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中考语文 三轮冲刺 诗歌鉴赏 四(10篇含答案) .doc,共(8)页,42.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27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诗歌鉴赏四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东阳路旁蚕妇翁卷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田家三咏(其三)叶绍翁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1)这两首诗都以作为描写对象,均表达了作者对描写对象的态度
。(2)简析这两首诗的表达技巧。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而无车马喧”暗指没有世俗功利的交往,没有繁琐的官场应酬。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暮色中飞鸟结伴而还的情景。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从
大自然领悟到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小题。【甲】《渔家做》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友征夫泪。【乙】《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甲】词用________
__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园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
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1)首联中“”字巧妙地将人越过短墙看墙外山光,却用手法,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小园中的景物,巧妙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魅力。(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赏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问题。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赏析。(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以怎样的哲理启示?6.阅读下
面的一首唐诗,完成问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酥”的原意是乳汁,在诗中是形容。“皇都”即帝都,这里指京城。(2)这首诗与杜甫的《
春夜喜雨》都写到了“春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附:《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①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②
,夕贬潮阳③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④,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⑤边。【注释】①左迁:贬官。唐宪宗元和14年(819)正月,宪宗命人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供奉,诗人视为刑部侍郎,上书极言其弊,触怒宪宗,被贬潮州刺史。此诗是在被
贬途中所作。蓝关:现在陕西蓝田东南。湘: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②九重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③潮阳:潮州下辖的一个县。④云横秦岭家何在:回顾长安,云横而不见家。⑤瘴江:泛指岭南河流,旧时说岭南多瘴气,人碰上就要生病,潮州在
岭南,所以作者这样说。这首诗在叙事上借助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使人深切的感受到诗人的一腔悲愤。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1)首句通过“”这一形象化的景
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字渲染了紧张气氛。(2)此诗与王维《使至塞上》同为边塞诗,但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附:《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
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②飞。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注释]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á)蝶:蝴蝶。(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三宇,凸显了暮春
季节的特点。(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10.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①未成[宋]辛弃疾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②多事,检校③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④外,风雨声中。争先见
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⑤。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注释]①这首词大约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词人落职闲居之时,写的是上饶西部的灵山风景
。偃湖:新筑之湖,时未竣工。②教:令,使。③检校(jiào):巡视(拟松为兵)。④龙蛇影:松树影。⑤太史公: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曾继父职,任太史令,自称太史公。(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以兵士、战马喻景,寓不甘投闲
之志。B.词的下片写山容磊落雍容,寄人事不堪之悲。C.上片“正”字总领下文四句,前两句写水,后两句写新月。D.“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隐含词人一份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驰”“欲东”等词语化
静为动,写出了群山如万马奔腾,呼啸而来的态势。B.词的上片由近及远写山写水,山写得宏伟壮美,而水却写得清新疏朗,爽气逼人。C.下片连用三个立意新颖、构思别致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灵山磊落雍容的特点。D.这首词极少实写山水的具体形态,而
是用虚笔传神写意。如写山似奔马,松似战士,写得龙腾虎跃,生气勃勃,实为词人永不衰息的斗争性格的写照。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1)农妇同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态度。第一首由标题可知描写对象是“蚕妇”;
第二首由“抱儿”“送田头饭”“灶额烟”可知描写对象是“农妇”。从第一首“空辛苦”,第二首对比“红袖女”可以看出诗人对她们的同情。(2)第一首通过蚕妇两鬓风尘的肖像描写与采桑露沾身的细节描写,表现她们劳作的艰辛;又借蚕妇之口道出“抽丝还人”的无奈与不平,突
