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 第1、2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TP(含答案)

PPT
  • 阅读 5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7 页
  • 大小 1.198 MB
  • 2022-11-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 第1、2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TP(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 第1、2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TP(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 第1、2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TP(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 第1、2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TP(含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 第1、2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TP(含答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6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 第1、2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TP(含答案).ppt,共(67)页,1.198 M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78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考纲内容能力要求命题分析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3.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4.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5.细胞呼吸实验:(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3)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ⅡⅡⅡⅡⅡ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1.近几年新课标卷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ATP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意义等;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并结合图表,

综合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2018年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速率的测定,细胞呼吸等内容。2.命题趋势: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ATP的组成、结构与功能,酶特性及影响因素,光合作用、呼

吸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等内容,同时兼顾考查相关实验。[考纲导读][思维网络]第1、2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化学本质绝大多数为________少数为RNA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

真核生物)来源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考点一1.酶的本质与作用酶的本质、作用及实验验证[考点梳理]蛋白质作用场所细胞内、外或生物体外均可生理功能生物催化作用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________与无机催化

剂相同的性质①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方向和平衡点;②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不变(续表)活化能化学性质和质量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高(1)__________:催

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__________: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温和条件下,酶的活性最____。3.酶的催化作用的实验验证(1)原理:2H2O22H2O+O2;肝细胞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试管试剂处理现象①2mLH2O2常温几乎无气泡产生②2mLH2O290℃有较少气泡③2mLH2O23.5%FeCl3溶液2滴有较多气泡④2mLH2O2新鲜肝脏研磨液2滴有大量气泡(2)实验设计及现象(3)实验结论①酶具有催化作用,和无机催化剂一样,都可以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②酶具有高效性,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酶发挥作用的场所(1)酶由活细胞产生,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细胞内的呼吸酶、RNA聚合酶等;也可以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如各种消化酶。(2)在生物体外适宜的条件下也能

发挥作用,如证明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基础测评]1.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答案:B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具有催化作用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有关C.酶可以在最适温度及最适pH条件下长期保存D.可用过氧化氢作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答案:B考点二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考点梳理]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1)与

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________。平衡点(3)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2.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在b反应中,加入酶A后的反应

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酶A不能催化b反应;在a反应中,加入酶A后,在一定的反应物浓度范围内,随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综上说明酶A只能催化a反应,不能催化b反应,即酶具有专一性。3.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温度和pH抑制最适温度①在一定温度和pH范围内,随温度和p

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②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______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③从图丙可以看出: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

____________。(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①图甲: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②图乙:在底物

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________。正比[基础测评]1.下列描述酶的特性和作用机理的曲线,正确的是()ACBD答案:D2.下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

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反应为放能反应B.曲线Ⅰ表示有酶参与C.E1为反应前后能量的变化D.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的活化能为E4答案:D考点三ATP来源与去路[考点梳理]1.ATP的结构及特点(1)结构简式:_

________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_,“~”代表____________。腺苷高能磷酸键(2)特点: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和重新生成。(3)主要功能: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

__________。A-P~P~P直接来源项目ATP的合成ATP的水解反应式ADP+Pi+能量ATPATPADP+Pi+能量所需酶ATP合成酶ATP水解酶能量来源光能(光合作用),化学能(细胞呼吸)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

能量去路储存于形成的高能磷酸键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生物体的需能部位2.ATP的合成与水解的区别(1)ATP在生物体内含量少,但转化十分迅速,从而使细胞中的ATP供应稳定。(2)ATP与

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因为转化过程中的反应类型、所需酶、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及反应场所都不完全相同,但是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3)ATP的形成需要2种原料(ADP和Pi)、能量和酶。另外合成ATP的过程中有水生成。(4)ATP初步水解只能断裂远离腺苷(

A)的高能磷酸键;若进一步水解则两个高能磷酸键全断裂。水解合成ATP3.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与ATP的关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__________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_________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________中。[基础测评]1.A

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答案:D2.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ATP水解供能,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的水解B.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D.ATP是主动运输、肌肉收缩、大脑思考的直接

