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PPT
  • 阅读 3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7 页
  • 大小 1.711 MB
  • 2022-11-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9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ppt,共(97)页,1.711 M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78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纲内容能力要求命题分析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3.人脑的高级功能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6.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7.体温

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8.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9.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ⅡⅡⅠⅡⅠⅡⅡⅡⅡ实验与探究能力1.新课标卷主要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本章内容,同时也有选择题的形式。以图形分析、情景信息综合

分析和实验探究等形式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属于高频考点。2018年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体液调节中人体常见激素的功能及神经调节相关内容。2.命题趋势:考查神经、体液及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其中血糖调节和神经调节属于本部分的考查重点。[考纲

导读][思维网络]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考点梳理]1.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____________。通常由感受器、__________、神经中枢、_________和________(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等)组成。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____。反射弧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3.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兴奋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1)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的任何部分受到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2)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

传入神经中枢,经综合分析后,神经中枢发出兴奋或抑制,导致发出的神经冲动加强或抑制。(3)神经中枢是神经元细胞体汇集的部位;中枢神经是指脑和脊髓。感觉(传入)神经元细胞体汇集部位称为神经节,运动神经元细胞体汇集的部位是

脑和脊髓灰质。(4)中间(联络)神经元分布在脑和脊髓灰质中;膝跳反射是人体最简单的反射之一,只含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反射活动越复杂,中间神经元的数量越多。(5)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的判断方法:①感受器→„„→效应器;②脊髓灰质后角→„„→前角;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④一个神经元的

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反射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概念通过________获得,与生俱来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训练形成,需要适宜的刺激特点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终生性;数量有限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意义

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实例眨眼、啼哭、膝跳反射、吃东西分泌唾液等学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4.反射大脑皮层遗传(1)分类依据:神经中枢是否位于__________。(2)比较非条件反射

和条件反射[基础测评])1.在神经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位是(A.传出神经纤维B.传入神经纤维C.神经中枢D.感受器答案:C)2.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

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答案:B考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考点梳理]1.比较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突起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如下图所示:(2)神经纤维:指神经元的轴

突包括套在轴突外面的髓鞘。(3)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突起细胞体树突轴突比较项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纤维)突触信号形式①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内负外正内正外负(1)静息电位: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电信号→化学信号→(2)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是__________

______。(3)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比较电信号电信号比较项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速度③________④________方向⑤________传递⑥________传递图示快

慢双向单向(续表)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相反相同①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_。②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_。(2)传导特点:由兴奋部

位→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即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静息电位测量: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动作电位测量: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4.电位的测量指针偏转原理图测

量动作电位时,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下面图①中a点受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为“”,图②~⑤为该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细化图。[基础测评]1.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

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刺激时,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一次偏转,

乙不偏转答案:D2.已知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取三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按下图连接,图中②④⑥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③可引起右肌肉收缩,中肌肉和左肌肉也随后相继收缩。

现直接刺激⑤,则会)B.左肌肉和中肌肉D.左肌肉、中肌肉和右肌肉引起收缩的肌肉是(A.左肌肉C.中肌肉和右肌肉答案:B轴突神经元长而少的突起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球状或杯状的结构突触小泡①突触小体内的囊泡结构,

里面有________②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突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常见的突触类型:①轴突—细胞体型:②轴突—树突型:考点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考

点梳理]1.几个常见概念的比较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神经(续表)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使物质,使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①存在: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②传递顺序:突触前

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③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蛋白质④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________或________递质⑥神经递质的分泌:通过________的方式分泌,结构基础是_______

_________兴奋抑制胞吐细胞膜的流动性项目神经递质激素酶来源突触前神经元合成、释放内分泌腺细胞合成、释放所有活细胞都能合成化学本质乙酰胆碱、单胺类化合物、氨基酸等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衍生物、固醇等蛋白质(少数是RNA)生

理功能引起兴奋或抑制调节生命活动催化化学反应作用部位或器官突触后膜靶器官或靶细胞细胞内和细胞外共同点高效性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神经递质、激素、酶的比较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1)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需消耗能量)方

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立即与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特异性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变化。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停止作用,因此一次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的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的变化。当递质没有被及时

破坏,则会形成连续的兴奋或抑制。(2)信号转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轴突慢(1)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导致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

