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3章 第1、2、3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含答案)

PPT
  • 阅读 4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7 页
  • 大小 1.821 MB
  • 2022-11-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3章 第1、2、3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3章 第1、2、3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3章 第1、2、3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3章 第1、2、3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3章 第1、2、3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含答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9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3章 第1、2、3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含答案).ppt,共(97)页,1.821 M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786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考纲内容能力要求命题分析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2.其他植物激素3.植物激素的应用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ⅡⅡⅡ实验与探究能力1.近几年新课标卷主要考查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用特点、运输及相关的实验探究。考查方式多以文字叙述或实验设计形式呈现

,考查了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对实验的分析能力等。2.命题趋势:利用教材实验进行拓展与迁移,设计实验探究生长素或其他激素的特性和功能,以及影响激素分布的外界因素等。以农业等生产实践为背景考查对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考

纲导读][思维网络]第1、2、3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科学家实验实验结论达尔文___________能产生某种影响,单侧光照射使该影响传递到下部伸长区,造成_____侧比_____侧生长快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及植物生长方向的判断[考点梳理]一、生长素的发现微量

有机物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_______。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胚芽鞘尖端背光向光科学家实验实验结论鲍森·詹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_______传递给下部拜尔胚芽鞘

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____________造成的温特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_________(续表)琼脂片分布不均匀生长素二、燕麦胚芽鞘系列实验胚芽鞘促进生长生长素1.针对燕麦胚芽

鞘的系列实验应明确下列结论(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________尖端。(2)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面一段。(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4)生长素作用——____________。(5)弯曲原因——________

分布不均匀。(6)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单侧光照、地心引力等。实验方法示意图结果遮盖类①________生长②________生长暗箱类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小孔)生长插入类①向____侧生长②________生长③向光生长④_

_______生长2.研究生长素的常见实验方法及结果分析直立向光右直立向光实验方法示意图相关结果移植类①直立生长②向____侧生长③④中IAA的含量a=b+c,b>c旋转类①直立生长②向光生长③向小孔生长(续表)左实验方法示意图相关结果横置类①②中IAA含量及作用①:a=b,c=d,都促进水平

生长②:a<b,c<d,a、c、d促进生长,b抑制生长(续表)“三看法”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基础测评]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是很少的B.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的

顶端运输向基部C.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都不需要能量D.单侧光下燕麦胚芽鞘顶端的生长素可从向光侧横向运输到背光侧答案:C2.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ACBD答案:B考点二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考点梳

理]1.合成部位: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分裂能力的部位合成,而在衰老的组织中合成________。2.运输特点(如下图所示)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较少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3.生长素的分布(1)产生部位<积累部位,

如顶芽<侧芽、分生区<伸长区。(2)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组织,如生长点>老根。4.生长素的运输与植物生长情况的关系(1)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①横向运输:是由单向刺激引起的,发生在胚芽鞘、芽和根的尖端,与植物形态学方向无明显关系。如在单

侧光下,生长素从胚芽鞘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可由图1所示实验加以验证。②极性运输:指生长素只能由植物形态学________运输到________,而不能倒过来运输。如图2所示:茎尖分生组织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根尖分生区合成的生长素向上运输。生长素的

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上端下端运输方向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极性运输A有生长素,B没有生长素横向运输生长素含量:C=D,E>F③生长素运输方向的实验设计(2)运输方式——主动运输生长素的运输在缺氧条件下会受到影响,同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逆浓度梯度向下运输并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

式为主动运输。(3)植物的向光性(4)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基础测评]1.如图甲是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在①②③图示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A.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B.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A侧弯曲C.向A侧弯曲、直立生长、向B侧弯曲D.向B侧弯曲

、直立生长、向A侧弯曲答案:A2.在太空中做如图实验处理,有关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长素浓度:a>b>c=d,①②③④胚芽都出现生长现象B.生长素浓度:a>c=d>b,①生长最快C.生长素浓度:a>d>c=b,③生长最快D.生长素浓度:a=b=c=d,①②③④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答案

:B考点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考点梳理]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生根果实发育(1)生理作用:在适宜的浓度下生长素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两重性低浓度高浓度低高芽茎①实质:即________促进生长,___

_______抑制生长②表现浓度:浓度促进,浓度抑制器官敏感程度:根>>分布:幼嫩部分>成熟部分2.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典型例子(1)根的向地性高抑制促进顶芽侧芽抑制形成原因:近地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于背地侧,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过高起________生长的

作用,而背地侧生长素起________生长的作用,因此背地侧生长快而近地侧生长慢。(2)顶端优势①概念:________优先生长而________生长受抑制的现象。②形成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侧芽附近生长