能源物质答案:C考向1酶的概述)[典例1]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唾

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合成DNA的酶,A错误;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和pH,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酶仍然有催化活性,B错误;向某些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无机盐溶液后,可以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可在胃蛋白酶

的提取液中加浓(NH4)2SO4使蛋白质凝聚沉淀,C正确;酶需在低温环境中保存,D错误。[答案]C[考向预测]1.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硝化细菌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都可以合成酶B.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C.酶的合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D.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解析: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因此噬菌体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均不能合成酶,只有硝化细菌的细胞内可以合成酶,A错误;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

响时,温度是自变量,而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的水解产物还原糖时需水浴加热(50~65℃),对实验结果有干扰,因此一般用碘液进行检测,B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和RNA的合成均需要消耗ATP,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C正确;吸能反应一般与ATP

的水解相联系,D错误。答案:C2.下图是生物体内常见的一种生理作用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②的成分有可能是蛋白质B.图中显示①具有高效性,反应完成后,①的性质未发生改变C.③和④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D.如果探究底物

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②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解析:①是酶,②是底物,底物可能是蛋白质;图中显示①具有专一性,反应完成后,①的性质未发生改变;生成物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如果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②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答案:B3.(2018年湖南怀化期中)下列

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

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解析:过氧化氢在没有酶的情况下也能分解,而且温度不同,分解速率不同,因此不能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分解,但不能催化蔗糖的分解,若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结果加碘液都不会

变蓝色,无法验证蔗糖是否被水解,B错误;鲜肝匀浆含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氯化铁作为无机催化剂也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但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因此可以利用过氧化氢、鲜肝匀浆和氯化铁研究酶的高效性,C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2.0左右,因此不

能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答案:C试管加入的物质处理温度处理时间滴加碘液检验①淀粉糊2毫升+清水2毫升37℃10分钟2滴,摇匀②淀粉糊2毫升+唾液2毫升37℃10分钟2滴,摇匀③淀粉糊2毫升+唾液2毫升0℃10分钟2滴,摇匀4.(20

18年湖南岳阳联考)我市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把试管①和试管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2)预测试

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试管①变蓝;试管②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③号试管。要证明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有影响作用,应选用________(填序号)两支试管

进行对照实验。(4)从实验可知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最终还要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经________吸收进入血液。解析:(1)如果把试管①和试管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从表格中看出,唯一不同的条件是唾液,因此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唾液(或唾液淀

粉酶)。(2)①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②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3)要证明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有影响作用,实验唯一变量就是温度,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所以应选用②③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

验。(4)从实验可知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最终还要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答案:(1)唾液(或唾液淀粉酶)(2)不变蓝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遇碘不变蓝(3)②③(4)小肠内的毛细血管考向2影响酶促反

应的相关曲线[典例2]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2)在时间t

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______。(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其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曲线图显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40℃时产物

浓度增加最快,说明酶的活性最高,而B组控制的温度是40℃。(2)A组控制的温度是20℃,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则酶的活性增强,故A组酶催化反应速度会加快。(3)对比分析图示中的3条曲线可推知,在时间t2时,C组的酶在60℃条件下已经失活,所以如果在时间t2时

,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t3时,C组产物的总量不变。(4)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等特性。[答案](1)B(2)加快(3)不变60

℃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4)蛋白质或RNA高效性、专一性内容正确说法错误说法影响酶促反应因素与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区别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一定影响酶促反应,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未必影响酶的活性二者等同反应速率

有酶时的催化速率不一定比无机催化剂快(有酶时要看外界条件是否适宜)同一反应的速率,有酶时一定比没有酶快内容正确说法错误说法酶的失活与抑制高温、过酸、过碱等条件会改变酶结构,酶失活,活性不可恢复;低温使酶的活性暂时受抑制,条件适宜时可

恢复高温、过酸、过碱等条件下酶无催化作用,条件适宜可恢复(续表)[考向预测]5.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下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叙述错误的是()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

速率先快后慢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解析:T1时加入酶C,A物质减少,B物质增加,可推测酶C催化A物质生成B物质,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由曲线

可知,T1~T2间,酶促反应速率加快,T2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底物A含量过少所致,C错误;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若降低反应温度,则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正确。答案:C6.酵母菌M能分泌A酶和B酶,如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得两种酶活性的曲

