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答案)

PPT
  • 阅读 5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1 页
  • 大小 663.000 KB
  • 2022-11-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答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4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答案).ppt,共(41)页,663.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786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纲内容能力要求命题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ⅠⅡⅡⅡ实验与探究能力1.

新课标卷对本部分知识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功能,食物链的书写,碳循环的形式,能量的输入、散失和流动特点以及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及其稳定性。2018年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营养结构、信息传2.命题趋势:以环境问题为切入点,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

态系统稳定性、信息传递等,考查知识的理解与分析运用能力。[考纲导读]递等。[思维网络]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点一生态系统的成分[考点梳理]1.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__

__________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空间范围:有大有小。(3)结构:__________和营养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4)功能:物质循环、__________、信息传递。能量流动2.

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____________________:阳光、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2)生产者①同化类型:____________(主要是绿色植物)。②地位: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③作用:利用无机物合成

有机物,把光能等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自养型主要成分(3)消费者异养型物质循环异养型①同化类型:____________(主要是各级动物)。②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③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等有重要作用。(4)分解者

①同化类型:______________(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②地位: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有机物无机物③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返回到

无机环境中。3.各成分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模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或以上指出箭头的为“生产者”,有“3”个或以上指入箭头的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物质、能量流动关系: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判

断出消费者和分解者。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D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为生产者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D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基础测评]1.在一个朽木

的空洞中,底部有积水长存,生物有细菌、原生动物、苔藓、蚊子和蜘蛛。这一朽木洞中可构成一个()B.群落D.生态系统A.种群C.食物网答案:D2.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

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B.③④D.①④A.①②C.②③答案:D考点二生态系

统中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考点梳理]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生产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②特点:__________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2)食物网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

复杂营养结构。②功能:是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渠道。2.食物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举例如下)植食性动物3.食物链(网)模型图示相关说明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

。②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不出现在食物链(网)中。③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如兔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④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⑤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

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狼分别是第三、第四营养级。⑥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基础测评])1.一个自然群落中的一条普通食物链的顺序是(A.自养生物→食草动物→异养生物B.自养生物

→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C.异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D.自养生物→次级消费者→异养生物答案:B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答案:C考向1生态系统的成分[典例1](2018年新课标Ⅲ卷)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

“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

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3,通常植物根系对NO-3的吸收是通过________运输完成的。

[解析](1)蚯蚓是异养生物,属于分解者,故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

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为以下几个方面:了解生活垃圾的性质以确定能分解该垃圾的分解者,选择能分解垃圾中有机物的分解者,调整处理垃圾的理化条件(温度、湿度、pH等)以便适合分解者生活,快速降解有机物;(3)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输完成的。[答案](1)有机物将动植物遗体和动

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3)主动离子通常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故对NO-3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类型与特例(1)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2)

动物都是消费者:蚯蚓、蜣螂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3)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4)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考向预

测]1.下列有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食物链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C.分解者可以通过分解消费者的粪便,

从而获得该消费者所摄入的能量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能量的输入,但无须输入物质,因为物质是可循环的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及食物网,A错误;食物链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会提供给分解者,B错误;一些人工生

态系统,需要额外的物质和能量输入,D错误。答案:C2.(2018年江苏南京期末)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D.生产者和分解者解

析: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生产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固定到生物群落,而分解者能将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回归到无机环境,D正确。答案:D考向2生态系统模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典例2]下面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

、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遇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物质和能量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b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硝化细菌等;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的,但并不都是

真核生物,如细菌中有很多寄生菌类,属于消费者。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等;生态系统的基石是b(生产者)。[答案]A[考向预测]3.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丙属于次级消费者C.丙可以为甲提

供无机盐D.丙不属于食物链解析:从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生产者利用。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答案:B考向3食物链(网)中的营养级及其关

系的分析[典例3]根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生物可以形成的食物链: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细菌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

属于三级消费者[解析]图中既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细菌属于分解者,不占据营养级;细菌与蝉不存在共同食物来源,没有竞争关系;蛇属于四级消费者,位于第五营养级。[答案]A[考向预测]4.(2018年安

徽黄山八校联考)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B.丁同化得到的能量一定比乙同化得到的能量多C.若湖泊受到DDT的污染,则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丁D.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丁解析:据图分析,该食物网包括3条食物链,分别是甲→

丁,甲→乙→丁,甲→乙→丙→丁,A正确;图中乙处于第二营养级,丁处于二、三、四3个营养级,同时图中没有说明能量流动的比例,不能说明丁同化得到的能量一定比乙同化得到的能量多,B错误;营养级越高富含的污染物越多,此湖泊中含有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丁

,C正确;丁在此食物网中占有二、三、四3个营养级,D正确。答案:B考向4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典例4]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与兔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若去除鼬,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

争增强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解析]兔和人有共同的食物来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同时兔也能被人捕食,二者存在捕食关系;鼬和鹰都能捕食兔和鼠,若鼬减少时,鹰缺乏竞争者,环境容纳量会增大,鹰数量会增多;大量捕杀鼬时,鼠的数量会增

多,种内斗争会增强;植物中的能量传递到鹰的食物链有4条。[答案]D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1)处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都减少,即

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2)天敌减少的情况: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其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最终结果比原来数量要大。(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下图

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为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考向预测]5.下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C.若大米草大量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加,沼蟹数量亦增加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被线虫捕食的细菌属于消费者的食物;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海螺、线

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故三者都属于第二营养级;大米草大量死亡会导致藻类数量增多,会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增多;用杀虫剂杀死食草虫,会导致蜘蛛的食物减少,进而导致蜘蛛数量减少。答案:B6.(2018年山东菏泽期末)下图为

某食物网简图,其中物种C和物种B均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B.物种B和物种C之间无竞争关系C.若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则A的数量可能无明显变化D.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

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解析: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即:白杨树→B→I,白杨树→C→D→A,白杨树→C→A,白杨树→G→D→A,白杨树→G→A,苔类→E→A,苔类→F→A,A错误;物种C和物种B均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B、C均以白杨树为食,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物种A以C、D、

G、F为食,所以一段时间内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C正确;图示的各种成分为食物网,只包括动物和植物,不包括无机环境和分解者,故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答案:C7.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

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

_________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____________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____

_________。(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___________。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采矿之后的荒地存在一定的土壤条件,甚至有植物的种子或

其他繁殖体,则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杂食性鱼类以昆虫为食,同时二者又有共同的食物——水草,所以二者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3)青蛙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调查蛙卵密度的方法是等距取样法。(4)水草和浮游生物都处于第一营养级,表现为竞争关系,当水草腐烂后,则浮游生物类

最先快速增殖。(5)由图可知,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杂食性鱼类。蛙处于第三营养级,猛禽与蛙类之间存在1个营养级,则该营养级为第四营养级,处于该营养级的生物有蛇类、鼠类、肉食性鱼类等。(2)捕食和竞争(3)物理等距取样(5)杂食性鱼类蛇类、肉

食性鱼类、鼠类答案:(1)次生(4)浮游生物类(任写其中两类)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