素浓度较高,发育受到________。3.生长素类似物(1)概念: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2)种类:α-萘乙酸、2,4-D等。(3)应用防止果实和叶片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使扦插枝条生根曲线曲线解读①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引起的生

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②曲线在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促进效果,A′、B′、C′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

不抑制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曲线分析曲线曲线解读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程度高。根据此原理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杀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续表)曲线

曲线解读①曲线中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g,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增强,而H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减弱②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m小于M(向光一侧生长慢于背光一侧)③若植物水平放置,表

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m(续表)项目原理方法处理无子番茄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获得香蕉香蕉是三倍体(3n=33),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不能受精发育成

种子,需子房产生一定的生长素并自我刺激,发育成无子果实无子西瓜染色体变异引起的三倍体,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通过多倍体育种方法育成,其结实需用正常花粉刺激(产生生长素)才能发育成无子果实5.单性结实和无子果实[基础测评]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顶芽B.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C.顶芽和幼茎中生长素浓度一般保持在促进生长的范围D.顶端优势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答案:A2.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量()A

.增加,以抑制其生长B.增加,以利其生长C.减少,以抑制其生长D.减少,以利其生长答案:D3.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P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该植物茎生长的最适浓度B.当生长素浓度高于P时,茎生长仍被促进C.曲线表明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当生长素浓度高于M时,该植物的根生长开始受到抑制答案:D其他植物激素合成部位主要作用赤霉素主要是①_______________、幼根和幼芽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促进②___________脱落酸根冠、

萎蔫的叶片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③________乙烯植物体各个部位促进④___________考点四植物激素间的相互联系[考点梳理]1.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未成熟的种子细胞分裂脱落果实成熟2.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过程中各种

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如下图所示:(1)植物生长与多种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2)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关系①促进:赤霉素通过促进色氨酸合成生长素来促进细胞伸长。②抑制: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抑制作用

,赤霉素与生长素对促进细胞伸长具有协同作用。③两者的生理效应a.赤霉素能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b.生长素能防止落花落果,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1)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①促

进生长: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②延缓叶片衰老: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③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④促进种子发芽:细胞分裂素、赤霉素。(2)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①器官脱落②种子萌发4.植物生长调节剂(1)概念:________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人工

乙烯利赤霉素赤霉素[基础测评]1.甲、乙、丙及NAA等四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模式如图,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皆为微量有机物B.甲、乙皆可促进果实成熟C.乙、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D.甲、乙之间具有拮抗

作用答案:B2.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fluricbne)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CK为对照处理),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外源脱落酸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B.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C.脱落酸与乙烯对果实成熟的调控有协同作用D.采

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外源脱落酸的诱导答案:D考向1与生长素相关的经典实验[典例1]下图是达尔文所进行的相关研究示意图,图甲为实验方案,图乙为实验结果。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甲乙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单侧

光B.1号与2号装置的光源位置、孔径大小都是无关变量C.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D.由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解析]分析实验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胚芽鞘尖端,A错误;1号与2号装置的光源位置、孔径大小都是无关变量,B正确;该实验结果只能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

长与尖端有关,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C错误;仅仅根据图示实验不能得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错误。[答案]B[考向预测]1.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解析:图a中由于

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故a直立生长;图b中生长素能透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使b向光弯曲生长;图c中由于胚芽鞘没有尖端,对光不产生反应,左侧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c向右侧弯曲生长;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光弯曲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弯向纸盒

开口方向生长。答案:D2.(2018年江苏丹阳期中)下列组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当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设置c和e对照B.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时,应设置a和f对照C.

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内因时,应设置b和c对照D.图中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c,停止生长的是b和f解析:当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设置对胚芽鞘尖端的不同处理进行对照,即d和e对照,A错误;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时,应设置的对照是有无单侧光,即a和c对照,B错误;当探究植物向光性

产生的内因时,应设置的对照是有无胚芽鞘尖端,即b和c对照,C正确;图中c和e胚芽鞘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而b和f没有胚芽鞘尖端,植株不生长也不弯曲,D错误。答案:C考向2生

长素的合成、运输)[典例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解析]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转化而成的一种

植物激素;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幼嫩的植物细胞对生长素较为敏感,而成熟的植物细胞对其则较为迟钝;当生长素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促进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

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由此可见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答案]C[考向预测]3.生长素是人们发现和研究较早的植物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下图为某植物地上部分,下列有关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物体地上部分生长素不都是由①②③④

所示结构合成B.①生长迅速而②生长受抑制是由于②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①C.②生长受抑制而④生长较快,是由于①合成的生长素无法运输到④部位D.由于④结构能够生长,因此该植物的生长没有体现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解析:幼叶等部位也可合成生长素;顶芽合成的

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处,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了侧芽生长;②生长受抑制而④生长较快,是由于④处距离顶芽较远,①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④处较少;该植物顶芽①优先生长,而侧芽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

制,该植物的生长体现了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答案:A考向3以实验为基础的生长素运输方式[典例3](2018年陕西榆林期中)根据下图判断,下列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的解释不科学的是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D.

