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三轮冲刺 诗歌鉴赏 一(10篇含答案)

DOC
  • 阅读 4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42.000 KB
  • 2022-11-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中考语文 三轮冲刺 诗歌鉴赏 一(10篇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语文 三轮冲刺 诗歌鉴赏 一(10篇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语文 三轮冲刺 诗歌鉴赏 一(10篇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中考语文 三轮冲刺 诗歌鉴赏 一(10篇含答案) .doc,共(7)页,42.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274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诗歌鉴赏一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各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对这首诗节选部分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B.“雨脚

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细密连绵的特点。C.“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唐朝末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D.“长夜”既指诗人笔下凄风苦雨的秋夜,又暗指当时动荡艰难的时局。(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2.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辋川①六言(其五)[唐]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1)下列诗句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与本诗相同的是()A.会当凌

绝顶,一览众山小。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山下孤烟远村”描绘的是远景。“山下”,不是指近处的山下,而是指远处山下,因为山下有“远村”作伴;“孤烟”一词衬托出人烟稀少。B.“独树”与“孤烟

”相对,“高原”与“远村”相连,就更感苍凉寂寞。C.全诗后两句通过人物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D.全诗前两句重在描绘景物,后两句重在抒发情感,彼此交融,相互渗透。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

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一“破”字极写山河依旧,国家衰败,一片荒凉残破之景,与“城春”形成强烈反差,体现诗人归家途中的艰难。B.颔联运用对偶和拟人手法写“

花”流泪、“鸟”心惊,在诗人眼中,娇艳的春花和活跃的鸟儿也对亡国有了怨恨之情。C.颈联写一封家信胜过“万金”,其原因是战事持久和战争残酷,反映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及对安定和平的渴望。D.这首诗全篇围绕标题中的“望”字展开,感情真挚,艺术感染力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4.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题目。听筝①[唐]柳中庸抽弦促柱②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③。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④洛阳

城。[注释]①筝: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②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③秦人悲怨声:据《秦州记》:“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望,

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秦人悲怨声”。④江南歧路: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至南陲海涯。(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凝神倾听,听之于耳,会之于心,并借“秦人悲怨声”来渲染他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之情。B.颔联描写柳条摇曳、柳絮纷飞、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陶醉之情。C.颈联写人世的悲欢,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一“愁”一“思”写尽人间的无限幽怨。D

.尾联是说,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自己的重重离别之恨,岂不格外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怀念?(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描写筝声的诗,诗人的着眼点在于形象刻画弹奏者的动作情态,表现出弹奏者精湛的技艺。B.“独”“空”

二字,使诗歌意境分外凄清,渲染了离愁别恨。C.诗人围绕“悲怨”二字,对筝声展开丰富的联想,以新颖、贴切的比喻,集中描写筝弦上发出的种种哀怨之声。D.本诗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而是着力刻画各种必然发出“悲怨声”的形象,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村行①[宋]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②长。万壑有声含晚籁③,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④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⑤似吾乡。[注释]①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得罪了宋太宗,贬官商州,任商州团练

副使。王禹偁的代表作《村行》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②野兴:指陶醉在山林美景中,怡然自得的乐趣。③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④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⑤原树:原野上的树。(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写诗人在领略风景的时候产生了思乡的愁绪。B.首联在动态中写景,交代了时、地、人、事。C.颔联写景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的。“有声”和“无语”写出了山村傍晚的沉寂。D.尾联,诗人村行的情绪由悠然转入怅然,这

也是他仕途失意心情的显露。(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六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B.作此诗时,诗人正处于被贬谪期间,故而整

首诗风格沉闷,读来让人怅然不已。C.诗歌颔联对仗工整,写出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契合无间。D.诗歌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一问表明闷闷不乐的心情,一答表明闷闷不乐的原因。6.下面是徐祯卿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在武昌作徐祯卿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重以

桑梓念,凄其江汉情。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1)徐祯卿的诗“熔炼精警”,请以诗歌第一联或第二联为例,作简要分析。(2)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说说你的理解。7.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九日同姜如农王西樵程穆倩诸君登慧光阁清宋琬塞鸿犹未到芜城①,载酒登临雨乍晴。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上方钟磬疏林满,十里笙歌画舫明。空负黄花羞短鬓,寒衣三浣客心惊。注①:芜城,扬州的别称。A.首联写塞外鸿雁尚未到扬州,天气乍雨初晴,作者与友人登高饮酒,共

度重阳佳节。B.“山色”一联对仗工整,既写出了山色的变化,又写出了时序的变迁。C.颈联虚实结合,作者听着悠扬的钟声,忆起昔日扬州的繁华,如今繁华不再,让人伤怀。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象沉郁,写出了作者年华已逝、窘迫潦倒的生活状况,表达了悲凉愁苦的感情。8.阅读下面宋词,回

答问题。唐多令[南宋]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释]邓剡,字光荐,一说字中甫,庐陵(今江西