抑制。(2)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____。(3)易受组织液中物质的影响: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能影响兴奋的传导,影响组织液理化性质稳定的因素也将影响递质的传递。4.兴奋传导

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不偏转。(2)在神经元间①刺激b点,(ab=bd),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

偏转。②刺激c点,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流表只发生一次偏转。5.兴奋传导方向的实验验证(1)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方法设计:刺激图中a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b处的电位有无变化。②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b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

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b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方法设计:先刺激图中a处,测量c处电位变化;再电激c处,测量a处的电位变化。②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

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基础测评]1.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A.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B.电信号→化学

信号→电信号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答案:B2.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

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答案:A考点四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考点梳理]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2)相互关系:①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______________。②位于脊髓的___________

_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③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________。大脑小脑脊髓最高级中枢低级中枢协调结构名称主要神经中枢功能脑大脑语言中枢、运动中枢、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具有感知和控制躯体的运动、语言、学

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和生物节律调节中枢调节体温、水分平衡、血糖平衡等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的控制(3)

比较位于神经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神经中枢及其功能2.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习语言(1)高级功能:包括语言、________、记忆、思维等方面,________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

2)大脑皮层的言语区WVSH[基础测评]1.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

枢)B.②③D.④⑤A.①③C.②④答案:D)2.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

对方的姓名答案:C考向1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典例1](2018年浙江卷)下列关于人体膝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

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解析]若脊髓受损即反射中枢受损,此时刺激传出神经,兴奋能够传递到效应器,伸肌会发生收缩,A正确;刺激传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可传递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会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B错误;如图所示,膝反射的反

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C正确;在膝反射中,肌梭是感受器,皮肤的破损并不会破坏膝反射反射弧的完整性,故反射仍能正常发生,D正确。[答案]B传入神经(b),与“”(胞体)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轴突末梢)相连的为反射

弧中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考向预测]1.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结构②的存在保证了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D.当以适宜电流刺激①时,该处细胞膜内的电位由正转负解析:a是感受器,b

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正确;结构②是突触,结构②的存在保证了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兴奋能够传到效应器,效应器能产生反应,C正确;当以适宜电流刺激①时,该处细胞膜内的电

位应该是由负转正,D错误。答案:D考向2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及异常分析[典例2]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

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传导的

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标号)。(2)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______________电流会对③的神经纤维产生__________作用,从而引起③的神经纤维兴奋。(3)直接刺激③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兴奋传递是指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或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的传递过程,是要依靠释放化学物质(如乙酰胆碱)来进行的;而兴奋传导是指兴奋在同一细胞内(或神经纤维内)依靠局部电流的作用进行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刺激神经纤维

③,兴奋会分别传到左、右肌肉使之收缩。[答案](1)②④①③(2)局部刺激(3)左肌肉和右肌肉[考向预测]2.(2018年江苏南京期末)如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B.兴奋在③处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C.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不会产生尿意D.憋尿行为说明了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调控解析:⑤是感受器,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如果①处有反

应,说明反射弧完整和正常,A正确;兴奋在③处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错误;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不会产生尿意,C正确;憋尿行为说明了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调控,D正确。答案:B3.如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a

、b、c代表反射弧中的三种神经元。如果进行下述操作,试判断叙述正确的是()A.用电刺激Ⅰ处,则Ⅰ处细胞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B.用电刺激Ⅱ处,则皮肤、肌肉都能产生兴奋C.剪断Ⅰ处,刺激断口处向b侧所发生的缩手反应叫做缩手反射D.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b神经元,则神经传导的方向为b→c→Ⅱ

→肌肉解析:用电刺激Ⅰ处,则Ⅰ处细胞膜内外电位为外负内正,A错误;用电刺激Ⅱ处,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只有肌肉发生兴奋,B错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当反射弧不完

整时,不能称为反射,C错误;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b神经元,神经传导的方向为b→c→Ⅱ→肌肉,D正确。答案:D考向3兴奋的产生[典例3](2018年新课标Ⅲ卷)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

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解析]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通

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依然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

流,说明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答案]D兴奋产生和传导中K+、Na+的运输方式不同(1)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

(2)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3)恢复静息电位时,起初的K+外流是协助扩散;但随后的Na+—K+泵排Na+吸K+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为消耗能量

的主动运输。[考向预测]4.(2018年安徽黄山八校联考)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反射弧中的传导都是单向的D.神