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解析]给予右侧光照,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左侧分布多,长得快,因此植物会向右弯曲生长,A正确;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

较高,离顶芽越近,生长素浓度相对越高,所以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B>C>D>A,C错误;根部主根产生的生长素能运输到侧根部位,其生长也能表现顶端优势,D正确。[答案]C[考向预测]4.(2018年湖北黄冈期末)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

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

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胚芽鞘b′侧弯曲生长证明了生长素能发生极性运输B.如果将d′组置于左侧光下,玉米胚芽鞘可能会直立生长或向左生长C.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总量D.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c侧的IAA含量与c′侧的相等解析: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运输到b′,促进b′生长,c′无生长素,不生长,所以胚芽鞘b′侧弯曲生长,与极性运输无关,A错误;将d′组置于左侧光下,由于没有尖端,不能接受光的刺激,不会直立生

长或向左生长,B错误;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d′,因此琼脂块d′从a′中获得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C正确;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琼脂块a′中含生长素,故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比b′侧的少,D错误。答案:C考向4生长素

的作用[典例4](2018年浙江卷)某同学进行了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纵坐标的名称只能用根数量表示B.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C.由图中可知甲组的2,4-D浓度高于乙组D.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

,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解析]图中的纵坐标可以用生根的总长度来表示,A错误;丙组是蒸馏水,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不同,说明甲组和乙组的2,4-D浓度不同,据此认为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即该实验的自变量),B正确;甲组的促生根的效

果比乙组高,但是在最适2,4-D浓度两侧存在促生根效果相同但浓度不同,所以不能确定甲乙浓度高低,C错误;据图,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短,D错误。[答案]B[考向预测]5.下列关于植物茎的负向重力性和根的向重力性的叙述正

确的是()A.生长素在根部“3→4”的运输不需要消耗ATPB.生长素对2处和6处的作用相同C.两种现象说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茎D.两种现象均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解析:根部生长素“3→4”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所以需要消耗ATP;2处的生长素

浓度大于1处,6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5处,但2处生长受到抑制,6处生长受到促进,体现了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大于茎;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而茎的背地生长中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答案:C考向5以实验为载体考查生长素的两重性[典例

5](2018年河南商丘期中)图甲是一盆栽植物;图乙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甲乙A.若图甲植物①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B所对应生长素浓度,则图甲植物②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D所对应生长素浓度B.将图甲中植物置于右侧光照射下,③侧生长素浓度用图乙

中C所对应生长素浓度表示,则④侧生长素浓度小于C所对应生长素浓度C.经浓度大于10-6mol·L-1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的植物器官,因受到抑制而不再生长D.若将图甲中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则⑤处的生长素浓度

大于⑥处,植物的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解析]根据图1所示,①表示顶芽,②表示侧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若图甲植物①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B所对应生长素浓度,则图甲植物②处的生长素浓度为抑制作用,故大于D所对应生长素浓度,A正确;给予该植物右侧

光照,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引起顶芽产生生长素向背光侧横向运输,造成向光侧浓度低于背光侧浓度,所以③侧生长素浓度高于④侧,促进程度大,③侧生长素浓度用图乙中C所对应生长素浓度表示,则④侧生长素浓度小于C所对应生长

素浓度,B正确;经浓度大于10-6mol·L-1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的某植物器官(根或芽),因受到抑制而生长变慢,C错误;当植物水平放置时,因为受到重力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促进茎

生长,抑制根的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生长,但促进程度小,同时也促进根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正确。[答案]C“三看”法确认生长素作用是否体现“两重性”[考向预测]6.(2018年四川德阳联考)如图是生长素浓度对

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小于2fB.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C.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表现出根向地性,测得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g,则远地侧生长

素浓度可能为2f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解析: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增强,因此如果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被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应该是

大于f且小于2f,A正确;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杂草生长,应该是大于h,B正确;根的向地性是由于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减弱,甚至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大于近地侧,因此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值在h左右,则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h,C错误;顶端

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部位积累,使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发育,因此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D正确。答案:C7.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正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