出劳动者内心的哀怨,似议非议,发人深思。第二首选取“抱儿”“送饭”两件最能表现妇女辛劳的事,用灶灰画鬓的细节描写,勾勒出勤俭爱美的农村妇女形象。以“争信”的疑问语气,引出高门闺秀游乐场景,虚实对照,形成忙与闲、清贫与富
贵的鲜明对比,艺术上有很强感染力。[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第一首由“两鬓”可见肖像描写,“沾露”可见细节描写;第二首由“抱儿”“送饭”可见动作描写,“画鬓浓调灶额烟”可见细节描写。2.答案为:(1)B;(2)抒写了诗
人归隐田园后悠闲自得、闲适恬淡、与世无争的心境。3.答案为:(1)窦宪勒石燕然,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2)示例1: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借“燕然未勒”表达功业未
成之遗憾,委婉曲折的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委婉曲折”表现:情感的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示例2: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豪迈奔放”:描写战场的浓墨重彩,危而不
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4.【参考答案】(1)窥拟人[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技巧。本为小园主人透过短墙欣赏“山光”,诗人却巧妙变换角度,运用拟人手法,写“山光”因好奇园中美景而探头探脑,窥视园中。不但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而且从侧面突出了
园中景物之魅力。(2)幽竹、寒花(即菊花),是孤傲纯美的意象;新月、新霜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诗人高尚的节操、澄明的情怀,与周围的景物融为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颈联又回到写园内,写翠竹之幽,寒花之芳。幽竹静立,人亦静立,人
心澄明、淡定、从容。“寒花”即菊花,凌霜傲放,清香袭人。此二句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一为劲节,一为傲骨,显示诗人的高风亮节,孤标傲世。尾联“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诗句故设重字,造语别致。“小园”“小立”两
个“小”字一指范围,一指时间。为何“宜小立”?只因月已如霜。虽曰“小立”,然诗人自“斜阳”至“新月似新霜”,已立之太久,陶醉于眼前美景而不忍离去。新月新霜乃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之象征,于是一个孤清高洁的诗人形象就跃然纸上。5.【参考答案】(1)“深藏”既是对客观景物的
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了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首先抓住“深藏”的描写对象进行描绘,然后结合诗句写出“深藏”体现的情感。(2)运用了反衬(或对比、
衬托)的表现手法,用桃李的争妍斗奇,反衬海棠的“爱惜芳心”,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营造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却是短暂而难以持久的。[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
凋零,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6.【参考答案】(1)春雨的滋润长安[解析]本题考查
鉴赏诗歌的语言。“润如酥”可知“酥”指春雨的滋润。“皇城”,当时唐朝都城在长安。(2)两首诗都描写了春雨细腻滋润,突出了早春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与赞美。[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比较阅读能力。解答该题要抓住诗歌对“春雨”的描
写。本诗“最”是程度副词,从程度上肯定了都城春色怡人,“绝胜”是“绝对超过”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与赞美。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一个“好”写出诗人对春雨的赞美之情。7.答案为:这首诗在时间上,先回顾当初,“朝奏”,“夕贬”;再写当下,
立马蓝关;最后设想局,死于他乡,侄孙“好收吾骨”.可谓时时生悲,满腔悲愤.在空间上,作者立马蓝关,回望长安,家已不在,前瞻潮阳,前路艰危.真实处处见悲,一路悲愤.译文: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
之身还顾惜余生!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8.【参考答案】(1)烽火照[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诗歌意象的含义的能力。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
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用夸张的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急,生动传神地把战事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并引出下文。(2)《使至塞上》抒发的是诗人只身出塞的飘零落寞、抑郁激
愤之情。《从军行》抒发的是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的主题的能力。《使至塞上》是作者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飘零落寞、抑郁激愤之情。《从军行》写书生从戎,
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9.【参考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总体把握能力。分析范诗时要扣住“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前面的景象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第二句描写的景象是“麦花
雪白”“菜花稀”,这两个词语任选一个填写;分析高诗时要扣住“暮春季节的特点”,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三字是“花落尽”。(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
“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题干中有“衬托手法”,范诗“日长篱落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
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高诗“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
而是描写“蝶来多”,衬托了园子的生机和盎然情趣。10.参考答案:(1)C[解析]“小桥横截,缺月初弓”两句是写小桥,不是写新月。(2)B[解析]不是“由近及远”,而是“由远及近”,头三句写灵山群峰,是远景。“正惊湍直下,
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是近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