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压轴培优练《专题01凸透镜成像规律》(含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5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232.500 KB
  • 2022-11-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中考物理压轴培优练《专题01凸透镜成像规律》(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物理压轴培优练《专题01凸透镜成像规律》(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物理压轴培优练《专题01凸透镜成像规律》(含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物理压轴培优练《专题01凸透镜成像规律》(含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压轴培优练《专题01凸透镜成像规律》(含答案解析)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中考物理压轴培优练《专题01凸透镜成像规律》(含答案解析).doc,共(15)页,232.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29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压轴题专题01:凸透镜成像规律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19•徐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A.是放大的B.是缩小的C.是等大

的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解: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则此时的物距应大于焦距(u′>f);若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的是倒立、

缩小的实像;若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由此可知,光屏上的像可能是放大的,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等大的,故D正确。2.(201

9•武昌区一模)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光学实验很感兴趣,他们用如图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能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接下来他们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

透镜的位置,又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此问题以及实验有关问题的讨论,不正确的是()A.应该将光屏向右移动,得到了清晰的放大实像B.应该将光屏向左移动,得到了仍是清晰的缩小实像C.实验中所用的透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D.实验中所用的光屏最好是白色

,所用的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LED灯会更好【答案】A。【解析】解:AB、由“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知,此时u>2f;当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

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向左)移动,像变小。故A错误、B正确;C、实验中所用的透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故C正确;D、因为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所以白色光屏反射所有的色光;蜡烛换成LED灯的优点: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减少了污染等,故D正确。3.(2019•鄂

州)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B.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C.

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D.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答案】C。【解析】解: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30cm=10cm,故A错误;B、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当物距大于二倍焦

距时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B错误;C、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若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仍能成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C正确。D、凹透镜对光线

有发散作用,靠近凸透镜时,使光线发散,像会聚在光屏的后方,像距增大,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即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D错误;4.(2019•苏州)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

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B.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C.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

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答案】B。【解析】解: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当拿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中心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

焦距为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即焦距为15cm。A、从图上看出,物距u=50.0cm﹣10.0cm=40.0cm。v=85cm﹣50cm=35cm,凸透镜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不会得到清晰的像,故A错误;B、由A

分析可知,像距较大要延迟光线会聚,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故B正确;C、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u=50cm﹣30cm=20cm≠2f,故移动光屏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故C错误;D、将蜡烛移到40cm刻

度处,u=50cm﹣40cm=10cm,物距满足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5.(2018•镇江)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上,它们的初位置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下列操作不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

成清晰像的是()A.仅将蜡烛移至刻度线M的左侧某处B.仅将光屏移至刻度线P的右侧某处C.仅将凸透镜向左移至刻度N处D.将透镜右移3cm,且光屏移至刻度线Q的右侧某处【答案】C。【解析】解:A、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15cm,像到光屏的距离也为15cm,像距在一倍和2倍焦距之

间,故要想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蜡烛就要移到二倍焦距以外,即将蜡烛移至刻度线M的左侧某处,故A可能;B、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15cm,在一倍和2倍焦距之间,如果只移动光屏,需要将光屏移至二倍焦距以外,故B可能;C、如果只

将透镜移到N点,此时的物距等于12cm,蜡烛处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体成像在二倍焦距以外的位置,此时光屏到透镜间的距离只有18cm,故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C不可能;D、如果将凸透镜右移3cm,此时物距为18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则物体成像在二倍

焦距以外的位置,此时光屏移到Q点右侧某个位置能成清晰的像,故D可能。二.填空题(共6小题)6.(2019•泸县模拟)小曹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8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Ⅱ,(选填“Ⅰ”“

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像的大小变大(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当屏上的像清晰时,小曹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

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该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答案】Ⅱ;变大;远离。【解析】解: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8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

m﹣18cm=33cm,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即光屏应在Ⅱ区域内左右移动;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可

知,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像的大小变大;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由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像远离凸透镜,所以应该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7.(2019•济宁一模)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

一点,如图甲所示。(1)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2)当把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乙图放置时,在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3)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