近放一光源(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茎生长的作用。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甲乙A.一段时间后,图甲所示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弯向光源生长B.若图甲中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p

的范围是0<p<mC.图乙曲线上HC段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D.若把图甲装置放回地球,同时去掉光源,植物茎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若为m,则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r的范围是0<r<m解析: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对生长素的分布没有影响,而单侧光仍能引起生

长素分布不均匀,使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引起茎向着光源方向生长,A正确;若此时茎的背光侧的生长素的浓度为m,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分布少,其浓度范围应该大于0小于m,B正确;曲线上HC段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C正确;若把图甲的装置放回地球上,

由于重力的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大于远地侧,且促进生长的效果大于远地侧,故若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大于m小于2m,D错误。答案:D考向6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典例6]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

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进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D.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解析]

适时打顶去心可促进棉株开花结实,与生长素有直接关系;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可增加土壤肥力,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白稻的再生与细胞分裂素等多种植物激素有直接关系;将木瓜与未熟红柿放在一起,木瓜释放的乙烯可促进未熟红柿成熟。[答案]B[考向预测]8.(2018年辽宁丹东五

校联考)下列叙述中与所涉及的植物激素对应关系一致的是()A.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提高棉花产量——生长素B.酿制啤酒时,人工处理大麦种子促进淀粉水解——脱落酸C.抑制水稻种子发芽——细胞分裂素D.秋天成熟的柑橘掉落下来——乙烯解析:顶端优势指顶芽产生

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顶端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去掉顶芽,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受阻,浓度降低,于是抑制就被解除,侧芽萌动,加快生长,A正确;种子萌发时会合成淀粉酶,内部积累的淀粉会被降解,为呼吸作用提供原料,从而提

供萌发所需能量。赤霉素可以促进淀粉酶的合成,提高效率,B错误;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C错误;秋天成熟的柑橘掉落下来,是因为脱落酸的作用,D错误。答案:A考向7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典例7](2017年新课标Ⅲ卷)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

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________,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3)ABA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________

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由图可以直接看出,与突变型(不能合成ABA)相比,野生型(能合成ABA)植株茎叶生长受到抑制,根的生长被促进。(2)ABA会抑

制茎叶的生长,而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所以施加ABA会使蒸腾作用降低。(3)ABA主要在植物体的根冠、萎蔫的叶片中合成。(4)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作为化学反应的溶剂,维持细胞渗透压,提供反应的原料,组成细胞的结构等。[答案](1)促进根的生长,

抑制茎叶的生长(2)降低(3)根冠、萎蔫叶片(4)水是根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参与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处理浓度每穗粒数/个千粒重/g产量/(kg·km-2)成熟粒率/%对照115.725.6766180.6生长素5μg/g146.927.2841589.5赤霉素30μg/g132.228.182

1585.2乙烯利20μg/g110.226.1749987.4[考向预测]9.(2018年河南信阳模拟)在水稻花期,分别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利(释放乙烯)。成熟期测定水稻产量和成熟度,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5μg/g生长素促进水稻增产的综合

效果最好B.20μg/g乙烯利可以促进水稻籽粒的成熟C.30μg/g赤霉素可促进水稻籽粒淀粉的累积D.生长素与乙烯调节籽粒成熟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解析:从表格可知,5μg/g生长素水稻的各项数据是最适宜的,故5μg/g生长素促进水稻增产的综合效果最好,A正确;20μg/g乙烯利作用下成熟粒率比对照组

高,可以促进水稻籽粒的成熟,B正确;30μg/g赤霉素作用下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都高于对照组,可促进水稻籽粒淀粉的累积,C正确;表格中得不出生长素与乙烯调节籽粒成熟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D错误。答案:D

10.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②B.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和②

中出现放射性的只是②C.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是极性运输D.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解析:由于生长素在茎尖切段只能由形态学上

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①中接收琼脂块有生长素,②中接收琼脂块不会含有生长素,A错误;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IAA既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也可以倒过来运输,①②均出现较强放射性,B错误;如果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了ABA既可以从A运输至B,也可

以从B运输至A,即ABA在茎尖的运输方式不是极性运输,C错误;同理可判断D项中IAA的运输方式不是极性运输,D正确。答案:D11.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分别处理豌豆黄化苗茎切段一段时间,得到如下图

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的浓度和处理茎切段的时间分别属于自变量和无关变量B.在50μmol/L浓度时,赤霉素比生长素促进伸长的效果更好C.250μmol/L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共同使用促进伸长的效果最佳D.106μmol/L的生长素对茎切段的作用可能与诱导乙烯的

