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人教版(导与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9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1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含解析).doc,共(8)页,159.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79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九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1讲工业的区位选择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工业区位因素1、2、3、4、5、6、12、13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7、8、9、10、11、12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山西太原联考试题)某普通服装加工厂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东莞某镇建厂,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服装面料来自新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进入21世纪后,该厂
的效益逐年下降,经实地考察和了解新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后,该厂决定迁至新疆,并建立了自己的服装面料加工厂,服装主要销往中亚和东欧等地。据此回答1~3题:1.与广东省相比,新疆生产服装面料的突出的优势是()A.劳动力丰富B.生态环境好C.原料丰富D.交通便利2.进入21世纪后
,该厂效益逐年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A.土地价格上涨B.工资成本上升C.企业竞争加剧D.服装设计过时3.企业在新疆建厂后,影响服装销售地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服装质量提高B.服装价格上升C.降低运输成本D.方便了解市场解析:1.C2.B3.C第1题,新疆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与广东省相比,新疆生产面料的突出优势是原料丰富。第2题,进入21世纪后,土地价格和工资成本都上升,企业竞争加剧和服装设计过时对效益也都有影响。由于普通服装加工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工资成本上升是导致该厂效益逐年下
降的最主要原因。第3题,服装质量提高和服装价格上升与服装销售地改变没有关系,服装销售地改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利润。该企业迁至新疆后,服装销往中亚和东欧等地,新疆离中亚和东欧国家距离近,运输成本低,所
以降低运输成本是影响服装销售地改变的最主要原因,方便了解中亚和东欧市场不是主要原因。(2017·安徽合肥模拟)下表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4~6题:工资燃料原料运费科技其他甲15%18%39%2%5%21%乙14%9%6%5%46%20%丙40%10%17%
10%3%20%4.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A.市场导向型B.劳动力导向型C.原料导向型D.动力导向型5.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少C.以航空运输为主D.靠近原料地或消费市
场6.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D.中、西部地区解析:4.C5.D6.D第4题,从表中看,甲类工厂中原料投入比重最大,因此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原料导向型。第5题,表中乙类工厂科技投入比重最大,是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导向型工业
一般面向的是世界市场;运费低的原因是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不可能是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第6题,从表中看,丙工厂工资投入比重最大,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适宜布局在我国工资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读“某类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力变化图”,回答7~8题:7.Ⅰ、Ⅱ、Ⅲ时期,该类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
原料、交通、燃料B.交通、燃料、劳动力C.原料、燃料、市场D.燃料、原料、市场8.该工业最有可能是()A.制造工业B.普通服装工业C.精密仪表工业D.钢铁工业解析:7.C8.D第7题,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某时期影响力最大的因素。读图中曲线的形态和特点可知
,该类工业在三个不同时期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原料、燃料和市场。第8题,钢铁工业最初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随技术水平的提高,每冶炼一吨钢铁所需的原料和燃料减少,交通和市场对钢铁工业的吸引力增强。(2017·安徽合肥二检)目前,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焊接、刷漆、组装、产品检测等生产环节。2015年中国
政府公布“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加快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领域中的应用。2016年我国某知名家电企业收购了德国某机器人公司。据此回答9~11题:9.工业机器人目前广泛应用于()A.建筑设计B.汽车生产C.桥梁建设D.矿山开采10.我国政府加快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原因有(
)①劳动力性别比失衡②人口老龄化加剧③劳动力工资上涨④人口素质提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我国某知名家电企业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公司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品牌影响B.加强家电研发C.扩展国际市场D.实现转型升级解析:9.B10.D11.D第9题,据材料“工业机器人广泛
应用于焊接、刷漆、组装、产品检测等生产环节”可知,工业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等领域中。第10题,机器人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数量的投入,我国大力发展机器人与我国人口老龄化,劳
动力短缺,劳动力工资上涨有关,同时,我国人口素质提高,操作机器人能力增强为大量使用机器人创造了条件,故选D。第11题,家电企业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公司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产业升级,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澳大利亚矿
产资源丰富,铁、煤、锰等储量与开采量居世界前列,但澳大利亚的钢铁工业规模小,生产能力较低。钢铁工业主要位于纽卡斯尔、肯布拉港和怀阿拉,其中纽卡斯尔、肯布拉港的钢铁产量占全国的4/5。钢铁工业具有需要劳动力较多、消耗水量较大的特点。(
1)分析澳大利亚钢铁工业规模小,生产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8分)(2)说明澳大利亚钢铁工业中心主要分布在煤矿产区而非铁矿产区的原因。(10分)(3)说出澳大利亚铁路布局特点,分析影响其布局的社会经济条件。(10分)解析:第(1)题,
结合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从劳动力、水源、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亚钢铁工业规模小、生产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第(2)题,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原料、能源、水源、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等。根据澳大利亚铁矿和煤矿地区分布
的差异,结合工业区位因素分析澳大利亚钢铁工业分布在煤矿区而非铁矿区的原因。第(3)题,据图归纳澳大利亚铁路分布的特点,从人口、城市分布对运输需求的差异分析影响铁路布局的社会经济条件。答案:(1)澳大利亚劳动力短缺,水资源贫乏,不利于钢铁工业大规模发展;
机械工业规模小,生产能力较低,钢铁需求量小。(8分)(2)澳大利亚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沙漠地区,人烟稀少,淡水短缺,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较差。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气候湿润,淡水资源丰富;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工业发达,市场广阔;有铁路经过,多海港,交通便利,利于钢铁工业的发展。(10分
)(3)布局特点:铁路主要布局在东部和南部沿海,中西部和北部铁路稀疏。社会经济条件: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中西部和北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经济规模小,运输需求量小。(10分)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分析甲省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区位优势
。(8分)(2)试分析我国某著名汽车企业总部从A城迁至B城的原因。(14分)(3)分析C城的主导工业部门。仅从工业类型看,该地还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什么?(6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轮廓可判断甲省为湖南省。联系中国矿产资源的分布可知
,湖南省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湖南水能资源丰富;水运、铁路等交通都比较便利;邻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比较广阔。第(2)题,比较B城与A城的区位条件,即可得出企业搬迁的原因。第(3)题,C城附近水电站规模大,且附近的矿产资源丰富
,由此可推测该地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答案:(1)有色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邻近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市场广阔。(8分)(2)B城地处长江中游,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又有京广、汉丹等铁路线通过,具有位置优越、水陆
交通便利的优势,同时该地科技力量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协作配套条件好。(14分)(3)水电。有色金属冶炼工业。(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