0m/s时,受的是平衡力,即G=F2=4.0N,由此解得重物的质量m=0.40kg,联立①②式解得a=5.0m/s2。(2)在第二段时间内,图像的斜率表示拉力的功率,所以拉力的功率保持不变,P=Fv=W=12W。14.
解:(1)在0~4s内,拉力为F1=10N,时间间隔t1=4s,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1,4s末速度为v,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1-μmg=ma1①又v=a1t1②联立①②式得v=12m/s。③(2)前4s的位移x1=0.5a1④解得x
1=24m⑤由图像得4~6s内物体受到的拉力F2=4N=μmg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间间隔t2=2s,位移大小x2=vt2⑥联立③⑥式得x2=24m⑦物体运动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W=F1x1+F2x2⑧
联立⑤⑦⑧式得W=336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