产生有关解析:根据图形,实验的自变量为激素的浓度和激素的种类,处理茎段的时间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50μmol/L时,赤霉素处理的茎段长度大于生长素处理的茎段长度,因此,浓度为50μmol/L时,前者的促进伸长效果更好;图中所示为赤霉素和生长素分别处理的结果,无法判断二

者共同使用的作用效果;据图分析,106μmol/L浓度组和对照组相比,茎切段短,说明该浓度对茎伸长有抑制作用,可能是因为较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乙烯合成,从而抑制细胞伸长。答案:C12.(2018年湖北宜昌模拟)玉米矮化病毒能显著抑制玉米的生长,感染这种病毒的玉米植株会非常矮小。研究发现该病毒能抑制玉

米赤霉素的合成,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此结论。实验中不能用化学方法测定植株中赤霉素的含量。请补充完善实验步骤:第一步:选取长势基本相同的________玉米幼苗若干株,将其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第二步:对甲组幼苗__________

__________;乙组幼苗__________________,并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第三步: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病毒能抑制玉米赤霉素的合成。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病毒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可通过选择同样被病毒感染的植株,分别施用赤霉素和等量的蒸馏水,观察两组玉米的平均高度。根据

以上分析,按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设计实验,实验步骤为:第一步,选取长势基本相同的被矮化病毒感染的玉米幼苗若干株,将其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第二步,对甲组幼苗喷施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乙组幼苗喷施等量的蒸馏水,并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第三步,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计算两组玉米

植株的平均高度。实验结果是甲组玉米植株的平均高度明显高于乙组,说明该病毒能抑制玉米赤霉素的合成。答案:第一步:被矮化病毒感染的第二步:喷施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施等量的蒸馏水第三步:测量并计算两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甲组玉米植株组玉米植株的平均

高度的平均高度明显高于乙组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插条生根的作用1.实验原理: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影响程度不同。2.实验方法(1)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阳

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2)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3.基本技术要求(1)本实验中,取材、处理时间、蒸馏水、光照、温度、通气状况等都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的处理要

采用等量性的原则,如用相同的花盆,选用相同的植物材料等。(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浓度梯度要小,组别要多。(3)在确定了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后,可在此范围内利用更小梯度的系列溶液以获得更精确的最适浓度范围。4.实验流程配制溶液: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0.2、0.4、0.6、0.

8、1、2、3、4、5mg/mL)(其他试剂也可)。↓操纵变量实验:将新剪下的植物枝条分成9组,将插条的基部分别放在上述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浸泡几个小时,均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结果:一段时间

后观察插条的生根情况。↓分析结果,得出结论。5.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1)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况①不能生出不定根:用多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浸泡后,扦插的枝条不能生根,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枝条所带叶片较多,蒸腾作用过强,失水过多;二是枝条幼

芽、幼叶保留较多,本身能合成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浸泡后形态学下端处于高浓度的抑制状态;三是配制的营养液营养元素缺乏或缺氧;四是没有分清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即枝条倒插。②都能生出不定根:不同的枝条可能生出不同数目的不定根,如枝条上芽多,则

产生的生长素多,就容易生出更多的不定根。(2)本实验的注意事项①温度、插条情况等其他条件要一致。②要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③设置对照组,用清水作为空白对照,以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进行条件对照,从而探究出促进扦插枝

条生根的最适浓度。④要做预实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典例](2018年湖北黄冈期末)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探究的问题: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

多少B.处理插条的方法:浸泡法或沾蘸法C.预实验: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避免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D.处理的时间: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要有不同的梯度[解析]根据探究的目的可知,探究的问题是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

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A正确;实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B正确;“预实验”可避免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C正确;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要相同,保持实验单一变

量原则,不能有时间长短的梯度,以免产生额外变量,导致反应变量受到干扰而不准确,D错误。[答案]D[举一反三]探究不同浓度的NAA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中NAA浓度大小为X<Z<YB.Y浓度为促进该植物生根

的最适浓度C.实验结果说明NAA的生理作用不表现出两重性D.不加NAA的插条仍然生根,这是植物体内自身产生生长素作用的结果解析:不加NAA的一组为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X浓度的NAA处理后生根数量少于

对照组,说明抑制生根,浓度较高,而Y和Z浓度的NAA促进生根,浓度较低,但Y和Z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虽然三种浓度中Y浓度的NAA处理后生根效果最好,但该实验只设置了三种浓度,要确定最适浓度还需要进一步实验;该实验结果能证明N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植物体自身能产生生长素,不加NAA时,

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能促进生根。答案:D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