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答案】(1)10;(2)放大;投影仪;(3)右【解析】解:(1)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0cm﹣50.0cm=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2)由图乙知,物距

小于像距,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3)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

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右移动;8.(2019•达州)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②的位置(选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白

色银幕是为了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选填“反射”或“吸收”)。【答案】②;反射。【解析】解: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实像,则此时物距2f>u>f,像距v>2f,即所成的像位于二倍焦距以

外;白色银幕是为了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让观众看到五彩的画面。9.(2019•泰州)如图,用铁丝围成一个内径约4mm的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用这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像为虚像(实像/虚像);透过水膜透镜看远

处的楼房,楼房倒立缩小了,这种成像情况与照相机(照相机/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轻轻甩去一些水(保持水膜完好),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成正立缩小的像,此时水膜透镜相当于凹透镜(凸透镜/凹透镜)。【答案】虚像;照相机;凹透镜。【解析】解:这

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字在这个水膜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用凹透镜看远处物体能成正立缩小的像,因此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成正立缩小的像,说明此时水膜透镜相当于凹透镜。10.(2019•华阴市一模)小西在

智能机器人展览会上为他喜爱的机器人拍摄了一张照片,并制成胶片,他用如图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①胶片上机器人的头部朝下(选填“上”或“下”)。②若幻灯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胶片与凸透镜间的距离范围

是大于10cm小于20cm。③要使像变得更大,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应将胶片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少许,并调节幕布至合适的位置。【答案】①下;②大于10cm小于20cm;③靠近。【解析】解:①由凸透镜成像规

律可知,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她放置胶片时,胶片上机器人的头部应朝下,观众才可看到正立的像,并且将胶片放在凸透镜的一倍至二倍焦距之间;②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胶片与凸透镜间的距离范围是大于10cm小于2

0cm;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要使像变得更大,在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时,应将胶片靠近凸透镜少许,并调节幕布至合适的位置。11.(2019•滨湖区模拟)如图甲,一束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凸透镜,在光所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镜的焦距为10.0cm

.如图乙所示蜡烛恰好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照相机(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将凸投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如图丙,当蜡烛在B点时,成像在A点;当蜡烛在A点时,成像在C点,则凸透镜一定固定在BC之间(选填“C点左侧”、“BC之间”、“AB之间”或“A点右侧”)。

【答案】10.0;照相机;BC之间。【解析】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光具座的分度值为1cm,则凸透镜的焦距:f=45.0cm﹣35.0cm=10.0cm。(

2)如图,物距大于像距,且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说明物距大于2倍焦距,则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3)当烛焰在B点时,成像在A点;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C点,由于凸透镜成实像时光路可

逆,故在B点和在A点成像情况不同;故一次成的是实像,一次成的是虚像;由于AB间的距离小于AC间的距离,故当烛焰在B点时,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故凸透镜应该在B的左边;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C

点,成的是实像,凸透镜应在AC之间,故凸透镜的位置应该在BC之间。三.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12.(2019•蒙城县一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中考理科实验操作考试热门考点之一,在该实验中:(1)很多省市实验操作考试都对该实验的器材进行了改进,其中一项重要的改进

措施是:用F光源代替蜡烛,这一改进的优点是光源稳定;(2)小明在某次实验中在光屏上看到的像如图甲所示,若他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则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u在10cm<u<20cm(选填“u>20cm”“10cm<u<20cm”或“u<10cm”);(3)为

什么在一定的条件下,人眼通过凸透镜能看到虚像呢?老师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图,通过作图,小明明白了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答案】(1)光源稳定;(2)10cm<u<20cm;(3

)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解析】解:(1)实验操作考试都对该实验的器材进行了改进,用F光源代替蜡烛,光源稳定、亮度好、不拍风吹、能够反映上下左右相反;故这一改进的优点是光源稳定;(2)小明在某次实验中在光屏上看到的像如图甲所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他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f=10cm,则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u在f<u<2f,即10cm<u<20cm;(3)如图乙所示的光路图,通过作图,小明明白了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13.(2019•泉州二模)专业的单反照相机往往

