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 课后习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4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40.500 KB
  • 2022-11-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 课后习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 课后习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 课后习题(含答案).doc,共(3)页,40.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36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湖心亭看雪01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崇祯.(zhēn)拏.(ná)更.定(gēng)一芥.(jiâ)毳.衣(cuì)雾凇.(sōng)铺毡.(zhān)沆砀..(hàngdàng)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余拏.一小舟拏:撑(船)(2)拥.毳衣炉火拥:裹、围(3)雾凇沆砀..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余.住西湖古义:人称代词,我今义:剩下(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今义:白色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1)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语,下大雪)(2)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5.仿照示例,写出含有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例: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湖中人鸟声俱.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声鼎沸)(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4)惟.长堤一痕(惟命是从)6.根据提示默写句子。(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白居易

眼中的初春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

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3)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云、山、水,浑然一体,上上下下白茫茫一片。(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在湖中想不到

还有这样的人!02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完成后面的题目。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人鸟声俱绝.绝:消失B.上下一.白一:全,都C.焉得更.有此人更:更加D.客.此客:客居(解析:C.更:还。)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莫

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10.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①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倶绝”;②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1.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

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夜晚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03拓展阅读(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

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二)莲花洞①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②形影,如落镜中。六桥③杨柳,一路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

,净慈之绝胜处也。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余尝谓吴山、南屏④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⑤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⑥,挽⑦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

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袁宏道《莲花洞》)【注释】①莲花洞:在杭州西湖南岸,净慈寺旁。②须眉:指男子。这里指作者自己。③六桥:西湖苏堤上有六桥相连,自南而北:映波、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④吴山:在杭州南郊

,西湖东南岸上。南屏:在西湖正南岸。⑤孙内使:对明万历时司礼太监孙隆的尊称。⑥五丁神将:传说中帮助秦王打通蜀道的五位大力士。⑦挽:牵引。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A.是.日更定矣是:这B.惟.长堤一痕惟:只有C.强饮三

大白.白:白水D.及.下船及:等到(解析:C.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13.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14.语段(一

)中作者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1分),流露出作者喜悦的心情(1分)。15.语段(一)和语段(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语段(一)表达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和孤高自赏的情怀;语段

(二)表达了作者追求洗尽尘世污浊的情怀。(一点2分)附语段(二)参考译文:莲花洞的前面是居然亭,亭子开阔,可以远眺。每次登上观望,湖水清澈透明,(站在湖旁)人的影子像是在镜子里。六桥的杨柳,一路上被风吹拂,摇曳多姿,倒好像是杨柳牵引着风,引出了水中波浪,杨柳错落有致

,非常迷人。晴朗的月夜和烟雨迷濛的时候,风景各不相同,这是净慈寺最绝妙的地方。洞里的石头精巧细致,好像活的一样,比精工雕刻的还要巧妙。我曾经认识到吴山、南屏山一带都是表层为土,下面是石头,石头中间有孔,可以相互贯通,且这种洞石越挖掘越多。近点的如宋氏园亭的石头,

都是从这里得到的,又如紫阳宫中的石头,很多是被孙内使从这挖掘出来的。噫!如果能使传说中的五丁神将把钱塘江的水引来,将山表面的尘泥洗尽,使山下面的石头全部显露出来,它的奇妙奥秘该是怎样的情形呢?古代酒器名称1.觥:盖作

兽头形。《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2.罍:形状像壶。《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3.樽:杜甫《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李白《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4

.觞: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5.钟:班固《东都赋》:“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钟。”6.斗:也叫羹斗。有柄。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7

.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饮觞满酌,颓然就醉。”8.爵:《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酌彼康爵,以奏尔时。”9.白:古时罚酒用的酒杯。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10.觯:形状像爵,上口无两柱。戴圣《礼

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爵。”11.壶: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