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10讲 简单机械和功 课件(含答案).ppt,共(53)页,1.010 M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29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十讲简单机械和功考点梳理知识精讲简单机械和功杠杆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分类及应用滑轮功力学中的功功的计算常考举例功率功的分类机械效率杠杆杠杆定义:如图所示,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①________转动,这根硬棒
就是杠杆.②____: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③____:使杠杆转动的力F1.④____: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动力臂:从支点O到⑤__________的距离l1.阻力臂:从支点O到⑥__________的距离l2.五要素固定点O支点动力阻力动力作用
线阻力作用线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F1、F2、l1、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写为:⑦________.F1l1=F2l2杠杆种类力臂的关系力的关系特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动力臂⑧__阻力
臂动力<阻力⑨____________用羊角锤拔钉子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⑩__阻力费力但省距离用鱼竿钓鱼等臂杠杆动力臂__阻力臂动力=阻力力、距离都不省天平、跷跷板>省力但>=11费距离图示定义实质特点F移动距离(s)和G移动距离(h)的关系应用定滑
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____杠杆可以改变________,但不省力_____旗杆顶部的定滑轮等等臂力s=h121314的方向图示定义实质特点F移动距离(s)和G移动距离(h)的关系应用动滑轮轴可以随被吊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__
__杠杆可以___,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动起重机的动滑轮省力能改变力s=2h15161718的方向而且费距离省力不图示定义实质特点F移动距离(s)和G移动距离(h)的关系应用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若承担物重的绳子为n
段,则绳端施加的力为物重的(忽略动滑轮的自重)既可以———,又可以改变————_______常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省力力的方向s=nh192021其他简单机械轮轴的实质:一个可以连续旋转的____.使用斜面的特点:___力___距离;高度相同,斜面越长,越___力.杠杆省费省
22232425力学中的功定义: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在_________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称为机械功,简称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力的方向作用在物体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262728上上的力动的距离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没有_____.例如:用力搬石头而没有搬动.2.有距离没有____.例如:小车在水平光滑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3.力与距离____.例如:人提着滑板在水平
路面上行走.距离力垂直293031功的计算定义:力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_____.公式:W=____,其中F表示力,单位是牛,s表示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单位是米,W表示功,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焦耳,简称___
,符号是___.乘积Fs焦J32333435常考举例:将地面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放到桌子上,人对课本做的功约为2J;从地上拿起一个鸡蛋,缓缓举过头顶大约做功1J.定义:__与___________之比叫做功率,是表示做功____的物理量.它在数值上等于____
____内所做的功.表达式:P=___.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则功率的单位是____,简称___,符号是___,其他常用功率单位是____.注:P=Fv(匀速直线运动).单位换算:1kW=_____W.常考举例:中学生跳绳
的功率约为60W;优秀运动员短时间运动的功率约一千瓦;小轿车的功率为数十千瓦至数百千瓦.功做功所用时间快慢36373839444540414243单位时间瓦特瓦W千瓦1000功的分类有用功:无论是否使用简单机械,必须要做的功,用W有表示.额外功:使用简单机械时,并非我们需要而又不得不做的功,用
W额表示.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用W总表示,即:W总=_________.46W有+W额机械效率定义:将有用功跟____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符号___表示.公式:___________.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有用功总是____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
小于1.提高机械效率的措施:改进结构,使机械更合理,更轻巧等.47总功η小于484950一重难点突破杠杆相关作图例1题图例1如图是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拉杆旅行箱的示意图,O是轮子的转轴,O′是箱体的重心.以O为支点,画出力F的力臂和箱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例1题答图如答图所示
LG方法指导杠杆力臂的作图步骤:一找点: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二画线:画出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适当延长.三作垂线段: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作出垂足,则从
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四标长和短:力臂用实线,在两端加箭头表示(或用虚线表示并用大括号标明)力臂,并在旁边标上相应的字母如L1或L2,来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二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机械效率大小的判断例2题图例3题图例2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
个滑轮组,把相同的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在不计绳重及机械摩擦的情况下,甲所用的拉力____乙所用的拉力;甲滑轮组的效率____乙滑轮组的效率(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于等于例3如图所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忽略绳重和摩擦)()A.改变绕绳方式B.减小
动滑轮的质量C.减小提升重物的高度D.减小被提升物的质量B方法指导(1)滑轮组中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的判断方法:n可以通过“隔离法”来确定,如上图所示,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有几段绳子通过动滑轮(或者有几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n就等于几.方法指导(2)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分析:
①不考虑摩擦力和机械本身的重力时,F=G物;②只考虑动滑轮的重力,不计摩擦和绳重时,F=(G滑+G物).(3)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与物体移动距离的判断:①滑轮组纵放,即使用滑轮组拉着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物体移动距离与绳子自
由端移动距离的关系:s绳=nh物.方法指导②滑轮组横放,即使用滑轮组拉着物体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时,物体移动距离与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的关系:s绳=ns物.(4)滑轮组的组装根据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的奇偶性确定绳子固定端的位置,即“奇动偶定”:①n为奇数,绳子的固定端在动滑轮上;②n为偶数,绳子的
固定端在定滑轮上.三功、功率的计算例4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5分钟,汽车的质量为1500kg,行驶时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2倍,则牵引力为_______N,此时汽车的功率为___kW,重力做的功为___J(取g=1
0N/kg).603×1030例5如图所示是工厂里用来吊运货物的行车滑轮组.某次作业时,行车用时9s将重6000N的货物匀速竖直提升3m,接着又在水平方向移动6m,则行车在水平移动货物的过程中,对货物重力所做的功是__J.在竖直提升货物的过程中,对货物重力所做的功是______J,行车滑轮组提升
货物时的功率为_____W.例5题图2000018000四机械效率的计算例6题图例6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将重为3.9N的物块从斜面的底端匀速拉至顶端,则物块所受拉力为___N,已知斜面的高为2m,长为4m,则拉力做功为____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若用图
乙所示装置匀速提升该重物上升0.5m,当其机械效率与斜面相同时,竖直向上的拉力为____N,该过程所做的额外功为____J.0.652.610.475%1.73方法指导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为,对于四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的计算总结如下:简单机械有用功(物体