配有几个焦距不同的镜头。小明为了探究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成像特点,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光源为“F”形状的LED灯),分别用f甲=15cm和f乙=20cm的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1)实验中,当物距为60cm时,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应是图1中的A。(2

)图2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物距u和像距v的关系图象,分析发现:①同一凸透镜在成实像时,当u越大,v越小。②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像的越远、越大。(3)实验后,小明明白了:如果要拍摄远距离景物

的特写照片,就需要用长焦镜头(选填“长焦镜头”、“短焦镜头”)。【答案】(1)A;(2)①小;②大;(3)长焦镜头。【解析】解:(1)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分别为f甲=15cm和f乙=20cm,当物距为60cm时,无论使用任何一个凸透镜,物距均大于二倍焦距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CD错误;(2)①图2中,甲、乙两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关系近似于反比例图象,物距u越大,像距v越小;②图2中,u甲=u乙=70cm时,v甲=15cm,v乙=30cm;u甲=u乙=30cm时,v甲=30cm,v乙=60cm;由于

f甲<f乙,可知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像的越远、越大;(3)由“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像的越远、越大”可知,要拍摄远距离景物的特写照片,就需要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镜作镜头,即“长焦镜头”14.(2019•临沂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不动,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2)将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适当位置,

此时应将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移至B(选填序号)范围内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A.50~65cmB.65~80cmC.80~95cm(4)将蜡烛移

到37cm刻度线上,观察到的像是正立(选填“倒立”或“正立”)的。【答案】(1)15;(2)左;(3)B;(4)正立。【解析】解:(1)根据图可知,烛焰距凸透镜50cm﹣20cm=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

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说明此时满足80cm﹣50cm=30cm=u=2f,所以f=15cm;(2)将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适当位置,对光线能够起到提前会聚的作用,此时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此时物

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应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凸透镜在50cm处,应将光屏移至65~80cm范围内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故选B。(4)将蜡烛移到37cm刻度线上,u′=50cm﹣37cm=13cm<f,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1

5.(2019•连云港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将镜面垂直于阳光放置,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线如图乙所示。(1)可判断该透

镜的焦距f为12cm;(2)如丙图所示,他再将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固定,则调整光屏位置(光屏图中未面出),会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3)随着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为了使像能回到光屏的中央,可以将透镜向下(选填“上

”或“下”)移动适当距离。【答案】(1)12;(2)放大;(3)上;下。【解析】解:(1)由图乙可知,当透镜与白纸间距S=12cm时,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4min,所用的时间最短,说明太阳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后该点的温度最高,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则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即

为焦距f=12cm。(2)由图乙可知,他将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固定,u=50cm﹣35cm=15cm,蜡烛与光屏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此时呈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3)由于此时成倒立的实像,蜡烛变短,则成的像向上运动,

为了使像回到光屏的中央,应该将透镜向下调节;16.(2019•五华区二模)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凸起程度可改变的液体透镜。(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

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雾,其目的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使其保持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将偏向(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

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角度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晣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e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

像。(3)在第(2)步的操作中,小明只将蜡烛移至10cm处,并未移动光屏,此时清晰的像成在光屏的左侧,要让像清晰地成在光屏上,则应在蜡烛与透镜之间放凹透镜(填光学仪器)。【答案】(1)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折射;偏向;增大;(2)倒立;缩小;(3)左;凹透镜。【解析】解:(1)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

烟雾,当光照到烟雾时,烟雾颗粒对光的反射方向是不同的,会发生漫反射现象,所以我们从各角度可以看到光的路径,所以,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玻璃容器的形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向主光轴方向偏向;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凸透镜

的凸起程度有关,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角度会增大;(2)由图知,物距u=40.0cm﹣25.0cm=15.0cm,像距v=70.0cm﹣40.0cm=30.0cm

;物距小于像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即f<15cm<2f,解得:7.5cm<f<15cm…①;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10cm刻度处时,物距u=40.0cm﹣10.0cm=30.0

cm,由①知,物体处于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10cm刻度处时,物距u=40.0cm﹣10.0cm=30.0cm,由①知,物体处于2倍焦距之外,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即小于30cm,