线图,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A.A酶和B酶在50℃时酶活性均最大B.80℃时,A酶仍未完全失活C.当温度为20℃,酶的空间结构很不稳定D.温度从80℃降至50℃时,酶的活性可能无法恢复到最大值解析:由图可知,A酶和B酶在50℃时酶活性均最大,A正确;80

℃时,A酶仍未完全失活,B正确;当温度为20℃,两种酶的活性都较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C错误;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由图可知,温度为80℃时B酶已经失活,A酶的活性也很低,说明此时两种酶的空间结构有可能被破坏,所以此时温度再降至50℃,酶

的活性也可能无法恢复到最大值,D正确。答案:C酶种类温度酶活性漆酶X82%45℃90%60℃92%酪氨酸酶28℃97%40℃76%60℃10%7.(2018年四川峨眉山联考)科学家研究了温度对家蚕表皮细胞中酪氨酸酶和漆酶活性的影响,部分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注:最适温度时的酶

活性为100%)A.温度X可能高于60℃B.漆酶和酪氨酸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C.60℃时酪氨酸酶仍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随环境温度的改变家蚕表皮细胞中的代谢活动可能会发生改变解析:酶在最适温度下活性最高,温度过高、过低时,酶活性均会降低,温度

X可能高于60℃,A正确;根据表格信息,漆酶的最适温度为60℃左右,酪氨酸酶的最适温度为28℃左右,二者的最适温度不同,B错误;60℃时酪氨酸酶仍具有活性,仍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随环境温度改变,家蚕表皮细胞中不同酶的活性发生不同的变化,代谢活动可能会发生改变,D正确。答案:B考

向3ATP的概述[典例3](2018年浙江卷)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

能量和磷酸基团D.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解析]光反应和细胞呼吸可以产生ATP,A错误;ATP在细胞内含量少,水解及合成速度快,ATP-ADP循环不会使细胞储存大量的ATP,B错误;ATP水解形成ADP和磷酸基团,同时释放能量

,C正确;ATP中2个高能磷酸键比较不稳定,容易水解断裂,D错误。[答案]C转化场所常见的生理过程细胞膜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细胞质基质产生ATP: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消耗ATP:一些吸能反应叶绿体

产生ATP:光反应消耗ATP: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等线粒体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消耗ATP:自身DNA复制、转录等核糖体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核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产生与

消耗ATP生理过程的归纳[考向预测]8.(2018年江西新余二模)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

TP的量增加③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④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⑤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不消耗ATP⑥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

能A.0项B.1项C.2项D.3项解析:所有活细胞均能产生ATP,①正确;一般来讲,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Na+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ATP供能,②正确;A

TP中的“A”是腺苷,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是腺嘌呤,③正确;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转化速率很高,④正确;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ATP,⑤正确;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

学能,⑥正确,A正确。答案:A组别编号12„n实验材料等量的同种底物、酶等pHa1a2„an温度T1T2„Tn衡量指标相同时间内,各组酶促反应中生成物量的多少,或底物剩余的多少实验结论生成物量最多的一组,或底物剩余最少的一组所处温度

(或pH)为最适温度(或pH)梯度法——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1.设计思路2.实验操作(1)探究酶的最适温度(2)探究酶的最适pH(1)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因为H2O2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

2)在探究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因为斐林试剂与还原糖需要在水浴加热到50~65℃的条件下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但该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3)实验中所用酶的来源不同,则最适温度也不同。若淀粉酶为市售的α-淀粉酶,其最适温度为50~75℃;若淀粉酶

来自人体或生物组织,则最适温度为37℃左右。[典例]重金属离子会导致蛋白质分子变性,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铜离子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步骤如下。请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原理:①唾液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为还原性糖。②_____

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A、B,A试管加入1%CuSO4溶液和pH6.8缓冲液各1mL,B试管中加入________。②向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唾液

淀粉酶溶液1mL。③向两支试管分别加入__________1mL。④放置适宜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⑤取出试管,各加入斐林试剂1mL,50℃~65℃水浴加热2分钟,观察颜色变化。(3)预估结果:A试管:________,B试管:________。(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解析](1)淀粉可被唾液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还原糖可以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2)①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所以实验中设置B组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另外,实验还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