经元细胞膜外K+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解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者抑制,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反射弧中的传导都是单向的,C正确;神经元细胞膜内K+的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D错误。答案:

D考向4电位的测量[典例4]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

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的________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______________。(3)在缺氧处理20m

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缺氧时间(2)外降低(3)不能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解析]据题意可知,实验目的为探究不同缺

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故自变量为缺氧时间。缺氧处理20min,阈强度为30pA以上,给予25pA强度的刺激低于阈强度,所以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静息时,K+外流,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Na+通道开放,Na+内流,膜内电位高于膜外,

表现为外负内正。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图甲所示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乙所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甲乙(2)解读:a点——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b点——0电位,动作

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中;de段——静息电位。[考向预测]5.如图A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图B表示膜内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图A)图BA.丁区域的膜

电位是Na+外流形成的B.甲区域或丙区域一定是刚恢复为静息状态D.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电位可能处于图B中的③→④过程C.将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小答案:D解析:丁区域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主要是K+外流造成的;若图A中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甲区域和

丙区域刚恢复为静息状态,若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右到左,则动作电位还未传到甲区域和丙区域;将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动作电位将变小;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随兴奋的传导,乙区域电位先变为动作电位后逐渐恢复静息电位,则乙区域可能正处在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即图B中的③→④过程。6.下

图1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图,图2表示相应的生理变化。其中图2中的甲可以对应图1中①④⑥。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图2A.图2中的乙对应图1中的⑤B.图2中的丙对应图1中的③C.在静息状态下K+通道通透性更高答案:CD.图1的③中Na+进入细胞

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解析:由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可知,图1中③膜电位上升,原因是Na+大量内流,对应图2中的乙,A错误;⑤时K+外流使膜电位逐渐恢复至静息电位,对应图2中的丙,B错误;静息状态下,K+通道比Na+通道通透性

更高,C正确;③中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7.γ-氨基丁酸(GABA)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对脑部具有安定作用。下图甲为γ-氨基丁酸抑制中枢神经兴奋的作用机理(X、Y为影响膜电位变化的两种重要物质),图乙为一次膜电位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乙A.图甲中的物质X指的是γ-氨基丁酸,它不是合成人体蛋白质的原料B.图甲中的物质Y指的是阴离子,它的流入会抑制动作电位的形成C.某病人体内缺乏GABA酶,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D.a~b段主要发生K+外流,b~d段主要发生Na+内流解析:图甲中的物质X是突触前膜

释放的递质γ-氨基丁酸,合成人体蛋白质的原料是α-氨基酸,A正确;γ-氨基丁酸抑制中枢神经兴奋,据图可知它使Y内流,Y应为阴离子,B正确;体内缺乏GABA酶,会导致γ-氨基丁酸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

性降低,C错误;a~b段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K+外流,b~d段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Na+内流,D正确。答案:C考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典例5]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

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

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2)据图可知,该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会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

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答案](1)C能(2)胞吐突触间隙(3)兴奋神经递质“一·二·二”[考向预测]8.(2018年湖北黄冈期末)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与,下列有关突触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释放

的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体现了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能会使突触后膜兴奋加强C.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电位差会增大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

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解析: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体现了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由图可知,Ca2+的作用是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使后膜兴奋性增强,B正确;如果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会使内负外正的电位加强,C正确;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不会进入细胞内,而是立即被酶分解或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取,D错误。答案:D9.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

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解析: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需要能量,缺氧能通过影响有氧呼吸过程而影响到细胞中能量的产生,A错误;传出神经和其支配的肌肉之间通过突触

相连接,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当兴奋沿轴突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突触小泡就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后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就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

元,C、D正确。答案:A)10.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

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解析:结构①是线粒体,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A错误;③是突触前膜,当其兴奋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的方式是胞吐,C错误;结构④是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是由Na+大量内流引起的,方式是协助扩

散,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答案:D考向6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典例6]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灵敏电流计连接在坐骨神经表面,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电刺激①处,电流计指针会发生

反向的两次偏转B.电刺激①处或②处均可引起腓肠肌的收缩C.电刺激②处,电流计能记录到两次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解析]电刺激①处,兴奋先后传递到电流计的两极,故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反向的两次偏转;电刺激①处产生的冲动可以由

神经传递到肌肉,引起肌肉收缩,直接电刺激肌肉也可以引起肌肉的收缩;电刺激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传递到神经纤维上,故电流计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且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答案]C[考向预测]11.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

