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1醉翁亭记 课后习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4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37.000 KB
  • 2022-11-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1醉翁亭记 课后习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1醉翁亭记 课后习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1醉翁亭记 课后习题(含答案).doc,共(3)页,37.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359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1醉翁亭记01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环滁.(chú)琅琊..(lánɡyá)饮少辄.醉(zhé)林霏.开(fēi)岩穴暝.(míng)晦.明变化(huì)酒洌.(liè)伛偻..(yǔlǚ)山肴.野蔌.(yáo)(sù)弈.者胜(yì)觥筹..(gōngchóu)树林阴翳.

(yì)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居高面下(3)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寓:寄托(5)日出而林霏.开霏:弥漫的云气(6)云归而

岩穴暝.暝:昏暗(7)野芳.发而幽香芳:花(8)负.者歌于途负:背着东西(9)伛偻..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10)泉香而酒洌.洌:清(11)山肴野蔌.蔌:菜蔬(12)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1

3)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14)弈.者胜弈:下棋(15)觥.筹交错觥:酒杯3.填空。(1)《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朝代)文学家,和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

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作者用“(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望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4)若夫日出

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早晨上山,晚上回家,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

尽的。(6)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树林里枝叶茂密成荫,飞鸟上上下下鸣叫,游人离开,鸟儿们就欢乐起来。(9)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5.读《醉翁亭记》,让我们对欧阳修的品格与修养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请参照示例,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为欧阳修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赞词。【示例】苏轼赞词:他的文学成就举世无双,他的人生却充满坎坷,然而再多的挫折与磨难也没有将他打倒,他始终笑对人生中的无奈,乐观豁达地生活。他

开宋词豪放派的先河,影响了后世的词作„„苏轼的贡献是无穷的,是伟大的!欧阳修:他用笔记述与民同乐的经历,他用心灵描绘和谐的图画,他用旷达书写潇洒的人生。困难在他面前,就如同写在沙滩上的字,潮水一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用一生,谱出一曲旷达、悠远的壮歌。02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B.归: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C.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谓: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解析:A.秀丽/茂盛;B.聚

拢/返回;C.均为“快乐”;D.命名/是。)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8.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课文第1段作者是怎样安

排写景顺序的?第1段主要采用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写景:作者先从远山落笔,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了亭周围的环境。9.阅读课文第3段,按要求回答

。(1)本段具体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四个场景。(用原文回答)(2)选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10.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未能释怀,范仲淹依然怀有忧国忧

民之心,欧阳修却以旷达的胸襟坦然视之,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示例一】我更欣赏柳宗元。他这种直面人生、快意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示例二】我更欣赏范仲淹。因为

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也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示例三】我更欣赏欧阳修。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与胸襟更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03拓展阅读(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

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二)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

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A.林壑尤.美尤:特别B.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翅膀D.饮少辄

.醉辄:就(解析:C.“翼”指像翅膀一样。)1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13.语段(一)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2分)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

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14.语段(一)和语段(二)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语段(一)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语段(二)表达了作者希望百姓生活太平祥和,官员能与民同乐的社

会理想。(一点2分)附语段(二)参考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

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

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