此时清晰的像成在光屏的左侧;要让像清晰地成在光屏上,应让光线发散一些,则应在蜡烛与透镜之间放凹透镜。17.(2019•海门市一模)物理兴趣小组想知道凸透镜的焦距f为多少,如图甲,将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的距离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

,绘出图线乙,可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f为12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该透镜另一侧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将透镜及点燃的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的距离L(L=u+v),绘出图线丁(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

蜡烛与光屏的间的距离应满足L≥4f(用f表示)。经“百度”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n=A′B′/AB=v/u,结合丙、丁两图,可知当物距u=1.5f时,n=2。【答案】12;缩小;4f;2。【解析】解:(1)由图乙可知,当透镜与白纸间距

S=12cm时,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4min,所用的时间最短,说明太阳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后该点的温度最高,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则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即为焦距f=12cm;(2)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根据凸透镜的成实像时满足u>f,由图丁

可知,随着物距u的增大,物像间距L先减小后增大,当物距u=2f时,物像间距L最小为4f,因此,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4f。(4)由图丁可知,当物距u=1.5f时,物像间距L=4.5f,根据L=u+v可得,v=L﹣u=4.5f﹣1.5f=3f,则放大率n2。18

.(2019•广陵区二模)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现律”的实验。(1)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

小明提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2)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10cm处,光屏放在图示位置处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

光学仪器是照相机(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3)如图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凸透镜焦距为10cm,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大于/小于/等于)像移动的速度。(4)

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丙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远离(靠近/远离)凸透镜。【答案】(1)物距

;(2)照相机;(3)10;增大;大于;(4)远离。【解析】解:(1)照相机镜头、投影仪镜头、放大镜都是凸透镜,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提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

镜的距离有关,这个距离叫物距,所以猜想成像性质跟物距有关。(2)物距:u=50cm﹣10cm=40cm,像距:v=65cm﹣50cm=15cm,u>v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3)u=2f,成倒立、等大的

实像,v=2f,由图象知,u=v=2f=2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cm。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当u>2f时,物体移动的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会聚光线错后会聚,所以光屏要远离

凸透镜。19.(2018•天门)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为了使蜡烛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如图甲所示,在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则

凸透镜的焦距f=10.0cm,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要使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3)如图乙所示,将蜡烛放在P点的位置,若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再将剩余部分靠拢合在一起,蜡烛能成2个像【答案】(1)同一高度;(2

)10.0;远离;(3)2。【解析】解:(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要使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者位于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0.0cm﹣30.0cm=20.0cm时,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则2f=20.0cm,所以f=

10.0cm;当烛焰逐渐靠近凸透镜时,由于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才会重新出现清晰的像,烛焰的实像将成的像也变大;(3)因为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切去部分后相当于两个透镜,光心位置改变了,上面的像下移下

面的像上移,错位将成两个像。20.(2019•武汉)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如图所示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他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眼镜片,观察到了如下现象。(1)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

远离(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填“前方”或“后方)。(2)取下近视眼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

个远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再使光屏靠近(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矫正远视眼的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答案】(1)远离;前方;(2)靠近;会聚。【解析】解:(1)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发

散作用是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错后会聚,像距变大,光屏应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近视眼镜可以使像远离凸透镜,故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2)取下近视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个远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

了;再使光屏靠近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说明远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1.(2019•南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

1)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2)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75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3)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

,下同)移动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4)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左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答案】(1)放大;(2)75;(3)右;(4)左。【解析】解:(1)由图知,光斑即焦点处,所以焦距f=60cm﹣50cm

=10cm;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物距为50cm﹣35cm=15cm,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cm刻度线处,物距为u=55cm﹣35cm=20cm,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成在二倍焦

距的位置,v=75cm﹣55cm=20cm,光屏在75cm的位置,所以光屏向左移动。(3)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放在凸透镜前时,使光线发散,像呈现在光屏的后方,像距增大,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即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在图乙中用

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A点气体流速大,流体大的位置压强小,火焰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将光屏向左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