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图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2)图中a段表示________电位,引起b点电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内流。(3)甘氨酸(Gly)在中枢

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_______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_______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其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__

______的方式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突触前膜可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组织液中,因此,图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淋

巴和血浆。(2)静息时神经纤维的电位是外正内负,曲线图的起点为负值,即表明此曲线图表示膜内的电位变化,a段即表示静息电位,a~b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b点即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形成原因是Na+内流。(3)题干提示突触2抑制突触1的兴奋传导,因此

,贮存在突触2的突触小泡中的Gly应该是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阴离子内流,进而使突触后膜继续维持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导致兴奋不能传导,起到抑制的作用。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

载体蛋白的协助和ATP供能。氨基酸的跨膜运输及神经递质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答案:(1)血浆和淋巴(2)静息Na+(3)突触小泡突触后膜阴主动运输蛋白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

胞间的信息交流考向7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典例7]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解析]排尿反射的

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植物人”具有呼吸和心跳,也能排尿、排便,呼吸中枢在脑干,排尿、排便反射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高等动物也具有学习和记忆

的能力,语言功能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答案]D[考向预测]12.(2018年江苏南京期末)8岁的王小晓因一次意外,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②体温调节发生变化③⑤免疫能力血糖含量发生变化下降A.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④

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B.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下丘脑受损时,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最终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①正确。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此时会影响到体温调节,②正确。下丘脑中也有血糖调节中

枢,此时受损会影响血糖调节进而血糖含量发生变化,③正确。下丘脑可以合成抗利尿激素,参与渗透压的调节,所以此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改变,④正确。免疫能力主要是依靠免疫系统完成的,与下丘脑无关,⑤错误。C正确。答案:C考向8相关的探究实验[典例8]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

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2)如果在H区

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

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胞内,Ca2+与______________共同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作用,使C酶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

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

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________。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

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内容从____________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2

)从图中可以看出,Ca2+通过N受体[解析](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进入细胞的过程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或易化扩散)。

Ca2+进入细胞后与钙调蛋白结合,激活C酶;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空间结构,酶的活性改变的直接原因是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3)①由图示信息,根据“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可推出有比较多的A受体胞内肽段转变成了A受体,该过程就是过程

Ⅱ。②实验的自变量为短肽,要验证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导入实验组的短肽含有磷酸化位点,导入对照组的短肽不含有磷酸化位点,则实验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同,对照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反。③为了验证T的磷酸

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还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检测的实验结果应可操作,膜A

受体是否磷酸化不易检测,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的实验。(4)图中所研究的机制涉及受体(糖蛋白)、酶及物质的运输,所以是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学习和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答案](1)神经递质(2)协助扩散(易化扩散)钙调蛋白空间结构(3)①Ⅱ②C、B③该实验方案

存在两处缺陷: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第二,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的实验(4)分子[考向预测]13.甲图为某神经调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是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请回答:甲乙(1)甲图中含有________个神经元细胞体,含有___

_____个乙图中的结构。(2)刺激甲图中________(字母)点,均可引起肌肉收缩。刺激C点,D点可检测的神经膜电位是____________。(3)当低温刺激体表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时,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_____

_______形成冷觉。(4)乙图的结构保证了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5)若某药物Y能抑制乙图突触的信号传递过程,则为了探究该药物的具体作用机理,请你写出一个研究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结合前面的分析

可知,甲图中含有2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图示包含5个乙图中的结构(突触)。(2)根据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分析,刺激甲图中A、B、C点,均可传到肌肉而引起肌肉收缩。刺激C点,D点不能兴奋,故可检测的膜电位仍为原来的

静息电位,即外正内负。(3)躯体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各种感觉的形成都在大脑皮层。(4)乙图的结构(突触)保证了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是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5)根据突触处兴奋的传递过程:突触前膜①释放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必须与突触后膜②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起后膜产生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所以要探究某种药物能抑制兴奋在突触的传

递则有两种可能:一是该药物可以阻止神经递质释放;二是这种药物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对此可拟定的研究课题名称为“探究药物Y是抑制神经递质释放还是抑制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结合”。答案:(1)25(2)ABC外正内负(静息电位不变)(3)大脑皮层(4)神经递质只存在

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反向传递(5)探究药物Y是抑制神经递质释放还是抑制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结合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