的单一变量是有无CuSO4溶液,其他变量都要相同且适宜,所以“实验步骤”中B处应为蒸馏水和pH6.8缓冲液。因为②向两支试管各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唾液淀粉酶溶液1mL,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故③往两支试管各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底物淀粉溶液1mL。(3)因为重金属离子

会导致蛋白质分子变性,所以A组淀粉不能被分解,无砖红色沉淀;B组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产生了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4)根据(3)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铜离子使唾液淀粉酶发生了变性,其活性丧失。[答案](1)②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2)①

蒸馏水和pH6.8缓冲液各1mL③相同浓度的淀粉溶液(3)无砖红色沉淀(或蓝色)出现砖红色沉淀(4)铜离子使唾液淀粉酶发生了变性,其活性丧失实验名称实验组对照组自变量因变量验证酶是蛋白质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待测酶液和已知蛋白液是否发生紫色反应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底物+相应酶液底

物+等量蒸馏水相应酶液的有无底物是否被分解验证酶具有高效性底物+相应酶液底物+无机催化剂无机催化剂和酶底物分解速率与酶有关的实验分析实验名称实验组对照组自变量因变量验证酶的专一性底物+相应酶液另一底物+相同酶液或同一底物+另一酶液不同底物或不同

酶液底物是否被分解探究酶的最适温度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底物和酶(同一组底物和酶的处理温度相同)不同温度处理的实验组形成相互对照不同温度底物的分解速率或底物的剩余量(续表)实验名称实验组对照组自变量因变量探究

酶的最适pH不同pH处理后的底物和酶(同一组底物和酶的处理pH相同)不同pH处理的实验组形成相互对照不同pH底物的分解速率或底物的剩余量(续表)[举一反三](2016年湖北黄冈模拟)学校生物实验室有一批存量淀粉酶制剂,因保存时间较长,可能失去活性。

下面是这种淀粉酶制剂的使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某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比较该存量淀粉酶制剂和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鉴定这批存量淀粉酶制剂的活性。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略。实验材料与试剂:存量淀粉酶制剂、大小烧杯若干、试管若干、淀粉糊、斐林试剂、碘

液、量筒、酒精灯等。实验步骤:(1)取唾液:将口漱净,含一块脱脂棉,片刻后取出,将唾液挤入小烧杯中,重复几次。(2)取两个烧杯,分别编号为A、B,各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再往A烧杯中加入适量唾液,B烧杯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条件下,催化适当的

时间。(3)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1、A2,各加入A烧杯中的溶液2mL。另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B1、B2,各加入B烧杯中的溶液2mL。(4)向试管A1、B1中加入等量碘液,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预测结果,得出结论:试管A1中溶液为褐色,试管A2中出现砖红色沉淀;①若试管B1中溶液呈蓝色,试管B2中无砖红色沉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试管B1中溶液呈蓝色,试管B2中有砖红色沉淀,说明该存量淀粉酶制剂有部分活性。③若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存量淀粉酶制剂活性正常。解析:(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存量淀粉

酶制剂和唾液淀粉酶,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两组实验除自变量不同外,无关变量需适宜且相同。在两个烧杯中加入适量且相同的淀粉糊,向A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唾液,向B烧杯中加入等量的存量淀粉酶制剂。(5)实验测量催化效率是通过观察“加碘液和加斐林试剂的颜色反应

”来实现的,实验步骤(4)已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反应,步骤(5)中可向试管A2、B2中加入等量的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并进行水浴加热,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预测结果,得出结论:若该存量淀粉酶制剂完全失活,则试管B1中溶液颜色

呈蓝色,试管B2中无砖红色沉淀;若该存量淀粉酶制剂活性正常,则试管B1中溶液为褐色,试管B2中出现砖红色沉淀。答案:(2)淀粉糊等量的存量淀粉酶制剂(5)分别向试管A2、B2中加入等量的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并进行水浴加热,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①该存量淀粉酶制剂

完全失活③试管B1中溶液呈褐色,试管B2中有砖红色沉淀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