省吉安)人,他曾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是一个有爱国心,有民族气节的人。这首《唐多令》是宋亡之后他被俘过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1)下列对这首词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寄情山水之意、忧国伤时之痛、建功报国之志。B.不

仕新朝、坚守节操之心以及对人民的同情。C.表达了自己的失家亡国之痛、漂泊悲苦之情。D.表达了自己的失家亡国之痛,漂泊悲苦之情,不仕新朝、坚守节操之心。(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双关的

修辞方法,明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暗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B.上片开头勾勒出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倾吐了心中的亡国之痛。C.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

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D.下片“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用典,借历史上乌衣巷的兴衰,化用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口夕阳斜”的诗句,更深切地表达了对宋王朝覆亡的慨叹,更表明他不仕新朝、坚守节操的心声。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答张十一①[唐]韩愈山净江空水

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④知死所⑤,莫令炎瘴⑥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⑦一半加。[注释]①张十一:人名。此诗是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的作品。②筼筜: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③踯躅:杜鹃花的别名。④恩波:谓帝王的恩泽。⑤死所:死的地方

。⑥炎瘴: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⑦霜毛:白发。(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叙事抒情。B.诗歌首联勾画出了春江明净、春山空阔、人烟稀少的空寂景象。C.诗歌颔联写竹子长得蓬勃,花开得鲜艳,增添了春天的生气。D.诗歌后四句是写诗人想到皇恩未报,头

发都愁白了。(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四句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B.诗歌颔联对仗工整,“竞”与“闲”两个词语传神生动。C.诗中景物体现了“闹”和“闲”的特点。D.诗歌含蓄深沉中透露出了压抑

激愤的情感。10.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列各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游山西村》描写了“游村”的见闻,诗人借助农村日常生活表达了自己心情。(2)这首诗通过不同情境的描写

,表现了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村民习俗。请你任选一个情境,说说阅读后的体验。参考答案1.答案为:(1)C;(2)示例:这两句诗写出诗人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心愿,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

苦的博大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2.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品味和诗句主题的把握。解题时根据要求,首先要明确王维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读完全诗,细细品味,可以知道在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

画面,诗人远离尘世喧嚣,孤身静处,希望过上恬静安适的田园生活。只有D选项中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样表达了安于清贫,追求过宁静生活的愿望。(2)C[解析]C项,后半句正确,“表达了诗人对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只是,并没有人物对比,诗人王维在此是表达对颜回和陶渊明恬淡生活的向往。3.答案为:(1)A;(2)刻画了一个白发苍苍,频频搔首时更觉头发稀疏,连发簪都难以插上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4.参考答案:(1)B[解析]

颔联中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读者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毕露,

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2)A[解析]这首描写筝声的诗,着眼点不在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而是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5.参考答案:(1)C[解析]“颔联写景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的”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颔联写景是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的,先写群

山,再写山峰。(2)B[解析]“故而整首诗风格沉闷”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整首诗虽然在尾联处略显惆怅,但风格并不沉闷。6.答案为:(1)示例:①第一联中用“叶未下”“秋欲生”,写出了树叶泛黄但还未落下的景象,渲染出秋天将至未至但秋意渐生的凄清氛围,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②第二联用一个“独”字,突出偌大的武昌城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伤之情。(2)尾联以雁乐衬人悲,借问大雁为什么乐于远途跋涉,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漂泊他乡的倦怠之意,以及思归不得的无奈与惆怅。7.答案为:C;8.参考答案

:(1)D[解析]这首词借秋意袭人来表达作者兵败被俘、丧家失国的伤感;借南京的萧条感叹人生的寂寞;借燕子飞入新巢,喻指许多南宋遗民变节奉敌,也借此表明他不仕新朝、坚守节操的心声;通过“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寄寓了他对离乱中的人民怀着无限同情。(2)A[解析]上片“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

了双关的修辞方法,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9.参考答案:(1)D[解析]此处用了曲笔,并没有说头发愁白了,其中尾联写诗人看罢友人的书信顿觉白发增加一半,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哀伤,以及与友人同感共悲的哀痛。(2)C[解析]这首诗中的景物,是

与作者当时的处境与心情紧密相连的。它体现了这样两个特点:一是静,二是闲。10.答案为:(1)示例:欣喜、挚爱;(2)示例一:首联“丰年留客”的情境,表现出山西村淳朴的民风。主人的盛情挽留、待客食物的丰盛,农村丰收后的喜人景象、欢乐气氛,

让我感受到欣喜。答案示例二:颔联“山间水畔漫步”的情境,表现出山西村景色优美。重峦叠嶂的山,曲折的山泉,深绿的柳色、红艳的鲜花,让我感受到喜悦。答案示例三:颈联“迎春社祭祀祈年”的情境,表现了山西村古朴的

习俗之美。春社前夕,农民们吹箫擂鼓,来来往往,准备做祭祀表演,热烈的气氛,简朴的穿戴,让我感受到喜悦。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