重为G,高度为h)W有用=Gh方法指导总功(F为拉力,s为绳端移动的距离)W总=Fs(s=vt)W总=Fss=nh(n为动滑轮承担绳子的段数)W总=Fs机械效率实验实验突破基础小实验1.如图所示的蜡烛跷跷板,用小刀对蜡烛的两端进行加工,使跷跷板能在水平位置平衡,点燃蜡烛的两端,
蜡烛上下摆动,跷跷板应用了原理_________.命题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在用图示三种方法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定滑轮的特点: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滑轮的特点:命题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且费距离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教材重点实验实验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命题点:1.杠杆平衡螺母的调节(左高左调,右高右调)2.让支点处于杠杆中央的目的(减小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造成的影
响)3.调节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便于精确测量力臂)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5.在杠杆平衡时,两边同时增减砝码后杠杆是否平衡的判断(看两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若不相等,则哪边的乘积大,杠杆就向哪边倾斜)6.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测力计的
示数将变大,因为拉力的力臂变小了)7.实验进行多次的目的(一次实验数据具有偶然性,多次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8.实验评估实验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例1如图所示,探究小组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
、细线、若干相同钩码、弹簧测力计(单位:N)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探究实验中例1题图(1)在挂钩码前,小组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如图所示),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___(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
的是为了方便读出_____.(2)接着小组在杠杆的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这时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大小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各自钩码所受重力大小.若在A、B下方再增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
杠杆___端将下沉(选填“左”或“右”).左力臂左等于(3)如图丙是已经调节平衡的杠杆,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C处竖直向上拉,在A处挂上适当的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读数为_____,钩码总质量为___kg.(g取10N/kg)3.0N0.2【解析】(1)杠杆重心右移应将平
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由于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可以方便的读出力臂;(2)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各自钩码所受重力大小;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
个钩码的重力为G,分别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后;左边=5G×3L,右边=7G×2L,左边>右边,所以,杠杆不能平衡,杠杆右端上升,左端下沉;(3)题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N;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钩码的质量为G,根据杠杆平衡
条件可得,G×3L=3.0N×2L,则,所以钩码的总质量.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设
问(1)实验时,让支点在杠杆的中央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设问(3)题图减小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造成的影响只做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往往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不具普遍性(2)某同学进行
正确的实验操作后,能不能根据一组数据得出探究结论?不能补充设问(3)若用如图所示的平衡装置进行实验,将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仍要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此时拉力的力臂将_____,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变大
变小补充设问(4)下表是实验中的得到的数据,据此分析可以发现这次实验的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1.510
3.0521.0202.01031.0302.015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实验数据不具有普遍性实验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命题点:1.测量器材(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2.弹簧测力计的读数3.根据绳子的段数,画出滑轮组的绕法4.
弹簧测力计的拉动方式(匀速竖直向上运动,保证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5.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W有=Gh、W总=Fs、)6.实验中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的目的(测量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7.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机械间的摩擦力、动滑轮的重力有关)8.控制变量法的应用a.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吊重物重力大小的关系(控制滑轮组的绕线方式相同,改变滑轮组所吊钩码的数量)b.探究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与动滑轮重力大小的关系(控制滑轮组所吊钩码的数量相同,改变动滑轮的数量或换重力不同的动滑轮)9.表格数据的补充10.实验错误分析11.机械效率的计算12.分析数据总结结论例2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小强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前3组数
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4组数据,如下表:例2题图实验次数物重G物/N动滑轮重G动/N钩码上升的高度h/m动力F/N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10.50.10.70.3
47.6220.50.11.00.360.6340.50.120.34410.10.550.0(1)根据表中前3次实验数据,画出甲图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如答图所示例2题答图(2)在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____
__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N,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3)由表中第________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4)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与摩擦和________有关,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____J.66.7%竖直1.61、2、3动滑轮重0.15【解析】(1)由前3组实验数据知,s=3h,所以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因此应从动滑轮绕起,如答图所示;(2)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才
能准确测出拉力的值;由题图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所以其示数为1.6N;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3)由表中第1、2、3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4)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物重相同,动滑轮重力不同,机械效率不同,由此可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摩擦和动滑轮重有关,根据表中第3组数据可知,有用功为:W有=G物h=4N×0.1m=0.4J;克服动滑轮做的功:W动=G动h=0.5N×0.1m=0.05J;总功:W总=Fs=2N×0.3m=0.6J;则克服绳重及摩擦做的那部
分额外功:W额=W总-W有-W动=0.6J-0.4J-0.05J=0.15J.补充设问(1)实验中要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束后,李华所在的小组还在讨论用不同
的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的问题.李华认为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大;而李明认为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小.请你判断,应该是____说的对.方便记录物体上升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